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357章

作者:鱼羽渔钰

  “将诸位对朕,对我大唐有功之人全都供奉其中!”

  “与朕共享后世祭祀!”

  突然的决定不由得让所有人一愣,但随后便是纷纷眼神一亮。

  又有谁不愿享受后世之人祭祀呢?

  贞观一朝。

  哪怕就算是截止今日为止,这一朝同样都是前无古人。

  他们这些臣子也注定会被历史铭记!

  “陛下圣明,若铸此阁,天下士子定会感叹陛下纳才之心!”

  “陛下圣明!”

  霎时间,声声的喊声瞬间便响了起来。

  所有人都同意了此事。

  李世民并不是个会犹豫的人,当即便定下了此事,令人于皇城太极宫内修建阁楼。

  更是为其取名——

  凌烟阁!

  整个朝堂都关注到了此事,所有人都渴望着能够入选阁中。

  这种成就对于他们而言是前所未有的,甚至都超过了读书人从古至今那名传青史的梦想。

  可能入此阁之人,也唯有李世民能够决定。

  李世民显然十分的在乎此事。

  他将朝政交给了李承乾,而他自己则是认真的思索了起来。

  虽然追忆功臣,但自然也不仅仅是追忆功臣。

  一个皇帝任何的所作所为都需要去考虑政治用途,更别说是李世民这样英明的皇帝。

  整个朝堂的目光都放在了凌烟阁之上。

  所有人都在期待着

  直至数日之后,李世民这才最后确定了人选。

  ——共二十七位功臣。

  其目标不仅仅是只有贞观一朝,还包括了武德朝,并且各方势力皆在其中。

  关陇集团、山东豪杰、江南士族、外戚与宗室。

  其实对于这个名单。

  群臣虽然十分的期待但心中却也早就已经有了猜测,毕竟大唐才建国多久,有哪些人立下了多少的功劳,包括与李世民的亲疏远近实在是太好判断了。

  但当见到了这个名单之时,众人还是惊了。

  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等这些臣子就无须多言了,就连魏征等臣子竟然也在其中。

  这还不是关键。

  真正让群臣震惊的是李世民竟然为此排了序。

  并且——

  位列榜首之人竟然是顾泉。

  这个名字已经多年未曾出现在朝堂之中了,在看到了这个排名之时众人自是惊讶。

  顾泉的功劳确实很大。

  但对于群臣而言,却并不觉着他能够排到这凌烟阁第一位。

  毕竟在他们看来顾泉死的太早了。

  于整个贞观盛世并没有什么功勋可言,甚至都有人去找到了长孙无忌等人,想要同他们一起谏言。

  但毫无任何例外,长孙无忌等人皆是拒绝了。

  且不论顾泉的功勋到底如何。

  就以顾泉的性情而言,他们皆是自愧不如。

  割面或可忍受。

  但顾泉那放弃了一辈子功勋声望的举动,是他们万万都做不出来的。

  顾彦与顾兹同样也在其中。

  顾彦就无须多言了,他是真正承继了顾泉功勋声望响彻天下,哪怕就是将他放到第一群臣都不会多言。

  而顾兹对于整个大唐而言同样也是功勋卓著。

  在这让无数人猜测政治意味的名单之中,他们三人宛若清流,让人自然而然的只关注到了此楼的核心。

  消息不断传开。

  在文化盛行的当下,李世民的这个举动瞬间便引起了轰动。

  ——圣天子!

  这个称号已经成为了天下百姓的共识。

  毫无任何意外,李世民的这个举动自是让天下士子更加向往朝廷。

  正所谓“明君贤臣”。

  对于那一个个心怀壮志的士子而言,谁又不想在当今圣天子的麾下为臣呢?

  如今的九州已经完全到了文化蓬勃发展的时候,尤其是在顾氏建立“云韶阁”之后,这种风气更是盛行。

  一片片歌颂李世民的诗词歌赋从各地传开。

  上至朝堂,下至民间。

  皆是感念其德。

  整个大唐再次迎来了一阵狂潮。

  但在这表面的狂潮之下,李世民却只感愈发的孤独了。

  凌烟阁。

  李世民孤身一人缓缓走入阁内,穿过一幅幅画像,并为其中已经离世之人点燃香烛。

  殷开山;屈突通;张公谨;杜如晦;秦叔宝.

  李世民没有丝毫的敷衍。

  在上香的同时,甚至还能说出他们所立下的功勋,为何而离世。

  泪水早已在不觉间流出。

  直至最后——

  他走入了凌烟阁内的最深处,那里挂着顾泉的画像。

  “子渊。”

  李世民点燃香烛,竟不顾仪态,径直坐在了画像旁,一如当年顾泉在世时两人对坐闲谈的模样。

  “朕也老了……”他平静道,语气里听不出一丝对死亡的畏惧,“等着朕吧,怕是没有多少时日了。”

  目光投向画中人,他喟然长叹:“时光匆匆,故人陆续凋零……朕寂寞啊。”

  停顿片刻,声音里却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

  “但你放心。”

  “朕心中的壮志,从未熄灭。许多人以为朕老了,该偃旗息鼓了。”他嘴角微扬,露出一丝洞悉世情的锐利,“但朕只是在等!”

  “等西域平定,等大船建成!”

  “顾公昔年所言朕一日不敢忘却。”

  “为君者,最难的是守住初心。”

  “朕如今深以为然。”

  “你且放心,饶是朕这一朝不能彻底走完前方之路,但朕亦是能为后人踏破泥泞,走出这一步!”

  “.”

  朕如今深有体会。”

  “你且安心。纵使朕这一朝未能走尽前路,”他声音陡然沉厚,带着劈山开道的决绝,“也定要为后人奋力踏开这泥泞,走出这一步!”

  李世民就这样对着画像,将朝堂纷扰、胸中丘壑,乃至对太子李承乾的思量,都缓缓道来。

  顾泉的遗泽,终究是渐渐消融了他心中对太子的芥蒂。

  虽无亲近之意,却也添了几分认可。

  “子渊且放心,”他对着画像,如同立下誓言,“朕,不会糊涂!”

  直至烛泪流尽,余烬微温,李世民才缓缓起身。

  孤身一人,步出这供奉着功臣画像的凌烟高阁,没入殿外的天光里。

  (Ps:过渡一章,贞观朝不会这么结束,后面还有更大的,求个月票吧兄弟们,么么哒!)

第165章 顾彦薨世,辽东局变

  这是一个充满了感伤的时代。

  没有任何人能够敌得过时间,终是会随着历史的车轮而逐渐逝去。

  贞观十八年,魏征薨世。

  这个如今在朝中颇受李世民重用,且经历十分传奇的大臣亦是倒在了时光荏苒之下。

  于魏征而言,他并没有什么遗憾。

  能在发生了那么多之后保住性命,后又与李世民共同铸造这方盛世,入选凌烟阁。

  这对于他而言便已经足够了。

  不过他确实有遗愿——他想葬入巨鹿。

  这可能是每一个河北士人此生最大的志向。

  葬入巨鹿不仅仅能给他们带来无上光荣,甚至就连整个家族都会更加的受百姓爱戴。

  对此,顾氏并未拒绝。

  整个朝堂尽显萧瑟。

  同年岁末,顾彦于西域薨世。

  此事给整个大唐带来的影响,远超顾兹与魏征等人。

  ——这可是明面上的太傅!

  无论是在整个九州,亦或是对于四方蛮夷的威慑,顾彦都是极为的关键。

  天下共悲。

  虽然相比于顾康顾熙等几代先人而言,这一代的顾氏子弟们似乎都是在外。

  但亦是同样影响到了整个天下。

  而顾彦的遗愿同样也很简单,那就是将他葬入西域即可。

  并且,他不希望李世民为他立谥。

  按照顾彦的来说,就是他不配拥有这个谥号。

  在生前他已经承继了太多的好处,不能在死亡之后仍旧如此,这是他此生对李世民唯一的请求。

  顾彦的这种行为让李世民更加的悲痛。

  或许真的是因为年龄有些大了,顾泉顾彦这两兄弟之间的感情让他有些莫名的失落。

  同样,他也不得不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