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他怎么也想不到,一直困扰着大明王朝的农民军问题,竟然在此时得到了如此完美的解决。
但很快,薛国观还是反应了过来,只见他兴奋得满脸通红,声音也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道:
“陛下!此乃我天朝幸事啊!陛下万岁!太子殿下千岁!”
薛国观说着,对着崇祯就行了个大礼!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其他几位大臣瞬间就懵了,他们一个个面面相觑,眼神中满是疑惑。
这奏疏里到底写了什么?居然能让薛国观如此失态?
在好奇心的趋势下,他们纷纷迈开脚步,朝着薛国观走去。
薛国观见众人围了过来,连忙将手中的奏疏递给离自己最近的兵部尚书李邦华。
李邦华一脸好奇的接过奏疏,迫不及待地打开看了起来。
其他几人见状,也赶忙围了上去,一个个伸长了脖子,眼睛紧紧地盯着奏疏上的内容。
等看完这上面的内容之后,所有人都呆住了,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了。
他们的嘴巴微微张开,眼睛瞪得大大的,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情。
虽然他们之前都知道太子此次出征必胜无疑,但他们怎么也没料到,太子会胜得这么轻松、这么彻底。
仅仅以两千多人的伤亡代价,就战胜了二十万农民军,而且那令人闻风丧胆的农民军首领李自成也死了,这简直就像是一场梦一样!
与此同时,他们也终于反应过来,崇祯今天晚上召见他们,不是因为皇后生了孩子,而是因为太子的捷报到了!
一瞬间,众人的心里竟有些内疚,觉得自己冤枉了崇祯。
但很快,礼部尚书王家彦赶忙上前一步,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然后大声说道: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农民军之祸已解,我大明内部再无忧患!此事乃国之幸事啊!”
其他人见状,也赶忙附和起来,一个个脸上都堆满了笑容,七嘴八舌地说道: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此乃天大的喜事,我大明从此之后再无后顾之忧!”
“列祖列宗护佑,我大明此后必将昌盛!”
一时间,各种各样的夸赞声不绝于耳,就像潮水一般向崇祯涌来。
崇祯听得嘴巴都要裂到耳后根了,没办法,他实在太高兴了。
要知道一直以来,皇太极和李自成就像两把利剑悬在他的头顶,让他时刻提心吊胆。
不知何时这两柄利剑就会斩杀大明的国运!
结果就在今晚,皇太极这把利剑刚断没多久,李自成这把利剑也断了,现在悬在他头上的两把利剑彻底消失得无影无踪,他怎能不高兴?
与此同时,台下的内阁大臣和六部尚书们心中也无比感慨。
他们深知伴随着这场战争的结束,大明内部肯定会逐渐安稳下来。
虽然如今国内还有一些天灾,但相比于农民军之乱,这些天灾已经不算什么太大的问题了。
凭借着国家财政的支持,再加上从海外进口粮食,完全可以弥天灾荒带来的各种问题。
如今的大明,简直堪称近百年来最强盛之时!
而这一切,恐怕都要归功于那位太子殿下。
他们甚至不敢想象,等到那位太子殿下归来的时候,他的威望会达到何种地步!
别的不说,经历了之前的战事和这次的汉中之战后,太子殿下可谓是彻底收拢了军权。
到时候别说是他们想要夺军权了,就算是崇祯想收回军权,估计都不可能了。
一时间,他们也不知道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但事已至此,他们这些老家伙也没法做什么了。
毕竟太子殿下的厉害他们可是早就领教过了,他们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突然就在这时,崇祯再次开口说道:
“诸位,这份捷报是在皇后生产之时送到的,朕突发奇想,想要给公主取名为‘双喜’,诸位觉得如何?”
崇祯皇帝说着,目光缓缓扫过众人,脸上带着一丝期待。
本来给公主起名这种事情是不需要告知大臣的,皇帝自己就可以决定,但崇祯今晚估计是太高兴了,所以还是把这话说了出来。
不过他真实的目的还是想听大臣们能夸他几句。
只是这话一出口,一众大臣瞬间有些无语。
原因无他,“双喜”这个名字实在太普通了,乍一听就像是寻常百姓家小孩的名字,怎么可能配得起公主的身份?
在他们看来,公主的名字应该典雅高贵,富有诗意,怎么能如此通俗呢?
不过转念一想,“双喜”二字,也并非毫无道理。
一喜是周皇后生下公主,为大明皇室增添了一位新的成员,带来了新的希望。
二喜是太子殿下在汉中打赢农民军,解除了大明的心腹大患,让国家内部彻底迎来了安稳。
这么一想,这个名字虽然有些通俗,大伴似乎也名副其实。
再者说,起什么名字是皇帝的家事,而且公主的名字并没有规定要按字辈来取,所以只要皇帝和皇后同意,这名字也没什么问题。
想到这里,当下便有人率先说道:
“陛下圣明!这个名字虽然通俗,但朗朗上口,再加上双喜临门,更有几分喜庆之意!”
崇祯皇帝听了这话,笑得更开心了。
就在这时,一群太监突然端着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走了进来。
然后小心翼翼地将面条放在各位大臣旁边的桌子上。
这也是明朝皇室的规矩,皇帝有了孩子之后,会赏赐群臣面条,名为“喜面”,代表分享喜悦和赏赐。
崇祯当下笑着说道:
“来来来,吃面!吃面!”
众人听到这话,在心中苦笑不已。
毕竟这大半夜的,他们真的是一点也不饿啊!
但这是皇帝的赏赐,他们肯定不能拒绝,只能道谢之后各自端起一碗面,硬着头皮吃了起来。
他们吃得小心翼翼,每一口都慢慢咀嚼,生怕发出太大的声音。
而且还不能剩下,剩下就是对皇帝的不尊重。
所以尽管肚子已经撑得难受,他们还是努力将一碗面吃了个精光。
吃完面之后,崇祯也没继续留着他们,随后便让他们退下了。
因为第二天是上朝的日子,发生了这种大事,崇祯自然是要上朝的,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在朝堂之上说。
众大臣随即告辞离开。
不过很明显,今天晚上对他们而言恐怕将是一个不眠之夜。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到了第二天早上。
当一众大臣来到朝堂之上,看到许久未见的皇帝时,所有人都有些惊讶。
毕竟在太子离开的这四个多月里,崇祯也就上过一次朝而已。
结果没想到现在崇祯居然主动上朝了,这实在十分罕见。
他们心中暗自猜测,不知道皇帝今日上朝究竟是为了何事?
等到众人行完三拜九叩之礼后,崇祯皇帝不等王承恩开口,当下便笑着说道:
“诸位爱卿,昨夜我大明发生了两件喜事,朕要与你们说说,分享这份喜悦!”
“第一件事,便是昨夜皇后娘娘为朕诞下了一位公主,母女平安!”
随着崇祯的话音落下,众臣当下便齐声说道: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喜迎公主,乃我大明之幸!”
皇帝生子,在大臣们看来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因此恭维一番总是有必要的。
第415章 崇祯:朕好像真的成了千古一帝!
崇祯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随后继续说道:
“至于第二件事,便是太子所率领的军队在汉中彻底打败了农民军,杀敌八万,俘获七万余人,且李自成身死,而我明军仅伤亡不到两千人!”
“堪称大获全胜!”
崇祯说着,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仿佛这场胜利是他亲自指挥的一般。
什么?
而听到这句话的瞬间,整个朝堂顿时便彻底沸腾了起来。
一众大臣交头接耳,眼神中满是震惊!
他们惊讶的不是朱慈烺打赢了这场战争,毕竟这场战争的胜利几乎是势在必得的。
他们震惊的是这场战争的伤亡竟然会这么少!
二十万对二十万,这样的仗明朝以前不是没打过,在他们的记忆中,面对这样级别的战争往往双方都会伤亡惨重。
就算胜了,最起码也会造成两三万人的伤亡。
可现在明军只有两千人的伤亡,这确定不是在开玩笑吗?
他们心中充满了疑惑,甚至有人怀疑是不是情报有误。
不过转念一想,这种事情谁敢造假?
也就是说,这是真的!
一时间,朝堂之上又是一阵惊叹之声,所有人都被震撼到了。
眼看着众人都是一脸震惊,崇祯只觉得笑得更开心了。
或许他算不上什么有作为的君主,但他的儿子利害啊!
这让他这个做父亲的也倍感骄傲。
再者说了,这场战争是在他当皇帝的时候发生的,也就是说这件事情无论如何他也有份功劳。
一想到这里,崇祯心里就觉得美滋滋的,仿佛自己真的成为了千古一帝!
就这样,这场朝会在一片惊叹之中结束了。
哪怕在退朝之时,一众大臣还在忍不住低声议论。
很明显,他们对这场胜利都感到极度震惊。
而且不出意外的话,今天的大明日报也都会报道此事,到时候整个京城的百姓都会知道明军打败了农民军的事情。
看来京城又得热闹好几天了!
另一边,下了朝之后,崇祯就直奔坤宁宫而去。
他的脚步轻快而有力,仿佛带着一股春风。
崇祯心中一直牵挂着周皇后,不过昨日周皇后生产后身体虚弱,所以一度陷入了昏睡,因此崇祯也没有去打扰朱皇后。
如今周皇后已经醒了,身体也恢复了不少,崇祯自然是要去见见的。
他穿过一道道回廊,走过一座座宫殿,终于来到了坤宁宫。
坤宁宫内,阳光透过窗户的纸,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温暖的光斑,显得十分温馨。
此时此刻,周皇后正满脸慈爱地看着自己身边的孩子,眼神中充满了温柔和爱意,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这个小小的婴儿。
和崇祯一样,周皇后对于生男生女其实并没有太多执念,毕竟她也不是没有女儿。
在她心中,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都是她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都是她的心头宝。
看着身旁这个小小的婴儿,她只觉得满心满眼都是幸福。
那婴儿的皮肤白白嫩嫩的,就像刚剥壳的鸡蛋一样光滑,眼睛大大的,就像两颗黑宝石,小嘴巴微微嘟着,时不时地吐出一个小泡泡,简直可爱极了。
一看就知道将来一定是个小美人!
上一篇:大唐:从练武到修仙
下一篇:大明:开局废除宰相,老朱懵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