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第882章

作者:吴未的书

  此时尚在为平型关方向的“异动”而举棋不定。

  他做梦也想不到。

  楚云飞的杀招,却是数百公里之外的邯郸城。

  山城,国民军事政府委员会,侍从室。

  连日的阴雨终于短暂歇息,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黄桷树特有的清香。

  侍从室主任张治中的办公室内,电话铃声与电报机清脆的“滴滴”声此起彼伏。

  张治中放下手中的一部分华北战区敌我对我分析,轻轻揉了揉眉心。

  南口、平型关、娘子关,南太行。

  华北的战局如同一盘被楚云飞肆意搅动的棋局。

  没人知道他在干什么,也没人知道他想干什么。

  主攻方向?

  从各部队的部署情况来看,完全没有这个说法存在。

  似乎出处都是主攻,处处都有突破的机会。

  然而。

  真正让他在意的是,仰光方向发来的最新电报。

  “文白公,是杜聿明将军刚发来的,关于全歼了日军特别突击队”

  一名干练的副官将一份厚厚的电文呈上。

  张治中接过,仔细阅读起来。

  报告中,杜聿明详细叙述了如何利用日军内奸,布下陷阱,并由周卫国指挥侦查大队,配合新编二十二师,以雷霆之势全歼来犯日军精锐“突击队”的全部过程。

  其战术之精妙,执行之果决,令人拍案叫绝。

  “好一个‘引蛇出洞’,好一个‘将计就计’!”

  张治中不禁低声赞叹:“杜光亭的指挥愈发老练。”

  报告的后半部分。

  杜聿明根据这次反攻特种作战的经验,提出了的战略建议。

  他指出,随着战局僵持。

  日军必然会更多地采用小股部队渗透、袭击扰乱、破坏补给线等非常规战术。

  我远征军若要立于不败之地,或许在未来发起反攻。

  就必须建立同样精锐、专业的非常规作战力量,以应对这种全新的战争形态。

  同时也需要大量的侦察部队前往暹罗境内侦查,渗透,绘制地图。

  杜聿明更是态度鲜明的建议:将战功卓着、经验丰富的原远征军侦察大队进行扩编。

  正式重新组建能够独立遂行渗透、破袭、情报汇总的敌后策略反等复杂任务的“特别作战旅”。

  “杜光亭之前的这个提议,与云飞的一些构想,不谋而合啊。”

  张治中放下电报,眼中闪过一丝深思。

  楚云飞一直致力于军队的现代化和专业化改革。

  组建这样一支“特种部队”,是其战略蓝图的重要一环。

  而杜聿明显然直接感受到了这支精锐部队的好处。

  在请示完常瑞元之后的张治中当即叫来副官,开始领取一份以军事委员会名义发放的嘉奖电令。

  “拟电,发远征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部,并通电各战区。”

  张治中一边踱步,一边一边字斟酌地,声音沉稳而阵容。

  “查,中国远征军第一集团军,在代总指挥杜聿明将军卓越指挥下,于战场战场,扬我国威。

  近日,更于暹罗边境,洞察敌酋奸计,巧设奇谋,歼日寇精锐特遣队,厥功至伟。

  杜聿明将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当此危局,堡垒战线,功在党国,殊堪嘉奖。”

  “另外,原远征军先锋大队,在周卫国大队长指挥部下,作战勇猛,行动迅捷,以雷霆之势,全歼来犯之敌,打出我中华军人的赫赫神威。

  周卫国将军智勇双全,指挥若定,特此通令嘉奖!”

  念完嘉奖部分,张治中的语气一转,变得更加郑重。

  “为适应战场之新形势,有效反制敌寇之渗透破坏,并为未来战略反攻储备尖刀部队,兹第一集团军代总司令杜聿明将军之提议,经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研究决定,并呈报委座认可,特令如下:”

  副官的笔尖在纸上飞速滑动,记录下这道如果远征军产生必然影响的命令。

  “一、自即日起,裁撤原‘中国远征军侦察大队’番号。以全部官兵为基础,正式扩编组建‘中国远征军特别作战旅’。”

  “二、陆军少将周卫国,为该旅首任旅长,全权负责该旅之训练与作战指挥。”

  “三、为勉力周卫国将军在历次作战中之卓著功勋,特授予‘四等云麾勋章’一枚,以资资鼓励。”

  “四、‘特别旅’之第一编制,暂定为:旅部下辖4个作战大队,一个后勤大队,具体编制待定,务求精悍、独立、独立。”

  这项命令。

  不仅是对周卫国及其部队的嘉奖与提拔。

  更是国民政府在楚云飞的影响下,对现代战争形态认知的一次深刻变革。

  其声势浩大,正是确认民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支旅级的、体系化的特种作战力量。

  张治中口述完毕,仔细审阅了一遍电文草稿,确认无误后,才对副官道:“另外,抄送一份给史迪威将军。

  我想,他此也必定会乐见其成。”

第521章 势如破竹,接连光复两县城;冈村宁次首尾不能相顾

  缅甸。

  盟军联合指挥部。

  当山城那份嘉奖令,以及正式组建“特别作战旅”的电令送达时。

  史迪威将军的办公室里面,气氛却颇为古怪。

  他将电报重放在桌面上,那张坚毅的脸庞上罕见地流露出不满与困惑。

  “特别作战旅?”

  史迪威将军对他身旁的副官,一名年轻的上校抱怨道:“游击战?小股部队渗透?这简直就是战略上的倒退!”

  他的声音里搀杂着一股子无名火。

  在楚云飞前往华北指挥本次的二战区二期反击作战之时。

  史迪威就按照两人此前的计划,开始在美国国内争取更多的援助和支持。

  在他们两人的设想之中,如果可以的话,将会在东南亚组建至少四个装甲师。

  是的。

  四个装甲师。

  大量的轻型坦克宛如潮水一般碾死这帮日本臭虫才是史迪威想要做的事情。

  他走到放在在墙壁上的作战地图前。

  上面用不同颜色的标记,并且规划着他心中宏大的反攻蓝图。

  其中,代表着未来装甲集群突击的粗大蓝色箭头,颇为醒目。

  史迪威指着地图,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和身旁的装甲团团长克雷顿·艾布拉姆斯闲聊:“我正在夜以继日的与华盛顿沟通,敦促他们将最新生产坦克送到东南亚来。

  我为远征军规划的,就像我们在北非和欧洲即将实施的那样,以加强的装甲矛头为核心,进行大纵深、大穿插的真正意义上的决战!”

  “这才是现代战争的正确打开方式!是用钢铁和火焰,将敌人彻底轰碎!”

  他猛地转过身,蓝色的眼睛里满是怒火:“现在呢?中国统帅部似乎在训练一群‘丛林老鼠’,准备和日本人在泥潭里玩捉迷藏!这是在浪费我们宝贵的时间。”

  克雷顿·艾布拉姆斯小心翼翼地提醒道:“将军,周卫国将军这次的反伏击战,确实以极小的代价,全歼了日军除去精锐小部队,从战术上来看,无可挑剔。”

  “我承认,那是一次漂亮的战术胜利。”史迪威的语气稍有缓和,但依然固执:“但那只是旁枝末节!

  只是小聪明而已!

  战争的胜利,要靠战略上的压倒性优势!靠的是成师、成军的装甲部队,火炮部队。

  靠的是空中优势,靠的是国家实力。

  训练一些在小规模战斗之中具备轻武器火力优势的作战部队,并不能够切实的改变战争局势。

  这种思维,不是我们美国陆军的作战方式,更不应该成为这支即将全面反攻的中国远征军的思维模式。”

  克雷顿·艾布拉姆斯作为装甲部队指挥官。

  自然颇为认同史迪威的想法。

  他当即在一旁阐述了自己的意见。

  就这样,一场关于未来战争模式的讨论,在联合指挥部内展开。

  与此同时。

  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

  就在数小时前,冈村宁次还因为自己及时叫停二十师团南下而沾沾自喜。

  可现在,一份来自邯郸的特急求援电报,如同一盆冰水,将他浇了个透心凉。

  很显然。

  不管二十师团被他调往何处,但难免被拆分使用的命运。

  南口、平型关、邯郸方向全部告急。

  唯有娘子关一线战斗如常。

  这反而引起了冈村宁次的重视。

  “司令官阁下!”情报参谋武藤清一郎将一份文件呈上,神色难堪:“这是泽尻泰辅少将的紧急求援电,以及我们连夜整理出的,当面之敌预备第十三师师长龚玉鑫的全部资料。”

  冈村宁次接过文件,目光飞速扫过。

  当他泽尻泰辅在电文中用“兵力悬殊,防线危急,若无增援,邯郸难保”等字眼时,他的心猛地一沉。

  他又翻开龚玉鑫的资料:“龚玉鑫,二战区晋军系少壮派将领,因南关镇之战深受楚云飞器重。

  曾在楚云飞麾下担任作战参谋,而后晋升为主力步兵团团长。

  一年前,因战功晋升预备第十三师师长。

  曾荣获山城政府颁发的宝鼎、云麾勋章数枚。

  有消息称,此人曾是楚云飞麾下十三太保之中的一员。

  其所部预备十三师。

  骨干多为战区老兵,装备精良,综合战力约和特设师团不相上下。

  冈村宁次缓缓放下文件,他感到深深的无力。

  他终于明白,自己再次落入了楚云飞的算计之中。

  平型关是佯动!

  南口是牵制!而邯郸方向。

  这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地方,这样的大平原地形。

  才是楚云飞此次全面反攻中重点区域。

  很显然,楚云飞是想要用以点坡面的方式,彻底搅乱日军在一整个华北的部署。

  让他们陷入疲于奔命,而无法快速支援的境地之中。

  “八格牙路,好一个楚云飞!”

  冈村宁次几乎是从牙缝里面挤出来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