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墨守白
按照大明皇帝朱元璋的吩咐,第一件事,就是在几天之后偿还到期国债。
不仅仅本金一文不少,对应的利息也是分文不差。
这个事情发生之后,立刻在不小范围内引发了轰动。
一些原本就没有准备如约收钱的人,除了收获到了惊喜之外,还从这件事情里,看到了皇帝的信用。
并开始盼望着皇帝什么时候,能再发行国债了。
到了那时,必然要拼尽全力,尽量多购买。
这些购买到的人是这样的反应,那些早就想要购买,却没有买到的人,就更加的眼热,更加的想要购买国债了。
能光明正大的和官府攀上一些关系,尤其是是和皇帝攀上关系,哪怕这关系看起来只是寻常的借贷,不牵扯其他,可也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
更不要说,攀上这拐弯关系后,不仅仅不用花钱,反而还能得到一笔额外的利息,这如何不让人为之心动?
这一次小规模的借机发行国债,已经取得了比解决短暂的财政困难本身,更大的意义。
而在这些事情,紧锣密鼓推行的时候,各地需进京师报税的官员们,也都朝着应天汇集而来……
……
北平。
大将军徐达,在将一应事务托付给了副将,把所有的一切都给交代好后,也带着一些亲兵,从北平这里往京师赶。
他的掌上明珠要出嫁了,他这个当爹的必须要回去。
当然,徐达也知道,这次不仅仅是送女儿出嫁,更重要的,是参与上位对李善长发动的强势反击战。
虽至今都不知道,陛下准备如何来应对李善长发动的这场前所未有的大攻势。
但是,在看到消息,说上位要请李善长来主持燕王和自己女儿二人的婚礼之后,徐达就知道,属于上位对李善长的清算来了。
许多人都觉得,上位此举是向李善长低头认输。
但徐达深知上位的性格和为人,这真的是一个百折不挠的人。
此时能当着天下人面,不顾自己的脸面,做出这等看起来向李善长低头服软的事情。
那只能说明一件事。
那就是上位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开始收网了!
他要亲眼看着李善长这些不顾国家,以国家大局来胁迫皇帝的人,死的有多凄惨!
……
临淮,已经很多时日不怎么在众人面前露面,似乎一直养病的李善长登上了船。
对着送别的弟弟李存义等人,微微点了点头,就转过身去,背负双手立于船头。
微风吹拂着他的发丝,衣摆,很是惬意。
他要去迎接属于他的胜利了!
第82章 毒誓不能乱发,真会应验啊!
“陛下这一手,真是高啊!在此之前我是真没想到,居然还可以用这样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户部侍郎钱忠一脸赞叹的说道。
“确实是高,别人都是千金买马骨,陛下倒好,反其道而行之,直接来了铜钱买马骨。
偏偏这区区二十五万贯钱,却效果好的出奇,起到了超乎寻常的作用。”
户部尚书刘歆也点头不止。
心里面则冷笑连连,什么起到了奇效?
还不是对韩国公磕头认错投降了?
不然,这所谓的区区二十五万贯钱,必然让皇帝无比难受,焦头烂额。
想要起到这等效果,简直是做梦。
皇帝这家伙,非死撑着不许停下移民等事宜,选择这等不体面的做法。
然后被韩国公给来了一个更不体面!
现在好了吧?
求仁得仁了吧?
心情舒坦了吧?
“有了这一次的事,今后要是再发行国债了,就可以多弄一些金额,且期限也可以更长一点。
比如印发半年期或者是一年期的。
众人肯定争相购买,不会担心朝廷不还钱。”
听了钱忠这话,尚书刘歆点了点头:“不过我看,陛下应该不会发行太多的国债。
这东西虽好,真说起来还是寅吃卯粮罢了。
没有真正解决缺钱的问题。
想要解决,只怕还得落到宝钞上面去。
不过,有了这一次国债的事,今后发行宝钞时也能减轻不少的阻力。
让很多人对宝钞有信心。”
说是这么说,可实际上刘歆对此依旧不以为然。
宝钞就是一个浑身上下,都充满了诱惑力的毒药。
只要用了,就没有办法避免它所带来的巨大危害。
宋朝的交子,元朝宝钞,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后面都给无数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如今的皇帝,本就见识不高,尤其是在财务上面更是如此。
大明的宝钞不印发也就算了,一旦印发,今后下场只怕弄不好比元朝的还要惨烈,还要不堪。
这个时候在国债上面所积累的信誉越多,那么今后宝钞发行之后,挨的骂就越多。
宝钞崩坍起来,威力就越大。
如此想着,刘歆摇了摇头,止住这个想法:
“这些事今后再说吧,眼下最关键的是要集中全力,做好接下来核查各地报税官员账目的事。
这才是重中之重,万万不可出现任何的差错。”
“您说的是,不过这事情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都是做惯的事,大家都熟悉。
绝对不会出任何问题。”
侍郎钱忠笑着说道,露出来了一个懂的都懂的眼神。
刘歆和钱忠对视一眼,彼此心照不宣,面上皆有笑容。
每次的收税,都是一场从上到下的狂欢。
不仅仅各地官府,还有朝廷手中会多出一大批的钱粮,可以用来做事情。
他们很多人也都会随之多上不少的钱财,用来做事。
尤其是他们这些掌管户部的。
朱元璋自以为通过他那些严苛到令人发指的禁令,就能断绝自己这些人的财路了?
怎么可能!
就他弄的税收等政策,漏洞百出,宽敞到足可以他们在里面肆意的跑马!
而朱元璋对此却一无所知。
只能说,叫花子当皇帝就是不行,目光过于短浅了。
钱忠说的的确没错,这些确实是他们做惯的事。
从他们户部,到地方官府那些负责税务的人,都无比熟练。
且还能把事情给做的天衣无缝,谁都找不出差错来,这就是他们的本事。
更不要说,这次因为需要主持燕王大婚的事,韩国公也将亲自来到应天。
有他这尊大佛亲自坐镇,哪怕什么话都不说,也没人敢在这事情上闹出什么乱子来。
至于说韩国公和皇帝之间的斗争……
这事现在结果不是已经出来了吗?
韩国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叫花子皇帝被迫低头乖乖认错。
这件事到此为止了,接下来就是皇帝和李善长他们两个,进行讨价还价了。
至于说最终会是一个什么情况,这他们就不必太关心了。
反正别管怎么样,都牵扯不到他们头上来。
他们只管好好的管好国家财税,做好接下来的核算就行……
……
应天府城变得热闹起来,不仅仅是因为燕王朱棣大婚的日子将近,皇宫之内各种采买增多。
还有一个就是,各地入京报税的官员们,也都陆续到达京师,让这应天府城,变得越发的热闹。
不过,最热闹的还当属韩国公李善长,乘船到达京师的这天。
船还未到,就已经有许许多多的人在这里迎接了。
包括当朝丞相胡惟庸,以及六部尚书在内的官员。
除了他们之外,就连皇太子朱标,竟都在此等候!
这让见到这一幕的人,都禁不住的在心里感慨,韩国公不愧是韩国公,排面就是大。
之前中都城的事情上闹得那样僵,那样难看,不少人都是暗捏一把汗。
觉得韩国公栽了个大跟头,只怕很难再爬起来了。
可谁能想到,这才不过是短短半年的时间,韩国公就再度归来。
而且,还是在和皇帝斗了一场之后,携着大胜归来了!
皇帝让韩国公来主持燕王婚礼,而今更是连太子都来迎接了。
韩国公终究是韩国公,谁也取代不了的韩国公!
“来了!来了!”
不知道谁喊了一声,顿时令这里出现了一些骚动。
李善长立在船头,远远的看到这边的景象,嘴角不自觉的开始上扬。
尤其是看到了太子的仪仗,以及身穿明黄色衮龙袍的身影后,那上翘的嘴角怎么都压不下来。
虽自己已经离开中枢几年了,可这大明,离开自己依旧难以运行!
而今自己归来,便是太子也要在码头等候!
不过,在船只靠近码头,岸上之人将要看清楚他面容的时候,李善长那极其难压的嘴角,还是被他给压了下来。
换上了荣幸与诚惶诚恐。
不等船只彻底靠稳,李善长就着急忙慌的从船上下来,对朱标行礼。
朱标上前几步,亲自搀扶住李善长,让李善长不必多礼。
“殿下,您咋亲自来了?可折杀老臣了。”
“韩国公您劳苦功高,大半辈子都在为大明奔走。
如今又是为了我四弟婚礼,不辞劳苦专程赶到这里,孤说是太子,但在您面前就是一个晚辈。
自当来迎接。”
朱标脸上满是温和又不失诚挚的笑,让人如沐春风。
这一幕,不知道羡煞了多少人!
上一篇: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