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第855章

作者:吴未的书

  “日军的防线正在全面崩溃!第十八师团、第三十三师团,甚至连第五十六师团都在向南溃逃!

  寺内寿一那个老家伙肯定已经吓破了胆!

  我们必须立刻抓住这个机会,命令所有部队,全线追击!

  不要给他们任何喘息之机!一鼓作气,把他们全部赶进海里去喂鱼!”

  史迪威劝谏楚云飞展开追击,他用红蓝铅笔在地图上重重地画出一条直指暹罗边境的进攻箭头,唾沫横飞地说道:“我们可以让第五军和虞的第十三军作为主力,从正面碾压过去!

  再加上我们美国陆军部署在缅甸的第一军。

  我们甚至可以让英国人也动起来,从另一面给他们施加压力!

  楚,相信我,只要我们全力以赴,不出一个月,我们就能在满固庆祝胜利了!”

  史迪威的眼中闪烁着对一场辉煌胜利的无限憧憬。

  然而,楚云飞断然拒绝了史迪威的提议。

  他脸上的笑容早已敛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异常的冷静与凝重。

  他没有立刻反驳史迪威,而是缓缓走到巨大的作战沙盘前,沙盘上,代表远征军各部的蓝色小旗虽然向前推进了不少,但其阵型也因连续的追击和战斗而显得有些散乱和单薄。

  楚云飞的声音低沉而清晰,不带丝毫的情绪波动:“史迪威阁下,我理解你的心情,也同样渴望将日本侵略者彻底消灭。”

  “但是,恕我直言,此时的远征军情况,实际上并不乐观。”

  “我们,暂时无力发动更大规模的、深入敌境的追击作战。”

  史迪威脸上的兴奋僵住了,他有些难以置信地看着楚云飞:“楚?你在说什么?我们刚刚取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胜!

  日军士气低落,正在溃逃!

  这难道不是我们扩大战果的最好时机吗?”

  楚云飞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向一旁的作战参谋和后勤主管,沉声道:“立刻将敏当战役以来,我远征军各部(包括第五军、第六军、新编第十一军、新编第十二军、新编第六十六军以及其他参战辅助部队)的伤亡情况、弹药消耗情况、以及具体的缴获清单,全部汇总上来!”

  “让史迪威将军看到最真实、最准确的数据!”

  “是!”

  参谋们立刻忙碌起来。

  一份份来自前线的统计报告被迅速整理、汇总。

  片刻之后,一份综合战报摆在了楚云飞和史迪威的面前。

  楚云飞拿起报告,语气平静地念道:“敏当及周边地区追歼战役,自六月四日反攻开始至今,我远征军参战各部,初步统计:

  阵亡官兵:约一万两千余人。

  负伤官兵:超过两万五千人(其中重伤需后送治疗者近八千人)。

  武器损耗:各类火炮损失近百门(部分为战斗损坏,部分为雨季及复杂地形运输损耗)。

  轻重机枪损失上千挺,步枪损耗更是难以精确统计。

  弹药消耗:炮弹消耗超过十万发,各类子弹消耗近两千万发。

  我军现有弹药储备,已降至危险水平,特别是重炮炮弹和反坦克炮弹,亟待补充。

  车辆及运输工具损失:因日军空袭、炮击以及道路毁坏、雨季泥泞等原因,我军卡车及其他运输车辆损失近三分之一,骡马亦损失惨重,预估需要维修的车辆达七百三十辆。”

  每念出一个数字,史迪威的脸色便难看一分。

  这些冰冷的数字,如同无情的重锤,将他先前那股盲目的乐观和兴奋击得粉碎。

  楚云飞放下伤亡和损耗报告,又拿起了缴获清单:“当然,我们的缴获也十分丰厚。

  除了之前张灵甫师长上报的那些,后续追击过程中,各部也都有不少斩获。

  总计缴获日军九二式步兵炮、各式山炮及速射炮二十余门。

  各型迫击炮及掷弹筒近两百具,轻重机枪五百余挺,各式步枪近万支,各类弹药数量尚在统计。

  另有日军卡车近百辆(大部分需要修理),骡马数百匹,以及大批粮食、被服、药品等物资。”

  缴获的远远根本上损耗的数量。

  更不用说作战部队基本上都选择使用了国械以及美械。

  小鬼子的武器在远征军的序列之中,实际上并不装备。

  楚云飞的语气一转,变得异常沉重,“我们所面对的,是日军南方军的主力,他们虽然在此役中遭受重创,但其建制尚在,战斗经验丰富。

  且其统帅寺内寿一已下令全线转入战略防御,并利用缅泰边境的复杂地形节节抵抗。

  而我军呢?”

  他指着伤亡报告:“因为日军先前疯狂的空袭以及后续战斗的惨烈,加上雨季带来的疾病和非战斗减员,我远征军参战主力部队的实际有效战斗兵员,也已经损失了近三分之一!

  许多战功卓著的营、连,甚至被打残,急需休整和补充。

  我们的士兵,已经连续作战多日,疲惫不堪,早已是强弩之末!”

  “更重要的是,”楚云飞的目光再次投向地图:“仰光港虽在我们手中,但其修复工作远未完成,海路运输依旧不畅。

  国内的战争储备已经消耗一空,运力也已达到极限。

  我们后续的兵员补充、武器弹药供应、粮食药品运输,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一旦我们孤军深入暹罗境内,战线拉长,后勤补给线将更加脆弱不堪,届时,日军若在暹罗境内以逸待劳,组织反扑,我军将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史迪威惊讶地发现,在辉煌的胜利背后,远征军的伤亡情况也已经达到了如此惊人的程度,实际上已经无力继续向暹罗(暹罗)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

  他先前只看到了战报上的胜利和日军的溃败,却忽略了己方为此付出的巨大代价。

  再加上他离开了联合指挥部两天,去接待美国陆军的第一装甲团的团长克雷顿·艾布拉姆斯,对于远征军的具体情况,实际上是不怎么了解的。

  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却发现任何反驳都显得苍白无力。

  楚云飞所列举的,都是血淋淋的现实。

  楚云飞看着沉默不语的史迪威,语气稍缓,但依旧坚定:“穷寇莫追,哀兵必死。

  寺内寿一虽然暂时收缩,但他绝不会甘心失败,必然会在暹罗边境重新组织防线,甚至布下陷阱,等待我们自投罗网。

  我们现在最需要做的,不是不顾一切地盲目追击,而是巩固现有战果,抓紧时间休整部队,补充兵员,修复仰光港,打通后勤生命线,同时,密切注视日军的动向,等待更好的战机。”

  他走到沙盘前,将代表远征军主力的蓝色小旗,稳稳地插在了毛淡棉一线以北的区域:“这里,就是我们此次反击的终点。

  在没有绝对把握和充足准备之前,我绝不会让弟兄们再跨过这条线一步!”

  史迪威看着楚云飞那不容置疑的眼神,终于长长地叹了口气,点了点头:“好吧,楚,你说服了我。

  你是战场指挥官,我尊重你的判断。

  我会立刻向华盛顿汇报我们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并敦促他们尽快加大对你们的援助和补给力度。

  但是,我们必须尽快找到打破僵局,彻底击败日军的办法。”

  楚云飞笑了笑,指了指地图上的另一处战场:“或许我们可以让英国盟友想想办法”

  史迪威顺着楚云飞的目光看向了缅北。

  那里是昂山率领的缅甸独立国防军的作战区域,也是目前吴子强最为头疼的事情

  “你是说现如今的英缅军第一师?”

  楚云飞缓缓点头:“他们的指挥权理论上属于联合指挥部,如果你感兴趣的话,我可以说服统帅部将这支部队交由你来独立指挥,以此来试探日军在暹罗边境的防线缺口。”

  “我更倾向于先解决掉缅北地区的麻烦,这帮本地人的袭扰让我的下属疲惫不堪,数次深入丛林的追击却没有多少的效果。”

  “他们就像是灵活的猴子一般,让人无比的厌烦.”

  史迪威沉默了片刻之后直截了当的开口道:“我需要请示一下华盛顿方面,这毕竟涉及到了外交方面的考量。”

  “可以.”

第501章 缅人志愿部队;要学会包装

  虽然在联合指挥部内。

  史迪威将军最终被楚云飞的冷静分析和详实数据所说服,勉强同意了暂时将反击攻势的终点线划定在毛淡棉以北的决定。

  但他心中那股乘胜追击、一举将日军赶出东南亚的火热念头,却并未完全熄灭。

  尤其是对于那支在追击过程中显得有些畏首畏尾的英缅第一师。

  史迪威其实是憋了一肚子的火(他并不知道英缅第一师一个前卫营被日军击溃,近乎全歼。)

  在他看来。

  如果史密斯少将能够更积极一些,更果断一些。

  远征军在敏当方向的胜利或许会更加辉煌。

  日军第十八师团的残部也更难逃脱。

  为了确保后续作战中,盟军的力量能够得到更有效的整合,史迪威决定亲自前往英军指挥部,意图说服史密斯少将,至少要让他明白。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必须更紧密地配合远征军的行动,而不是自作主张,甚至拖后腿。

  英缅军指挥部。

  此刻的气氛也同样不轻松。

  史密斯少将和他麾下的英缅第一师,虽然在名义上参与了敏当方向的“胜利”,但其自身伤亡不大,缴获也寥寥无几,与高歌猛进的中国远征军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让一向自视甚高的史密斯感到颇为尴尬和不自在。

  当史迪威将军带着几名美军参谋,风尘仆仆地出现在他的指挥部时,史密斯少将心中抱有戒心,他隐约猜到史迪威此行的来意,多半与协同作战和指挥权有关。

  他既不想完全听命于中国人,也不愿得罪这位手握美援分配大权的美国将军。

  史密斯努力挤出一丝笑容,与史迪威握了握手“”“史迪威将军,欢迎您的到来。”

  史迪威也不客气,开门见山地说道:“史密斯将军,我这次来,是想和你谈谈关于下一阶段作战协同的问题。

  联合指挥部已经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目标是在雨季结束前,彻底肃清毛淡棉以北地区的日军残余力量,并进一步巩固仰光周边的防线。

  我希望,英缅第一师能够在此次行动中,更积极地承担起相应的作战任务,与远征军密切配合,共同歼灭敌人。”

  史迪威的语气虽然还算客气,但那股不容置疑的压力,却让史密斯感到很不舒服。

  他知道,史迪威口中的“密切配合”,很可能就意味着要他们要进一步的听从联合指挥部,也就是史迪威的直接命令。

  但史密斯不敢直接拒绝史迪威,他知道这位美国将军的脾气,也清楚得罪他的后果。

  他只能含糊其辞地说道:“将军,我们英缅第一师自然愿意为盟军的胜利贡献力量。只是我部刚刚经历长途跋涉和连续作战,士兵们亟需休整,弹药和物资也需要补充。

  而且,对于联合指挥部的后续作战计划,我还需要更详细地了解,并向上级汇报,听取指示。”

  史迪威何等精明,岂会听不出史密斯的敷衍之词。

  他冷哼一声,说道:“史密斯将军,战场之上,战机稍纵即逝!”

  “我希望你能明白,现在不是讲条件、摆资格的时候!”

  “如果你不能有效地指挥你的部队,或者不愿意服从联合指挥部的统一调度,我会毫不犹豫地向盟军最高司令部建议,更换更称职的指挥官!”

  这番近乎威胁的话语,让史密斯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

  他知道,史迪威这话绝非危言耸听。

  在此基础之上,史密斯在与史迪威进行了一番不甚愉快的“沟通”之后,立刻将情况向远在印度的上级指挥官亚历山大将军和韦维尔元帅进行了汇报。

  亚历山大和韦维尔在得知史迪威的强硬态度以及史迪威那咄咄逼人的攻势计划后,也感到十分棘手。

  他们既不愿完全将英军在缅甸的指挥权交予中美方面,但也深知,在当前形势下,若不做出一些姿态,恐怕连美国方面的援助都会受到影响。

  最终,他们打算请示伦敦方面做出决定,如何在保持大英帝国在缅甸的“利益”与“尊严”的同时,又能“顾全”盟军合作的大局。

  一场围绕着指挥权和战略主导权的新的博弈,在盟军高层之间悄然展开。

  与此同时。

  就在史迪威与英军方面进行着“艰难”交涉之际。

  楚云飞则已将注意力转向了更为长远的战略布局。

  他深知,要彻底击败日军,仅仅依靠现有的兵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尽快将那些正在编练中的新锐部队打造成真正的劲旅。

  于是。

  在联合指挥部将追歼日军至毛淡棉一线的具体作战任务下达给杜聿明、黄百韬等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