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第182章

作者:江东一枝花

  “唐制,官员品阶定为九品十八阶,主从之分。”

  “以三师、三公为正一品,尚书令、侍中、中书令为从一品,六部尚书为正二品,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中书侍郎为从二品。”

  “六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右散骑常侍、大理寺卿、司农卿、鸿胪寺卿为正三品。”

  “太史令、钦天监正、京兆府尹、东都府尹、南都府尹为从三品。”

  “置御史台,掌监察、弹劾及建议,御史大夫为正二品,下设左、右都御史,从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从三品,设监察御史,巡按州县,专事官吏的考察、举劾,正四品。”

  “御史台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予‘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唰!!!’

  众臣眼眸中迸射出了精光。

  御史台自秦汉时期就有,御史大夫曾是三公之一,大唐沿袭隋制设御史大夫,为专管法制、礼仪、政纪的正三品官员,魏徵就曾经担任过御史大夫一职。

  没想到,新帝直接恢复了御史台的特殊地位,独立于三省六部之外,御史大夫品阶与六部尚书相同。

  “地方以下县三千户,中县五千户,上县万户为例,设县,置县令,县丞、县尉。”

  “改州为郡,沿用汉时,太守为正四品,郡丞、郡尉为从四品。”

  “郡之上,设立行省,行省置总督,为正二品。”

  “来人,取地图。”

  大手一挥,李承乾直接吩咐了声。

  “陛下。”

  不多时,几名内侍将一副巨大的舆图铺在了两仪殿中,上面清楚的涵盖了大唐如今的统治区域,甚至包括还未拿下的西域、吐蕃等地,一目了然。

  “众卿且看。”

  站在地图前,李承乾开口道:“以关内道为例,置关陇行省,关中十九县,分为左冯翊郡、右扶风郡、京兆府,改灵州为灵武郡,改泾州为北地郡,改延州为上郡,改夏州为朔方郡,改丰州为五原郡,改胜州为榆林郡,改岐州为天水郡,改秦州为陇西郡。”

  “陇右道、西海大都护府、居延都督府置河湟行省,居延都督府为居延郡,改兰州为金城郡,鄯州、河湟郡整合为西平郡,改凉州为武威郡,改甘州为张掖郡,改肃州为敦煌郡,改西平郡为袍罕郡,改河源郡为临洮郡,并西海郡、青唐郡。”

  “河东道、云中都督府置三晋行省,云中都督府为云中郡,改云州为定襄郡,朔州为雁门郡,代州为代郡,汾州为西河郡,潞州为上党郡,并州为太原郡,晋州为绛郡,蒲州为河东郡。”

  “山南道所属,凤州为汉中郡,商州为弘农郡,邓州为南阳郡,襄州为襄阳郡,金州为西城郡,岷州为武都郡。”

  “剑南道所属,茂州为广汉郡,益州为蜀郡,合州为巴郡,渝州为涪陵郡,泸州为犍为郡,巂州为越巂郡,并汉中郡、武都郡,置巴蜀行省。”

  “.”

  众臣聆听之际,内侍已然在地图上勾勒出了一个个行省。

  山南道东部并江南道东部设立荆楚行省,剑南道南部与南蛮都尉府设立南中行省,剑南道东部设立江南行省,岭南道单独设立岭南行省,淮南道并河南道分设江淮行省、齐鲁行省。

  河北道一分为二,北边为幽燕行省,包括了东胡都督府、库莫奚、契丹等族,南边为冀豫行省。

  北庭大都护府并燕然都督府管辖治地设立了漠北行省,安西都护府、楼兰都督府并曾经的西域,设立了西域行省。

  自此,大唐天下分出了十四个行省,或管辖九、十郡,或管辖六、七郡。

  长安、洛阳、建康被单独设立了京兆府、东都府、南都府,比之地方郡,稍微高一阶。

  “十四个行省总督由三省共同商榷,再将名单呈递予朕。”

  “郡、县官员调整由吏部负责,疆界划交给户部,关于郡兵、县兵的甲胄、兵戈制造由工部负责,兵部可以主持关于郡兵、县兵之制了。”

  “县兵、郡兵每人授军田百亩。”

  “朕希望各郡、县兵可以尽快到位,配合户部、吏部推行官绅一体纳粮。”

  “全国取缔赋税,仅征收田税、商税,田税以田为准,百亩以下为三十税一;百亩以上,千亩以下为十税一;千亩以上,五千亩以下,为十税三;五千亩以上,万亩以下为十税五,依次递增。”

  “商税统一定制为十税一。”

  眼眸一眯,李承乾祭出了一个大杀器。

  轰隆!

  群臣为之色变。

  这是明摆着要对付士族,因为士族拥有的田亩最多。

  一百亩以下是三十税一,这种田税只有在汉景帝时期出现过,为历朝历代最低,且取消了一切苛捐杂税,只有田税,对老百姓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

  十税一尚且有利可图,可要是十税五,那还种什么地?

  他们现在知道为什么李承乾一定要先推行郡、县制,让郡兵、县兵完全满额,因为只有刀架在士族脖子上,他们才会听话。

  PS:不课户是指唐代户籍制度中无需承担租庸调等赋税和徭役的特定人群所属的户别,简单来说,就是不用交税,也不用服任何劳役。

第186章 宗室开拓,养蛊般的残忍就封!

  “陛下!”

  “若田税只收取三十税一。”

  “朝廷恐怕会入不敷出!”

  户部尚书虞昶忧心忡忡的开口道。

  “臣附议!”

  在场其它大臣同样附和出声。

  自古以来,王朝赋税包括三部分:田赋、人头税(口赋、算赋)和徭役,新帝大手一挥,直接把三者变成了一种,只剩下三十税一的田赋,这让朝廷该如何进项?

  “呵呵。”

  环视众臣,李承乾淡淡一笑:“诸位可知四海商行去岁收益多少?”

  ‘???’

  众臣完全摸不着头脑。

  唯有尚书令岑文本、马周、李百药、张玄素、房玄龄等人似乎想到了什么。

  “去岁,四海商行盈利八千万贯。”

  “今年的盈利还要再往上翻一番,至少是一亿六千万贯。”

  “若是以十税一收取商税,那便是一千六百万贯。”

  “嘶!!!”

  群臣无不瞠目结舌,四海商行这么暴利的吗?

  他们并不知道除了香皂、玻璃、糖之外,还有盐、丝绸、茶叶、铁制品等等,现在的四海商行已经成为了一个盘踞在大唐的商业怪兽,触角遍及五湖四海。

  “天下商人多如牛毛,百姓的衣食住行,哪一个不需要商人采买。”

  “新的田税一旦普及,士族隐匿的人口必将全部暴露在朝廷眼中,到那时,士族想要躲避纳税,唯有将这些土地转让给奴仆、佃户,百姓有了土地,就有了收入,要不了几年,家给人足,斯民小康。”

  “你们可还觉得田税比之商税更重要?”

  打量着群臣,李承乾嘴角带着一抹戏谑之色。

  事实上,一旦高产小麦、水稻、玉米、土豆等粮食作物普及开来,大唐的粮食产量会直线上升,粮价持续走低,可随着人口的增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田税带来的收入只会越来越多。

  同理,百姓的生活富足了,他们的消费水平会大大提升,这个时候,商业的繁荣带来的商税便会成为大唐的主要收入,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失去了士族这些吸血鬼,短时间内,大唐能够爆发出来的能量非常惊人。

  “臣等愚昧,请陛下恕罪。”

  听完这些话,一众朝臣无不自惭形愧。

  “不知者无罪。”

  这时,李承乾继续道:“六部权责大大提升了,朝廷也需要进行精简。”

  ‘来了!’

  令狐德棻、杜正伦、杜荷、萧锐、来济等九寺五监主官浑身一颤,刀还是落在了他们身上。

  “请陛下示下。”

  中书令岑文本出声问道。

  “传旨!”

  背负双手,李承乾高声道:“秘书省并入太史司,高履行任太史令。”

  “太常寺并入大宗正院,令狐德棻任左都御史,太府并入户部,来济任右都御史。”

  “裁撤光禄寺、卫尉寺、少府监、将作监,设立内务府,管理皇家事务,统辖十二监,杜荷任内务府总管大臣,从二品。”

  “军器监更为军器寺,负责边军、中央禁军一应甲胄、兵刃、载具等物制作,军器寺卿为正三品。”

  “太仆寺、都水监、司农寺不变。”

  “杜正伦调任南都府尹,唐善识、王敬直调任关陇行省总督、三晋行省总督。”

  “臣领旨!”

  念到名字的人一个个出身行礼,悬着的心总算是落回了胸腔,一个个面带喜色。

  虽说朝廷的九寺五监最后只剩下大理寺、鸿胪寺、太仆寺、司农寺、军器寺、都水监,可他们一个个要么是平调,要么是往上升了一级,谁又能不高兴呢?

  “众卿,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拂了拂手,李承乾下了逐客令。

  “是。”

  在场所有人心领神会,一个个退出了两仪殿,下去忙活了。

  在他们离去后不久,两道身影联袂入殿,正是东厂督主、司礼监总领太监称心和武连县公、左武卫将军李君羡,两个间作头子,一个雌雄不辨,一个杀气腾腾。

  “百骑司即日起更名为锦衣卫,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

  “设锦衣卫指挥使,正三品,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指挥佥事四人,正四品,卫镇抚二人,从五品。”

  “置南、北镇抚司,北镇抚司专理诏狱,可以自行逮捕、侦讯、行刑、处决,不必经过三法司。”

  “南、北镇抚司各下设五个卫所,统领官称千户、百户、总旗、小旗,一般军士称为校尉、力士,又被称为缇骑,着飞鱼服,佩绣春刀。”

  “东厂掌刑千户、理刑百户由锦衣卫千户、百户担任,掌班、领班、司房四十多人由锦衣卫拨给,东厂番子不再配绣春刀,配细柳剑。”

  “东厂负责监察百官,主要活跃于大唐,锦衣卫负责刺探外部军情。”

  “明白吗?”

  目光幽深,李承乾淡淡道。

  “是!”

  称心、李君羡不假思索的应声。

  从这一刻开始,东厂、锦衣卫一内一外将会出现在大唐的舞台上,且东厂内部有锦衣卫派驻人员,相互制衡,不再像之前一样一家独大。

  “唰!唰!”

  就在这时,李承乾心念一动,两枚戒指出现在了桌上。

  “陛下。”

  称心、李君羡微微一怔。

  “纳戒,内有空间,滴血认主即可。”

  “左边那枚,有5坛斗战法酒、6瓶气血丹、50瓶通脉丹,予称心。”

  “前些日子,东厂配合查抄士族做的不错,朕自不吝惜赏赐。”

  “右边那枚,有6瓶虎狼丹、50瓶通脉丹、1瓶精元大丹,予你。”

  说话间,李承乾目光落在了李君羡身上:“你的《血刀经》进境颇快,有这一瓶精元大丹相助,突破先天不在话下,虎狼丹可助寻常人蜕变为虎狼之士,不亚于一流高手。”

  “通脉丹是辅助打开经脉的灵丹,有一定滋补气血、活血化瘀、洗髓功效。”

  “总共两千颗,东厂一半,锦衣卫一半。”

  江湖武道以气血运行打通经脉,从而诞生内力为主,打通一条经脉即为三流高手,周身经脉全部打通,贯通任督二脉,联通天地之桥,是为先天宗师。

  通脉丹至少可以让人打通一条经脉,这一百瓶足以塑造两千个学了《辟邪剑法》、《血刀经》的三流高手,东厂、锦衣卫必然会在短时间内将触角遍及天下,乃至渗透到周边各国。

  “是!”

  称心、李君羡赶忙滴血在纳戒上,二人眼底都掠过一抹惊喜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