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403章

作者:鱼羽渔钰

  先是摆了摆手示意太医离去,而随后就这样默默沉吟了片刻之后,才朝着殿内走了过去。

  见顾靖走了进来,殿内照顾李治的宫女太监立刻纷纷行礼告退。

  顾靖径直走到龙榻前,看着榻上满头虚汗的李治,轻声唤道:“陛下.”

  “太傅,朕怕是不行了。”李治睁开通红的双眼,虽然只能看清一个模糊的轮廓,但他立刻认出了顾靖,虚弱地喃喃道。

  如今除了顾靖,无人能径直走到这龙榻前。

  这一点无需任何怀疑。

  顾靖深深叹了口气,没有说那些宽慰的话,就这样默默站在他的身旁。

  还有什么好说的?

  君臣相交至今,若此刻再说些安慰之词,反倒显得生分了。

  李治对此也毫不在意,他一点点伸出手,徒劳地想要抓住眼前那道模糊的身影,抓了几次都落了空,最后还是顾靖再次上前,主动将自己的手递了过去。

  “有太傅在,朕无忧虑。”李治紧紧握住顾靖的手,语气异常认真,“若朕当真.”

  他的语气微微一顿,深吸了一口气后才再次道:“太傅,这江山社稷,还有朕那几个稚子……就全托付给太傅了。”

  滴滴泪水顺着他的眼角不断流去。

  相比于李世民。

  其实李治对于死亡仍旧是有一些畏惧的,但一直都在告诉自己无需害怕。

  并不是因为别的,只是想着自己需要对得起自己的身份。

  如今大唐盛世的功劳虽然会落到他的身上。

  但身为帝王——

  李治十分清楚自己并没有做什么太多的事,只是沿着贞观朝所制定的方向前进,甚至还将一切的权力都交给了顾靖。

  这一切和他的关系似乎并没有多大。

  在这人生的最后阶段,最起码在面对死亡之时,他不希望自己丢了李世民的脸。

  顾靖就这样看着李治沉默了良久,终是轻叹了口气认真点了点头,答应道:“陛下放心!”

  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瞬间让李治安下了心来。

  他缓缓的松开了顾靖的手,重新躺了回去,就这样缓缓合上了眼睛,并未再去多说些什么。

  时间匆匆流去。

  顾靖虽然担忧李治的身体,但他也必须要抗下朝廷内部的重担,来处理好一切。

  而至于李治,虽然是和顾靖说了这么多,但却也仍是在全力治疗着身体。

  但可惜的就是,他的身体确实是已经到了极限。

  当太医们使用各种方法都控制不了李治风疾的症状之后,李治终于也是迎来了自己的终点。

  乾封十四年,十二月丁巳日。

  李治崩于洛阳。

  谥号孝皇帝,庙号高宗,葬于乾陵。

  太子李弘继位。

  (Ps:求月票,求兄弟们支持一下,鱼万分的感谢。)

第191章 过继太子,李弘崩

  一个辉煌的时代彻底落幕。

  虽然因为李治晚年时彻底放下了朝堂,哪怕就是如今突然逝去,也不会影响到朝堂的平衡。

  但作为一个帝王。

  李治的逝去,终是能够影响到一个王朝的正常运转。

  虽然他对于当前的大唐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功劳,但他既是实权皇帝,便无人能够动摇到这一点。

  声声悲泣之音响彻四野。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他们虽然分不清太多的东西,但是却同样也能够认得出自己日子过的如何。

  在顾氏的影响之下,李治确实与原本历史之中的自己有了太多的改变。

  这确实是让他迎来了很多名声。

  整个大唐都在为这个仁慈的帝王逝去而感到悲伤。

  时间匆匆而逝。

  对于当前的大唐而言,一切似乎都变了,但又似乎是什么都没变。

  李弘继位,改元“大安”。

  寓意延续大唐目前的安定,让大唐持续辉煌。

  他确实无需做些什么。

  大唐的政治体系已经足够成熟,能够毁了大唐的只有内部的混乱以及变差。

  但至少在当下顾靖仍旧掌控朝政的时候。

  这一点根本就不可能发生。

  其实这些年来,朝堂之中倒也并不是完全的一成不变,人性的问题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

  但这些人同样也是毫无任何意外,稍微出现任何苗头便会直接被顾靖给扼杀。

  他的地位早已无可动摇。

  光凭着这一点,大唐便不会出现任何差错。

  新君登基,朝野动荡。

  这一切都和顾靖并没有什么关系,在对待顾靖这方面,李弘甚至还超过了李治。

  他可是顾靖的弟子。

  从小到大都跟随在顾靖的身后,这其中的感情是旁人难以比肩的。

  顾靖仍旧是太傅,仍旧是掌控朝堂。

  虽然李弘也会处理朝政。

  但这一切都在延续着大唐当前的发展路线,这就已经确保了朝堂的正常过渡。

  值得一提的是——武三思归来了。

  顾靖默许了此事。

  武则天毕竟已经成为了太后,只要她没有如同以往那般抱有着不该有的念想,顾靖其实对于这一切都并不怎么在意。

  武氏不可能造成和什么风波了。

  他们的出身摆在那里,再加上武则天始终都在受着限制,朝堂之中就根本不可能出现她的党羽。

  这种情况又能闹出什么乱子?

  整个大唐都在这种情况之下持续迈进。

  李弘确实是真的仁慈,就在一切都彻底稳定了之后,他便开始尽最大程度的降低起了赋税。

  包括继续完善整个大唐的律法等一系列的仁政。

  除此之外——

  哪怕是自己的身体有些差,但他亦是选择在春耕之时效仿前贤,亲自耕地并削减皇室开支,亲自来作那整个天下的表率。

  无论在任何时代,一个皇帝的言行举止就是能够在不觉之间影响到很多的东西。

  如今同样也是如此。

  就在这种情况之下,自贞观朝之时的谏言风气之后,整个大唐更是迅速迎来了另一个风气。

  那便是节俭!

  除此之外,对于吏治方面,李弘也表现出了与李世民一般的重视。

  虽然这才刚刚登基。

  但他却同样也是会选择如李世民那般突查某地吏治。

  这其实便已经在很多方面超过了李治。

  短短时间之内,整个大唐都在这种情况之下有了一种新生的感觉。

  并不是说国力的跨度。

  这是皇帝带给一个王朝的全新气象。

  但要说有什么隐患,那就是李弘无子,他的身体确实十分不好,在这方面上很多时候更是不敢太过放肆。

  哪怕如今新朝只是才刚刚开始。

  但这种情况其实便已经成为了很多大臣的心病,甚至就连顾靖都同样如此。

  没办法,顾靖如今的年龄越来越大了。

  而李弘的身体本身就不好。

  若是当真出现就了最坏的局面,那整个大唐的繁荣可能在顷刻之间便会崩塌。

  这是他不得不考虑的现实。

  他屡屡和李弘提起这件事,李弘自然也分得清轻重。

  可对于这种事。

  哪怕他身为帝王其实也十分的无奈。

  大安三年,六月。

  洛阳。

  随着群臣奏事完毕,整个洛阳宫内也是瞬间便安静了下来。

  李弘的脸色有些发白,并时不时的就会发出一声咳嗽声,眼睁睁看着这一幕,群臣的表情也是愈发复杂。

  终是忍无可忍,这桩心事被提上了朝堂。

  “陛下!臣斗胆,昧死以言!”一位大臣率先出列,声音带着孤注一掷的决绝,“今四海升平,然国本未固,神器所托,实系圣躬。”

  “陛下龙体偶有违和,臣等忧心如焚。”

  “伏望陛下,以宗庙社稷为重,广纳淑媛,早诞龙嗣,正位东宫,以定天下之心!”

  “陛下!天佑我朝,然储位久虚,非社稷之福。陛下承祖宗基业,当思付托之重.”

  “.”

  声声呐喊,在肃穆的大殿内骤然响起,激起一片回音。

  这几年来,储位之事虽在群臣心中萦绕,但如此正式地

  这几年来,群臣虽然也关注着此事,但于朝堂之上正式提出来还是第一次。

  这也说明了大唐当前政治风气的再次转变。

  李治不是一个喜欢谏言的皇帝。

  而李弘则不同。

  群臣如今也是渐渐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了解到了李弘的性格。

  一个个大臣相继出列。

  李弘坐在龙椅之上,看着眼前的这一幕,表情不由得也是愈发复杂。

  他当然明白国本的重要性。

  大唐的国本之争影响太大了,如今没有国本只会加剧这种不安。

  可他又能如何?

  身体本就不好,又不能过于沉溺女色,生子这种事又岂能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