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东一枝花
“陛下。”
“太子殿下、河西郡王都已经出城了。”
“太子妃下令封锁东宫,任何人不得入内。”
御前内侍谨小慎微的上前禀报道。
“他这是在防朕呐。”
“父不知子,子不知父。”
“哈哈哈哈。”
李世民放声大笑,笑声中充满了悲凉。
“陛下。”
“末将以为太子殿下此举或许是为了掩盖消息。”
一旁的李君羡忍不住上前劝慰道。
“嗯?”
闻言,李世民这才收敛了表情,沉声道:“通告沿途各州,为太子、河西郡王提供一切所需。”
“是。”
御前内侍应声下去传诏。
“河东郡王还在府中?”
“是的,陛下。”
李君羡回答道:“河东郡王日前接洽了不少山东士族。”
“呵呵。”
李世民的脸色一下子阴沉下来,冷声道:“青雀还真是生了一个好儿子。”
‘咯噔!’
李君羡心中一颤,赶紧低下了头。
“传诏,河东郡王踯躅长安日久,违反朝廷法制,即日逐出关中,赶赴封地,魏王协同处理封禅之事。”
“吴王恪德才兼备,封关内道大行台尚书令、雍州牧。”
“晋王李治为河东道行台、晋阳总管、上柱国。”
“是。”
又一名御前内侍下去拟诏了。
此时的李君羡只觉得头皮发麻,太子刚刚离开长安,陛下就让魏王处理封禅之事,这可是储君的职责,并且封了吴王关内道大行台尚书令、雍州牧,相当于关中及河套地区最高军政握于吴王之手。
晋王李治为河东道行台、晋阳总管、上柱国,即河东道最高政务长官,太原军政系于一身,上柱国视同正二品,勋官最高阶,可见陛下对其宠爱有加。
“李君羡。”
“从现在开始,百骑司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定襄。”
“朕要时刻知道太子在做什么。”
李世民眼睑微动,面无表情的吩咐道。
“是,陛下。”
李君羡恭敬应道。
同日,东宫紧闭大门,陛下接连下了三道诏书,引起了长安文武百官的瞩目,人心浮动。
吴王李恪以关内道大行台尚书令、雍州牧的身份出现在了朝堂之上,位于百官之首,魏王李泰的官职都没有他高,晋王李治则是遥领河东道,屈居于第二。
一时间,朝堂之上出现了三王并列之景,这是大唐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百姓议论纷纷。
第92章 八百VS二十万,斩将夺旗!
贞观十五年,十一月。
薛延陀首领真珠夷男闻唐皇东封,谓其下曰:“天子封泰山,士马皆从,边境必虚,我以此时取思摩,如拉朽耳。”
乃命其子大度设发同罗、仆骨、回纥、靺鞨、霄等部二十万骑南下,屯兵白道川,据善阳岭以击攻东突厥。
定襄城,东突厥,大汗牙帐。
“嗒嗒!”
一个身穿锦袍,满头辫发的魁梧中年正在原地不断踱步,面容焦急。
“怀化郡王。”
“人家这是奔着把你一口吃掉来的呀。”
“啧啧啧,二十万骑兵,薛延陀一半的家底都拿出来了。”
李承乾站在沙盘前,注视着上面那插着小旗的白道川、善阳岭,兴致勃勃的调侃阿史那思摩。
“太子殿下。”
“您就别开我玩笑了。”
“要我说,咱们把定襄丢了吧,撤往朔州,朔州外有长城,薛延陀必不敢南下。”
阿史那思摩火急火燎的说道。
开什么玩笑,二十万薛延陀骑兵虎视眈眈,他哪里还能坐得住。
只是,他没有注意到东突厥左贤王阿史那忠、右贤王阿史那泥孰眼底掠过的一抹不屑之色。
当初,大唐皇帝、天可汗李世民封阿史那思摩为乙弥泥孰俟利可汗,东突厥各部心有不甘,却也只能接受,曾为大唐左屯卫将军的阿史那忠为左贤王,左武卫将军的阿史那泥孰为右贤王,即东突厥之相。
半年多过去了,东突厥收拢了位于大河之北,阴山以南的部族,人口三万户,精兵四万、十二万匹马,牛羊不计其数,好不容易在这里站稳脚跟,谁又愿意当丧家犬。
“怀化郡王所言。”
“二位将军以为如何?”
李承乾看似无意的询问阿史那忠、阿史那泥孰。
‘咯噔!’
阿史那忠、阿史那泥孰对视了一眼,齐齐出声:“我等唯太子之命是从。”
“你们。”
阿史那思摩脸都黑了,明明他才是东突厥之主。
“好。”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东突厥三万户由孤来安排。”
“诸位可有异议?”
环视三人,李承乾面无表情道。
“没有。”
阿史那思摩、阿史那忠、阿史那泥孰哪里还敢多说什么,只能点头应声。
“王玄策、刘仁轨。”
“臣在!”
随同而来的两人纷纷站出身来。
“东突厥部众三万户由你二人暂时掌管,驻守定襄城。”
“是。”
王玄策、刘仁轨齐齐大声应道。
“孤手书一封,怀化郡王可以先行撤往朔州。”
“多谢太子殿下。”
听到这里,阿史那思摩脸上绽放了笑容。
“东突厥四万骑一分为三,左右各一万五千骑,由秦怀玉、赵节任主将。”
“阿史那忠、阿史那泥孰任副将。”
“中军一万骑交由裴行俭统帅,三更造饭,五更出城迎战薛延陀。”
“依孤之令行事,孤可保诸位至少一个公爵。”
“是。”
阿史那忠、阿史那泥孰心中一震,大声附和道。
哪怕就是大唐一个开国县公,含金量也不是他们这种东突厥左右贤王能够相提并论的。
“薛仁贵、张思政、周青、姜兴本、姜兴霸、薛先图、王心溪、王新鹤、李庆红、李庆先。”
接着,李承乾继续点兵点将。
“末将在。”
十道身影相继站了出来,眼神中充斥着火光,那是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明日,尔等各率一百亲卫,充当箭头,薛仁贵、张思政位列左右。”
“孤亲自领兵冲击薛延陀中军,目标只有一个,斩杀小可汗大度设,慑服二十万敌人。”
“明白。”
薛仁贵等人深知李承乾的强大,并未劝阻,只是恭敬答应。
阿史那忠、阿史那泥孰听到这话,二人心中不由得对李承乾升起了浓郁的敬意,中原有句古话,千金之子不坐垂堂,堂堂大唐太子为了东突厥的敌人,不顾危险上阵厮杀,这是何等的自信!
同一时间,白道川,薛延陀大帐。
“明日一早,全军南下,攻克定襄城,一举覆灭东突厥。”
小可汗大度设下达了命令。
“是。”
铁勒各部首领无不俯首帖耳,遵从其命。
次日,天色未大亮。
“呜呜!”
悠扬的号角声在土默川平原上传荡开来,惊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吱嘎!吱嘎!”
定襄城的大门缓缓向两侧打开,四万东突厥骑兵相继出现在平坦肥沃的大地上。
最后出来的是八百人马具甲的东宫卫士,清一色青甲,为首的李承乾依旧是一身玄色金丝边锦服,身具钢筋铁骨的他丝毫不惧箭矢、刀枪,手中只有一柄陌刀。
这种本该是重步兵双手所持并加长手柄的两刃长刀在他手中,不知道怎么说,非常合适。
无独有偶,二十万薛延陀骑兵同样走出了白道川,通过善阳岭,宛如潮水般涌向定襄城。
此时,天边刚刚露出鱼肚白,昏暗的光线映照在定襄城外,隐约看见铺天盖地的黑色正在靠近,所有的突厥骑兵手心、背后都在冒汗,阿史那忠、阿史那泥孰同样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大度设看来是和孤想到一起去了。”
“传令,中军出营,左军、右军夹击,一举歼灭当前之敌。”
眼眸一眯,李承乾不带一丝感情色彩的话语在战场上响起。
“是。”
令卒二话不说,策马下去传告三军。
秦怀玉、赵节、裴行俭都是第一次领兵作战,强行按耐住心中的蠢蠢欲动。
阿史那忠、阿史那泥孰心中充满了不信任,四万对二十万,这可是绝对的劣势。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当天边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地面上时,二十万薛延陀骑兵同样发现了定襄城外列阵以待的四万东突厥骑兵,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呜呜!”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