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鱼羽渔钰
然而可惜的是——
纵使吐蕃人使出万般手段,大震关却如一座巍峨高山,始终岿然不动。
其实,但凡赤松德赞这位赞普尚存一丝理智,此刻都应立刻退兵,再遣使向大唐求和。
但人性往往如此。
青藏高原的天险,终究给了他们过分的自信。
无论是赤松德赞还是其他吐蕃贵族,他们始终坚信大唐不会反攻吐蕃。
在他们看来,即便顾氏大军杀到,届时再退走也“为时未晚”。
至德元年,七月。
在漫天的传闻与期盼中,大军终于抵达大震关。
顾易也终于见到了这位青史留名的将领。
“太傅!”郭子仪毫无架子,虽年长顾轩不少,却在其甫一抵达时便快步上前,恭敬地拱手行礼:
“末将郭子仪,已在此恭候多时了!”
“郭将军不必多礼。”顾轩同样毫无矜持,连忙上前扶起郭子仪,展颜笑道,“我年纪尚轻,于兵家之事亦不甚通晓。”
“这御敌守土之责,仍须仰仗诸位将军啊。”
没错,顾易仍无意直接插手具体的军事指挥。
虽然他自忖这段时日以来,在高仙芝与封常清等宿将身边耳濡目染,确也增进了不少见识。
但若仅凭这点积累就想总揽战局,未免太过狂妄了。
况且,“知人善任”本身,不正是最高明的本事么?
如今历史已经完全发生了改变,顾易不可能事事都以原本历史的发展当做自己的先知,但知人善用这一点总是没错的。
游戏进行到了今日。
顾易也早就已经发现了不少未在“注意事项”里的东西。
顾氏可以逆天改命,但这亦是只针对于大事,若是想要完全就去改变一个人,那就要经过长时间的接触与性格了。
这才是如今顾易最大的资本。
听到顾易这番话,郭子仪眼底瞬间闪过一丝讶色。
他万没料到这位年轻的太傅竟能如此放权,当即再次深深一揖:“末将……谢太傅信重!”
说罢,他立刻便做了个请的手势。
就这样引领着众将士朝着大震关内而去。
顾易并未耽误时间,就在进入关后便立刻召集起了诸将议事。
他虽然不亲自干扰将军们的决定。
但他也需要知晓详细的状况。
并且——
顾易更是要跟众将士说明白此行的目的,他需要让将士们感受到自己的决心!
“太傅,”郭子仪率先开口,声音沉稳有力,“依末将之见,吐蕃当前已无翻盘之力。”
“西域大军正袭扰其后方,如今太傅亲临……我军大可转守为攻!”
他走到巨大的舆图前,手指重重敲在陇山一带:“或可……将吐蕃这支精锐主力,尽数围歼于此陇山之地!”
“.”
一旦论及军事,郭子仪整个人的气质都陡然变得锐利如锋,分析敌我态势、部署兵力要点,条理分明,丝丝入扣。
顾易听得连连颔首,心中极为的满意。
这就是能够名垂青史的大将,其本事远非常人所能比肩。
而随着郭子仪话音一落,帐中诸将顿时群情激昂,纷纷请缨。
他们本就憋着一股劲,如今见顾氏亲至,又有郭子仪这般谋划,更是信心百倍,请战之声此起彼伏,气氛瞬间炽热起来。
顾易始终操控着顾轩端坐主位,并未出言干涉将领们的热烈讨论,但心中却在飞速盘算着自己的全盘计划。
对于顾易而言,若要深入吐蕃腹地,夏季无疑是唯一的、也是最佳的窗口期。
这其中是有着科学依据的。
吐蕃的最大依仗便是青藏高原,这种地势会让很多的士兵产生高原反应,乃是当今这个时代不可能完全解决的难题。
唯有夏季,高原的含氧量相对最高。
此时进兵,虽仍会有大量将士出现不适,甚至减员,但这已是将“天险”影响降到最低的唯一机会。
错过此季,则万事皆休。
其实顾易也不是没有想过通过一些政治的手段来一点点的收复吐蕃。
但在深思之后他便直接放弃了这个想法。
如今的吐蕃可是最为强大的时期,而大唐却刚刚经历了内乱,甚至就连乱事都还没有彻底解决。
又岂能只通过政治手段解决一切?
无论如何,大唐必须亮剑!
至少,要劈开他们赖以自恃的青藏高原这道屏障!
念及此处,顾易操控着顾轩,缓缓抬手,止住了帐中的喧哗。
他的目光越过众人,精准地落在郭子仪身上,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郭将军,不知在秋寒降临陇山之前,我军……能否由守转攻,打出关去?”
“打出关去?!”
这四个字如同惊雷,瞬间劈散了帐中所有声响。
满堂寂静,落针可闻。
所有将领,包括郭子仪在内,瞳孔骤然收缩,呼吸都为之一窒!
先前诸将虽也喊着转守为攻,但更多是立足于关前反击,挫敌锋芒。可这话从顾轩口中说出来,分量截然不同!
太傅此行,旌旗蔽日,精锐尽出,阵仗之大,岂是寻常戍边之举?
帐中皆是百战宿将,岂是愚钝之辈?
太傅如此兴师动众,若只为固守大震关,在已有西域友军牵制吐蕃后方的情况下,何须这般倾力?
顾轩此问一出,答案已如利剑出鞘,寒光四射——
这“转守为攻”,绝非关前退敌!
太傅之意……是要倾国之力,直捣黄龙,犁庭扫穴!
目标——吐蕃王庭!
这一刹那,不少将军们的呼吸甚至都急促了几分。
虽然他们也明白,想要进攻吐蕃难如登天,但领头的可是顾氏,这给了他们十足的自信。
试问,哪个热血将军不渴望封狼居胥,勒石燕然?
眼前便是天赐的登云之梯!
也唯有高仙芝封常清等一众跟随顾氏而来的将领,此时倒还算是冷静,毕竟他们早已得知了顾轩的想法。
“太傅……”
郭子仪深深吸了一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心绪,声音凝重而坦诚:“以我军当前之势,据关退敌,确有把握。”
他话锋一转,眉宇间凝聚着沉甸甸的忧虑:“然,若欲挥师反攻,深入彼境……恕末将直言,此非人力可轻易扭转之困局。”
“吐蕃一旦退守高原——”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去:“我唐军欲破吐蕃王庭,其难……恐更胜登天!”
功业之心人皆有之,但身为统帅,郭子仪更清楚每一步踏错,便是万千将士的尸骨。
他必须要将这些问题都说出来。
若是换做了顾靖的话,他或许还没有这些担忧。
但如今的顾轩毕竟还年轻。
且光凭着潼关一战,也不足以让他完全安心。
“将军过虑了。”
顾易丝毫不以为意,就这样操控着顾轩缓缓站了起来,目光扫过神情各异的将领,唇角勾起一抹成竹在胸的淡然笑意,“将军所忧之高原瘴疠、‘山巅之厄’.”
“我顾氏数代钻研,已寻得应对之法!”
“虽不敢言保万全,但足以大幅缓解将士体魄之异状,护佑我大唐儿郎,踏破天险!”
没什么好藏着掖着的。
早在顾靖昔年震慑吐蕃之时,顾氏其实便已经开始了对于如何攻破高原的研究。
伴随着这些年过去,自然而然亦是有着一些收获。
再加上顾易脑子里的知识。
对于这一点,顾易还是十分的自信的。
至于为何要这么早便透露出来,亦是想要振奋军心。
让将士们有一个统一的目标,这在战场上的影响可是极大的。
果然,听到这话之后。
在场众将士不少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兴奋之色,就连素来沉稳如山的郭子仪,此刻也难掩震动。
他猛地踏前一步,目光如电,紧紧锁住顾轩:“太傅!此言……当真?!”
郭子仪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他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大唐自建国至今,来自吐蕃的威胁始终都未曾断过。
以往的大唐是因为实力太强,吐蕃不得不向大唐低头维持起表面的联盟。
但还是那句话——哪里会有人不在乎家门口附近始终都有他人觊觎呢?
且不说其他皇帝。
李世民那种皇帝昔年又岂能没有灭了吐蕃的想法?
只可惜的就是无人能够踏破青藏高原,这对大唐军队的战力影响是难以想象的。
如今竟然要被解决了?
“自然。”顾轩迎上郭子仪锐利的审视,微微点了点头。
这一刻,整个大唐彻底寂静。
郭子仪一瞬不瞬地盯着顾轩,似乎是要确定一二,而在顾易的操控之下,顾轩亦是没有半分畏惧,淡然的与郭子仪对视。
片刻之后——
在那明亮的眼神之中,郭子仪似乎终是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旋即整个人的胸膛开始不受控制的起伏了起来,极为认真的朝着顾轩拱手行礼:
“既得太傅此言——天堑可越!”
“末将郭子仪在此立誓,必率三军健儿,踏破吐蕃山河,捣其王庭,扬我大唐天威于雪域之巅!”
声震屋瓦,余音未绝!
他身后,如同被无形的号令所激,所有将领霍然起身!
甲胄铿锵,步履沉凝,他们默契地汇聚于郭子仪身后,随即,整齐划一地朝着主位上的顾轩,深深一揖!
霎时间,整个军帐之内,战意如沸,气冲霄汉!
而这沸腾的士气,早已冲破帐幕,席卷了整个大震关!
当听闻顾氏家主当朝太傅率领着朝中精锐已经到了关内之时,整个大震关的守军亦是无比的振奋。
——尤其当那面象征着顾氏威仪、绣着古老图腾的玄色大纛,在城楼最高处猎猎展开之时!
上一篇:大秦:想当权臣,始皇竟传我皇位
下一篇: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