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墨守白
以至于穷困潦倒。
妥妥的落魄穷酸之人。
却偏偏皇帝最近不知道发了什么疯,竟是将此人寻来,还给安排了这么个位置。
这等可笑的用心,这么一个新设的不知所谓的官职,再配上这么一个不知所谓的人,这些组合到一起,还当真是不知所谓了。
不得不说,不读书的人就是不行,当个皇帝也当不好。
总是喜欢这么自以为是的胡乱行事。
当然,这些话他也只敢在心里面想想而已,是绝对不敢,也不会说出口的。
他可没有忘记的,他的礼部尚书之位,是如何得来的。
有牛谅这个前车之鉴在,他要更加小心,某些方面哪怕是昧着良心,装也要装出样子来!
“陛下真乃心怀天下,心中装着万民的仁圣之君。
除了陛下之外,能这般着眼于百姓的上位者,又有几个?
仲雅,这件事你等下亲自安排,找出好的房屋来,用做宣传使司日常处理公务之所在。
一切都按照规定的最高规格来办。”
张筹先是诚心诚意的感慨,复又一脸郑重的望着礼部侍郎朱梦炎出声交代。
朱梦炎亦是正色道:“下官一定全力以赴,做好此事,今后这罗宣传使上任之后,有什么短缺,有什么困难,下官都会竭尽全力的给与帮助!”
张筹满意的点点头:“如此最好,你且去忙吧,务必在罗宣传使上任之前,把一切准备停当。”
朱梦炎离开后,张筹无声的摇头笑了笑,没过多久便也起身,前去中书省见胡惟庸,说他们礼部在这件事上的意见去了。
离开的朱梦炎,和在张筹前的反应也不同,显得有些神思不属,心里隐隐觉得有些不安。
他总觉得事情应该没有这般简单,在想皇帝是不是想要通过这个举措,来提高皇帝的影响力。
是不是想要增加皇帝说话的份量,会不会因此而对众读书人,士大夫这些产生一些不太好的冲击。
一番思索之后,他忽地轻笑一声,微摇了摇头,将这些自己的忧虑给尽数甩出了脑海。
觉得自己实在是多虑了。
论起民间的影响力,在整个天下的话语权,儒家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这点就连佛门和道家也远远比不上。
别说皇帝此举不知道有没有这方面的用意,就算是真的有,也只有失败这一个下场而已。
儒家的影响,不是那般好冲破的。
而且,既然是报,那就需要认字的人来看。
而识字的,基本上都是儒家之人,其余的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皇帝就算是真的想要通过这宣传使司,通过那大明日报,施加什么影响力,争夺什么话语权,也一样做不到。
当这个念头升起,又进行了一番反复的思索,确认没有什么遗漏之后,朱梦炎便也不多做他想。
按照张筹交代,前去安排宣传使司的一应事务去了……
……
“还得是应天,真够热闹的。”
在应天府城晃荡了大半日后,来到天界寺挂单的道衍,忍不住出声说道。
“那是自然,自从陛下攻下集庆路,改为应天之后,这里就开始恢复繁荣,不复往日破败。
而今又有明确旨意传出,今后应天就是我大明都城,不再迁去中都,一些以往还在别处观望的富商大户,纷纷来京师这边安家落户,购置产业。
更增添了几分繁华。
且看着吧,今后这应天只会变得更好。”
边上一个僧人闻言搭话,言语之中有着一些骄傲与自豪在。
他是天界寺的僧人,和道衍这种行脚僧人又有不同。
天界寺位于应天城内,京师繁华,那天界寺也就会跟着繁荣,香火更加旺盛。
就算分不到什么好处,但身为天界寺之人,面对道衍这种行脚僧时,还是会自然而然出现一些本地僧人的优越感。
道衍笑着应是,并接着和着僧人说些话。
其实,他方才所说的应天府城热闹,和这个本寺僧人,完全是两码事。
他所说的热闹,是刚一来到京师,就听到皇帝和大将军徐达,宋国公冯胜联姻,以及秦王妃认卫国公邓愈为父的消息。
早在中都城皇帝离去的时候,他就知道,这场大戏并不会彻底完结,还会接着往下演。
凭借着李善长的身份地位,以及势力,还有对中都城的重视程度,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而如今的皇帝朱洪武,也是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宁折不弯,性格强硬坚毅,很有魄力。
这二人势必要打起来。
如今才来到京师,便已听到这等消息,无疑证实了他的猜想是正确的。
这下子有好戏看了。
而且,依照他来看,这一次的事情,精彩程度只怕不亚于中都城。
但这些与他也无什么关系,他只是一个方外之人,只管在这京师之中坐着看戏也就是了。
但道衍很快就不这么想了,因为有两个内官打扮的人,在寺院管事僧的带领下,一路走了过来与他相见。
确认身份无误之后,便开口口,说是皇帝请他入宫一叙。
饶是道衍心性好,却也一时怔愣当场……
第77章 朱元璋摊牌了
道衍怔愣当场,在完全没有想到的消息冲击之下,整个人都懵住了。
说话,一开始看到管事僧引着两个内官往这边走的时候,道衍丝毫没往心里面去。
完全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
反正这内侍又不是来找自己的。
他只在心里面盘算着,接下来皇帝和李善长之间将会如何交手,真的交手了,皇帝该怎么做,才能干脆利落的赢了李善长。
这些事情,可比经书,比什么内侍要有意思多了。
就是在这种心态下,那内官被管事僧领着来到了他的面前,并且告诉皇帝请他入宫一叙的话。
道衍岂能不懵?
这位脑子一向好使,转的很快,且又因为经常外出化缘,练就了一张厚脸皮的人。
此时居然在原地愣了足足十来息的时间,方才勉强回过神来。
而后以手指着自己鼻子相询:“你是说,陛下要见贫僧?确定没有说错?没有寻错人?”
却是极度惊讶之下,连一些必要的礼仪这些都全然忘记了。
“大师若是法号道衍,俗名唤作广孝,那便没有任何错漏。
这确实为陛下亲自吩咐下来的。”
内侍面带一丝笑容,无半分不耐的向道衍进行解释。
一来他能够理解眼前这和尚的心情。
另外一方面,这是皇帝专门吩咐下来,让自己前来寻找并邀请入宫中的人。
别管这人此时是什么身份,又是什么表现,那都是贵客,都要好好相待。
“行,那这便去吧,劳烦两位了。”
就在这打头的内官,觉得自己需要再出声说上一些话,进行相劝,细心安抚才能让这人随自己入宫时,道衍却是忽然一口应了下来。
而且,竟是连必要的收拾与停留都不做,直接就要随他们而往。
内官微愣了一下,却也没有多言,做了一个请的手势,便引领着道衍而去。
管事僧,和另外一些僧人自觉跟在一侧相随。
大多心里惊疑不定,不知道这唤作道衍的家伙,究竟什么来历,竟然能被皇帝专门请去宫中相见。
尤其是那方才与道衍说话,言京师繁华的僧人,更是心中震动的厉害。
目瞪口呆之余,不住的在回想自己方才和道衍说话时,是不是哪里神态语气不对。
自己是真不该起了轻视之心,在那道衍面前有了优越感啊!
越想他就越是后悔,心中惶惶不安,既希望这道衍大人不记小人过,肚大能容,不和自己计较这些。
又觉得今后再遇到这道衍师弟,不,道衍师兄,不!道衍大师的时候,一定要诚心诚意的和他认个错。
……
且不说僧人如何心乱如麻,患得患失,只说道衍随了两个内官出了天界寺,朝着皇城而去,一路上竟是一言不发,只是一手钵盂,一手禅杖的跟在后面行路。
这让两个内侍都不由的暗赞一声,大和尚好心性。
从得到陛下邀请入宫时,这大和尚的反应来看,这和尚只怕在此之前并没有见过陛下。
对于陛下的召见,更是全然不知。
他们已经做好了前来皇宫的路上,被这道衍大和尚问东问西的打听了。
可哪能想到,这大和尚定力竟然这般好。
连一句话都没有问。
这份定力,不知道超过了多少被陛下召见的文臣武将。
“敢问两位施主,不知陛下召小僧有何事?若是不犯忌讳,有劳两位檀越透露一二。
也让小僧心里有个底,不至于接下来面圣之时,忙中出错,一不小心惹了陛下。”
道衍宣了一声佛号,一脸诚恳的开了口。
前面引路的内官,面皮微微抽动了一下,默默收回了之前的想法。
“大师,非是我等不愿意说,着实的陛下那里没有多交代。
只是着人说,让我等来到天界寺寻大师,请大师您入宫中一叙。”
为首的那名内官出声回应。
道衍和尚觉得对方很大可能是专门不说,想要趁机从自己这里要点好处。
所以便道了一声谢,不再多言。
他多少还是要顾虑一下自己僧人形象的。
平日里酒肉不忌,行事有些不羁的道衍,此时在意僧人形象,倒也显得稀奇。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这个贫僧是真的贫,除了一身僧衣,一双僧鞋,一个禅杖,一个钵盂之外,别的什么都没有。
就算是想要塞点什么,也是做不到的。
早就被这突如其来事情扰乱了心绪,心中升起了无数念头的他,只得继续暗自思索皇帝见自己所为何故。
不过,刚刚询问内官也并非一无所得。
从他们口中,道衍确认,自己只怕早就被皇帝给盯上了,行程在皇帝的掌控之中。
不然何至于自己来到天界寺连半个时辰都没有,皇帝派遣的人就来了?
而且,还直接与这些人吩咐,来这里寻自己。
这让道衍心中愈发疑惑起来。
自己何德何能,居然能让朱元璋这等皇帝记挂在心上?
究竟何时,自己入的皇帝法眼?
一番思索之后,心里倒也有了一些想法,却又不能确定。
总是觉得这件事哪哪都不对劲。
……
上一篇: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