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第58章

作者:江东一枝花

  “收下吧。”

  李象一副小大人模样,拍了拍狄仁杰的肩膀,说道。

  狄仁杰看了看李象,再看向李承乾,这才恭敬的行了一礼:“多谢殿下赏赐!”

  “象儿。”

  “宗正寺定的日子不远了。”

  “你马上就要前往河西,一切准备的如何?”

  背负双手,李承乾露出了难得的严父姿态,询问道。

  “阿耶。”

  李象绷着小脸,认真回道:“马巍、姜岳、钟骞、邓憬携十六名执仗亲事、十六名执乘亲事已经从党项诸羌中募集了三百三十三名亲事,全都是党项中最为骁勇的羌人。”

  “长史已经以河西郡王府的名义同党项诸羌建立了联系。”

  “目前,房当部、米擒部、颇超部都愿意听从大唐的号令,部族骑兵任我驱使。”

  “还不够。”

  眉头微皱,李承乾沉声道:“党项诸羌以姓分为八部,一姓之中复分为小部落。”

  “大者万余骑、小者数千骑,不相统一,房当部、米擒部、颇超部都是其中实力最为孱弱的部族。”

  “就算他们全部臣服于你,能出动多少骑兵?数千而已。”

  “吐谷浑再怎么衰败,那也有十万户,近百万人口,随时随地能拉出十余万骑。”

  “五千对十万,螳臂当车尔。”

  贞观年间,东亚处于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温暖时期,草原、大漠、雪域高原都养育了大量人口,例如,占据雪域高原西北部的象雄,号称统一了十八万户的十八国。

  还有,吐蕃人口不下三百万,东北的高句丽人口接近四百万等等。

  因而,大唐面临的处境是历史上最为艰巨的时候,盘踞在四方的夷狄没有一个弱者。

  “阿耶。”

  李象的小脸上露出了凝重之色。

  “你三位姑父虽然赴任鄯州刺史、沙州刺史、肃州刺史。”

  “可河西边州多为下州,人口稀少,府兵最多不超过两千人,能够调动的三州府兵只有不到五千。”

  “所以,要想彻底灭亡吐谷浑,尽收其地、人口,你需要掌控的力量绝不只是现在这样。”

  凝视着长子,李承乾冷声道:“党项诸羌实力并不差,拓跋部、细封部、野辞部、费听部、往利部,哪怕是最弱的往利部都能出动五千骑,拓跋部至少拥有一万两千骑。”

  “只有完全控制党项诸羌,你才有更大的胜算,确保万无一失。”

  “你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房当部、米擒部、颇超部,共同进攻拓跋部。”

  “拓跋部是党项诸羌之中实力最强者,只要你用雷霆手段击败他们,党项其余各部必然臣服。”

  “是,阿耶,我明白了。”

  李象一点就透,眼睛中闪烁着凛冽杀机。

  蛇无头不行,党项诸羌之中,拓跋部就是那个头,用它来杀鸡儆猴,最合适不过了。

  “象儿。”

  “他虽然封你为兰州都督,督河、鄯、廓、洮、兰、岷六州。”

  “但你根本不可能调动六州府兵,你能够用上的只有你的亲事府。”

  “200颗豹胎易筋丸不必吝惜,全部赐下,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最强大的战斗力。”

  “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只有用最酷烈的手段征服他们,党项、吐谷浑乃至吐蕃、象雄等西陲蛮夷才会对你俯首称臣。”

  李承乾最后叮嘱了几句。

  “是,阿耶。”

  李象深以为然,他自是知道那位高高在上的皇祖父不可能给他太多的便利,他能用得上的只有河西郡王这个名头而已,所谓的兰州都督不过是吉祥物。

  “时候不早了,你先回宫。”

  “是。”

  李象带着狄仁杰,两个少年骑着刚刚得来的宝马,返回东宫。

  同日,太子李承乾将培育出来的十匹半灵兽的青海骢、9匹大宛马分别赏赐给了东宫一众千牛、备身及王玄策、刘仁轨、裴行俭、张思政、赵节、子鼠、丑牛。

  东厂督主称心、东宫左卫率薛仁贵、太子宾客秦怀玉单独得到了一匹异兽蛟马。

第88章 进击的松赞干布,吐蕃崛起!

  贞观十五年,金秋十月,东宫,明德殿。

  “殿下。”

  “四海商行目前开设了二十家分号。”

  “长安、洛阳、襄阳、江陵、丹阳、建康、成都、鄂州、江州、苏州、杭州、广州、交州、太原、兰州、庐州、扬州、冀州、幽州、青州。”

  “我们的人随之渗透到了河东、河北、山东、江淮、荆楚、江南、岭南。”

  “眼下,山东士族、荆楚士族、关陇门阀、江南士族、淮南士族都在东厂监视中。”

  一身银色飞鱼服的称心展现出了阴柔妖媚,骨子里还透着一丝狠戾。

  没有人知道这个曾经是太子禁脔,如今为东宫总领太监的人,居然是天下第一大间作组织的首领。

  “嗯。”

  倚坐在胡床上的李承乾显得有些慵懒,打了个哈欠。

  以东宫的底蕴,自然不需要借助四海商行来敛财,说不好听点,光是从博陵崔氏安平房得来的横财就足够让他成为仅次于皇帝的天下第二富。

  可四海商行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敛财,更是为了聚集力量,六个公主及驸马、江陵萧氏、安陆崔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链接了长安勋贵、荆楚士族、淮南士族、江南士族,形成一张覆盖天下的利益网络。

  哪怕关陇门阀、山东士族知道这是太子在后面张罗,他们也不敢生出丝毫不轨之心,否则,他们将要面对的是来自长安勋贵、荆楚士族、淮南士族、江南士族的疯狂反击。

  借着四海商行,东厂进一步将势力扩张至全天下,建立了一张密不透风的情报网络。

  就现在来看,除了河西、西域略薄弱,其余各地的风吹草动都被东厂看在眼里,随时随地汇报给太子。

  “殿下。”

  称心继续道:“四位千牛、备身已经将居延海、阴山、贺兰山之间的小部族收为己用。”

  “居延海已经聚集了十余万羌人、鲜卑人、突厥人。”

  “贺兰楚石、罗通、程处弼、秦怀道各自领两千五百骑,分驻居延海四方。”

  “还不错。”

  听到这个消息,李承乾捏着下巴,满意道:“四百人变一万骑。”

  “以孤之名,下诏,命贺兰楚石为居延都尉,总揽居延海军政事务。”

  “罗通、程处弼、秦怀道分别为护羌校尉、鲜卑校尉、突厥校尉。”

  “让家令寺烧制的水泥先行运往居延海,派出匠人烧制砖、瓦。”

  “十多万人筑一座居延城,想必没多大问题。”

  “是。”

  称心立即应声。

  “秦怀玉,赵节那边呢?”

  接着,李承乾再度问了声。

  “回殿下。”

  “俟利苾可汗将帐下四万骑一分为三。”

  “二位太子宾客各统一万五千骑,他亲领一万骑,坐镇中军。”

  “呵呵。”

  撇了撇嘴,李承乾玩味道:“阿史那思摩这是真怕了。”

  “要不然,家底不会都拿出来。”

  “不过也对,一个俟利苾可汗,手底下只有十几万人,住在塞外吃沙子,成天提心吊胆,哪有在长安当怀化郡王来的舒服,富贵温柔乡,销了多少英雄骨。”

  “告诉他,孤许下的诺言不会变。”

  “明白。”

  称心狭长的眼眸露出一抹精光。

  “对了。”

  “松赞干布在做什么?”

  突然间,李承乾想到了一个人,一个大唐未来最重要的敌人。

  “殿下。”

  此时,称心犹豫了片刻,出言道:“松赞干布命吞米.桑布扎借鉴梵文,创制出了藏文,正在吐蕃全境推行,完全取代了象雄文,并翻译了大唐带去的典籍。”

  “吐蕃在全境推行了《钦定六大法》、《王朝大法》,前者将包括了设宫与封建在内的行政、军事、司法、农牧、度量衡、道德规范等以文字形式予以规定,后者确定了基础管理体制,称‘基础三十六制’。”

  “实行赋役,按照人口和土地的多少,征收各种各样的赋税和劳役。”

  “并且,松赞干布让人根据大唐的生肖和五行推算法,融合了自然阴历、自然阳历和七曜历,形成了吐蕃的阴阳合历体系。”

  “吐蕃全国正在大力发展藏医及学者,除了种植青稞之外,还有种植小麦、粟米等。”

  ‘???’

  闻言,李承乾坐起了身子,他只想对李世民说一句‘草泥马’。

  原本的吐蕃只是一个简单的部族聚合体,停留在非常原始的奴隶制时期,现在呢?文字、法典、行政体系、税收、还有天文历法、农业、医疗全都具备了。

  吐蕃从一个落后的部落社会跨越了好几个发展阶段,直接进入了封建时期,等到这些完成之后,吐蕃将会成为一个封建国度,进而鲸吞象雄、大、小勃律,一举统一青藏高原,建立一个媲美大唐的强大帝国。

  要知道,松赞干布十二岁除掉了权臣,十七岁统一吐蕃各部,先后迎娶了尼婆罗的尺尊公主和大唐的文成公主,获得了两个强国的支持,这种雄主在中原尚且百年难遇,何况是吐蕃。

  正因为李世民的大方,间接导致了吐蕃的崛起,从而为后世的大唐留下了一个宿命之敌。

  “殿下。”

  “我们已经在吐蕃发展了间作,并且在逻些城、匹播城建立了据点。”

  “做的不错。”

  对于东厂的行为,李承乾表示了高度的赞赏。

  知彼知己,方能百战百胜,吐蕃是大唐要面对的最具潜力的敌人,再怎么重视都不过分。

  “命令吐蕃境内的番子,务必严密监控。”

  “有任何消息,第一时间送抵河西郡王府。”

  当即,李承乾吩咐道。

  吐蕃的动静关系到李象能不能成功覆灭吐谷浑,建立西海都护府。

  “是。”

  称心连忙把这话记在了心里。

  “继续向吴王府、魏王府、晋王府安插间作。”

  “孤要知道他们的一举一动。”

  眼眸一凛,李承乾嘱咐了声。

  “是。”

  称心这才领命离去。

第89章 君恩似海,李恪心思涌动!

  “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