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681章

作者:剑从天降

  他们其中一部分被分派到西方太行山的主要关隘,防止并州和黑山军的偷袭,另一部分则驻防常山,河间等郡城,加强城防,警惕北方幽州大军的威胁。

  除此以外,剩下的所有人都被派到了南方的战争前线,加强进攻,欲一锤定音,先行消灭那如蟑螂般顽强的曹操等人。

  不得不说,在危难之下,在沮授等人的精心调度之下,冀州动员速度极快。

  一口气的,南方战线在增兵之下兵力达到了近二十万之巨,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

  “不需要再磨磨蹭蹭的围城疲敌了!”

  “强攻,给我强攻,一鼓作气,消灭这些叛匪!”

  长史耿武挥刀大喝,命令部将张郃、麴义、赵浮和程涣等人发起强攻。

  在他看来,短则一天,多则三日,魏县必破!

  不过他却没想到,就在自己这边增兵的时候,朝廷的援军也到了。

  一支打着苏字旗帜的大军,他们自西方而来,掀起一阵阵尘土,由远及近的接近战场。

  “那是?”

  “大将军旗?”

  “苏曜来了?!!”

  “怎么这么快?!”

  冀州军中,顿时爆发了一阵骚动.

第837章 沮授弄巧成拙,苏曜破门而入(5K2)

  开元二年,正月,河内郡。

  “禀大将军!”

  “大军集合完毕,随时准备开拔!”

  在苏曜面前,赵云、典韦、文聘、张济以及李雷和杨奉等人齐聚一堂。

  且说在冀州调兵动员的同时,苏曜自然也开始了行动。

  考虑到冀州狗急跳墙的行为,苏曜这边也开始为决战加码。

  本来只带了自家赤云骑亲军与赵云和典韦三千骑禁军的苏曜也开始征召周边卫所兵马。

  张济、李雷的西凉军,文聘的南阳军,以及杨奉和屠川等驻洛阳周边卫所的大军纷纷行动,大军齐聚河内,一口气也来了步骑两万余人马。

  待大军就位后,苏曜便带领众人,一路东进,直驱冀州,向着魏县战场进发。

  在那边,激烈的战斗也已进入了高潮。

  “孟德,不行了啊!”

  魏县县城的城墙上,夏侯惇满脸血迹,顶着残破的头盔,满脸焦急。

  “必须要找机会突围,否则不出数日,咱们非全死在这里不可!”

  夏侯惇话音刚落,刚刚被打退回去的冀州军又再次发起了一波攻势。

  他们人潮汹涌,箭雨如蝗,在震天的战鼓中不停的发起猛攻。

  魏县残破的城墙在他们的攻势下摇摇欲坠。

  眼见贼军攻势猛烈,夏侯惇也顾不上再谈其他,再次转身投入战斗。

  面对那些勇攀城墙的贼兵,夏侯惇挥舞武器,带领亲兵紧急驰援。

  那一把大刀在他手中是虎虎生风,几下砍翻敌人后连忙又指挥亲兵用长戟推倒云梯,迟滞敌人的攻势。

  夏侯惇这边如此,曹仁、宋宪、郝萌等人依然。

  面对冀州军的团团围困,汉军高级将领们皆身先士卒,决死反击。

  双方在这魏县城头展开激战,从早到晚,几乎是不眠不休。

  “下决断吧,孟德!”

  夜晚,在击退了冀州军今日最后一次强攻后,夏侯惇拖着疲惫的步伐,再次建议曹操突围。

  “贼军十倍于我不止,魏县又非坚城,负隅顽抗,唯死而已。某死固不足惜,但孟德你就甘心倒在这里吗?”

  曹操眉头紧锁,目光凝重地凝视着城外冀州军连绵不绝的营寨,营中火光闪烁,宛如一片狰狞的火海,随时可以将他们吞噬。

  如果可以远离里,曹操现在自然是一百个愿意。

  但是突围,谈何容易?

  经过最近的几场战斗,曹操对敌军实力也有了些了解。

  似乎是由于仓促征召的缘故,对面援军的新兵们素质比之最初要下降了不少,其质量和军纪都不如最早的敌军。

  但即便如此,光论那二十万大军的数量,也把他们围的是严严实实,若是仓促突围,稍有不慎便会陷入重围,落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而且,就算是他找到空隙,率军突围出去,此地身处敌境,有重重艰险艰难险阻,能否带领残军脱险也是未知之数。

  但若不突围,困守孤城,被攻破怕也就是这几天的事情。

  “哎,悔不听公台(陈宫)之言也!”

  曹操长叹一声,满心懊悔,思绪不由自主飘回到与陈宫商议之时。

  当时,冀州韩馥举旗反苏,天下震动,朝廷下令各地诸侯讨贼,应者寥寥。

  而时任东郡太守的曹操则认为这是一个天赐良机,当即点起东郡兵马响应。

  然而陈宫则是力劝其不可贸然行动:

  “太守,韩馥反叛,看似有机可乘,实则暗藏凶险。如今朝廷虽令诸侯讨贼,但各方势力都在观望,若我军率先出兵,必定成为众矢之的。”

  “冀州乃九州之首,兵强马壮,韩馥既然敢举旗,必然有所依仗。而我军实力尚弱,若深入冀州腹地,一旦遭遇强敌,恐有全军覆没之险。不如先按兵不动,积蓄力量,待局势明朗,再做打算。”

  陈宫说的其实很明白了。

  他们的东郡虽然也是中原富庶之地,但以一郡之地力敌一州,怎么想都非明智之举。

  苏曜的改革对世家豪门的伤害巨大,乃逆天而行,就算不响应反苏,也应该像诸侯一般暂且观望局势,没必要早早出头,作那苏曜的打手,与韩馥拼个你死我活。

  然而,当时的曹操显然对此有不同看法。

  早年与苏曜在冀州一同平叛的经历让他自认比常人更了解那位大将军。

  “韩馥,不过一介庸碌之辈,无雄才大略,虽窃据冀州,却也难成大事。”

  “反观大将军苏曜,年纪轻轻便锋芒毕露,战场上百战百胜,朝堂上亦能锐意改革。”

  “如今韩馥叛乱,不过是螳臂当车,必败无疑。朝廷号召诸侯出兵,正是我等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若能在此时立下大功,必能得朝廷重用,前途无量也!”

  朝廷重用?

  没错,现在的曹操与后世那个眼看着酸枣联盟解体,诸侯们自私自利,心灰意冷下最终决定甩开膀子单干的曹操截然不同。

  此时在他眼里,讨董大获成功,朝廷中央军威不坠,大将军不但屡立奇功,一套针对那些无良世家的改革更是深得曹操之心。

  于是乎,这次讨伐韩馥,在曹操看来就像是之前十八路诸侯冀州勤王一样,乃是大大的良机。

  当时他就是参与积极,最后论功东郡太守。

  如今,这次行动,在他看来自然也是天赐良机。

  因此,面对陈宫的反对,曹操是不以为然。

  就那韩馥之流,凭什么能打过大将军苏曜?

  当时他们诸侯讨董的时候,那韩馥就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空有冀州之地,坐拥强兵,却在关键时刻犹豫不决,不敢全力出兵,甚至还嫉贤妒能,背后偷偷使坏,供粮时断时续。

  如此鼠目寸光之辈,贸然举旗反苏,简直是以卵击石!

  于是乎,曹操就成为了除苏曜亲信外,第一批响应讨伐令的诸侯,然后很顺利的,在双方第一次的交锋中大获成功,阻止了韩馥消灭张方,全据魏郡,窥伺中原的企图。

  照这个节奏,下来等到苏曜大军一到,韩馥小贼必死无葬身之地尔。

  可惜,接下来的发展超乎了曹操的意料。

  也不知是他这边太顺利还是怎地,苏曜选择了先北后南的大迂回战略,先拿了幽州。

  这固然带来了战略上的极大优势,冀州被四面合围不假,但也给了正面战场上的曹操等人巨大的压力。

  作为一直在魏郡与韩馥大军拉锯,牵扯了他大量精力的力量,恼羞成怒的韩馥在充分动员后调动起大军,将魏县围了个水泄不通,誓要把他们杀个干净。

  这让曹操顿时大感不妙。

  怎么说呢,他现在依然坚信韩馥必败无疑,但是自己能不能看到那个结局就有点成了问题。

  别等到战后的时候,其他人都平步青云了,他曹孟德一行人,只能得个追授的嘉奖,那可就太蠢了啊。

  “孟德,不能再犹豫了!”夏侯惇见曹操沉默不语,再次催促道,“再不突围,咱们就真的没有机会了!”

  曹操深吸一口气,左思右想后,终于下定了决心:“好,今夜子时,全军突围!”

  固守死路一条,突围总归还有点生机。

  那么,现在就只能拼了!

  接下来,曹操立刻去与宋宪等苏曜部将联络,沟通突围一事。

  这自然又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不过曹操去意已决,别人走不走那是他们的事情,自己今晚是一定要拼一把的。

  就这样,茫茫的夜色中,只剩两千余残兵的东郡兵向北门集结。

  这与他们要逃跑的方向背道而驰,但却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不管是西方还是南方,冀州军都是严密戒备,唯有北方守备稍松。

  但即便如此,此去自也凶险万分,九死一生。

  “诸位将士!”

  曹操勒马立于残军之前,在夜晚的寒风下,沉声大喊:

  “吾等自东郡起兵响应朝廷,讨逆平叛,一路披荆斩棘,从未退缩!”

  “今日,韩馥老贼提兵二十万,困我于这魏县,敌众我寡,确似绝境,有人称此乃命数,然曹某不信命也。”

  “诸君皆曹某麾下的勇士,鏖战至今,各个以一当十,勇不可当,焉能在此坐以待毙?”

  “今夜突围,前路或有去无回,但只要一息尚存,就绝不能让贼军小瞧了我等。”

  “只要人人都能拿出这股拼劲,我等必能杀出血路,让韩馥那贼子见识我东郡儿郎的铁血豪情!”

  “噢噢噢噢!!!”

  “我等愿随太守死战!”

  在曹操激昂的话语后,东郡战士们的斗志再次被点燃。

  眼见突围的准备做好,曹操闭上了眼睛,沉默片刻后突然大喊一声“开门”,欲投入那茫茫夜色之中。

  今夜,有死无生。

  ——“且慢!”

  突然间,宋宪骑着快马,飞驰而来:

  “曹太守且慢!”

  “有大将军紧急军情!”

  “什么?大将军?”

  曹操猛地转身,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与疑惑,死死盯着宋宪手中一封染血的信件。

  宋宪翻身下马,快步上前,将信函呈给曹操:“曹太守,此乃大将军苏曜派快马加急送来,事关重大!”

  曹操迫不及待地接过,迅速展开,借着微弱的火把光芒,一行行字迹映入眼帘。

  信中的内容非常简单明了,先是一句话赞扬了他们坚守的努力,然后最重点的就是最快明日援军便到,让他们坚持到底。

  观得此信的曹操先是一阵惊喜,然后紧接着展开的眉头又渐渐的绷紧,眼中也变得惊疑不定,脸上浮现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宋将军,此事可能当真?”

  “如今我城池被围的水泄不通,这信件如何送达?”

  “有没有可能此乃贼人奸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