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剑从天降
毕竟,招揽亡命之徒和通缉要犯这种事情,不管是袁术还是袁绍,早就做的很熟练了。
不过这里王凌的态度就很微妙了。
比起表面上的慷慨陈词,苏曜知道他更多在提醒自己,不要做错选择。
没错,在此战之前,两人就讨论过。
当时在自己表露过想要活捉孙坚的意见后,王凌就大为赞成。
在王凌看来,眼下与卢公等人联合后,保皇党势力大涨。
尤其是在之后朝廷诸公回返京师后,若是没点忠诚于自己的班底,怕是做起事来处处掣肘。
而孙文台,寒门出身,相信拳头,只要能够将其收服,那就是一个非常好用的打手。
到时候就可以像袁术一般,有什么不方便出面的,得罪的事情,都交给他去做就好。
“在大汉,古来权臣无一人得以善终。”
王凌躬身道:
“为今后计,君侯现在也该多做些准备才好。”
那一夜,苏曜只是点了点头,没有明确表态,让王凌暂且退下了。
但是,王凌的话苏曜还是听在心里了。
这让本来抱着无所谓的,只是多少有点收集癖的心态的苏曜认真考虑了一下这件事情。
当讨董事件告一段落后,自己也终将面对最终路线的选择问题。
是自立还是扶汉?
在最早,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个愚蠢的问题。
不过,这倒不是苏曜对大汉有什么意见,倒不如说在历代王朝中,他对大汉的好感度还是非常高的。
虽然忘记是在哪看过的了,但一谈及大汉,有一句话几乎是瞬间就能从苏曜脑海中蹦出: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这就是大汉留给苏曜深刻的印象。
但是,这不妨碍他在游戏中一次次的把大汉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毕竟,游戏嘛,自己爽才是最重要的,能自己当老大,为毛要给别人打工?
故而,在过去无数个三国游戏中,除非是选择刘备开局,否则苏曜就没有不自立的。
但是这一次情况却多少有了些不同,等真的随着局势发展下来后,苏曜发现自立变得越来越困难了。
原因无他,其实王凌就已经说明了——势力的平衡是也。
苏曜的麾下,由于各种或主观或被动的缘故,他招揽了太多正直勇敢的忠贞之士。
与他以前的玩的那些三国和骑砍游戏中简单的忠诚度系统不同。
得益于次时代技术的进步,在强大的算力与云系统加持下,真三世界中的主要角色们都有着复杂的个性和道德观念。
对于不同事件的处置,会动态的变化忠诚度数值。
如滥杀无辜,残害忠良之事,很容易就会给自己刷出一大片的“红脸”。
他们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而战斗,更是出于对家国人民的忠诚与热爱。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如卢植、荀彧、刘备、关羽等人,哪一个不是心怀天下,志在兴复汉室?
他们追随苏曜,显然也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英勇和强大。
如今在他高举汉旗,一心讨董的情况下,这些人自然是斗志高昂,忠贞不渝,战斗力加成强大。
但是倘若他选择自立为王,抛起汉家旗帜,那一瞬间恐怕就会如袁术那样,让自己陷入天下的对立面中。
这些忠诚之士,届时又将作何选择呢?
苏曜不确定。
但是他的系统列表上,随着他麾下直属的武将文臣越来越多,已经自动成立了几个利益集团。
其中保皇党、拥汉派势力可谓是遥遥领先。
除了领袖人物卢植外,还有文官荀彧、钟繇、刘备和武将吕布、关羽、赵云、牵招等人。
而与之相对的革命党,自立派势力,则就是完全不够看了。
其领袖人物竟然还是远在辽东的卫明。
阵中坚定者也不过只有王凌、甄姜、贾诩、成廉、徐晃和杨奉等旧黄巾党部将。
两相对比下,说寒酸都是抬举了。
没错,这里有王凌。
作为最早跟随自己,且见过大汉那深深的阴暗面的心腹,他自然是坚定革命党人。
但是除此以外的那些其他人,则都是态度不明的中立派。
当然,苏曜也知道这八成跟他从来没表露过想法有关。
但是,随着剧情的推进,势力的发展,显然留给他搁置跳过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如果不想在未来头上再顶一个指手画脚,没事给自己找事的名义上司,那就必须提前布置.
但是孙坚?
真的合适吗?
而带着这份疑问,时间便也飞快来到了今天。
第671章 孙氏覆灭,新路出现
今日,堵阳城。
在将孙坚暂且押下大牢后,对于如何处置孙坚的问题,又掀起了更多的波澜。
随着在堵阳汇合了更多的人后,讨论范围也越来越大,越来越激烈。
王凌见反对者众,只有典韦和太史慈等寥寥数人支持自己,而苏曜又陷入沉思,他心中着急,连忙劝说苏曜,拿下孙坚,以为助力。
同时,他还不断的对苏曜打眼色,在王凌看来,没有比孙坚这样更好的适合干脏活的人了。
难道苏君侯你就甘愿这样久居人下吗?
难道苏君侯,你还对这朝廷抱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吗?
苏曜看着王凌焦急的眼神,缓缓的闭上了眼,他的心中已有了决断。
抱歉了,小凌。
如果说为了利益而要放弃原则,收下一个让我感到别扭和不爽的人。
那这样的利益,我不稀罕。
没错,苏曜之所以纠结,根源还在于这次战后他对孙坚的感受上。
江东猛虎,那光鲜的威名下,其人作为实在是令人难以恭维。
苏曜自认为自己也不算什么伟光正的角色,但是他也还是有着一些做人的原则与底线。
而且,在与这些将领们相处久了,苏曜不由得也能常常感到些豪气。
他认为,倘若自己未来的大业只能靠如孙坚这般的自利小人和奸妄之徒来维持,那这样的政权又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
我推翻大汉,难道也是要建立一个不义的王朝吗?
难道建立大魏第二还是大晋第三?
一定还有别的路可以走。
隐约间,苏曜感觉自己抓到了什么。
一个不让英雄气短,不让理想主义者落泪的路线
既不摧毁大汉,不与麾下拥汉志士反目,又能在名义与实际上都独揽大权,摆脱掣肘,让拥戴者足以放心的路线。
这样的道路,在苏曜脑中已经逐渐成型。
不过,苏曜不想直接表示以免王凌太过失望,于是他没有直接去说,而是站起身,问站在队伍末尾的娄圭:
“娄子伯,此番抓获孙文台你有大功,你的意见我会考虑,我且问你,觉得该如何处理为好?”
娄圭一听,眼睛一亮。
他没想到在这高管云集的场合自己竟然还有发言机会。
不过,当听到苏曜让他发表意见后,他马上明白了苏曜的取向。
开玩笑,他可是力主斩杀孙坚的,冠军侯如此问他,不就是要这个答案吗?
冠军侯这是要借他的口来说服众人。
当即,娄圭便精神抖擞,条理清晰的给出了孙坚之三不可留:
“其一,孙坚残暴不仁,杀戮上司,荼毒百姓,其罪滔天,天理难容。”
“并且孙坚还是天下首个敢与君侯将军令唱反调之人,若是此贼都能轻易赦免,那冠军侯威严何存?”
见苏曜闭目倾听,并不反对质疑,娄圭继续道:
“其二,孙坚虽勇猛不假,但其心性残忍,野心勃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且此战中君侯已与他结下大仇,他若归顺也是一时假意,来日有机会必降而复叛,留下此人实乃养虎为患,不可行也!”
苏曜微微点头:“其三又是什么?”
娄圭神情一振道:
“这其三么,那便是在下的恩主——南阳太守张咨,他助君侯讨董有功,却在留守任上惨遭此贼杀戮。”
“张府君对我恩重如山,广受南阳郡民爱戴,他无端惨死,我娄子伯若不能为其报仇雪恨,又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
娄圭的声音中充满了悲愤与坚定,他的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继续说道:
“况且,若论起天道公义,孙坚背信弃义,残害同僚,若不严惩,如何向天下人交代?如何彰显君侯之正义?”
娄圭一番话,字字珠玑,句句在理,让在场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苏曜闻言,缓缓睁开眼,目光深邃地看向娄圭,嘴角勾起一抹微笑,对王凌说:
“娄子伯确实言之有物,小凌你觉得如何?”
王凌闻言,脸色微微一变,他自然听出了苏曜话中的深意。
他想要辩驳,再争取一下,但略微顿了下便就此作罢。
王凌只是无奈地叹了口气,沉默片刻后,拱手道:
“君侯英明,娄先生所言极是,孙坚贼子大逆不道,当枭首示众,以正典刑。”
苏曜见状,微微点头,随即转身对袁谭道:
“袁公子,孙坚之事已决,不知对于如何处理其麾下余部,你可有何建议?”
袁谭闻言,心中一动,他知道这是苏曜在考验他。
乃父领南阳,如今大胜后,下一步便是要进逼宛城,而袁绍不在,他便是实际代行南阳太守的人。
倘若不能交出一份让冠军侯满意的答卷,怕是难以让其放心。
于是乎,袁谭略作思索后,便拱手答道:
“回君侯,孙坚麾下虽有不少勇猛之士,但除少数江东与淮泗老兵外,大多数皆是被其威逼利诱兼并而来,若能妥善安置,或可为我所用。”
“不过,其中如程普、孙静和孙贲等核心将领,皆与孙坚关系密切,恐难轻易归顺,需慎重处理。”
苏曜闻言,微微颔首,对袁谭的回答表示满意,他沉吟片刻,道:
“袁公子所言有理,对于孙坚余部,当需区别对待。”
“对于那些愿意归顺者,可编入我军,根据其才能委以重任;对于那些心怀异志者,则需严加看管,以防生变。”
袁谭闻言,心中一喜,连忙拱手道:
“君侯英明,袁某愿率麾下将士,全力协助君侯处理此事。”
苏曜微微一笑,拍了拍袁谭的肩膀道:
上一篇:谍战:开局偷听心声,识破日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