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171章

作者:墨守白

  这要这段儿没出事,那么接下来就断然不会出事了。

  方才前来禀告事情的,并不是龙江宝船的提举常金书。

  而是他暗中安排的其余人。

  常金书那里,他早就有所示意。

  干这事情的时候,绝对不能来见他,不能和他有任何的直接联络。

  这样做自然是有道理在的。

  一旦真的事情不小心暴露了,那么他这里,就能顺利的把自己给摘除去。

  把罪过都给推到常金书头上去。

  虽然用到这步棋的可能性不大,但长期以来的厮杀,早就让他有了足够高的警惕。

  宁愿多做上一些无用功,也比真到了事上了,却没办法应对来的好。

  坐在这里仔仔细细的盘算了一会儿,确认事情没有什么遗漏,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后,吴良便将心思从这件事上收回。

  换了身衣服,哼着小曲,离开了江防总督衙门。

  过了一阵儿后,就来到了一处规模不大,声名不显,但打开门后,里面却别有洞天的院落。

  立刻有人走上前来服侍,跪在地上给吴良换鞋。

  别的不说,仅仅只是这跪地换鞋的女子,论起姿色,都丝毫不逊色秦淮河上最有名的,秦楼楚馆里面的头牌。

  去烟花之地享受,到那些大家都知道的地方,才是落了下乘。

  这种只有少数人知道,且只有足够的身份地位才能来的地方,才最是有趣,最彰显身份。

  远非寻常烟柳之地所能比。

  走进房间,光脚踩在柔软的地毯上,一股暖烘烘的气流,立刻把人笼罩。

  宛若置身于阳春三月一般。

  却原来远未到烧炭取暖的季节,这里已经是烧上了地龙。

  马上就有七八个只身穿薄纱,身姿曼妙之人出来,把吴良围住,伺候他更衣……

  ……

  国子监内,此时正在进行一场大型考试。

  考卷糊名,众多学子被分在多个考场,单人单桌进行考试。

  国子学的教习们,来回巡视,防止有人作弊。

  和以往常见的考试,诸多学子奋笔疾书不同。

  今日的考试,大多数的人,书写速度都不是太快。

  不时就会有人停下来思索一番。

  或者是在草纸之上,写写画画,进行计算。

  这是一场算术考试,乃是国子学这里,选报地方税务官,根据朱元璋的要求,来进行的考试。

  在此之前,已经进行了五场考试。

  共有两千三百二十七人考试合格,提前从国子学毕业,到各个地方充任税务官。

  话说,因为得知了越早被选拔出来的那批人,越是要被送到边远地方做税官。

  不少心思活泛的人,升起了藏拙的心思。

  故意考的不好,准备最后一场时,再展现才能,留在京师附近,或者是苏州,常州等富裕之地。

  但这样想法才刚刚升起,就有规定下来了。

  第一场考试就能通过的人,每人奖励五贯钱。

  通过考试,到偏远地方担任税官的,还有额外的钱财,粮食,衣服等方面的补助。

  总共能拿到手的,比留在近处的,直接翻翻。

  不仅如此,今后升迁也要快。

  边远地方做税务官的,要是做的好,两年就可升迁。

  留在近处的,至少也得干满三年,才能考虑升迁的事。

  这些条件一出,许多人再不想着藏拙,不去边远地方当税官了……

  可以说,被朱元璋轻松拿捏。

  化名吴行,在国子学里充当普通太学生的晋王朱棡,不在考试的人之中。

  这倒不是晋王朱棡水平不够,连参加考试的资格都没有。

  也不是因为,他写了我的皇帝父亲这样的文章。

  而是因为水平太够了,达到了不用外出为税务官,继续在国子监里深造的水平。

  算术人才是紧缺的人才,朱元璋在紧急培养大批税务官的同时,也会着重挑选出一些算术水平足够,天赋可以的人留校,继续深造。

  化名吴行的朱棡就是其中的一员。

  回头看看这短短时间里,自己就已经取得的成就,朱棡还是很满意的。

  这不比老四那傻家伙,到军队里取得成就快?

  用不了太长时间,自己就能满足父皇对自己的期许,可以当学丞了。

  而大明周遭已经大体平定,今后用兵的机会越来越少。

  就算是真的用兵了,就老四亲王的身份,想要到亲自领兵到战场上的可能性也不大。

  他要是在战场上有个什么三长两短,那取得再辉煌的战果,也都是赔本的。

  所以,老四今后上战场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是上了战场,也那些将帅也不会真的让他到危险的地方上去。

  等于说,老四的这身本领白练了。

  还是自己这里好,容易出成绩。

  今后,老四就等着被自己打击吧!

  想着这等美好的场景,朱棡嘴角不自觉上扬……

  ……

  备倭水师衙门,吴祯看着这份让自己回京的诏令,陷入到了沉默里……

第108章 主打一个该省省,该花花,这果然很朱元璋

  “爹,祸事了爹!现……现在该如何是好啊爹!”

  备倭水师衙门,吴忠神色慌张,着急的在原地直转圈。

  “慌什么慌?!”

  吴祯放下诏令,对着吴忠呵斥出声。

  吴忠被自己爹这么一呵斥,那着急转圈的脚步,顿时停了下来。

  也努力的让自己变得镇定,不那么慌乱。

  可事发突然,又异常重大,他这里根本没有办法冷静下来。

  哪怕已经很努力了,依旧能让人一眼看出心中的慌张。

  不是他定力不行,实在是事情太吓人了!

  不久之前他才得知,自己爹居然和伯父等人,暗地里贩卖宝船厂的大海船给海寇。

  如今这件事情还正在进行,大海船还不曾来到海上。

  结果此时,皇帝的诏令就来了,要让自己爹入京见皇帝。

  而且,言辞说的还分外不客气。

  直接就是让自己爹,立刻滚回去见皇帝。

  这明显就是皇帝已经发现了自己父亲,还有伯父干出来的这事情,发了怒。

  所以才会如此。

  否则,皇帝怎么会无缘无故,突然间对自己爹发这么大的火?

  言辞如此不客气,一点体面都不给自己爹留?

  这等事,可是前所未有啊!

  吴忠这等小一辈儿,几乎是听着父辈,尤其是皇帝的传奇故事长大的。

  尤其是今年以来,皇帝做出来的一系列事情,更是加剧了他对皇帝的畏惧。

  这点,远比吴祯这些跟着朱元璋打江山的人,还要严重。

  吴祯呵斥过自己儿子后,把自己这儿子的反应收入眼中。

  想起自己儿子此前多在大本堂读书,自己很少让他接触这些事情后,又努力的把自己的情绪给压了下去。

  而今才开始接触这些,就遇到了这等事,会是这个反应,倒也情有可原。

  “没什么大事。”

  他放缓语气,出声说道。

  吴忠的神色,却没有丝毫的缓和,反而越发紧张起来。

  自己爹说的话,他现在是一点都不相信。

  这等节骨眼上,皇帝下达了这等毫不客气的诏书,这还不是大事?

  自己爹,这是明显的自欺欺人啊!

  “不是海船的事!”

  见到自己儿子,还是一副没有反应过来的样子,吴祯接着解释。

  不是这件事?

  那还能是什么事,才能牵扯到自己爹头上,且把皇帝给招惹成这个样子?

  “是莱州那里,被倭寇侵犯,死了百姓的事。

  不久之前,还有消息传来,说上位发了发怒,直接用诏书昭告天下说,告诉百姓们,准备好刀子,倭寇来了杀了再说。

  上位那里本就对倭寇分外恼怒。

  之前被倭国斩杀使者的事,现在虽已不再提,却并不代表他就忘了。

  而上位又一直把百姓挂在嘴边。

  如今他厌恶的倭寇,杀死了他在意的百姓。

  抢走了不少百姓的财产。

  上位发怒不是顺理成章?

  你爹我掌管的就是备倭水师,防的就是倭寇。

  如今出现了这等乱子,上位那里冲着我发火,岂不是再正常不过?”

  “啊?”

  吴忠闻言愣了一下。

  “还有这事?”

  “你不知道?”

  “孩儿确实不知。”

  吴忠摇头,神色却已经肉眼可见的放松下来。

  吴祯心里的一些失望也消失了。

  自己儿子不知道这个消息,只知道皇帝来了诏令,言辞不善的让自己回京,会是这么个反应,倒也正常。

  就说嘛,他吴祯的儿子,怎么能这般没有胆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