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344章

作者:鱼羽渔钰

  而顾氏在整个天下的威名再此,能够让此事的风险降到最低。

  玉门关。

  黄沙漫天,雄关巍峨耸立,土黄色的城墙在烈日下泛着冷硬的光。

  在斑驳的土墙之外,顾晟与班超的神像默然伫立。

  岁月侵蚀的痕迹爬满石像表面,衣袂褶皱间沉淀着千年风沙。

  他们背朝九州,面向西域,石像双目凝望远方,似在跨越时空,以永恒的姿态守护着身后广袤的山河,抵御着塞外的风云变幻。

  这两座神像对于顾氏的意义同样也十分关键。

  自顾晟开始——顾氏的名号便一点点的向着四面八方蔓延而去,直至走到了今天。

  而对于整个九州与西域而言,这两人所做的一切同样也是那般的不同凡响。

  顾泉与顾彦等顾氏子弟认真的祭拜了二人,随后才正是踏过玉门,直奔西域而去。

  又是一场大规模的清算。

  除却消灭掉各国之中的亲突厥势力之外,顾泉还需要培养出亲善大唐的势力,这注定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

  ——九州确实已经乱了太久了!

  而大唐亦是刚刚兴起,在西突厥的影响之下,西域各国对于大唐的了解甚至还不如顾氏。

  顾泉需要展现实力。

  同样也需要时间来一点点的促进文化上的交融。

  还好他现在还有着不少的时间,给他留下了太多的机会。

  贞观九年,三月。

  顾泉扫平焉耆反派实力,废其君主扶持旁人,正式敲响了对于西域的治理。

  他丝毫都不留手,将麾下的兵马一一派出,前往四地。

  就如同昔年的班超与顾晟一般,在整个西域的这片土地之上展开了清算。

  他无需收手。

  而西域的这些势力也不足以让他让他太过于小心。

  这并不是膨胀,只是实力的差距。

  ——整个西域一片动荡。

  相比于其他地方,其实西域这些小国对于顾氏的畏惧并不算太过于强烈。

  因为从始至终顾氏都没有明确对付过他们,昔年的顾晟更是帮助他们扫平了匈奴。

  直至今日这些人才体会到了顾氏的恐怖之处。

  没有任何留情。

  对于顾泉而言,这些小国所谓的国王君主与那些反叛势力没什么不同,这种态度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畏惧。

  顾易一直都在默默注视着这一切,心中对此的期待也是不由得愈发浓郁。

  他十分清楚——

  随着西域彻底平定,一个崭新的时代要彻底到来了。

  而若不出现意外的话这个时代极有可能会成为整个历史的一道分割线!.

  ——————

  “贞观肇始,太宗革故鼎新,金戈铁马纵横山河,此等伟业于华夏封建长卷之中,皆为煌煌奇章。

  彼时九州甫历炎汉季年分崩、隋末烽火离乱,恰似涸辙之鱼、霜摧寒木,元气凋敝至极。

  然太宗李世民以天纵之才,振衰起敝。

  其施政如春雨润物,政令通达;用兵若雷霆震怒,所向披靡。

  至贞观九年,东西突厥灰飞烟灭,顾氏雄师踏破西域。

  至此,大唐声威赫赫,国力之盛直追炎汉孝仁皇帝时。历经数百年沧桑断代,九州山河终得浴火重生,再启文明昌隆、万邦来朝之新篇。”

  ——《唐王朝兴衰史》

第157章 时代变革,变动始

  四方云动,面对强势的大唐与顾氏。

  整个西域诸国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抵抗力,根本不足以影响当前的大势。

  ——局势已经彻底变了。

  顾泉虽然不会滥杀,但他也不可能留下半分的危险。

  目前的他太过于恐怖了。

  甚至就连顾易都有了这样的判断,虽然他还比不过昔年的顾琛,但是单论在统兵解决风险与心机识人这方面,他已经有了昔年顾熙的感觉。

  洛书协律器的作用已经彻底将顾泉的才能完全开发了出来。

  而就在这种情况之下,整个西域的动荡也是迅速便被扫平,但这其中的动荡却仍是丝毫未停。

  顾氏的威名已经彻底杀了出来。

  而顾泉也就是趁着当前这宛若高山一般的声望,废掉了几乎所有西域小国的君主,开始培养起了属于大唐的君主。

  也正是因为如此。

  整个西域的动荡并未因为反叛势力的衰落而结束,反倒是愈发的动荡。

  所有人都能感觉得到。

  如今的大唐已经与昔年的大汉不同了,尤其是在对于外藩之上!

  这其实也是一件必然的事。

  在原本的历史之中,大唐对于西域的整体态度就要远远强于前朝,这其中涉及的因素有许多。

  包括更为深入的主动扩张,包括插手政治及文化融合等等层面之上。

  这是属于时代的进步。

  如今同样也是如此。

  相比于其他外藩,如今的西域其实已经算是落后了,这种落后并不是指文化制度的落后,而是综合来看。

  顾氏的出现终究是改变了一切。

  北疆外族自炎汉时期开始融入九州,虽然这一切随着炎汉的衰落而中断,但其实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包括岭南同样也是如此。

  这两处疆域都是经过了顾氏的改革,再加上地势的缘故,跟整个九州的交融其实已经弯道超车了。

  而反观西域则完全不同,虽然相比于其他地方而言,整个西域看似与中原交融颇深。

  但实则整个西域的制度却是始终未曾有过改变。

  这,才是真正致命的问题。

  而与原本历史不同的是,正是因为顾氏的出现,让李世民看到了融合外族的可能性。

  西域这块土地能够给九州带来的东西太多了。

  若是换做其他平庸的皇帝的话,或许还会因为畏惧而不敢进行尝试。

  但这可是李世民!

  无论是其胆量也好魄力也罢,都不可能轻易选择放弃。

  这是一个机会。

  他十分清楚这一点,若是这一次不作出改变的话,此事怕是又要不知道会被推到什么时候去了。.

  长安,太极殿内。

  气氛无比凝重。

  李世民正在与一众大臣商议着该如何处置西域之事。

  其实如今摆在众人面前的道路只有两条。

  第一条:

  ——便是如同前汉一般,维持着前朝的制度,在培养亲和大唐的国主之时,不对他们进行干涉。

  这种安排的好处自然就是会免去很多的精力。

  西域也会迅速平定。

  只不过不好的是将来有一日若是大唐衰弱,乃至于边境再次出现了其他庞然大物,西域也定会如同以往一般彻底失控。

  历史将会逆行重复。

  第二条路:

  ——便是狠下心来,更加具体的掌控西域。

  李世民就是这个态度。

  群臣对此也是十分明白。

  但此事也需要涉及到很多的问题,最核心的就是该如何去掌控。

  西域诸国与草原各个部落又有着很大的不同。

  他们的信仰更加的杂乱坚定。

  其中以佛、景、袄、萨玛等各个教派为主,其教派之中又有着不同的派系,其信仰之嘈杂远非草原部落可比。

  这种情况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会让大唐接下来的掌控变得愈发困难。

  李世民如今就是在让群臣来思考策略。

  “西域地广,如今我大唐虽然愈发强盛,但若是逼得西域各国皆反我大唐,以我大唐的国力恐怕亦是难以支撑。”

  “陛下当慎重的啊。”

  房玄龄一脸郑重之色的说道。

  他就是不支持李世民如此激进的大臣之一,一直想让李世民稳扎稳打,徐徐图之。

  可对于李世民而言,他终究不能听从房玄龄的建议。

  哪怕他知道这样做不会出错。

  可亦是不能浪费时间。

  就连昔年的顾琛都不能在有生之年做完一切,这让他十分的警醒自己。

  见李世民面无表情,不少与房玄龄抱有着同样心思的大臣亦是不愿开口附和,虽然大唐当前的谏言风气已经愈发盛行,但注定无用之言也无需多说。

  这时,一旁的长孙无忌皱眉道:“陛下,臣以为短时间内彻底控制西域绝非易事。”

  “此事唯有徐徐图之。”

  “臣建议,陛下可效仿昔年昭烈侯之举。”

  说着,他直接看向了一旁的顾兹。

  这是顾氏当前朝堂之中地位最高的子弟,也是自李渊称帝之时便前来大唐的一众子弟之一,如今位列尚书右仆射兼太子少傅。

  见李世民看向了自己,顾兹亦是连忙起身认真道:“陛下,先祖之法确实可用。”

  “然圣人言时移世易。”

  “万事之法皆不可全效先人。”

  “臣这些时日,确实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确有一些想法。”

  “.”

  他直接将自己心中的想法完全说了出来。

  这并不是他自己的想法,而是顾氏这些年来所有人的心得。

  昔年顾琛逝去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