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814章

作者:剑从天降

  当初攻入乌孙时,他们虽然有着反击的理由,但在其国内仍然是一种侵略者的身份,难以得到什么支持,即便拿下王都也不能尽快将战事平定。

  这一次,康居和大宛送上门来,苏曜自然要好好利用。

  他敏锐地察觉到两国使者言辞中对贵霜的畏惧与不满,便暗中授意锦衣卫在西域散布消息,故意泄露两国使者秘密朝贡大汉之事。同时,他还命人伪造了一些文书,暗示两国正密谋联合大汉对抗贵霜。

  “贵霜国近来十几年内乱频发,周边属国本就蠢蠢欲动,纷纷谋求独立,这些消息传到他们耳中,自然会有所行动。”苏曜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而我等的,就是这个出兵的理由!”

  “殿下此计虽妙,但是否太过仓促?”

  卢植眉头紧锁,缓缓说:

  “西域才刚刚平定民心未附,大军方才班师也未来得及休整。这时就再启战端,劳民伤财,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苏曜摆了摆手,胸有成竹道:“卢公多虑了。此次西征,我军缴获颇丰,乌孙国库几乎尽入我手。再加上西域开发公司的收益,军费绰绰有余。”

  “至于将士们“苏曜嘿嘿一笑,“咱们大可采用轮换制出兵。”

  “轮换?”万年诧异。

  “没错。”苏曜嘴角微扬,“上次西征收获颇丰,凯旋将士们纷纷消费置业,其他没选上的人看在眼里,都是眼红心热。这一次正好轮换出兵,我还是带部分精锐,再征发胡羌骑手,加上西域当地驻兵,对付贵霜已绰绰有余。”

  言罢,苏曜便把早已准备的调兵方案拿了出来。

  可以说,这是苏曜统一全国后拿出来的一次最大规模的兵力调动。

  在全国各地铁匠作坊的全力运作下,在他多次自草原缴获和贸易得来的战马支持下,京师十二卫的禁军终于基本完成了补员,近八万禁军披甲率超70%,步骑比例更是达到了1:3的程度。

  这一次,苏曜直接就一口气征发了八千禁军铁骑,同时再召三河骑士三千,并凉骑士八千,匈奴骑士八千,再加上之前在西域的驻军与西域诸国仆从部队,以及归附的乌孙鲜卑骑士,一支总计五万人的汉胡全骑部队就这样闪亮登场。

  虽然这个数量比起汉武帝北击匈奴时砸锅卖铁搞出来的十万铁骑部队确实是还有不足,但这毕竟只是女帝登基不过四年,统一全国都没有两年的情况下达到的。

  但是,即便如此大军,诸位宰辅们也是尤显的有些信心不足。

  皇甫嵩首先就忧心忡忡的表示:“臣闻贵霜乃大国,有民上千万,拥兵数十万众。而我国万里远征,深入敌境,不过五万兵马恐怕难以撼动啊。”

  “早几十或者十几年前也许是这样没错。”

  苏曜呵呵一笑,展开一张势力地图说:

  “如今的贵霜早已不是昔日的霸主,其国内矛盾重重。近年来王室内斗不休,各地总督亦是拥兵自重。”

  “其国西部与安息接壤,两国互为宿敌常年都在重兵对峙,而南部人口最多的印度诸邦则长期以来都不认同大月氏人的统治,如今也是叛乱频发。故而此次贵霜国出兵康居的十万大军,实则已是其能调动的极限。”

  说着,苏曜手指点在地图上葱岭以西的费尔干纳盆地:

  “我军只需突破葱岭天险,助大宛复国,接着便可长驱直入贵霜腹地。”

  “届时,不管是南下威逼贵霜国都,挑动其国内分离势力,还是向北驰援康居,断其十万大军归路,都是进退自如。”

  苏曜的自信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就连最保守的卢植也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万年女帝环视众人,见无人再有异议,便拍板决定:“既如此,朕准唐王所请,即刻筹备西征事宜。各部务必全力配合,不得有误!”

  “臣等遵旨!”众臣齐声应诺。

  就这样,一场规模空前的西征计划就此敲定。

  接下来的日子里,洛阳城再次忙碌起来。

  唐王府内,苏曜与皇甫嵩、曹操、贾诩、郭嘉和鲁肃等人日夜筹划,调兵遣将。工部加班加点,赶制军械;户部则忙着调拨粮草,确保大军后勤无忧。

  与此同时,西域开发公司沿途的各商栈也都接到了命令,全力调集筹备物资,保证大军沿途补给通畅。

  而在这紧张的气氛中,唐王府内却是一片温馨。

  阿什丽公主在阿丽莎姐妹的帮助下,逐渐适应了王府的生活。她每天除了学习汉家礼仪外,就是陪伴苏曜,或者与府中其他女眷交流。

  这一日,阿什丽正在花园中练习书法,突然听到身后传来脚步声。

  “写的不错。”苏曜的声音在耳边响起,“看来公主很有天赋。”

  阿什丽连忙放下毛笔,起身行礼:“夫君过奖了。妾身只是.想尽快学会汉文。”

  苏曜笑着拉起她的手:“不用这么拘谨。来,我教你写几个字。”

  他站在阿什丽身后,握住她的手,在纸上写下“永结同心”四个大字。

  阿什丽看着这几个字,眼中泛起泪光:“夫君.”

  苏曜轻抚她的长发:“再过几日,我就要出征了。你在府中要好好照顾自己。”

  阿什丽身子一颤,紧紧抓住苏曜的衣袖:“夫君一定要平安回来”

  “放心。”苏曜在她额上轻轻一吻,“等我凯旋,为夫就再教你更多的汉礼。”

  阿什丽重重点头,将头靠在苏曜胸前,默默祈祷着这场战争能早日结束。

  可惜,公主的想法只能说是一厢情愿,对于苏曜来说,他很清楚自己的道路上,征途恐怕是永无止境

  为此,他能为自己这些女人做的,就是尽可能再短暂的休战期多陪陪她们,创造一些美好的回忆,留下爱的结晶,这样哪怕自己不再了,她们也能有孩子相伴,不至于独守空闺。

  比如这一次,虽然阿丽莎姐妹很想再随他出征,但已有身孕的二女还是被苏曜留在了洛阳。

  倒是红儿让苏曜比较意外的是,这个小丫头的肚子居然还没有任何动静,这完全不合常理。

  对于红儿,苏曜还是非常宠爱的,即便远征的路上也是多有临幸,在她那次精心的胡姬打扮之后更是频频一起拉着她和阿丽莎姐妹三人一起开无遮大会。

  没道理胡姬姐妹都怀了,红儿却一点动静没有。

  “你是不是悄悄做了什么手脚?”

  苏曜捏了捏红儿的脸蛋,半开玩笑地问道。

  谁知红儿闻言,脸色瞬间变得煞白,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奴婢.奴婢不敢”

  苏曜原本只是随口一问,见她如此反应,顿时眉头一皱:“怎么回事?你不会真做了什么吧?”

  红儿咬着嘴唇,低头说:“奴婢.奴婢确实用了些避子的汤药”

  “为什么?”苏曜沉声问道。

  红儿抬起头,泪眼婆娑:“奴婢.奴婢有些害怕.”

  “害怕什么?”

  “奴婢.奴婢怕有了身孕就不能随侍殿下左右了.”

  “就只是这样?”苏曜挑眉。

  “是的。”红儿轻轻擦拭了下眼角,说“奴婢出身低微,能得奉殿下垂青已是天大的福分,更别说您还给念儿封了侯”

  “奴婢已经满足了,不敢再有更多奢望,往后只想日日侍奉殿下左右,再不分离。”

  苏曜闻言,心中一软,伸手将红儿扶起:“傻丫头,谁告诉你有了身孕就不能跟着我了?”

  “奴婢知道的。”

  红儿糯糯说:

  “殿下志在四方,有打不完的战斗,走不完的征程。若是奴婢有了身孕,便只能像其他夫人那样,留在府中,不能随侍左右了。”

  “奴婢实在舍不得殿下,一想到您身边要是没人照料,就吃不好也睡不好请殿下成全奴婢,让我继续服侍您吧。”

  苏曜凝视着红儿那双含泪的眼睛,心中又是感动又有些疑惑。

  这件事情要说也确实是红儿干得出来的,但是好像又不是那么简单。

  自从得知了这个世界是真实世界后,苏曜就不再那么脸谱化的去看身边的人。

  老实说,这么长时间相处下来,苏曜自认对红儿还是比较了解的。

  这个女孩对他的忠心虽然不必怀疑,但比起表面上她这一副娇小可怜的模样,其实红儿还是很有些心眼和智慧的。

  如果真是她一心要瞒着自己,偷偷用避孕的汤药,会因为自己一句玩笑话就梨花带雨的讲出来吗?

  转瞬间,苏曜心中产生了几个猜想,但眼下这个时节,他也不想节外生枝。

  再观察观察吧。

  “总之,这个汤药不许你再用!”

  苏曜一把抓住红儿的手,严词道:

  “这种药都是损害身体的,用的多了,不仅仅是以后再想生都没机会了,更有可能要了你的小命,孰轻孰重,你能明白吗?”

  “奴婢知错了……”红儿低下头,泪水滴落在苏曜的手背上,“奴婢再也不敢了。”

  “好了好了,知错就好。”

  苏曜摸着头安抚说:

  “还有,不要再奴婢奴婢的叫了,你现在已经是夫人了,要学着适应自己的新身份。”

  红儿抬起头,眼中含着泪光,却绽开一抹笑容:“是,红儿记住了。”

  “好,这才乖嘛。”

  苏曜拍了拍她的小脸说:

  “我叫太医院给你开点调理的方子,你这几天好好先养养,争取这次回来,再给为夫生个大胖小子。”

  “嗯,红儿都听夫君.”

  唐王府中一片温馨,唐王府外则是快马不停。

  以洛阳城为中心,无数驿骑快马奔走四方,向三河与并凉诸地发出紧急调兵命令。

  诸骑士在各地卫所将领或部落首领的带领下,纷纷集结出发。

  其中,三河骑士由颜良率领,并州铁骑则由苏曜的亲信宿将成廉领衔,凉州骑士依然还是马超和阎行带队,匈奴部更是于夫罗单于亲自出马,与使匈奴中郎将张辽一起随军出征。

  至于京师的禁军部队,苏曜这次则是派出已经回京交差的关羽和张飞两人,各领四千骑出击。

  数日后,三月二十八日,洛阳城外旌旗招展,远征部队再次誓师出征。

  这一次,考虑到作战地点和补给等问题,苏曜没再搞形式主义,让全国大军来洛阳集结,而是把集结点设置在了敦煌,让各地大军自行前往集合。

  故而,洛阳城外只有禁军部队和京师周边的三河骑士集结,规模虽不及上次西征时那般壮观,但精锐程度却更胜一筹.

第996章 疏勒王的盛情

  洛阳城外,春风拂面,杨柳依依。

  在万千军阵的最前方,苏曜身披赤红战袍,背负长弓,腰悬陌刀,骑在雪白的高头大马上,目光如炬地扫视着整齐列阵的将士们。

  阳光洒在铁甲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整个校场仿佛一片钢铁森林。

  万年女帝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前来送行。她身着象征大汉火德的赤红龙袍,头戴十二旒冕冠,在侍女的搀扶下缓步登上高台。

  “将士们!“万年清脆的声音在春风中传开,“此次西征,乃为护我藩属,扬我国威。朕在此预祝诸位旗开得胜,早日凯旋!“

  “陛下万岁!“数万将士齐声呐喊,声震云霄。

  苏曜翻身下马,单膝跪地:“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万年眼中闪过一丝不舍,但很快恢复了帝王的威严。她亲手将一面绣着“唐“字的大旗交到苏曜手中:“愿此旗所至,所向披靡。“

  苏曜郑重接过,转身高举战旗:“出征!“

  号角声响起,大军如洪流般向西开拔。万年站在高台上,目送着那道赤色身影渐渐远去,直到消失在尘土飞扬的官道尽头。

  一个多月后,敦煌城外。

  来自全国各地的精锐骑兵陆续抵达,在城外扎下连绵营寨。苏曜的中军大帐内,众将齐聚,正在研究最新的军情。

  “报——“一名斥候匆匆入帐,“贵霜大军已攻陷康居都城卑阗,康居王退守北方草原!“

  帐内顿时一片哗然。康居使者更是面如土色,瘫坐在地:“完了.全完了.“

  苏曜却丝毫不慌,反而露出一丝笑意:“好,很好。“

  “大将军?“马超不解地看向他。

  苏曜手指点在地图上:“贵霜人贪功冒进,十万大军深入康居腹地,后勤线拉得如此之长,正是我军出击的良机!“

  郭嘉抚须点头:“不错。我军可兵分两路:一路出葱岭,直取大宛,切断贵霜军退路;另一路北上驰援康居,与残军合兵一处,前后夹击贵霜大军。“

  “正合我意。“苏曜环视众将,“马超、阎行听令!“

  “末将在!“二将齐声应道。

  “命你二人率八千精骑,即刻北上汇合子龙,支援康居残军。记住,以骚扰牵制为主,不必与敌硬拼。“

  “诺!“

  接着,苏曜又看向传令兵:“传令文远与单于,命他们率匈奴轻骑为先锋,即刻启程,为我大军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