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20章

作者:墨守白

  只管刊印,天塌不下来。

  刊印出来后,刚好可以将那世道黑暗,百姓活不下去的软弱宋朝,和咱大明好好的比一比。

  了解了宋朝的黑暗,憋屈,在今后才能更深切体会到咱大明的好。

  而且,水浒传也不是没有什么教育意义,比如,招安这事就很不错。

  能够明确的告诉世人,投降派没有什么好下场。”

  现代生活了十五年,四大名著之名他岂能没有听说过?

  不仅听过,还全都仔细读过。

  写的确实精彩。

  上一世,自己不喜水浒这些,不允许水浒传刊印,但从后世其被列为四大名著之一来看,显然是失败了。

  而自己所担心的,会引得人争先效仿,进行造反这事,也被事实证明是自己多想了。

  水浒传没有出来时,造反也没见少过。

  既然根本禁不住,那反倒不如直接拿过来,为自己所用。

  有这等经过几百年时间检验的好书在,对自己想要做的一些事情的帮助,简直不要太大!

  而且,把罗贯中找来后,不单能获得水浒传,还能买一送一,把三国也给弄过来。

  或许还可以让罗贯中,再写出一些别的传世之作。

  比如,把《封神演义》的创意说与他,让他提前把封神演义写出来就挺不错。

  后世时,他也看过《封神演义》原著,好是好,但论起文笔,论起对人物的刻画,论起情节,简直不知道差水浒和三国多少。

  比如,罗贯中把诸葛亮的智多近妖,给刻画的入木三分。

  但封神里,写智者姜子牙,却只会一个劲说姜子牙多聪慧,但姜子牙行事上,却让人看不出哪里有聪慧的地方。

  这样好一创意,着实有些糟蹋了。

  还是让罗贯中来写比较好。

  哪怕写的再差,也要比原版的封神演义好上一些。

  “这……上位,要是真的想要刊印这水浒传的话,里面有些内容需要略作改动……”

  见到皇帝在这件事情上是认真的,刘伯温准备开口提醒一二。

  免得今后惹得皇帝不快,也给罗贯中带来的祸端。

  “刘先生说的是神机军师朱武,跳涧虎陈达,白花蛇杨春三人,在影射咱和大将军以及老常吧?”

  刘伯温心中一动,皇帝居然都知道?!

  “上位明鉴,这上面,施耐庵确实有些欠考虑了。”

  看到刘伯温的反应,朱元璋心里微微得意,自己不经意间,就又让刘先生刮目相看了。

  施耐庵的那点小心思,自己岂能看不出来?

  真以为自己是老四那家伙,让人给上了一个反贼方腊用过的永乐年号,他还乐哈哈的?

  “不用改,就这么刊印吧,咱也懒得和其计较了。”

  朱元璋摆了摆手。

  此言一出,刘伯温彻底惊讶了,皇帝什么时候变得这样大度了?

  被人写在书里,暗戳戳影射的事,他居然都不在乎了?

  朱元璋看着刘伯温的反应,暗自笑了笑。

  不是他不在乎了,而是在现代生活时,见的太多了。

  什么倚天屠龙记,什么燕王扫北,离谱的还有什么火烧庆功楼……各类小说,评书,光明正大的提着名字黑自己。

  还有那画得跟猪腰子成精了一般,弄了一脸麻子的自己的画像……

  最入它娘的是,还有什么垃圾玩意,弄什么沟子文学!

  当初在看到这一流言时,要不是找不到散播谣言的是谁,朱元璋绝对会线下真实他!

  经历了后世这么多离谱东西的狂轰滥炸,朱元璋对于这些,多少有些麻木,有些脱敏了。

  和那些东西相比,施耐庵暗戳戳影射的这点,真就是连毛毛雨都算不上。

  “行,臣接下来就想办法联系罗贯中。

  他要是得知了这一消息,必然做梦都能笑醒。

  肯定会一路迫不及待的前来,咳咳咳……”

  从皇帝这里得到了准信后,刘伯温也不说他和罗贯中不熟了。

  一口就把这事给答应了下来。

  “刘先生,保重身体啊!好好养病,咱再让太医去给刘先生好好瞧瞧。

  大明虽建立,可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可一点都不少。

  还得刘先生继续发光发热啊!”

  一番交谈,正事说完之后,朱元璋握住刘伯温的手,一脸郑重的出声交代。

  “谢上位关心,臣从上位这里闻听了大明共同理想,领下了这个差事,那说什么都得将这个差事完成了再死!”

  刘伯温这个一向恬淡的文士,此时哪怕是在病中,也多出了一些而往日里少有的决绝与刚毅……

  刘伯温拄着手杖,从武英殿离去,和进来时相比,他的腰杆挺直了很多。

  就连病情,似乎都减轻了不少……

  ……

  刘伯温走后,朱元璋坐在这里沉思了一会儿,盘算得失。

  确认没有什么差错和遗漏后,他坐直身子,面色冷了下去。

  “传令,亲军都尉府全部集合!并让右都尉曹秀过来见咱!”

  廖永忠,刘伯温的事情解决了,现在,得着手解决一下亲军都尉府的事情了!

第19章 清理门户

  亲军都尉府是在洪武二年,改原本的拱卫司设立的。

  原本隶属于大都督府,后被朱元璋将其独立出来。

  负责皇宫宿卫,以及皇帝出行的仪仗。

  由前、后、左、右、中五军,外加仪銮司组成。

  这里面的人,不仅仅人高马大,弓马娴熟,而且还需要对皇帝绝对忠心!

  这也能理解。

  宿卫皇城,又负责仪仗,不人高马大,弓马娴熟怎么能成?

  至于对皇帝的忠心,那更是没说的。

  可偏偏现在,就是朱元璋最为在意的忠心出了问题。

  而且,出问题的还是曹秀这个亲军都尉府的右都尉,实权二把手!

  他特别信任的人。

  这让朱元璋心情又如何不复杂,不难受?

  亲军都尉府里面的人员组成,大体上分为两类人。

  一类是勋贵大臣,高级将领家的子侄。

  这等身份的人,担任宿卫的传统,已经很久很久了,被证明了有诸多的好处。

  包括并不限于,忠诚度相对较高,身体素质比较好,跟在皇帝身边,可以培养他们和皇帝之间的关系,给他们谋个出身,以及他们的父辈要是脑后长反骨,也可以顺理成章的成为人质……

  另外一类,则是朱元璋打天下的过程里,死掉的将士留下的儿子,被朱元璋抚养。

  而后收入亲军都尉府中。

  这些人的忠诚是无用担忧的。

  朱元璋吩咐之后,又命人取来香烛纸钱,火盆贡品等物。

  就在这里武英殿里,亲自动手,搭建起了一个简易的灵堂。

  他点燃香烛,摆上供品,对着自己亲手写的,汪干娘牌位,认真的拜了拜。

  然后蹲在火盆前,烧起了纸钱。

  脑海当中,浮现出了汪干娘的身影,以及汪干娘拿出粮食,帮助自己去皇觉寺的景象。

  虽然没多长时间,皇觉寺也因为饥荒关了门,自己没在那里吃上几顿饭,就被迫再度流浪,当上了叫花子。

  但总归是受过恩的。

  “干娘,恁的恩情咱一直都记得,也一直都在还。

  从咱有了点本事后,到现在,已经还了快二十年了。

  这些年,咱是怎么对待他的,您若上天有灵,心里自也清楚。

  这份恩情,咱想一直还下去,惠及干娘恁的子子孙孙。

  可是,干娘,恁儿子忘了本啊!

  他不想要这份恩典了。

  升米恩,斗米仇啊……”

  朱元璋沉默了一阵儿后,缓缓开口,低低的声音里,带着一些沙哑……

  ……

  曹秀在王太监的引领之下,来到武英殿这里。

  他的心情还是比较轻松的。

  虽然陛下忽然传令让亲军都尉府人员全部集合,又专门点了自己,前来武英殿见他。

  虽然昨天晚上,抄廖永忠府上时,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尽职尽责。

  但他心里还是没有太多的担忧。

  他也没有犯什么错,只是稍微的放了点水而已,做的还非常隐秘。

  陛下肯定不知道。

  就算是真的知道了,陛下也不会惩罚自己。

  自己娘可是对朱元璋有大恩的!

  朱元璋可不能恩将仇报!

  也不敢恩将仇报!

  这才是他最大的底气之所在!

  刚到武英殿这里,看到里面冒出来的烟雾,又闻到熟悉的纸钱燃烧后散发出来的味道,曹秀有些意外,不知道皇帝这是在做什么。

  等到王公公进去通禀,朱元璋让他进去后,看到了武英殿内的布置,曹秀心中更为疑惑。

  这里不是皇帝处理军政要务的事情吗?

  好端端的,在这里摆什么灵堂?

  不过,在看到了那临时制成的牌位上,写的都是什么后,他的疑惑消失了。

  心里仅存的那点担忧,也彻底消散。

  谁才有资格让皇帝,亲自在武英殿里摆灵堂进行祭奠?

  只有自己娘!

  刘英他爹刘大都比不上!

  他先对着朱元璋行礼,朱元璋摆摆手,指了指剩下的纸钱,示意曹秀也烧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