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鱼羽渔钰
最关键的是,大唐的军心散了。
黄巢已经杀出了凶名。
天下之间关于他的传闻早已不知凡几,种种残酷的手段不仅仅为其迎来了始终被压迫的民心,同样还有着通天的声望。
面对叛军之时,唐军压根就没有任何的战心。
短短数日之间潭州便失。
十万余唐军血染湘江。
黄巢不仅仅是想要刻意维持着自己的凶名,同样也在减轻着整个大军的负担。
这一战,可谓是彻底打散了唐军的魂。
面对滚滚而来的叛军。
唐军甚至都已经出现了不战而逃的现象,短短时间之内,黄巢便兵不血刃拿下了重镇江陵。
而这,也终是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恐惧。
黄巢的杀性太重了。
面对他这般雷厉风行的攻势,就根本没有任何人能不感受到畏惧。
无论是大唐皇室也好,亦或是其他世家们也罢。
而在这种情况之下。
纵使是再怎么不愿意,大唐皇室也只能不断地去割让利益,无论是对于朝中的世家们也好,亦或是各方的世族们也罢。
虽然这一切在当下已经算不得什么了。
毕竟这些人也早就已经有了割据之象。
但这可是给了他们名义上的允诺,这两者之间的意义本就不同。
其实李儇是不愿意做出这种选择的。
毕竟这种选择,便已经相当于是将祖宗打下的土地送给别人了,纵使大唐不灭亡,他也终究难逃骂名。
可他现在还能如何?
他不是没有想过去找顾氏,甚至就连自己亲自前往巨鹿的想法都生出来过。
但最终却是被群臣给拦了下来。
他只能去怨恨自己的先祖,为何会在当初做出那种选择,才会让他今天落到这般地步?
其实对于一个帝王而言。
真正最让其恐惧的并不是别的,而是亡国。
这不仅仅是与自己的性命有关。
最关键的还是那“亡国之君”的名头,无论是桀纣也好,亦或是秦二世乃至于隋炀帝这些人,早已受到了太多年的骂名。
这才是最为让人恐惧的东西。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儇纵使是付出了再怎么样的代价,他都必须要拼一把。
至于此事的后续.
李儇也只能不断地在心中想着自己可以比肩太宗,再次率领着唐朝大军马踏天下,将所有土地都收回来。
而随着此诏传开,四方之人也是愈发的卖力了起来。
当然,这终究也只是他们的无奈之举罢了。
面对黄巢的行事无论如何他们都会抵抗,如今李儇的种种举措也只是在锦上添花罢了。
虽也不至于无用,但对于这些人而言其实已经算不得什么太过于重要的东西了。
他们本就会去争!
若能败了黄巢,这天下本就任由他们驰骋了,又何须一纸诏书?
——局势大变!
面对如此杀性的黄巢,四方势力都鼓足了全部的实力来抵抗着黄巢。
广明元年,二月。
或许是因为这一路行来终是太过于顺畅,黄巢终是遭受到了埋伏,损失惨重,败于荆北。
若是放在起义刚刚开始的时候。
此事绝对会大震唐朝的军心,乃至于四方的反贼都会老实许多。
但放到了现在。
只要在黄巢未死的情况之下终是无用。
五月。
双方于信州展开决战。
为了博取灭掉黄巢的名望,高骈在不等盟友的情况之下命麾下第一大将张璘对黄巢展开了总攻。
双方集结数十万兵马于信州展开了厮杀。
其实这也怪不得高骈。
如今天下大乱之势已经难以阻挡,以黄巢在如今天下的声望来看,只要能够灭掉黄巢,不仅仅可以吸收他麾下的人马,同样也能获得滔天的声望。
高骈出身顶级将门渤海高氏。
若说他完全没有任何的野心又怎么可能?
但可惜的就是,他终究是小觑了黄巢。
小觑了黄巢如今在叛军之中的声望,觉着其经过了一场大败之后必定会军心涣散。
而这样的下场也只有一个。
黄巢设计大败张璘,阵斩张璘,全歼高骈精锐。
唐军士气彻底崩溃,江北门户洞开。
短短数月间,黄巢肆虐泗州,杀人如麻,未曾有半分手软。
随即挥军沿淮河北上。
四方援军闻黄巢之名,皆望风而溃。
叛军如入无人之境,一路直逼洛阳!
犹如历史重演,李儇终于被迫面对昔日如唐玄宗一般的抉择——
是否该逃?
不,他此时的处境,比李隆基更为艰难。
李隆基当时至少还有着明面上的皇权,但他如今则完全不同了。
只要离开了洛阳,他定然会被敌方所胁,成为别人手中的掌中玩物。
李儇对于这一切并不陌生。
毕竟他从登基至今便始终都在与朝堂之人争斗。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能确定的是自己只要逃出洛阳所面对的局势会更加的差。
因为他已经一无所有了。
只剩下了一个名头。
除此之外,一无所有。
也好在这个世界的刘协与原史不同,不然的话李儇应该很容易想到自己的结局。
不过饶是如此,却也亦是让他坚定了自己的道路。
“与国赴死!”
“也算不辱没历代先帝的颜面。”
此言他在朝堂之上亲口说出。面对众臣的苦劝,他的态度异常坚决。
他确实是累了。
李儇这一生,可谓悲哀。
借宦官之手登基,又与朝臣合谋诛宦,之后再与权臣相斗……
这一切早已令他心力交瘁,更不必说再逃往他处,去做他人手中的傀儡。
与其相比,李儇倒是愿意简简单单的随着国家而亡。
下辈子去做个普通人。
这确实是出乎了顾易的预料,毕竟在原本历史之中,李儇是丝毫都不犹豫的就逃了。
很显然,历史仍是有着不小的变动。
顾氏发展至今。
很显然已经有很多的东西不再是这区区修正力便能轻易抹去的了。
比如顾氏所传播的思想。
这终是会在无形之间影响到许多人。
就比如如今的李儇。
但他的这种举动对于当前的大唐而言也并不是什么好事。
当他做出这个选择之后,那无论是朝中的大臣也好,亦或是宫中的宦官们也罢,在强烈求生欲的作祟之下,众将是会做出一系列不同的选择。
而这一切,也众将带来极大的连锁反应。
无论是洛阳的守军也好,亦或是洛阳城内的百姓们也罢,都将在这种恐惧之下受到影响。
当然,其中也会有着一些愿意陪着李儇陪着大唐赴死之人。
但这终究还是少数。
李儇并未去干涉这些,无论是逃跑也好,亦或是留下随其抗争也罢,他都任由这些人自己做出选择。
这是他这个大唐帝王最后的仁慈。
自那一日之后,他便日日都停留在了凌烟阁之内。
没错,并非是太庙,而是凌烟阁。
李世民的功绩于大唐无可动摇。
无论是昏君也好亦或是明君也罢,都渴望着能够成为李世民那般的皇帝。
他李儇同样也是如此。
这亦是他最后的寄托之处。
消息不断蔓延。
黄巢自是不可能因为李儇的些许仁慈而心慈手软。
相反,在听到了洛阳内部已经渐渐生乱的时候,他的行军速度都要快出了不少。
广明元年,十一月。
叛军正式攻打洛阳。
也是直至到了此刻,李儇才终是让人感受到了一丝丝的帝王之气。
他就这样于城头之上指挥大军,以提士气,来阻挡叛军的道路。
而这也确实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虽然对于很多人而言,李儇现在完全没有任何的威仪可言。
但是对于最底层的将士们而言。
李儇终究还是皇帝。
如今皇帝亲自与他们共同迎敌,这自然而然能够提振起整个大军的士气来。
但可惜的就是,唐军的战斗力确实太差了。
上一篇:大秦:想当权臣,始皇竟传我皇位
下一篇: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