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但他不能这么做!
如果他是在战场上亲手杀了李自成,当然可以砍下他的人头邀功。
但现在看来李自成多半是自杀的,因此就算砍下他的人头,这份功劳也不是他的,甚至有可能因此逼反剩下的两千多名农民军。
到时候他之前立下的所有功劳都会作废,甚至还会被治罪!
想到这里,左良玉不禁打了个寒颤。
这样的傻事,他左良玉才不会干。
想到这里,左良玉压下心头的冲动,然后面无表情的说道:
“走吧,所以我去见太子殿下。”
说完这话,当下便转过了身子,与此同时,他身后的明军们也是赶忙让开了道路。
随后左良玉便直接向着朱慈烺所在的方向走了过去。
与此同时,李定国也带着农民军跟着左良玉身后向前走去。
不过毕竟是刚投降的农民军,为了防止去见朱慈烺的途中出什么岔子,所以很快,左良玉的军队还是迅速将他们围了起来,然后一同向前。
看起来似乎有些多此一举,毕竟李自成已经死了,这些人应该也不会再闹腾了。
但是这种事情谁又说得准呢?
万一到时候有哪个白痴突然脑子一热,想要刺王杀驾的话,那不就完蛋了吗?
所以这种事情终归是提前防范的好!
另外一边,山顶上的贵州土司兵们这会儿也都陆续下山了。
因为他们刚才也听到了农民军呼喊投降的声音,也知道他们已经下山去了。
既然如此,他们待在这里也没什么用了。
面对那些死在山上的同伴,他们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然后打算等到明天再来收尸。
毕竟这黑灯瞎火的光是走路都费劲,实在是没什么办法把他们的尸体带下去了。
不管怎么说,伴随着李自成的死亡,这场战争终于彻底结束了,就连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丝解脱的气息。
就在左良玉、李定国带着张献忠和李自成的尸首来找朱慈烺的时候,早已有哨骑如离弦之箭一般将这些消息汇报给了朱慈烺。
“启禀太子殿下,据前面来报,李自成自杀身亡,剩下的农民军都投降了,其中包括张献忠。”
听到这话有时候,朱慈烺身边的李虎瞬间满脸兴奋地看向朱慈烺,因为他知道伴随着李自成身死以及剩下的农民军投降,这场困扰了大明王朝几十年的战争算是彻底结束了!
而听到这话的朱慈烺却微微叹了口气,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惋惜之色。
因为他本来还想着李自成能活下来,结果没想到他最终还是自杀了。
不过想想也是,这或许是李自成为自己选的最好出路,以他的身份就算真的投降,面对的也只是终身囚禁,然后在暗无天日的牢房中度过余生。
既然如此,还不如死在这里来得洒脱。
又过了片刻之后,左良玉、李定国、张献忠,以及李自成的尸体,全部都到了朱慈烺面前。
下一秒,左良玉和李定国率先跪了下来。
“臣左良玉,参见太子殿下!”
“臣李定国,参见太子殿下!”
等到他们二人参拜完毕之后,张献忠带着那两千农民军也都纷纷跪了下来。
张献忠率先开口道:
“罪民张献忠,参见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他的声音有些颤抖,带着一丝恐惧和敬畏。
他身后的农民军见状,也都跟着喊了起来:
“罪民参见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罪民参见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随后众人都趴在地上,连头也不敢抬,身体也都在微微颤抖着。
虽然之前朱慈烺已经承诺过只要他们投降就会既往不咎,但真正到了这一步,他们的内心还是无比紧张。
毕竟说到底这个时候对方要是反悔非要杀了他们的话,他们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任人宰割!
就在这时,前面突然传来了一阵脚步声,那脚步声在到达张献忠面前就停了下来。
随后一个声音响起。
“你就是张献忠?”
跪在地上的张献忠听到这话,颤颤巍巍地抬头,随后便发现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果然是一个看起来只有十四五岁的少年。
不过这少年虽然年少,但眼神中的智慧和沉稳,绝对不是一般人该有的,仿佛藏着无尽的深邃和谋略。
颇为紧张的吞了吞口水,张献忠赶忙回道:
“回太子殿下,罪民便是张献忠。”
说完这话,张献忠又重重地磕了一个头,额头与地面碰撞之时,发出砰的一声闷响。
朱慈烺看了看张献忠,又看了看其他人,最后这才说道:
“起来吧!还有你们,也都全部起来吧。”
“本宫之前的承诺依旧算数,只要投降,之前的罪过一概不究!”
他的声音温和而有力,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安心。
张献忠听到这话,连忙从地上爬了起来,紧接着他身后的人也都纷纷起身,他们的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
随后,朱慈烺直接向着李自成尸体的方向走去。
周围的人见状,自觉地让开了一条宽大的道路,而当朱慈烺向前走的时候,他身边的亲兵们也自觉围拢过来。
他们手持武器,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周围。
很明显,他们是害怕这群农民军会在这个时候突然对朱慈烺动手,不管有没有这种可能,他们都必须尽好自己的职责保护好朱慈烺的安全。
不多时,朱慈烺便看到了躺在地上的李自成。
果然和史书中描述的一样,李自成一只眼睛瞎了,只剩一只眼睛,而且年龄看起来大约四十来岁,脸上的皱纹刻画着岁月的沧桑和战争的残酷。
乍一看,似乎真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而已!
但就是这样一个农民,却将大明搅了个翻天覆地,并且最终在原本的历史上成功灭掉了整个大明!
紧接着,似乎是担心朱慈烺不相信这是李自成,一旁的左良玉赶忙开口道:
“启禀太子殿下,臣已确认过此人绝对是李自成!”
“臣曾与他多次交手,绝对不会认错。”
左良玉的声音坚定而肯定,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自信,因为他真的没有说话!
朱慈烺听到这话,只是默默点了点头,并没有说话。
因为左良玉完全误解了他的意思,他并没有怀疑眼前这具尸体是假的!
毕竟在这种时候,怎么可能有人敢用一个死人来冒充李自成?
要知道明军之中也有不少人认识李自成,再不济随便抓个农民军头目过来也能确定李自成的身份,所以冒充这种事绝无可能。
他只不过是想亲自见一见这位将大明搅得翻天覆地的人物罢了,看看这个让大明王朝陷入动荡的罪魁祸首究竟是何模样。
片刻之后,朱慈烺再次开口道:
“传本宫的命令,任何人不得侮辱李自成的尸体,将他的尸体和李过的尸体一同整理好,然后在汉中当地选一处风水宝地,将他们好好安葬吧。”
他的声音平静而庄重,仿佛在诉说着一个重要的决定。
身边的李虎听到这话,赶忙应道:
“遵命!”
而听到这话的农民军们,瞬间也是感动不已,他们的眼中闪烁着泪花,似乎没料到这位大明太子居然会如此善待李自成的尸体。
毕竟在他们看来,以李自成之前的所作所为,把他鞭尸都是轻的!
但就是这种无比的宽容和大度,也让他们对未来有了一丝期待。
当然,朱慈烺也并不是真的这么大度,他也有着自己的考虑,最主要的就是想要以此稳定这些投降的农民军的情绪,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
毕竟目前投降的农民数量可是多达九万,因此必须要好好安抚他们!
至于接下来的事情,就不需要朱慈烺再操心了。
随后朱慈烺便回到了刚才临时搭建好的营帐之中,静静等待着后续消息。
这一刻,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兴奋和期待。
而这个时候,汉中平原的大军们依旧在不断忙碌着手里的事情。
所谓的事情有很多,但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救治伤员了。
营帐外,伤员们的呻吟声和军医的忙碌声交织在一起,显得无比嘈杂。
数不清的明军们陆陆续续将伤员抬到临时搭建的医疗帐篷中,军医们则争分夺秒地对伤员进行救治。
除此之外,还有还有不少明军开始向四周扩散,负责搜寻那些跑散了的农民军。
找到这些人也是必要的,不然等这些人逃进山里,多半会沦为盗匪,给当地百姓带来很大困扰,所以必须尽快把他们全部聚拢起来。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到了早上。
伴随着太阳逐渐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大地上,给整个汉中大地带来了一丝温暖和希望。
而这一夜,朱慈烺压根就没有丝毫的睡意,硬是睁着眼睛等到了天亮。
没办法,他的心情实在太激动了,压根睡不着。
如今望着远方逐渐升起的太阳,朱慈烺只觉得心情格外舒畅。
因为他知道,新的一天终于开始了,而大明的新生也开始了!
第409章 陛下!皇太极死了啊!
与此同时,画面来到数千里之外的京城。
京城外的官道上,一匹快马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突然从远处疾驰而来。
马蹄声哒哒作响,仿佛是命运急促的鼓点,随后这匹快马风驰电掣般地穿过城门,一路毫无停歇,径直朝着皇宫奔去。
这匹快马,赫然便是从辽东来的!
没错,历经数日不分昼夜的赶路,皇太极的死讯终于被送到了京城!
按照常理来说,像这种关乎国家安危、影响重大的奏折本应第一时间呈报给皇帝,让皇帝及时知晓并做出决策。
然而如今的崇祯皇帝却好似一位“退休”的太上皇,大多数时候都多在后宫之中,压根不怎么打理国事。
即便有时候需要上朝,那也不过是为了走个过场应付一下罢了。
毕竟如今的大明在朱慈烺的悉心治理下已然是井井有条,全国上下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崇祯也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若是冒然插手国事,再犯下什么大错的话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再加上很久之前他就已经下定决心要放权,因此也就索性一次性放个彻底。
所以在朱慈烺离开的这几个月里,崇祯也只上过一次朝!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这封八百里加急奏疏就被直接送到了内阁。
此时此刻,内阁之中,几位内阁大臣正端坐在案前,全神贯注地处理着手头的工作。
宽敞明亮的内阁大厅里摆放着整齐的桌椅,桌上堆满了各种文件和奏疏。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给这严肃的场所增添了一丝温暖。
按理说,皇帝要是不管事的话,内阁大臣们的工作压力理应会变大才对,毕竟所有的事情都要他们来决断,肯定是要比以前更加辛苦的。
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自从崇祯不插手政事之后,内阁的工作压力反倒小了。
各种事情也处理得相当快捷和妥当。
这是因为之前崇祯管事时,很多事情都是内阁批阅之后再交给崇祯批阅,这一来二去,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还增加了许多繁琐的程序。
上一篇:大唐:从练武到修仙
下一篇:大明:开局废除宰相,老朱懵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