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462章

作者:鱼羽渔钰

  他们本能的便会去觉着此次的造反,也会如同以往一般,被迅速扑灭,掀不起一丝风浪来。

  但——这一切终究是出乎了他们所有人的预料。

  谁也不曾想到,黄巢那一纸檄文,竟宛如一石击破千层浪!

  它所引发的,何止是万千百姓的共鸣,更有无数求进无门、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士子!

  别忘了,顾氏学院多年来始终倡导“人可胜天”。

  而这滚滚天下之士人,也不尽是朱门之犬。

  当黄巢为这一次的造反定下了基调之后,甚至都无需他自己去刻意的宣扬,自然而然便会有士人为其造势。

  使其从“人能胜天”变成“人能胜天”。

  虽然两者相同。

  但其中的含义早已在无形之间便发生了转变。

  而随着士人们暗搓搓的参与到了此事之中,那这一场风浪则瞬间便足矣掀翻一切!

  短短数月之间。

  天下各地之间便已经皆有了起义大军,黄巢与王仙芝一派更是屡屡大败朝廷派去的平乱军,这更是在无形之间助长了天下的混乱。

  而直至此时,朝廷之中的这些人终是感觉到了危机感。

  但他们第一时间所想出的办法。

  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利诱。

  没错,就是利诱。

  或许是这么多年来的安逸,让这些人的自傲已经达到了顶点,无论是王仙芝也好,亦或是黄巢也罢,这些人在他们眼中都是可以拉拢的人。

  而这一次的发展,也与原本历史之中截然不同。

  且不说黄巢到底如何。

  甚至就连王仙芝面对这些人的拉拢都丝毫未曾有过动摇。

  不过可惜的就是,两人终究仍是难以共同前进。

  没办法,这亦是人性。

  虽然是王仙芝率先起势,但在整个天下之间,黄巢的声势却是愈发响亮。

  这自然而然会引起很多的问题来。

  两人在如今的这种情况之下分开,也是为了防止他日的内讧。

  这就是其中的不同。

  且不论黄巢。

  人定胜天的概念已然亦是影响到了王仙芝,让他做出了与原本历史之中截然不同的道路。

  而随着此事一发生,这叛军的声势亦是愈发响亮。

  天下大乱。

  到了如今的这般地步,朝廷已然是到了不得不做出应对的地步。

  一封封的诏令相继自洛阳而出。

  其所针对的核心自是王仙芝与黄巢二人。

  这二人才是其中关键。

  王仙芝毕竟是第一个举起义旗之人,而黄巢更是倡导着人定胜天之人,也唯有彻底解决了这二人,才能去解决如今声势愈发动荡乱民。

  而双方就在这种情况之下展开了拉扯。

  无论是黄巢也好,亦或是王仙芝也罢。

  他们显然都十分明白唐军的实力,纵使这些年来唐军的战斗力已经不复当年,也绝对不是他们这些直接起势的乱民能够相比的。

  就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采用了十分基础的战术。

  那就是利用己方灵活的优势,与敌方展开拉锯。

  乾符三年,六月。

  黄巢避开官兵围剿,攻占阳翟,郏城等八县之地。

  每每进城他都没有半分的仁慈。

  无论是城中的官员也好,亦或是世族也罢,黄巢都没有没有丝毫的怜悯,对所有人都挥下了手中的屠刀。

  这绝对不算是一个十分有理智的行为。

  因为无论是造反也好,亦或是真的要抢天下乃至于坐到那个位置也罢。

  在当前的这个时代之中,总免不掉与世家的联合。

  但黄巢的意志却始终都是那般的坚决。

  甚至顾易都隐隐觉着,如今的黄巢要远比原史之中的黄巢更加坚定许多。

  这其中的差别就是因为顾氏的出现。

  在顾氏的一代代人之中,他似乎悟到了一条更加不同的路。

  这条路融合了顾熙与顾琛的理念。

  顾熙独战天下,顾琛杀到天下无人敢称尊。

  黄巢如今便是融合了他二人所走过的路,加之自己对于朝廷的失望与怨恨,重新走出了另一条不同的道路。

  而这条路,终将造成极为骇人的杀孽。

  天下之间,大战不断。

  相继的造反终究是将唐朝中枢的腐朽给彻底暴露了出来,且不说敌方的边军。

  就连大唐最为核心的中枢军与海军。

  如今亦是再也没有了昔日的勇猛。

  吏治上的败坏终究是给这个王朝带来了太多太多不可逆的影响,且不说这些将士们平日里的训练,如今的两营之中早已不知道有了多少个吃空饷的。

  包括世家子弟们镀金。

  这样的军队,又岂会有什么战斗力?

  而且最关键的是——

  黄巢与以往那些造反的反贼完全不同,至少在现在和还没有生出其他的想法,始终都保持着灵活的战术。

  更别说如今的天下还有着不知多少的叛军。

  这一系列的种种,都是让朝廷苦不堪言。

  乾符四年,二月。

  黄巢率军攻陷郓州,于万民之前罗列官员之罪,将其全部斩杀。

  同年三月,再破沂州。

  同时间——

  王仙芝一度攻破鄂州。

  两人虽然分别,但是却又异常的默契,破二城之后立刻合兵意图共伐宋州。

  烽烟彻夜难熄。

  在无数个消息的不断传播之下,短短数年时间,这一场本来还丝毫不被任何人所在意的叛乱,其影响便已然超越了昔年的安史之乱。

  种种的战况都让人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大唐.似乎真的要完了!

  当然,在这种时候自然是有人会想起顾氏,哪怕朝堂之中的所有人都不愿让顾氏重新踏入朝堂。

  但眼睁睁看着时局已经到了这个地步。

  终是会有人不愿意看到大唐覆灭,于朝堂之上提出了这个建议。

  但.哪怕是到了这种地步。

  此事都不是那么好敲定的,随之而来的又是一片的勾心斗角。

  说到底——

  并非所有人,都在意大唐的兴衰存亡。

  即便黄巢已举起屠刀,只要刀刃尚未架到自己颈上,他们便依旧漠不关心。

  怎会有人不顾一切?

  这是政客的通病,也是当下朝堂中人最大的底气。

  正因如此,

  朝廷内部的斗争,愈演愈烈。

  就在这种情况之下。

  整个朝堂的上的斗争也是愈发变得激烈。

  如果说.以前的争斗虽然也会流血,但终是不能放在明面之上,但到了如今的这个地步,这些人便已经顾不了这么多了。

  鲜血再次于朝堂之上炸开。

  而在经过了一番争斗之后,洛阳之中终是有人走了出来,携带着天子的圣旨赶赴巨鹿。

  要为顾氏官复原职。

  这确实是一件大事。

  至少在如今的九州之内,纵使无数百姓已经走到了造反的那一步。

  他们仍是对顾氏有着一丝的期待。

  九州的百姓就是如此,只要能够有一丝一毫的希望,他们也不会去走到造反的这一条路。

  并非是所有人都想着什么王侯将相的位置的。

  只可惜——

  面对朝廷递来的官袍与诏书,顾氏再一次表现出了如昔年炎汉末年之时的态度。

  这仿佛是对大唐做出了最后的宣判。

  让整个天下乃至于最底层的百姓,都意识到了朝廷的不堪。

  包括很多对大唐还抱有着一丝丝希望的朝臣们,也在这种情况之下感受到了绝望。

  可他们又能说些什么?

  去怨恨顾氏嘛?

  何来的道理?

  从顾氏起势至今,它的道路本来便未曾有过更改。

  这何尝又不是顾氏如今能拥有着如此地位的原因?

  顾易同样也在默默注视着这一切,心中对此毫无任何的波澜。

  昔年大汉之时。

  因顾氏与大汉实在牵扯的太深太深,顾熙的临死一搏其实也并没有什么问题。

  但如今的大唐便完全不同了。

  顾氏与李唐皇室本就是相辅相成。

  换句话来说。

  所谓的恩情其实也早已在玄宗渐渐冷落顾氏引起安史之乱时而还清了,至少大唐还不足以让顾氏拼上未来百年的恢复期,再次去奋力一搏。

  随着消息彻底传开,整个天下的局势顿时愈发的严峻了起来。

  乾符五年,五月。

  黄巢攻破复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