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第572章

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此时此刻,整个坤宁宫宛如一座被紧张与期待笼罩的堡垒,早已忙得不可开交。

  坤宁宫那巍峨的宫殿之上,一百多盏灯笼高高挂起,在夜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柔和而明亮的光芒,将整个宫殿照得如同白昼一般。

  那暖黄色的光线透过雕花的窗棂,洒在宫殿的每一寸地面上,映照出宫女太监们忙碌而慌乱的身影。

  只见一大群宫女太监们脚步匆匆,神色慌张地在坤宁宫内来回走动。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焦虑与紧张,手中的活计虽不停歇,却难免有些手忙脚乱。

  有的宫女端着热水,小心翼翼地快步走着,生怕洒出一滴。

  有的太监则抱着干净的布巾,在人群中穿梭,嘴里还不停地喊着:

  “让让,让让!”

  而在坤宁宫外,崇祯那原本冷峻的脸上却满是焦急之色,眼神紧紧地盯着坤宁宫的大门,脚步也不自觉地在原地来回踱步。

  原因无他,因为此刻正是周皇后分娩的关键时刻。

  说来也怪,或许真的是母子连心这种奇妙的情感在作祟。

  远在汉中的朱慈烺那边刚有某种难以言喻的感触,这边坤宁宫中的周皇后就准备生产了。

  虽说周皇后之前已经生过不少孩子,在生育这件事上算是有经验之人。

  但对女人而言,生孩子始终就像是在跨过一道鬼门关,每一次都是生死攸关的考验,丝毫马虎不得。

  宫里的产婆、太监宫女、太医们自然也知道这点,因此他们也不敢有丝毫懈怠,一个个忙得脚不沾地。

  他们只希望周皇后能平安生下孩子,不然要是周皇后和孩子出了什么差错,他们就算不被陪葬,挨一顿板子那也是免不了的。

  严重的甚至会牵连家人。

  宫殿门口,崇祯看着那不断进进出出的人影,心中的焦急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越烧越旺。

  他虽然不是第一次当爹了,但却从来没有像这次这般着急过。

  听着屋内传来撕心裂肺的声音,他的双手不自觉地握紧,眼神中满是担忧与期待。

  突然就在这时,一个小太监匆匆忙忙地跑了过来。

  这小太监跑得太急,一路上差点撞倒几个宫女,惹来一阵低声的惊呼。

  好不容易跑到王承恩面前后,他先是平复了一下心情,然后凑到王承恩耳边神神秘秘地嘀咕了几句,还从怀中掏出一份奏疏,小心翼翼地递给了王承恩。

  王承恩接过奏疏的时候,一瞬间脑袋都大了。

  因为这封奏疏是从汉中发来的!

  不用看也知道,这肯定是太子爷发来的军报。

  而且不出意外的话,里面应该是明军大获全胜的消息。

  本来这是件天大的好事,值得举国欢庆,可在这个时候,王承恩实在不敢拿给崇祯看。

  他太了解崇祯此刻的心情了,崇祯现在满脑子都是周皇后,心里只盼着周皇后能顺利生产,估计根本不在乎这些军国大事。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事也说不准,毕竟太子爷大获全胜也是关乎大明江山社稷的大事,万一耽误了,自己可担待不起。

第413章 双喜临门,那这个孩子就叫‘双喜’吧!

  王承恩犹豫了一会儿,眼神在奏疏和崇祯之间来回游移,心中纠结万分。

  但最终他还是硬着头皮来到崇祯面前,声音有些颤抖地说道:

  “皇爷.”

  没等王承恩把话说完,崇祯就像被点燃的火药桶一般狠狠瞪了他一眼,眼神中充满了忿怒和不耐烦,大声呵斥道:

  “闭嘴!有什么话等会儿再说,朕现在不想听!”

  那声音如同炸雷一般在坤宁宫外回荡,吓得周围的太监宫女们纷纷低下头,大气都不敢出。

  王承恩听到这话,也只能乖乖闭上嘴,像一只受惊的小鸟一般低着头退到了一旁。

  很明显,对现在的崇祯而言,没有什么比周皇后生孩子更重要的事情了。

  在他心中,此刻周皇后的安危高于一切。

  就在所有人都紧张万分,仿佛时间都凝固了一般的时候,坤宁宫内突然传来一声嘹亮的啼哭声。

  “哇哇.”

  那哭声清脆响亮,如同划破夜空的一道闪电!瞬间打破了坤宁宫外的紧张气氛。

  一瞬间,崇祯脸上的焦急之色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件狂喜。

  因为他的孩子出生了!

  但很快,他又想到了还在产房内辛苦生产的周皇后,心中瞬间又紧张起来,因为他不知道周末后是否安好。

  好在没过多久,一个产婆满脸喜色地从坤宁宫内小跑着出来。

  她一边跑,一边大声报喜道: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皇后娘娘为您生了位公主,母女平安!母女平安!”

  那声音中充满了兴奋和喜悦,仿佛要把这份喜讯传遍整个皇宫。

  听到这话,在场的太监宫女们全都满脸狂喜,那喜悦之情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瞬间爆发出来。

  他们赶忙冲着崇祯跪下磕头,额头重重地磕在地面上,发出“砰砰”的声响,嘴里齐声喊道:

  “恭喜陛下,喜迎公主!”

  那声音整齐而响亮,在坤宁宫外久久回荡。

  崇祯当下也乐得合不拢嘴,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神中满是慈爱。

  他已经有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了,所以对生儿生女并没有太大执念。

  不过话说回来,在这个年纪得到一个小女儿,这还是值得开心的!

  想到这里,崇祯大手一挥道:

  “所有人都有赏!”

  周围的太监宫女们听到这话,自然又是一阵千恩万谢。

  与此同时,眼看崇祯心情不错,王承恩又再次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向前走了几步来到崇祯身边,然后轻声说道:

  “皇爷,这是从汉中发来的八百里加急,应该是太子殿下发来的,您要不要看看?”

  他的声音低沉而谨慎,生怕再次惹崇祯不高兴。

  “什么?”

  崇祯听到这话,顿时有些诧异地看向王承恩,眼神中充满了疑惑和震惊。

  然后下意识的问道:

  “这种事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朕?”

  语气中带着几分责备。

  王承恩一听,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心中暗暗叫苦道:

  皇爷,咱得讲道理啊!

  刚才奴婢明明打算告诉您的,是您不让奴婢说啊!

  但这话他肯定不敢说出来,只能忍着心中的委屈恭顺地说道:

  “是奴婢忘了,奴婢真该死。”

  与此同时,崇祯似乎也想到了之前发生的事情,一时间多少也有些尴尬。

  随后这才伸手接过了王承恩手中的奏疏。

  一旁正在掌灯的太监见状,一个个的赶忙也是将手中的灯笼凑了过来,以便让崇祯看的更清楚些。

  借着灯笼的亮光,崇祯开始一字一句地看起了手中的奏疏。

  随着他的阅读,他的脸上逐渐露出了惊喜和兴奋的神情,眼神中更是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等看完奏疏上面的内容后,崇祯当下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仿佛要把心中的喜悦全部释放出来。

  “哈哈哈果然不愧是朕的儿子!此次明军大获全胜,李自成身死,农民军之祸彻底没了!”

  周围的太监宫女们一听这话,立刻像一群闻到花香的蜜蜂一样,纷纷再次拍起了马屁。

  一瞬间,众人又对着崇祯叩首,齐声喊道: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有一个看起来就比较机灵的太监更是大声喊道:

  “陛下洪福齐天,皇后娘娘刚生下小公主,太子殿下大获全胜的捷报就到了,这真是双喜临门啊!”

  崇祯听到“双喜临门”这几个字,笑着笑着突然眼前一亮,仿佛一道灵光在他的脑海中闪过。

  他越发觉得这个刚刚出生的小女儿可能真的是个福星,毕竟她刚一出生,汉中的捷报就到了,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这简直就是上天赐予大明的祥瑞啊!

  想到这里,崇祯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决定!

  那就是他要给这个小女儿取名“双喜”,寓意双喜临门,希望她能给大明带来更多的好运和福气!

  嗯.

  你没有听错,身为皇帝的崇祯,打算给自家公主起名为“双喜”!

  朱双喜!

  怎么说呢?

  还好不是红双喜.

  突然就在下一秒,崇祯的眼神陡然一亮,然后急切地吩咐道:

  “速去派人去把内阁以及六部尚书全部喊过来!这种天大的喜事,朕要与他们同乐!”

  按常理来说,这种事情等到明天早上在朝堂上商议也未尝不可。

  毕竟此时已是夜深人静,大臣们大多都已进入梦乡,然而此刻的崇祯却一刻也等不及了。

  他只觉心中那股兴奋的火焰熊熊燃烧,急需找人一同分享这份喜悦。

  要知道大明王朝这些年来,一直被如蝗虫般的农民军折腾得千疮百孔,祸害连连。

  朝中的大臣们虽然个个饱读诗书,平日里在朝堂上慷慨陈词,可面对这汹涌的农民军却都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局势日益恶化。

  结果谁能想到,如今这棘手的难题竟真的被朱慈烺解决了。

  这对崇祯而言,实在是太让人兴奋了。

  再加上今晚他又喜得公主,当上了父亲,这份双重喜悦如同汹涌的潮水几乎要将他淹没。

  所以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召集几位重臣,让他们也知道这些好消息。

  王承恩听到这话,不敢有丝毫耽搁,赶忙躬身道:

  “奴婢遵命!”

  说完之后,他便匆匆转身跑了出去。

  没过多久,数名太监和锦衣卫如同离弦之箭从宫内出发,他们手持灯笼,脚步匆匆,迅速朝着内阁以及六部尚书的家中赶去。

  那灯笼在夜风中摇曳不定,昏黄的光芒在黑暗中闪烁,仿佛在诉说着事件的紧急。

  而此时此刻,时间已经悄然来到了午夜,整个京城都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会打破这份宁静。

  朝中的各位大臣们早已睡下,特别是薛国观等几位老臣。

  毕竟他们年纪大了,身体不如年轻人那般硬朗,平日里又操劳国事,所以睡得都比较早。

  然而,今晚注定他们是没法睡个好觉了!

  薛府。

  内阁首辅薛国观此刻正躺在温暖的被窝里,睡得十分深沉,他微微打着鼾,脸上带着一丝放松的神情。

  突然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焦急的呼喊声:

  “老爷!老爷!快醒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