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第867章

作者:吴未的书

  终于!

  在无数次闭门会议与激烈讨论之后,一份凝聚了各方意志与妥协的嘉奖令。

  正式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布,电传至缅甸前线及国内各主要战区。

  山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礼堂。

  一场简单而隆重的授勋仪式正在举行。

  而到场的将领,只有被调换到了后方的邱清泉一人而已。

  其余人则是由专人代领。

  真正重量级的任命,则通过加密电报。

  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令”的形式,发往了各个相关的战区及部队主官。

  第一道嘉奖令,直指此次缅甸战役的核心指挥层:

  “陆军中将杜聿明,指挥中国远征军第五军,于缅甸南部决战中,运筹得当,调度有方。

  面对日寇精锐第十八、第三十三师团之猛攻,指挥若定,先确保仰光外围防线之稳固,继而抓住战机,果断反击,重创当面之敌,为我军克复仰光,稳定缅南大局,立下中流砥柱之功。

  功勋卓著,特擢升为陆军二级上将,任新组建之中国远征军第一集团军军代总司令,统辖远征军第五军,第六军,第六十六军。

  望继续发扬蹈厉精神,再创佳绩,不负委座重托!”

  此令一出,意味着杜聿明正式从一个军长,一跃成为统领数个军的真正大员。

  其权责之重,远超以往。

  他的指挥部,也将从第五军军部,迁至仰光,作为稳定整个缅南战线的核心。

  第二道嘉奖令,则是针对第五军内部的调整。

  也是楚云飞给出的相关意见和评估。

  “陆军中将郑洞国,自入缅以来,辅佐第五军主力作战,于仰光攻防战,敏当反击战之中,指挥所部(荣誉第一师)奋勇杀敌,坚忍不拔,每于关键时刻,稳定战线,力挽狂澜。

  其忠勇可嘉,才堪大用。

  兹特擢升为中国远征军第五军军长,仍兼荣誉第一师师长。

  望该员接任伊始,即整军经武,继承第五军之光荣传统,率全体将士,为党国屏障,为民族前驱,再立新功!”

  郑洞国接任第五军军长,早在许多人的预料之中。

  毕竟在前往第五军之前,他就已经是个代理军长,在第五军的时候也是个副军长代理的荣誉一师师长。

  他沉稳干练,战功卓著,由他来执掌这支国军王牌,亦是众望所归。

  第五军将作为第一集团军的核心主力,继续扼守仰光以北最重要的防线。

  第三道嘉奖令,则指向了在飙关围歼战中大放异彩的孙立人将军:

  “陆军少将孙立人,指挥陆军新编第三十八师,于飙关之役,深谋远虑,奇兵突出。

  以劣势兵力,果断穿插敌后,断敌退路,配合友军,将骄横之日寇第五十五师团主力,一举围歼于莫克帕林(飙关以东)及周边地带,创造了以少胜多、全歼日军整师之辉煌战绩,扬我军威于异域,振奋国人精神。

  其卓越之指挥才能与不朽之战功,足堪旌表。

  特擢升为陆军中将,任新组建之远征军新编第一军军长。

  该军下辖新编第三十八师、新编第三十师。

  望该员以此为始,再接再厉!”

  孙立人及其新编第一军,将成为一支高度机动、战力强悍的战略预备队,其驻防地点,初步定于缅甸中部锡唐河流域,可随时策应南北两向战事。

  这其中也有美国佬和宋家方面的功劳,否则,孙立人断然不会直接擢升为新编第一军的军长。

  第四道嘉奖令。

  给予了新编第十一军军长黄百韬:

  “陆军中将黄百韬,率新编第十一军,于仰光攻坚及外围防御作战中,指挥得当,所部将士作战勇猛,攻则锐不可当,守则坚如磐石。

  尤其在配合第五军、第六军反攻,以及后续清剿日军第十八师团残部之战斗中,不避艰险,屡建功勋。

  特授予二等宝鼎勋章,以彰其卓越贡献。

  新编第十一军仍由该员统领,暂驻防于仰光东北之勃固地区,负责拱卫仰光侧翼,并作为东进暹罗方向之战略前锋。”

  黄百韬的新编第十一军,调整置于勃固,显然统帅部方面有未来向暹罗用兵的长远考量。

  第五道嘉奖令,则是正式确认了邱清泉的调任与新使命:

  “陆军少将邱清泉,原任第五军新编第二十二师师长,在缅甸诸役中,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其麾下新二十二师虽屡经苦战,然斗志弥坚,为全军表率。

  兹以其卓越之军事才干与忠勇之品格,特擢升为陆军中将,调任国内,负责组建国军新编第七军,并出任该军首任军长。

  新编第七军,将下辖新编第五十一师、新编第五十二师、新编第五十三师,此军乃我国首批规划之全美械战略反攻军团,关系抗战全局,责任重大。

  望邱清泉将军不负钧座厚望,殚精竭虑,从速练成精兵,为未来总反攻积蓄雷霆之力!”

  此令一出。

  意味着邱清泉正式踏上了组建全新美械军团的征程,这支未来的战略力量,将会在很快就要展开的全面反攻之中展露出头角。

  第六道嘉奖令,给予了在敏当一线临危受命的张灵甫:

  “陆军少将张灵甫,于敏当战役危急存亡之秋,奉命接掌新编第二十九师。

  临阵整军,雷厉风行,以果决之手段,迅速稳定濒溃之局。

  继而指挥所部,于劣势之下,主动夜袭,奇袭日军第十八师团先头联队指挥部,配合友军炮火,重创当面之敌,为稳定敏当防线,迟滞日寇攻势,立下殊功。

  其勇烈可嘉,智谋亦显。

  特授予三等云麾勋章,以资嘉奖。新编第二十九师师长一职,由该员正式担任。

  该师将驻防于敏当以北之阿兰地区,负责拱卫中路,并与友军协同,防范日军再次北犯。”

  很显然,张灵甫以一场硬仗,彻底在新二十九师站稳了脚跟,并赢得了统帅部的认可。

  若不是楚云飞横加阻拦,此时的张灵甫也已会再往上走一个台阶,组建新编第二军。

  问题也就在这里。

  如果张灵甫升职的话,那么戴安澜的战功也是足够的,也应该升职。

  但,国内哪有这么多的兵员去扩充七个步兵师?

  所以这种事情,只能等上一等,拖上一拖。

  等到其他方面的准备都做好之后。

  相应的职务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

  第七道嘉奖令,则是对新军统帅吴子强的肯定与期许:

  “陆军少将吴子强,受命于危难之际,负责组建中国远征军新编第十二军。

  宵衣旰食,督练将士,在短期内将一支新编部队初步整合,并已开赴前线,接替新二十二师防务。

  其任劳任怨,忠于职守之精神,值得嘉奖。

  着该员继续加紧对新十二军之训练与实战磨砺,使其早日成为我远征军中之又一劲旅。

  特授予四等宝鼎勋章,以资鼓励。”

  除了这些核心将领的擢升与嘉奖,其余如参谋长廖耀湘现如今代理了新二十二师的师长。

  以及在各次战斗中表现突出的旅、团级军官,亦各有封赏,或晋升军衔,或授予勋章,或通电嘉奖。

  这里就不提了。

  一时间,整个中国远征军的指挥体系,随着这场大规模的论功行赏,焕然一新。

  新的将领走上更重要的岗位。

  新的部队番号被赋予期望。

  新的战略部署也随之徐徐展开。

  仰光。

  第一集团军代总司令杜聿明将军的临时指挥部内。

  杜聿明放下手中的任命电报,脸上露出了凝重而坚毅的神情。

  他知道,这个“代总司令”的头衔,意味着更沉重的责任。

  缅南的稳定,仰光的安危,乃至未来反攻的策划,都压在了他的肩上。

  “命令。”他对身旁的参谋长廖耀湘说道:“各军立刻按照委座及联合指挥部划定之防区,调整部署。

  第五军主力移驻仰光以北卑谬一线,构筑主防御阵地。

  第六军甘丽初部,除留一部协同防守仰光外,主力向西,移驻伊洛瓦底江三角洲西侧之勃生地区,防范日军从海上登陆;

  新编第十二军吴子强部,则在敏当一线,加强工事,严阵以待。”

  廖耀湘小声提醒了一句:“杜长官,吴子强那边”

  杜聿明沉默了片刻之后,随后缓缓开口道:“既然划归了我们第一集团军指挥,那就一视同仁。”

  ——

  转眼间,三天的时间过去。

  缅甸,仰光以北地区。

  这里已成为新任第五军军长郑洞国将军的指挥部所在地。

  经过一个月的休整与补充,第五军主力虽未完全恢复元气,但军容已整,士气尚可。只是,一种不同于以往大战前的紧张与沉闷,在各级军官之间悄然弥漫。

  军部会议室内,烟雾缭绕。

  郑洞国端坐主位,目光沉静地扫过面前的几位核心将领:副军长,以及二百师师长戴安澜,新编二十二师师长廖耀湘,荣誉第一师代师长(原副师长)张宪,以及几位军部核心参谋。

  “诸位。”郑洞国开门见山,声音不高却极具分量:“想必大家对此前下达的一系列防务调整命令,心中都存有不少疑惑。”

  他顿了顿,继续道:“我军主力,自仰光大捷后,并未乘胜追击,反而逐步收缩防线,重点巩固仰光、卑谬、勃固等核心区域。

  前沿阵地,多采取‘外松内紧’之布防。

  给予敌军可乘之机甚多,诱使其主动进攻之意图非常明显。”

  廖耀湘放下手中的铅笔,接过话头:“军座所言极是。

  自卑职代理新二十二师师长,率部移防此地以来,便察觉到我军整体战略,已由主动进攻,转为了积极防御,重点在于消耗日军有生力量,并伺机进行战术反击。

  这与此前楚长官在山西惯用之‘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战法,颇有几分相似。”

  “不错。我二百师奉命在伊洛瓦底江东岸布防,前沿哨所与日军犬牙交错,却被严令不得轻易出击,只做火力试探与袭扰。

  主力则深藏于二线、三线阵地,依托工事,严阵以待。

  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也猜出了一二。”

  众将领你一言我一语,很快便将当前的战场态势分析了个七七八八。

  郑洞国微微颔首,总结道:“诸位所见略同。联合指挥部此番布局,确有诱敌深入之意。其深层原因,想必大家心中亦有数。”

  他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带着几分沉重:“仰光大捷,我远征军虽歼敌数万,自身伤亡亦是不轻。

  后续部队(如新十二军)尚在整训,美械装备的补充与换装,亦非一日之功。

  更为关键的是,缅甸雨季已至,道路泥泞,大军团运动补给极为困难。此时此刻,我远征军,说句不中听的实话,确实已暂时失去了大规模主动进攻的能力。”

  此言一出,会议室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在这些骄兵悍将心中,承认己方“失去主动进攻能力”,无疑是件颇为刺痛之事。

  但血淋淋的现实摆在眼前,连续的鏖战,后勤的压力,以及那该死的雨季,都让他们不得不低头。

  “军座。”

  廖耀湘打破沉默,眼中闪过一丝锐利,“若联合指挥部当真要行诱敌之策,我第五军,扼守卑谬咽喉,必是日军北上之主要目标。”

  “我等肩上之担子,只怕会更重。”

  郑洞国正色道:“耀湘此言,正是我今日召集诸位议事之核心。

  日军若来,卑谬首当其冲!

  我已奉杜总司令密令,第五军必须在此,布下天罗地网,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敢于来犯之日寇,死死钉在卑谬一线,为后续整个战役的胜利,创造最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