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14章

作者:任鸟飞

  “反正我就要去赵俣身边了,这里的政治资源就留给你们好了。”

  于是,转天张纯五女就联袂来找郑显肃和王懿肃。

  双方见面后,张纯将赵俣的玉佩交给郑显肃,低眉顺眼地说:“大王教奴婢五个来找二位押班。”

  心细如发的郑显肃,一眼就认出来了,这是昨天挂在赵俣腰间的那块玉佩。

  而且也不会有人敢在这种一对账就能对出来的事上说谎。

  郑显肃一一看过张纯、李琳、叶诗韵、麻晓娇、袁倾城,见她们不论是相貌,还是身段,都是上上之选,不免猜测赵俣可能是看上她们五个了。

  对此,要说郑显肃一点都不腻味,肯定是假的。

  不过郑显肃到底是土生土长的这个时代的人,又是在最封建的后宫中长大的,还是能够接受自己的男人风流博爱的。

  关键,受到了这时社会条件、医疗水平、战争和灾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个时代的人的平均寿命大约也就三十岁。

  ——贵族的平均寿命要高出不少,但那也只不过才四十岁左右。

  为了确保家族的繁荣昌盛、人丁兴旺,多子多福的理念深入这个时代的人心。

  还有家族的财产和地位往往需要众多后代来维系和传承。

  所以这个时代的男人被赋予了传宗接代、延续家族血脉的重大责任。

  而多娶妻妾便被视为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

  此外,婚姻也常被用作政治和经济联盟的工具,家族之间通过联姻来巩固自身的势力范围、拓展人脉资源,因此,男人拥有多个妻妾,可以与不同家族建立紧密联系,从而为家族的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总而言之,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男人就该多娶妻妾,女人不仅不能嫉妒,还得加以鼓励,不然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女人,会被世人所唾弃,也不会被男人喜欢。

  在皇家,更是如此。

  虽然赵俣说过非郑显肃和王懿肃不娶,但她们却不会因此恃宠而骄。

  关键,她们十分清楚,在这后宫中哪有纯粹的真心?

  或许赵俣对她们有过情意,可赵俣身为王爷,首要之事便是为皇家延续血脉,为赵宋王朝的安稳谋划,她们不过是偶然得赵俣垂怜的小女子,凭甚么觉得她们能让赵俣一直独宠她们?

  而且,赵俣娶她们当王妃,就是看她们贤德,不想自己家里,暗潮汹涌、危机四伏,阴谋诡计如影随形,女人为了争宠上位,无所不用其极,人性被扭曲,善良被掩埋,只剩下无尽的算计与争斗。

  她们绝不能丢弃赵俣喜欢她们的根本。

  所以,如果赵俣真看上了张纯五女,她们该做的,不是争风吃醋,而是继承宋宫“乐进淑女”的传统,帮赵俣开枝散叶。

  值得一提的是,她们对赵俣还是很有信心的,相信赵俣不会像赵煦那样宠妾灭妻。

  最关键的是,她们是赵俣自己选的王妃,不是孟相那样的包办婚姻,她们和赵俣之间是有感情基础的。

  综上种种,见张纯五女拿着赵俣的玉佩找了过来,郑显肃很热情地招呼她们:“几位妹妹快坐。”

  张纯忙说:“不敢,二位押班面前,哪有我几个坐的份。”

  郑显肃责怪道:“诶~叫什么押班,都跟我二人叫姐姐,咱们是一家人,恁地生分作甚?”

  王懿肃则是先亲自去倒了一壶好茶,然后跟郑显肃一块一一招呼张纯五女坐下。

  李琳四女意识到郑显肃和王懿肃可能误会了,她们有心解释一下,可又怕解释了会坏事,权衡利弊过后,便只能先默认这个误会。

  众女分宾主落座,郑显肃略带歉意地说:“此前不知晓你我乃一家人,故而对你几个与其她御侍一视同仁,还望见谅。”

  随后作出解释:“宫中对御侍的管理方式便是,多给她们安排事做,磨练她们的性子,激发她们的上进心,再随着她们的品级提升,逐渐给她们减少劳作,通过这种方式教导她们规矩,我们当初也是这么过来的。”

  听了郑显肃的解释,张纯五女才恍然大悟,明白她们为什么过得这么辛苦了,敢情这是封建社会的管理者在调教她们。

  随后,郑显肃主动表示:“自今日起,你五个就不要再跟其她御侍一块工作了,先负责打扫体和殿,待我二人离开慈德宫时,我们一道去莘王府,如何?”

  体和殿是向太后的书房,这几年向太后已经很少去了,平日里只要掸掸灰尘就可以了,这里被誉为慈德宫中最清闲的地方。

  更何况,郑显肃还让张纯她们五个一块去打扫体和殿,摆明了是在照顾她们。

  最重要的是,张纯五女什么都没说,郑显肃就主动表明要带她们去赵俣身边。

  不得不说,郑显肃这套组合拳打完,李琳四女怎么看郑显肃怎么顺眼。

  而张纯则心想:“难怪她无子,赵佶宠妃又众多,但她不仅后位牢固,而且从未爱衰,家族待遇也优厚至极,此女只怕会是我的心腹大患。”

  张纯代表李琳四女表示:“谢姐姐照顾。”

  张纯一张嘴,郑显肃就确定了她没有误会,张纯五女确实是赵俣看上的女人,而且张纯五女也想攀赵俣这根高枝。

  有了这个判断,郑显肃更加热情:“你五个有何困难,但说无妨,我们若能为之,定当全力以赴。”

  张纯心道:“来了,我能否抢占先机,就看这把了……”

  ……

第25章 输在了发育上

  …

  郑显肃和王懿肃毕竟是女人,不是张纯想献身的男人。

  而且,张纯知道,郑显肃和王懿肃,尤其是前者,继承了宋宫“乐进淑女”的传统,愿意给自己的男人送女人,以示大度。

  基于这些,尽管有些难以启齿,但张纯还是吞吞吐吐地说出:“小妹……小妹几个听闻,要选教习宫女……”

  郑显肃的凤目动了动,不动声色地试探道:“确有此事,几位妹妹有意去教导大王床笫之私?”

  张纯连忙解释道:“小妹几个知晓二位姐姐须得派人前去经营,不敢奢求四个名额,只得一二即可。”

  看了一眼谨小慎微的张纯,又看了一眼并不太上心的李琳四女,郑显肃哪还能不明白到底是谁想要这个机会?

  郑显肃拉起张纯的手:“几位妹妹真善解人意,我二人确实得各派一人去为大王打理王府、操持家务,再者,为我家和睦,不论郭小娘子需要与否,我们都得给她留个名额不是?所以只能给几位妹妹一个名额,还望见谅。”

  张纯心想:“全中!我现在真有点‘文通三略,武解六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意思。”

  不想,很快张纯就乐极生悲。

  只见,郑显肃语气一转,继续说道:“其实早几个月晚几个月相差也不大,这次不如就让这位妹妹先去为你们经营一二,过几个月我们剩下的人再一块回家,如何?”

  张纯顺着郑显肃手指的方向看去,就见,郑显肃指着的人竟然是麻晓娇。

  张纯一下就火了,她很不忿地心想:“为什么是麻晓娇不是我?”

  霎那间,张纯心底就涌起了无数阴谋论。比如,郑显肃忌惮她,不让她上位什么的。

  这时,郑显肃主动给出她选麻晓娇不选张纯的原因:“姐姐知晓,你几个着急怀上大王子嗣,只是,你们年纪尚小,若早早便尝试怀孕,对你们的身体损伤太大,若一着不慎,或将致使你们终生不孕。”

  说到这里,郑显肃看向张纯:“尤其是你,你是最小的罢?我建议你,最好两年后再侍寝,别因一时心急,悔恨一生。”

  张纯想说:“你从哪看出来我是最小的?不论上一世,还是这一世,我都不是我们五个中最小的好不好!”

  就在张纯准备纠正郑显肃的错误时,就见郑显肃正在看她的胸口。

  张纯低头一看,一眼就看到了她平坦的小腹。

  瞬间,张纯就明白了,郑显肃的判断依据。

  不只张纯明白了,李琳、叶诗韵、袁倾城也在那边偷笑不已。

  只有麻晓娇还有点晕,不明白这个机会怎么就落到她头上了?

  郑显肃将头转向麻晓娇:“你们几个中,就这位妹妹发育的不错,可以一试,旁人都再等等罢。”

  张纯很想反驳,可她看见麻晓娇那高高隆起的胸脯,再想想自己上一世都二十多岁了还有一个“小太子奶”的绰号,顿时就感觉,她不论说什么,都是苍白无力的。

  张纯万万没想到,她机关算尽,最后竟然输在了发育上。

  而幸运地捡到了这个天赐良机的麻晓娇,完全没有意识到,她耽误了张纯多大的买卖。

  在麻晓娇看来,选上了她,也只不过就是她比别人早几个月到赵俣身边而已,或许……她还能帮赵俣做点什么。

  至于这样一来张纯怎么给赵俣出谋划策,麻晓娇就不知道了……

  ……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莘王府完成了大换血,本来失意不得志的黄经臣、梁师成和李彦,交到了好运,成了赵俣的亲信、莘王府的新贵,出入都是前呼后拥,到哪都受人敬仰。

  赵俣感慨:“这可能就是很多人喜欢追求权力的原因吧?”

  这天,黄经臣来找赵俣:“殿下,奴婢有一好友,文武双全,奴婢想将他引入府中。”

  赵俣很痛快地说:“你将他带来,教本王看看。”

  黄经臣没动,而是主动说出:“奴婢这好友乃已故李帅义子,曾随李帅在西北大败夏军……”

  “已故李帅?大败夏军?”

  反应了一下,赵俣才意识到,黄经臣说的是,在宋神宗时期活跃于西北边境,与以“奇计、奇捷、奇赏”著称,戏称之“三奇副使”的王韶一同收复河州,又击降吐蕃首领瞎木征,并攻克兰州,主持秦凤路及熙河路军事,曾被任命为西北五路统帅,掌有节制诸路重权的大宦官李宪。

  “李宪的义子……那不就是童贯吗?!”

  赵俣一下子就猜到了,黄经臣是想把六贼之一的童贯引荐给自己。

  在《水浒传》中,童贯是个无能的草包形象,他率领几十万大军征讨水泊梁山,结果中了梁山好汉的埋伏,被打得丢盔卸甲,只身逃回京师。

  不过这只是小说杜撰而已。

  历史上真实的童贯并不是这样的。

  历史上的童贯,率军攻打过吐蕃,攻打过西夏,战功显赫,为宋朝收复了广袤的疆土,缓解了宋朝西北边境的军事压力,威震西北,但并没有攻打过水泊梁山。

  童贯镇压的农民起义是宋朝最大的农民起义——方腊起义。

  这些是童贯怎么都抹不去的功绩,这也是童贯在历史上能成为第三个被封王的宦官的最主要原因。

  不过另一方面,童贯与蔡京相互勾结,在朝中排除异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严重扰乱了当时的政治秩序,导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

  而且,在与辽国的战争中,童贯作为宋军统帅表现不佳,先是在攻辽时失败,不得不乞求金军援助代取燕京,后在金军攻宋时,他在太原闻讯后逃回汴梁城,并随赵佶南逃,致使金军长驱直入,加速了北宋的灭亡。

  还有,童贯虽然成功平定了方腊起义,但他在镇压方腊起义的过程中手段残忍,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另外,童贯这个人,不择手段搜刮奇珍异宝,以供赵佶挥霍享乐,靠此获得大权;又喜欢用钱财笼络手下将士,让他们听其命令行事。

  总之,历史上的童贯,权倾一时,掌控军权,在北宋末年的政治舞台上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

  这样的童贯,纵然不是最顶级的人才,也肯定比一般人才好用,对于现在一穷二白的赵俣来说,肯定是多多益善。

  只不过,赵俣有些纳闷,童贯为什么愿意来投自己这个闲散王爷?他不应该是一个极有政治抱负的人吗?

  经过黄经臣的介绍,赵俣才搞明白:

  原来,高滔滔临朝时期,以高滔滔、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全面否定了王安石的改革。

  为此,他们甚至不惜将赵顼君臣好不容易才打下来的大片疆土全都还给西夏,还清算了当时的一众功臣。

  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李宪被弹劾“贪功图名”、“罔上害民,贻患国家”,被高滔滔、司马光等一贬再贬,最后郁郁而终。

  而童贯则因为受到李宪的连累,被降成了一个小小的殿头,主要任务是,去陕西地区传旨,不得重用,前途黯然。

  赵俣恍然大悟,旋即有些唏嘘:“别人穿越,尽收忠臣猛将,良才美器;为什么我穿越,只能收宦官,还尽是大奸臣?莫非我有昏君的潜力?”

  ……

第26章 殿头童贯

  …

  童贯彪形燕颔,身形魁梧,肤色黝黑。其双目炯炯,似有精光乍现,透着精干。令人称奇的是,他的嘴角竟还生有少许胡须,全然不见宦官常有的阴柔之态。

  这般独特的相貌,使童贯卓然于寻常宦官之列,让赵俣忍不住去想:

  “你在历史上能翻起那么大风浪,与你这超越寻常宦官形象的特质、你这股子不同于寻常阉人的气质和气场也脱不开关系吧?”

  在赵俣打量童贯的同时,童贯也在不着痕迹地打量赵俣。

  老实说,对于是否来投赵俣这个闲散王爷,童贯其实很犹豫。

  是。

  因为受到李宪的连累,这几年童贯一直很不得志。

  可童贯并没有因此就自暴自弃,他每时每刻都在向往从前在西北征战的岁月,怀念那金戈铁马,希望靠着军功荣耀加身,这才不枉费他活这一场。

  没错。

  童贯就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

  而赵俣这个闲散王爷,能给他想要的舞台吗?

  对此,童贯深感怀疑。

  可黄经臣是童贯的至交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