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东一枝花
满朝文武百官无一不对魏王‘大义灭亲’之举感到不可思议。
吴王李恪、晋王李治更是心中一寒,李泰能不分青红皂白的对李佑下杀手,痛打落水狗,难保他不会对自己下手,二人不免提起了警惕之心。
“臣赞同魏王所言,治叛乱必得行雷霆手段。”
尚书左丞卢承庆率先附和。
“臣附议!”
紧接着,御史大夫韦挺、黄门侍郎刘洎、太仆少卿柴令武、军器少监房遗爱、秘书少监萧德言等人全都站了出来,支持魏王李泰之语。
“臣附议!”
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尚书左仆射、赵国公长孙无忌也站了出来。
“臣附议!”
褚遂良等出身关陇门阀的官员一一表态。
顿时,不少目光都投向了晋王李治,李治只觉得如芒刺背,这些事,他压根不知道,但关陇门阀是晋王党羽这一点,朝野人尽皆知,这不就是向所有人表明晋王支持魏王吗?
“稚奴。”
吴王李恪深深地看了李治一眼,眼中复杂意味完全映入李治眼帘。
“呼!”
心中五味杂陈的李治看着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强行压抑住怒火。
且不论齐王造反究竟是对是错,但对‘兄长’下手,这已经践踏了李治的个人操守。
现如今的李治还不是后世的唐高宗,他虽然腹黑,却并非为了皇位丧失了全部良心,李承乾还在,他对皇位只是有一些痴心妄想,没有达到癫狂如斯的地步。
“青雀之言为谋国之言。”
“诏:兵部尚书、英国公李勣回朝,发怀、洛、汴、宋、潞、滑、济、郓、海九州府兵,与刑部尚书刘德威讨伐平叛。”
“朕会亲书一封,斥责齐王。”
俯瞰下首,李世民将一切尽收眼底,面无表情的下达诏书。
“是。”
值守的黄门侍郎立即应声,将内容记了下来。
“陛下。”
鸿胪寺卿阎立德手持笏板,站在了殿中,高声道:“臣有奏。”
“准奏!”
拂了拂袖,李世民有些提不起精神。
“是。”
阎立德迫不及待的回道:“京兆府上报,吐蕃使团已经入雍州,三日后抵达长安。”
“由吐蕃大相禄东赞为使团首领,送文成公主回门省亲。”
“另,河源郡王、弘化公主一并入京。”
“该作何安置,还请陛下明示。”
‘唰!!!’
听到这话,宗正卿、江夏郡王李道宗一张满是褶皱的老脸上浮现了笑容。
文成公主李雪雁是他的亲生女儿,嫡出,送往吐蕃便有诸多不舍,如今回到了长安,试问,他如何能不欣喜交加?
“嗯。”
微微颌首,李世民想了想,开口询问李道宗:“文成公主、弘化公主、河源郡王分属宗亲,应由宗正寺负责,宗正卿以为如何?”
“陛下。”
李道宗按耐不住心中的欣喜,连忙出声:“臣以为河源郡王本就在京有府邸,无需另做安排,弘化公主夫妇鹣鲽情深,若建公主府,未免有些不尽人意,倒不如让他们住回河源郡王府。”
“文成公主府由工部营造,还未营造完之前,暂居本王府邸。”
‘呃呃!’
在场的朝臣们都看出了李道宗的心思,明为出谋划策,实际上想和女儿见面,一解父女分离之苦。
不过,这些小事,没有人会主动去提,他们可不会傻到得罪一个当权郡王,皇室宗亲。
“准!!!”
李世民顺手推舟,同意了李道宗的意见。
“谢陛下。”
李道宗心满意足的回到了位置上。
“众卿,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经历了齐王一事,李世民已经心神疲惫,再也没有继续朝会的心思。
可谁曾想,还是有不长眼的站了出来:“陛下,臣有奏!!!”
‘???’
一众朝臣纷纷看了过去,竟然是太子詹事岑文本,不免让人心生怀疑。
“准!”
李世民眼睑微动,露出了不愉之色。
“启奏陛下。”
“葱岭都尉罗通领兵三千,进驻大、小勃律,大勃律王、小勃律王上表臣服,愿归顺大唐。”
“大、小勃律的使团已经在路上了。”
岑文本高声道。
‘嚯!!!’
满殿一片震惊之色,这才多长时间,东宫麾下又覆灭了两个国家。
就连李世民都有些神色动容,沉声道:“拟诏,葱岭都尉罗通为国开疆,晋开国郡公,封上柱国,追敕其父罗士信为忠义郡王,谥号:义。”
“大、小勃律王沐浴王化,加封怀远郡王、怀恩郡王,赐府邸一座。”
“是。”
黄门侍郎接着拟旨。
“退朝!”
说话间,李世民已然走下了御座,转身离开。
文武百官望着一众东宫属官,眼神莫名,大唐建立以来到现在,武将封郡公,上柱国,坐镇一方者,少之又少,东宫接连出了多个,掌握了大唐边疆超过三分之二的兵力,很难不令人瞩目。
不只是他们,魏王李泰等人心中更是危机感爆棚,这要是让太子继续干下去,他们还有机会吗?
东宫,承恩殿。
“大兄!”
李厥兴高采烈的冲向了李象。
“诶!!!”
李象一把抱住了他,兄弟二人就这样旁若无人的亲近起来。
见状,太子妃苏子衿脸上满是笑容,李象自幼由她教养,等同于亲子,看到李象如今这般魁梧,又是大唐梁王,她心中怎能不安慰呢。
“母妃。”
玩耍了好一阵,李象这才放下了李厥,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听下面的人来报,你在河湟做了不少事情。”
“身先士卒,被党项羌人称之为天将军,亲身赴险,夺取吐谷浑王都。”
“还有,率兵剿灭了白兰等部。”
“你呀你。”
苏子衿用葱葱玉指点着李象的额头,训斥道:“大唐没有别人了,要你一个十二岁的小子上阵厮杀?”
“你是太子之子,大唐的亲王,凡事不要什么都往上冲。”
“刀剑长了眼,它也不认识你呀,知道吗。”
“我知道了,母妃。”
李象心中一阵暖意上涌,望向苏子衿的眼中多为孺慕之情。
“娘娘。”
“梁王殿下。”
就在这时,一个及笄之年的美貌少女穿着一身宫装襦裙走了进来,行了一礼。
“呃呃!”
李象有些不明所以,总不能是母妃看着他一个人,要给他赐婚吧。
可这年龄是不是差得有点大,李象才十二岁,面前少女至少14、5岁。
“这是你徐阿姊。”
“出身长城徐氏,南朝梁慈源侯徐文整四世孙女,陈始安太守徐综之曾孙女,延州临真令徐方贵的孙女,祖母出自江夏黄氏,南朝陈司空沈国忠武公之女。”
“现任果州刺史徐孝德长女,五个月大就开始说话了,四岁熟读《论语》《毛诗》,八岁擅长写文章,才名远播。”
苏子衿笑盈盈的给李象介绍道。
“哦哦,阿姊。”
李象后知后觉的问候了声,他大概明白了徐惠恐怕是自己的小娘,未来会成为太子侧妃。
不过,他对徐惠印象最深的还是5个月大开口说话,四岁熟读经典,这简直是非人哉。
“不敢。”
徐惠有些受宠若惊。
“你徐阿姊家中还有一弟弟。”
“名唤徐齐聃,比你小一岁,八岁能文。”
“殿下交待了,梁王侍读只有一个,还不够。”
“徐齐聃是一个,还有一个名为张柬之,今年17岁,少涉经史,补缺为太学生。”
“果州刺史徐孝德调任梁王少傅。”
苏子衿接着叮嘱道。
“既是阿耶安排的,儿臣自无意见。”
闻言,李象心中了然,这是在给他配齐开拓班底,未来好在异域开疆建国。
“娘娘。”
徐惠听得美眸圆睁,精致的脸上露出了迷茫之色。
梁王少傅,梁王侍讲,这天赐的富贵就落到了徐家,她感觉跟做梦一样。
“东宫的调令下发已有几日,你父亲、母亲、弟弟、妹妹应该在来的路上。”
“永昌坊有一处三进宅院,赐与你父亲,下人、仆从,一应物什,你且去张罗。”
“多谢殿下,娘娘!”
听到这话,徐惠喜出望外,连忙行礼致谢。
“且去办吧。”
看着徐惠,苏子衿和煦的说道。
“是。”
徐惠迫不及待的离开了承恩殿,准备去收拾徐府。
在他走后,苏子衿才继续看向李象:“象儿。”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