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578章

作者:剑从天降

  苏曜大军入关,数千铁骑对付董越那连夜奔波跑来跑去的部队,焉有不克之理啊?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他的长安城该怎么办。

  要知道潼关乃是关中门户,距离长安不过也就约三百里路程。

  以通常的大军行进时间来算,苏曜克潼关后应该还有三五天时日才能兵进长安。

  但是,董卓却知道,那冠军侯苏曜一向敢打敢冲,惯爱冒险,不可以常理度。

  倘若苏曜等人若是拿下潼关便连夜奔袭的话,最迟两三天,其先锋骑兵恐怕就要到达长安城下了。

  这样就是说,留给他董卓做出反应时间已经不多了。

  不管是固守求援,还是逃亡跑路,必须尽快做出决定。

  否则,一旦那姓苏的兵临城下,封了道路,他就彻底的成了瓮中之鳖了。

  董卓心中焦急万分,虽然知道兵危战凶,情势危急,但是偏偏他的脑袋中已经成了一团浆糊。

  “来人,快去请卫将军和董侍中来商议军情!”

  董卓大声呐喊,喝令亲信去请董旻和董承过来。

  现在,这诺大的长安城,已经只剩这两人可以和他共议大事了。

  而很快的,得到消息的董旻和董承二人便行色匆匆的赶来,其神情凝重,显然也已知晓了潼关失守的消息。

  “兄长,不好了呀!”

  董旻一见董卓,便是大呼小叫:

  “潼关失陷的消息已经传遍了长安。”

  “现在上至公卿,下至走卒,都在议论咱们.”

  “他们议论咱们什么?”董卓阴沉着脸。

  董旻脖子一缩,顿了一下,方才小声说:

  “他们都在议论,说冠军侯武功冠天下,长安城定然守不住了,咱们,咱们董家怕是要完蛋了呀。”

  “混账!”

  董卓怒拍桌案,站起身来,双目赤红地瞪视着董旻,怒喝道:

  “谁敢说此等丧气之言?我定要砍了他的脑袋!”

  董旻被董卓骂得低下了头,不敢言语。

  一时间,房间内陷入了一片死寂。

  虽然董卓说的火爆,但是他们都知道,想要靠杀人来控制舆论目前恐怕已经是非常困难了。

  且不说民间的那些个无足轻重的升斗小民们,就说朝堂上,那衮衮诸公又有那个在这种局势下会和他们紧密的抱在一起?

  董越被调虎离山就是明证。

  朝堂中,已经有相当多人不再畏惧他董家的权威了。

  为今之计,必须立刻扭转局势,不说大败苏曜,最起码也要止住颓势。

  否则,长安他们是待不住的。

  但是,这能做到的吗?

  “废物!一群废物!”

  董卓见众人无言,气的拍桌子大骂。

  这时候,他无比的想念起李儒来。

  最起码,那个女婿在的话,不说神机妙算,但总还能提个一二三的建议出来。

  不至于像眼前这几个人那样,闷葫芦一个,除了说丧气话,屁都蹦不出来一个!

  “兄长,依我看要不咱们还是开溜吧。”

  见董卓发怒,董旻再一次小声的提议道。

  董卓闻言,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犹豫。

  他不是没想过这个问题。

  长安城久未修缮,城中百官又各个都是心怀鬼胎,跟他尿不到一个壶里。

  这个时候如果被困在了长安城中,那他的下场肉眼可见。

  但是,跑?他又能跑到哪里?

  往西北么?

  凉州虽然是他老家,但是那里局势复杂,羌人之乱余波仍在,周边马腾韩遂也是野心勃勃。

  他带着几千人跑到那里去,恐怕会成为众矢之的。

  在他看来,还不如缩回郿县封地的坞堡,那里经过他长期打理,城墙坚固,更有三十年的粮草储备。

  只要不带那些百姓和朝臣们,躲进去守到老死那也不成问题。

  一念及此,顿时董卓有些心动了。

  于是乎,他立刻就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两人。

  这一下子,可把董承给惹急了:

  “不可,不可啊相国!”

  董承连忙上前,语气急促地说道:

  “长安,京城也!”

  “您在长安据守,坐拥朝廷正统,尚可呼叫天下勤王。”

  “倘若弃城而逃,去了那郿坞,那就是自弃天下。”

  “到时候,才是真的众矢之的,没人会再来帮您了。”

  “到时候,不说那冠军侯百战百胜,郿坞不及潼关和函谷关万一,如何扛得住他的进攻,就说他把城一围,把您晾在那里,真困个十年八年的,您就真能忍得下去吗?”

  “就算您能忍下去,那些兵士们难道就愿意在那里困一辈子吗?”

  “来日您撒手人寰,后人被遭屠戮,到时候抄家灭门绝逃不掉。”

  “您就算不为自己想,也该为后人考虑个一二吧。”

  “请相国三思,万万不可弃长安而就郿坞啊!”

  董卓听着董承的一番肺腑之言,脸色阴晴不定。

  虽然他一直经营郿坞,考虑的就是留个后路,但是在品尝过权利的快感后,让他放弃一切困死在那里,他确实也心有不甘。

  但是,能多活些年,总比马上就死要强吧?

  现在长安城中兵微将寡,想要想要抵御苏曜的进攻那是难如登天。

  不如带着搜刮的财宝和女人,躲到那郿坞中逍遥快活。

  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我意已决——带上皇帝和美人们,立刻撤往郿坞,今晚咱们就走!”

第718章 长安城波谲云诡

  “爱卿你说什么?!”

  “董相国要带朕逃去郿坞???”

  荒废的皇宫偏殿中,小皇帝面无血色。

  在他面前,董承握紧拳头,宽慰皇帝道:

  “陛下放心,微臣绝不让此贼奸计得逞!”

  “仓促间,他准备必不充分,我这就联系朝堂上的反对派,大家一起发难,铲除奸佞,保社稷平安!”

  说罢,董承便立刻派人前去联系尚书台中的王允和黄琬等人。

  且说董承在迁都前便已不看好董卓,只不过迫于形势才假意与董卓亲密。

  但是,董承自己也没想到,因为身份的关系,那董卓对他竟然是一点也不疑。

  甚至还在这一次给他加封了朝堂行走和出入禁中的侍中以及实打实典兵的虎贲中郎将。

  这一下可让董承乐开了花,他也因此更加利用自己的特殊的地位,帮助皇帝联系朝中反对派。

  很快就与当时卢植、钟繇与甄家等发展出的那些与苏曜暗送秋波的官员们搭上了线。

  本来,董承是想让董卓死守长安,待苏曜大军围城,他们再开城放人,一举覆灭董卓。

  但是,董承万万没想到,这董卓竟然真的如此有魄力,敢于放弃权势,只带着皇帝、美人还有那些忠诚于他的兵士们就要逃去郿坞死守。

  而且,董卓这一波跑竟然还不是说真的就彻底放弃了天下。

  一方面,董卓发信给李儒示警,要求其临机应变。

  另一方面,董卓更是死中求存,竟然一口气给天下人,尤其是给西凉的马腾韩遂、还有益州的刘焉等人都发出了勤王令。

  董卓请天下诸侯入关中,逐苏曜,成功者甚至许诺封王,可割一州之地!

  “疯了,真是疯了!”

  “这董贼好大的胆子!”

  “他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周平王吗?”

  “居然敢行如此荒谬之事,这是要拉着天下给他陪葬啊!”

  黄琬,皇甫嵩,朱儁,王允,盖勋,杨彪等一大票人齐聚一堂,纷纷怒斥董卓无耻。

  在得知董卓的计划后,众人是被气的脸色铁青,浑身发抖。

  任何一个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董卓此举无疑会让本就糜烂的天下局势变得更加混乱不堪。

  “董卓此贼,真乃祸国殃民之辈!”黄琬愤慨不已,重重拍了一下桌案,怒目圆睁。

  “他竟敢妄图以封王割地为饵,引诱诸侯入关,这岂不是将关中大地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皇甫嵩紧锁眉头,语气中满是忧虑。

  “不错,关中乃是大汉的腹地,一旦诸侯纷至沓来,必将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大乱。”

  杨彪沉声道:

  “到时生灵涂炭,百姓遭殃,大汉的江山社稷也将摇摇欲坠。”

  “更可怕的是,董卓此举还可能让那些心怀不轨的诸侯趁机坐大,甚至形成割据之势,如此一来,朝廷权威不再,天下统一更是遥遥无期。”盖勋咬牙补充。

  一时间,大厅内众人是义愤填膺,气氛紧张至极。

  他们都很清楚,董卓的计划一旦成功实施,后果将不堪设想。

  “时间不多了,咱们必须尽快阻止董贼!”

  王允打破沉默,目光坚定地说道:

  “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他带着皇帝逃离长安,更不能让诸侯入关引发大乱。”

  “对,必须阻止董卓!”

  朱儁看向董承,拱手道:

  “中郎将如今掌禁中兵事,当即刻起兵,讨伐董贼,速斩此獠也解朝廷之厄。”

  突然被点名的董承听得打了激灵,忙道:

  “这,这如何敢使得?”

  董承咽了口口水,解释道:

  “我虽有兵权,但不过区区八百虎贲,如何与董贼数千大军相抗?”

  “方才他已下令大军集结,本人都已不在宅中,想要杀他,那就必须要先杀败他的西凉军不可。”

  “就凭我这点人那可是万万做不到的呀。”

  “中郎将所言极是,硬拼自然是不行的。”

  王允点了点头,他理解董承的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