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等到那队骑兵靠近时,秦王这才发现为首之人赫然便是朱慈烺!
因为朱慈烺不打算在西安府停留,所以他直接轻装上阵,带着一队骑兵前来见见秦王,打个招呼之后便要继续赶路了。
看到朱慈烺之后,秦王赶忙俯身下拜,道:
“臣秦王朱存极参见太子殿下,殿下驾临西安府,臣未能远迎,还望殿下恕罪。”
别看秦王是亲王,但朱慈烺可是太子,是未来的皇帝,按照礼制,他这个亲王见到太子是要下拜的。
秦王身后的众人见状,也都赶忙跪了下去。
“参见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参见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一瞬间,呼喊声一片。
面对这般场景,朱慈烺则是快速翻身下马,随后三步并作两步走到秦王面前,亲自将秦王扶了起来,然后笑着说道:
“秦王叔何必如此多礼,咱们都是一家人,就不要如此见外了,快快请起。”
“诸位也都起来吧!”
秦王听到这话,心中也是一暖,随后便站了起来。
紧接着他又说道:
“太子殿下一路辛苦,还请入城一叙,臣这边一切都准备好了。”
朱慈烺却是笑了笑说道:
“秦王叔,本宫此次而来是想告诉秦王叔,本宫这次就不进城了,赶路要紧。”
“如今四川的战事紧迫,早些和李自成决战,才能早些平定叛乱,拯救大明于水火之中,所以这城本宫就不进了,以免耽误时间。”
“等到打完仗回来之时,本宫一定好好在西安府住上几天,到时候再来叨扰秦王叔。”
秦王听到这话,一瞬间也不好再挽留了。
毕竟大事在前,他又能说些什么呢?
想到这里,秦王赶忙说道:
“既如此,臣也就不再挽留太子殿下了。”
“等到太子殿下归来之时,臣定好好陪着殿下逛逛这西安府,让殿下尽情领略西安府的风土人情。”
朱慈烺笑着点了点头,最后又看着秦王说道:
“秦王叔,你所做的一切本宫都看在眼里,放心吧,本宫和父皇不会亏待你的!”
秦王听到这话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是之前送过去的那一百万两银子起效了。
第376章 这场战役名为:汉中之战!
秦王心中一阵欣喜,口中却是说道:
“太子殿下谬赞了,这是臣该做的。”
“作为大明的藩王,臣有责任为朝廷分忧解难。”
朱慈烺也没有多说些什么,随后二人又寒暄了几句,朱慈烺直接翻身上马,便准备离开了。
秦王则是拱手道:
“恭送太子殿下,愿殿下一路平安,早日平定叛乱,凯旋归来!”
朱慈烺不再说话,一拉缰绳,随后马匹直接掉头,径直带着一行人离开了。
马蹄声渐渐远去,扬起一阵尘土。
看着朱慈烺离开的身影,秦王不由得在心里感慨,大明已经多久没有出现过像这样的储君了?
等他当上皇帝之后,大明将再次崛起!
接下来的局势发展,已然是水到渠成,大军一路浩浩荡荡继续前行,直奔汉中而去。
然而这途中还是发生了一些意外。
根据哨骑来报,说是陈仓(宝鸡)一带突降鹅毛大雪,堆积得足有数尺之厚,道路被完全掩埋,大军恐难以继续前行!
面对这样的状况,朱慈烺随即召集几位将领进行了商议。
最终一致决定改换线路,由褒斜道进入汉中!
具体的路线是,从西安府出发,途经盩厔(也就是如今的周至)、郿县(今眉县),然后进入褒斜道,再经过留坝、褒城,最终抵达汉中府。
不过即便改换了线路,大军也无法立刻出发,因为之前为了保证此次行军顺利,所以朱慈烺早已在陈仓安排了五万民夫用来开路。
毕竟此次行军要进入秦岭山中,山区道路崎岖难行,危险重重,若无民夫在前开路,大军一定会损失惨重。
而这五万民夫中,有数千人都是常年居住在秦岭大山里的百姓,他们对山中的每一处沟壑、每一条溪流都了如指掌,熟知山路的种种危险,更知道该如何巧妙地躲避这些危险。
有他们作为向导,大军便能少走许多弯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伤亡。
毕竟朱慈烺可不想重蹈李自成的复辙,一路上不断有人员伤亡,这些问题若能避免,自然是要尽力避免的。
在这等待民夫赶来的日子里,朱慈烺暂时驻扎在了兴平县。
闲暇之余,他听闻此地有马嵬驿和杨贵妃之墓,便决定前去参观一番。
只是当朱慈烺来到马嵬驿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不禁有些失望。
因为这里压根没有后世那般繁华热闹的景象,有的只是一片荒芜。
这是因为在明朝时期,这里仅仅流传着一些关于杨贵妃的传说,并没有修建什么专门的场所来纪念杨贵妃。
而且李隆基后期实在是太过于昏聩,甚至差点导致大唐亡国,因此大明自然也不会宣扬和李隆基有关的场所了!
接着朱慈烺又来到了杨贵妃之墓。
只见一座不起眼的土坟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周围杂草丛生,显得格外荒凉。
土坟的表面坑洼不平,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朱慈烺站在坟前,心中不禁暗自猜测:这坟墓之中,是否真的埋葬着杨贵妃的尸骨呢?
毕竟根据史册记载,这里貌似只是一处衣冠冢罢了!
不过当然,朱慈烺对此并不在意,他此次前来不过是为了打发这等待的时光罢了。
时光匆匆,转眼间,三天的时间过去了。
原本在陈仓的五万民夫们陆陆续续地赶到了周至县。
朱慈烺得知消息后,立刻下令大军拔营起程赶往了周至县。
大军与民夫正式汇合之后,组成了一支约摸二十万的庞大军队。
随后这支军队犹如一条蜿蜒的长龙,浩浩荡荡地朝着汉中府的方向进发。
一路上,旌旗招展,马蹄声、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好似形成了一曲激昂的战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之前说的是要入川和李自成进行决战,但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场战争注定不可能发生在四川,而是会在汉中展开。
毕竟,此时的李自成连汉中都还未到达,他又有什么实力和底气说要入川呢?
而朱慈烺也早已在汉中做好了周密的安排。
他下令四川周边的所有军队都开始向汉中转移,把汉中作为这场决战的关键之地。
因此这场战役称之为汉中之战,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与此同时,画面来到汉中。
汉中北依秦岭、南靠大巴山,汉水贯穿其中,形成‘两山夹一川’的特殊格局,南北连接关中与四川,东西辐射长江中下游平原。
因气候温和、水源充沛,汉中自古以来都被称为“小江南”,是重要的农业区,也是汉朝发祥地,明代延续了其战略地位,在此设立了汉中卫。
汉中卫作为陕西都司下辖的标准卫所,额定兵力5600人,设指挥使统领5个千户所。
当然,和大明的其他卫所一样,汉中卫远远没有那么多人,如今也就只有不到两千而已!
不过这个时候的汉中却是热闹非凡,到处都驻扎着来自周边的军队,将这处原本宁静的‘小江南’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军事重地。
这其中有从四川赶来的川军、有从贵州赶来的贵州军和土司军、有从湖南、湖北赶来的‘胡广军’,也有一些少数民族的卫所军,当然还有汉中当地的驻军!
总而言之,如今汉中的军队数量已经超过了九万人!
要知道正常情况下在明末这个时候,朝廷想要调动如此多远离京城的军队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为这个时期明朝的国力已经衰败不堪,根本没有足够的威信和银子来做这件事情。
但是别忘了,经历了之前的松锦之战之后,大明早已不是之前的大明了!
再加上朱慈烺有钱,因此这种事情也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毕竟在如今这个世界上,还真没有钱办不到的事情。
之前朱慈烺陆续往汉中拨了八百万两白银,这批银子犹如一场及时雨,为即将到来的决战行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其中有一部分银子被封存起来,作为战略储备。
而另一部分则被拿去招募军队以及鼓舞士气,光这笔银子就用了大概两百多万两。
有了这些银子,士兵们自然也愿意为朝廷卖命了,甚至朱慈烺想要的那两万土司兵,也尽数到达了汉中。
不然仅凭一张嘴和一道圣旨,怕是来不了那么多人。
本来贵州当地的土司们并不怎么重视朝廷的命令。
在他们看来,朝廷如今已然是内忧外患,就算他们不奉旨,朝廷也根本没有能力对他们下手。
因此之前他们虽然收下了贵州总兵林兆鼎送来的银子,却并没有真的打算出兵,只想着表面上应付一下。
然而,当贵州总兵林兆鼎再次找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却傻眼了。
因为林兆鼎直截了当的告诉他们,此次朝廷决心在汉中与李自成的农民军进行决战,并且将调集五十万大军来汉中!
土司们听后,心中不禁一惊。
虽然他们心里清楚这五十万的军队数量肯定是贵州总兵林兆鼎瞎编的,但他们也明白,如果朝廷真的要和李自成的农民军决战,那么最起码人数也有二十万左右。
在这个关键时刻,如果他们不出兵帮忙的话,那么说不定等朝廷打完李自成之后,下一个就要来打他们了!
再者说了,他们之前已经把朝廷给的银子都收了,这要是不派兵的话,于情于理也说不过去啊!
于是乎,这些土司们无奈之下只能答应了派兵。
然后东拼西凑,终于凑了两万人交给了贵州总兵林兆鼎。
再加上贵州原本的军队,这才有了眼下贵州的两万五千士兵。
不过,这也就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今汉中的兵力实在是太复杂了。
来自五湖四海的军队汇聚在此处,相互之间因为生活习惯和作战方式的差别根本无法协调。
犹如一盘散沙一般!
虽然之前朱慈烺下令暂时让四川总兵刘佳胤协调大军,但很明显,除了川军之外,其他的一些军队根本就不认他。
比如贵州来的土司兵,他们只认自己的土司将军,对刘佳胤的话充耳不闻,就连贵州总兵林兆鼎的话也不听,在自己的小团体里自成一体。
甚至军队驻扎的地方都远离汉人军队的驻扎地。
又比如,因为湖南和湖北两位总兵没有亲自前来,所以这两万人的‘湖广军’也不怎么听话。
各处每天都有打架的事情发生!
总而言之,这九万人的军队实在是难以协调,整个汉中的军事局面陷入了一种混乱的状态。
而这个时候,也就充分体现了朱慈烺的高瞻远瞩。
因为他早就想到了这些事情,所以亲自来坐镇汉中,以自己的威望和权力来统一指挥这支庞大的军队。
毕竟他们再敢折腾,也不敢折腾到朱慈烺这个太子爷头上。
而四川总兵刘佳胤和贵州总兵林兆鼎因为知道朱慈烺会亲自前来坐镇,因此暂时也不把军队协调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了。
他们只是尽力让这些军队之间不要爆发太大的冲突,以及不要骚扰汉中当地的百姓。
不过在这次所有来到汉中的将领之中,有一个人的身份却是十分特殊。
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不久之前刚刚到达汉中的李定国。
之前李定国跟随马祥麟前往四川,可是到达汉中之后,李定国凭借着自己敏锐的军事洞察力,知道汉中就是双方决战的关键场所。
上一篇:大唐:从练武到修仙
下一篇:大明:开局废除宰相,老朱懵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