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158章

作者:剑从天降

  “王先生对他的评价竟如此之高?”张燕愕然。

  王当顿了下,踱步一叹:

  “非是某评价高,而是事实如此。”

  “汝等虽坐居山中,但也当闻山外,知道这并州胡乱的吧。”

  见张燕等人点头,王当又道:

  “那小子在三月便以区区屯长之身,消灭了寇掠太原的数千匈奴人。”

  “什么?!”余众震惊。

  屯长,那不就是只有几十个人的芝麻官么?

  消灭数千匈奴人??

  “还有那姜夫人,各位也知道吧。”

  “难道.”

  “没错,那位姜夫人便是被他消灭,一把火烧了山寨。”

  “.”

  众人互相看了一眼,没想到这位颇为不俗的苏曜,与他们还有如此渊源。

  那姜夫人占着紧邻平原的好地,却又一直游离在我等之外,前一段还刚刚统合了位于太原周边山寨,令人颇为头疼的。

  他们只知最近被官府剿灭,一把火下去,至今,太原附近的山中也没有再聚起一个有实力的豪杰。

  “但是,这才只是个开始。”

  王当摇了摇头:

  “其后据传他当了都督,然后便直奔草原,那号十万的匈奴人叛乱紧接着就被这小子在不到两月间就给平定了”

  “然后你们猜他带了多少人出去?”

  见众将帅张口结舌,王当伸出手比划道:

  “百骑,百骑出关平十万呐!”

  “这,怎么可能?!”

  连那张燕也坐不住了,腾得一下站了起来。

  听着他们这不敢置信的发言,王当那是一叹:

  “非如此,各位以为那运宝队的东西是从哪变出来的?”

  “这”

  “没错,正是那位苏都督打匈奴人的缴获啊。”

  王当走着又摇了摇头:

  “诸位啊,这回是踢到铁板了呀”

  数十人可平数千,百骑就可破十万.

  若是这如此离谱的说法为真,那他们这杨凤将军被几百人团灭,好像也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了?

  但是,这怎么可能会是真的呢?

  又但是,这若不是真的,那令人垂涎的运宝队又是从何而来呢?

  一时间,那关于苏曜的恐怖传闻,和其展出的惊人战力,大大震撼了聚义堂中的众人。

  场面变得沉默,死寂,针落可闻。

  再也没有人建言发声,所有人都仿佛被泰山压顶一般。

  而在这里,承受最大压力的理所当然是那首领张燕。

  他深吸口气,环视一圈,看出了诸人的状态,又叹息一声,也不再苛责,转而看向那一旁语出惊人的军师道:

  “王先生,依您看,咱们接下来该如何是好啊?”

第201章 各自的决意

  黑山军眼下该如何是好?

  对于张燕的发问,王当摸了摸下巴上的山羊胡,略作沉吟。

  关于那苏曜,他之所以知道这么清楚,全是因为张燕这次自作主张的劫掠行动。

  对于这次冒失的行动,他起初并不赞成。

  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突然出现的入贡朝廷的运宝队,规模巨大,队伍绵延不绝,显然北边发生了重大变故。

  可奈何,那张燕似乎被最近接二连三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觉得自己当了老大,实力强大了,便对他王当这位谋士的老成之言不放在心上,执意要对其下手,想要用一场辉煌的胜利和海量的财富来彻底统合黑山。

  但,这世上事哪有那么简单,又岂能事事顺你心意?

  老成的王当见劝之不动,便隐退在后,一边通过自己在晋阳老家的关系,搜集情报,一边耐心的等待着张燕吃亏,再次有求自己的时机。

  如今见火候差不多了,他才不紧不慢的说道:

  “以某之见,咱们现在要尽快做好三件事。”

  “其一,派人去联络太行山其他的义军小帅们,告诉他们这伙朝廷军队的战力,让他们不要轻举妄动,以免步了杨凤将军的后尘。”

  “其二,立即收缩兵马,让开道路,放弃一些不必要的据点,避免冲突,集中力量,以应对这苏都督可能的进攻。”

  “其三,尽快查清楚这苏都督当前的情况,弄清楚他的目的和底细,再做打算。”

  “当然,咱们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那就是”

  说到这,王当顿了一下,然后才缓缓吐出四个字:

  “撤离上党!”

  撤离上党?

  众将闻言,皆是面露骇色。

  他们黑山军纵横太行数年,以山林河泽为家,临水聚谷而居,从未放弃过任何一处山地河谷。

  况且,这上党之地,不提本地河谷那十数万的山民,就光说此地的位置,那可是卡在南方的河内和他们北方黑山之间。

  一旦放弃上党,他们南北就将被切断,到时候,他们这黑山军可以说一朝回到起义前,从一个横跨的幽、冀、并、司隶四周的大势力,重新回到盘踞黑山的起步阶段。

  这么多年的努力拼搏,都要付之东流了啊。

  王当显然也看出了他们的心思,摇头一叹,解释道:

  “诸位,非是某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那苏都督的恐怖,你们也都听到了,不但那匈奴的单于左贤王等不是他对手,连杨凤将军也是惨遭毒手,咱们黑山军现在要与其硬拼,你们谁有必胜把握?”

  “别忘了,张燕将军这次只是为了打劫,根本就没做好决一死战的准备。”

  “而那苏都督却在不知不觉间,拉起近万人的护送队伍。”

  “若是惹急了他,铁了心要剿灭咱们,伱们觉得眼下能有多少胜算?谁又可以担此大任?难道要让张大将军亲自出马吗?若有不测怎么办?”

  “孙子兵法有云,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

  “这一次的教训不可谓不重,但失去杨凤,咱们只是折了这些年的发展,还未伤及我等根本。”

  “某知道,撤离.失败,这对诸位来说难以接受的事情,但这也是为了保全咱们黑山军的实力。”

  “各位都是呼啸山林的豪杰,当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

  王当的话,让众将都陷入了沉默。

  他们知道王当说的有道理,但让他们放弃这里,这实在是难以接受。

  张燕更听得握紧了拳头,对这次劫掠之行心中悔恨不已,军师的话不假,他根本没做好决战的准备.

  不但有数位大将没有带来,部队也都是些各山寨凑出来的联合部队。

  他原只是想坐镇后方,统帅各寨,以杨凤部为基础来一场联合抢劫行动。

  没想到一下子形势急转,落到了如此境地。

  如今各山寨的人都在这里看着自己,关注他这位大当家的决策,真乃是进退维谷,难,难,难啊.

  张燕沉默了很久,最终才缓缓开口:

  “王先生的顾虑,某也明白。”

  “但是,撤离上党,这实在是太过严重了些。”

  “咱们黑山军纵横太行数年,岂能只因为一场败仗就轻易言弃?”

  “某以为,咱们应该先按照王先生的建议,收缩兵马,查探敌情,尤其是搞明白前面那苏都督的情况和目的。”

  “至于撤回黑山,放弃上党,咱们可以再等等看。”

  “若那苏都督带的军队真是铁了心要剿灭咱们,那咱们再做打算也不迟。”

  张燕的话,让众将都松了一口气。

  他们知道,张燕这是给他们留下了一个缓冲的余地,没有直接下令撤离。

  这也让他们心中好受了些,毕竟,撤回黑山,这真的是他们难以接受的。

  尤其是在座还有不少原杨凤的留在此地残部,他们都是这上党周边各河谷出身,放弃家乡,和这些人远走黑山,那简直是要了他们的命。

  就这样,黑山军的众将都按照张燕和王当的建议行动起来。

  他们开始收缩兵马,放弃一些不必要的据点,禁绝分兵盲动,同时派出斥候和使者去探查那伙朝廷军队的情况。

  张燕此举,绝对不能不能算是鲁莽,甚至可说是严阵以待了。

  他很清楚,这次他们黑山军怕是真的遇到了一个强大的对手。

  与过去那些官兵都不一样。

  但是,正因如此,他更不能放弃了。

  他张燕可不是个只图打家劫舍过小日子的角色。

  他的目光是这中原,是天下。

  怎能遇到一个难题就往后退缩呢?

  这第一次遇到的挑战,更是必须拿下。

  唯有如此,才能彰显他的英雄本色。

  四方首领才会服他信他。

  不然,朝廷来攻,他就弃地跑路,以后这队伍还怎么带?

  灰溜溜的回了黑山,以后谁还会服他?

  张燕要以这一战正告官兵,他绝不好惹。

  必须让那些官兵吃个大亏,这样他们才会咬牙承认自己的统治。

  而这座石匣寨可谓正好,此地倚山靠湖,绝对的固若金汤!

  正面大门因紧接山道,可供进攻的地方甚至展开不足百人。

  而他现在严加动员,将山寨内的兵士塞得满满,达到了五千之巨。

  如此规模,便是数万大军日夜强攻,他也有信心守个十天半月。

  更别提山寨后方河谷中他还有六七千人的兵员备战待援。

  这上党之地绝不能轻言放弃!

  那些官兵目前看只是路过的护送队伍,又不是专门针对他的大规模围剿。

  以此为据点,稳住阵线,守好山寨,不停的轮换战兵,守上个把月拖走这些官兵完全不成问题。

  哪怕回来真的惹毛了这些官兵,他们下定决心持续围攻,真的坚持不下了,那再撤退也不迟。

  但是在这之前,他张燕一定要先狠狠的打击那些官兵,让他们付出足够的代价,崩的他们满嘴是血才行。

  只有这样,那些官兵才不敢再动打他其他山寨的想法。

  那时,官府,也就不得不妥协认下他张燕统治太行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