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第88章

作者:江东一枝花

  “一旦筑城而居,八旗即相当于中原的州,旗主便是刺史,除非他们舍得放弃城池,远走他乡,要不然,就会始终被大唐拿捏着命脉。”

  “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他们出兵攻打谁,他们便会出兵攻打,比守户犬还要听话。”

  “铁勒八旗能够动用的骑兵至少十万,再加上北庭大都护府的三万突厥精骑、五万铁勒精骑,这便是近二十万大军,别说对付室韦、靺鞨,就是西突厥看了都发怵。”

  “还有燕然都督府及外铁勒五部这样的生力军,大唐都不需要出任何粮草、军饷,何乐而不为呢?”

  “等到周边的威胁都被一一剪除,大唐再行前往铁勒八旗派遣官员统计人口,登记造册,依次缴纳赋税,他们还会拒绝吗?”

  “殿下英明。”

  张公谨、宋君明这才恍然大悟,既要用铁勒各部,自然需要他们心甘情愿。

  只要一切平定,那么,铁勒各部面对大唐的威压,独木难支,除了答应一切要求,别无选择、

  这是堂堂正正的阳谋,何须用那些下作的手段。

  “时间过去了这么多天。”

  “二位想明白了吗?”

  “愿为殿下效死命!”

  二人对视了一眼,单膝跪地,郑重说道。

  不单单是燕然城,还有草原的一切,最近一段时间的接触,这都让二人刷新了对李承乾的认识。

  对待下属,太子李承乾赏罚分明,对待敌人,冷漠而无情,这都是作为明君不可或缺的素质。

  如今,李世民将他们安置在北庭大都护府,他们心中本就有诸多不忿,再加上李承乾的英明神武,二人难免生出了其它心思,投靠太子一方。

  “多余的话,孤不说。”

  “孤只说一句,孤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亲信,这天下很大。”

  迎着二人的目光,李承乾给出了许诺。

  “是!”

  张公谨、宋君明眼中闪烁着光芒,那是对未来的期冀。

  有了这句话,太子上位之后,张家、宋家必然不缺荣华富贵,而这便是他们想要的。

  “朝廷裁撤了胜州都督府、代州都督府,从陇右道至河北道的北疆目前只剩下西域都护府、营州都督府。”

  “居延都督府、云中都督府、东胡都督府、燕然都督府及北庭大都护府都是新近设立。”

  “并无折冲府,更无府兵,设立二者的话,这已经不现实了。”

  “秦怀玉、赵节重新递交了一份都督府兵制奏章,十丁为一伙,三伙为一队,五队为一营,营设校尉、副尉,为正七品、从七品,相当于致果校尉、致果副尉。”

  “八营为一都,设都尉,副都尉,为正六品,从六品,相当于昭武校尉/果毅都尉、昭武副尉。”

  “五都为一旅,设郎将,副郎将,为正五品,从五品,相当于折冲都尉、游击将军。”

  “都督府下辖三旅,即一万五千人,一旅为混合旅,有步卒、弓弩手、骑兵,用以日常守卫,其余两旅都是骑兵,即一万骑兵。”

  “这一方案已经被兵部通过,接下来,燕然都督府、东胡都督府都会实行。”

  接着,一个重要的消息被李承乾吐露了出来。

  ‘嚯!!!’

  张公谨、宋君明无不目露精光。

  以往,都督府管辖的折冲府召集到一起,府兵并不多,哪里像秦怀玉他们一样,动辄出动上万骑兵,这样的进攻性已经远远超过了原来的都督府。

  单单是四个都督府能够动用的兵力已经达到了四万骑兵,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北庭大都护府目前有三万突厥精骑、五万铁勒精骑。”

  “春暖花开时,有大约十五万羌人、鲜卑人、突厥人、汉人迁往燕然城。”

  “从中择取两万人,凑足十万大军,这便是北庭大都护府管辖的兵力。”

  “李世勣到来之前,我希望你们可以将这些军队牢牢地攥在自己手里,他到来之后,这些军队一样优先听从孤的命令行事,明白吗?”

  凝视着二人,李承乾一字一句的叮嘱道。

  “殿下放心,我等必不负殿下重托。”

  张公谨、宋君明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既然已经下注,那么他们别无选择了,只能跟着太子一条道走到黑。

  别说什么英国公,就是陛下的圣旨跟太子命令相比,那也是一张废纸。

  “咻!咻!”

  大手一挥,李承乾手指弹出两颗洁白如玉的丹丸。

  “殿下。”

  “这是.”

  两名久经沙场的武将看着手心中的精元丹,有些懵。

  “此物名曰:精元丹,有洗经伐髓,强健肉身之用。”

  “你们服用之后,薛仁贵自会传授《龙象般若功》。”

  “届时,你们自会明白一切。”

  摆了摆手,李承乾逐客之意已经很明显了。

  “是。”

  张公谨、宋君明似乎猜到了什么,如获至宝般离开了大都护府正堂。

  ‘唰!唰!唰!’

  在他们走后,李承乾再度取出了16颗精元丹、10瓶霸血丸、40瓶饲灵丸,吩咐道:“霸血丸化于水中,让八百卫士分别服用,饲灵丸正好八百匹战马各一颗。”

  “精元丹,你们一人一颗。”

  “是。”

  薛仁贵等人喜出望外,连忙接过东西,下去安排了。

  不多时,整个大堂只剩下李承乾一人,显得有些空落落。

  “出来吧。”

  眉头微皱,李承乾轻唤了声。

  “参见殿下。”

  一名东厂番子悄无声息的出现在了堂中,单膝跪地行礼。

  “东西呢?”

  “是,殿下。”

  东厂番子赶紧从怀中取出了那一份用海东青送来的消息,递了上去。

  “嗯。”

  微微颌首,李承乾打开帛书一看,眼神变得格外凛冽,冷哼一声:“哼。”

  “好一个高阳,贱婢所生之女,果然还是卑贱货色。”

  “让她闭门思过,还真是便宜了她。”

  “告诉称心,盯紧了高阳公主府,一个苍蝇都不许跑出来。”

  “还有,将这十瓶大还丹送往东宫,交给太子妃。”

  说话间,他取出了十瓶少林大还丹。

  “是。”

  东厂番子赶紧揣进了兜里,匆匆离去。

  目送着他离去的身影,李承乾心中遐想翩翩,少林大还丹,服用一颗可增加二十年内力,总共200颗,加上《紫霞功》中正平和的特性,足以培养出200名相当于三流高手的侍女。

  这些人在太子妃苏子矜手上能够发挥出不少作用,毕竟,东厂的人不能时时刻刻守在东宫,引人注意。

  ‘兕子。’

  想到晋阳公主差一点死了,李承乾对高阳公主的恨意从未有过的浓郁。

  好在有太子妃苏子矜这个一流高手在,足以应对突发事件,等到他回去,再行彻底根治晋阳公主、新城公主身上的先天不足之症。

  远在河西,鄯州。

  四周群山怀抱,南有南山、北有北山,湟水蜿蜒而过,形成了一个盆地,这里不单单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更是河湟地区的中心,吐谷浑人、羌人、吐蕃人都在这里汇聚。

  为了更好的监控吐谷浑,李象征服党项羌各部之后,将兰州都督府设在了这里。

  大量羌人的汇聚让这座边境小城一度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铁、铜等矿产资源不断被开采出来。

  得益于当地拥有丰富的粘土、石灰岩、白云岩,工匠大量烧制土法水泥、青砖,一座恢弘的城市在短短数月间矗立于河湟谷地中,枕湟水之南,广二十里,旁开八门,这座城池被命名为西宁,比历史上的青唐城足足早了数百年。

  “郡王殿下。”

  西宁城中,河西郡王府人头攒动,李象端坐上首,下首左位分别是郡王府司马、鄯州刺史唐善识与其胞弟郡王府长史唐嘉会,右侧则是郡王府典军马巍、姜岳,副典军钟骞、邓憬。

  “阿耶命人送来的东西,我想你们都见过了。”

  “是。”

  马巍、姜岳、钟骞、邓憬脸上都露出了惊喜之色。

  三千柄马穆鲁克军刀,全都是精钢打造,弯曲的弧度利于骑兵挥砍,还有一千副元制铁胄细鳞甲,轻便且防御力惊人,能挡住同为骑兵的攒射。

  一千两百副清弓更是让人叹为观止,这种大弓梢,用牛角,木材,和牛筋等材料制成的筋角反曲复合弓,拉力较大,威力十足,远胜于目前大唐拥有的所有强弓。

  一旦用上重箭,一箭下去,除非是重甲,否则,必然会被穿透,可见强悍之处。

  有了这些兵刃,武装起来的军队绝对是这雪域高原上最可怕的猎手。

第113章 李世勣悟了,究竟是希望,还是毁灭!

  “马巍。”

  “你领十六名执乘亲事从党项各部中亲自选出三千人。”

  “三千柄马穆鲁克军刀,一千具铁胄细鳞甲,本王再拨与你两千领细鳞甲,三千熟皮马甲。”

  “本王要你炼出纵横河西的三千甲骑,可能做到?”

  面容稚嫩的李象端坐在上首主位上,开口道。

  “末将定不负郡王重托。”

  王府左典军马巍赫然出身,拱手应道。

  自大唐建立以来,具装甲骑已经消失在了唐军序列中,最后的重甲骑兵是皇帝亲自组建的玄甲军。

  具装甲骑真正的作用在于冲刺步卒,又或者是面对大规模集群的轻骑兵,无论是士卒,还是马匹都需要专门挑选,成本太高,实用性较低,这也是大唐淘汰具装甲骑的原因之一。

  三千河西甲骑虽然算不上真正的具装甲骑,面对吐谷浑骑兵、吐蕃骑兵,却也是无法制的劲敌。

  “姜岳。”

  接着,李象的目光投向了王府右典军。

  “末将在。”

  一名气宇轩昂的英俊青年随之起身答应。

  “你领十六名执仗亲事从河西汉人中挑选两千善射之士,一千二百人持清弓,八百人持角弓弩。”

  “组建弓弩营,为全军掩护压制敌人。”

  “是。”

  姜岳眼中闪烁着精光,大声应道。

  “钟骞、邓憬。”

  “三百三十三名王府亲事由你二人统率,随侍左右。”

  “是。”

  两道挺拔身影同样应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