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鱼羽渔钰
也唯有顾氏!
不得不说,洛书协律器的效果在这种时候就显得十分恐怖。
在顾泉这种属性都算得上是优秀的情况下,它所带来的调节作用能够帮助顾泉弥补短板,让顾泉成为了一个六边形战士,让他更好的处理北疆之事。
李世民并未过多限制顾泉,他只是在书信之中表明了自己大致的态度,将实行的权利全都交给了顾泉。
这就是绝对的信任。
不仅仅是对顾泉,同样也是对顾氏。
最关键的是顾煜竟然早就为此留下了很多的政策,他似乎早就料到了九州将来会有这么一天到来,为顾氏留下了十分丰富的资料。
就连顾易都不得不承认,顾氏的底蕴实在太深了。
在整个家族都未曾大规模分裂的情况之下。
这一代接着一代人所留下来的感悟,让整个顾氏的底蕴达到了一个十分恐怖的境界。
每一代子弟都可以踩着一代代人的肩膀持续向上攀爬。
而在有着顾易这个现代人为他们打下的根基为基本的情况之下,这种底蕴就是旁人难以超越顾氏的根本原因。
在当前的局势之下,顾泉处理起这些来可谓是得心应手。
他让顾彦将突厥各部全部打散然后迁徙。
除此之外,他更是将几大草场全部把控在手,于根本之上对这一系列的游牧部落进行了扼制。
若是以往的话,此举绝对会引起大规模的反抗,但当前终究不同。
何人敢犯顾氏之威?
哪怕心中再怎么不甘也终究是要接受。
整个草原一阵动荡。
如此规模的迁徙以及打散终究是会引起很多内部的争斗,但这些争斗也会被迅速平定,丝毫都不能影响到大唐的计划。
君臣二人,一人于外治北疆,一人于内理九州。
皆是朝着统一的目标不断前进。
而这种效果也是十分的惊人。
直至贞观六年年底之时,整个九州的人口已经恢复到了足足近五百万户,而河套地区的大迁徙也终是彻底完成,粮食储备更是达到了足足一千二百万石,可供全国人口食用一年以上。
并且顾泉更是向李世民提出了两官制度。
在保证稳住突厥贵族利益的同时,持续分割他们手中的权利。
并在整个河套地区制定户籍,制定“互市监”,对整个互市进行更为细节的把控,以及交易的胡汉商人进行更为细致的把控。
此举确乃跨时代之举。
融合外族,过大九州的整体计划,归其根本互市都可为其中之最。
只有在保证生活稳定的同时,才能有机会去更加深入的影响文化以及传承。
除此之外——
顾泉还根据顾煜的安排提议实行屯田戍边,在稳定边境粮粮价的同时,也可以给朝廷带来更多的收入,并且还可以一点点的开始影响整个胡人的生活习性。
包括训练一批从小便属于大唐的甲士,进一步的分割其文化归属。
在昔年顾烨所打下的基础之下,如今这一切的制度进步可谓是水到渠成。
顾易也在一直关注着这一切。
按照原本历史来看,整个九州的制度发展以及民族理念是根据一个接着一个的朝代更迭而慢慢发展而来的。
比如秦汉——
在原本的历史之中秦汉定下了“大一统”的理念,对待外族多是采用军事威胁和抵抗。
这种理念直至经过后来的南北朝大乱以及隋末大乱到了唐朝才有所改变。
羁縻府州的出现使得长安成为国际性多民族都城。
算是于根本之上的迈进。
但要说真正算得上是多民族一体的直接管辖,还是要延续到元朝之时。
不过如今这一切,都随着顾氏的出现而提前了。
虽然这才只是刚刚开始罢了,并且影响到的也仅有北疆的这些胡人部落,但从根本意义之上大唐已经开始了对他们的直接管辖。
这就是制度的进步与发展。
虽然还不知道此举会对未来的九州造成何种改变,但以目前的眼光来看,这对于整个九州而言绝对不算是一件坏事。
最起码,这一次的贞观朝盛世将会远超原本的历史。
整个九州的文化同样也会迎来一次疯狂的扩张。
顾易十分相信这点。
——四方云动。
当顾泉的各种提议被送回长安之际,自然而然的便引起了一阵的争执。
群臣对此的态度都是颇为谨慎。
进行直接的干涉管辖,绝对会引起乱局,会让刚刚稳定下来的大唐出现动荡,他们又岂能不谨慎?
不过他们也明白,只要这个制度能够实行下去,那对于整个大唐的帮助也会是前所未有的。
群臣对此皆是态度各异。
有人持保守意见,有人觉得可以实行。
最后还是李世民正式敲定了此事,这同样也是他的人格魅力之一,他的魄力是旁人难以企及的。
仍是那句话,于李世民而言——
任何挡在大唐崛起道路之前的敌人都会被他所碾碎!.
——————
“贞观五年庚寅秋七月甲戌。
突厥既平,四夷震惧。
回纥、薛延陀、契丹、吐谷浑、室韦等凡二十八部酋长,奉珍宝、献方物,会于长安。
帝御太极殿,受朝贺。
是日,紫宸肃穆,旌旄蔽空。
诸酋解辫易服,蹈舞丹墀,齐呼:“陛下神武,扫清寰宇。臣等僻居荒服,愿尊天子为‘天可汗’,永修藩礼,生死弗叛!”
声震殿宇。
帝顾谓群臣曰:“朕承天命,抚育华夷。今诸蕃推诚,欲以可汗号加朕身,卿等以为何如?”
房玄龄进曰:“汉武勤远,徒耗国力;陛下威德所及,不战而屈人,此尧舜之隆也。”魏徵对曰:“胡越一家,古未有之。然名器之重,当慎其初。”
帝默然良久,乃降阶执回纥酋之手,慨然曰:“朕为大唐天子,本不治可汗事。然卿等赤心,朕岂忍拒?自今玺书赐西北诸国,当并称‘皇帝天可汗’。”
群臣拜贺,诸酋泣血立誓,击刀剺面者不可胜计。”
——《唐书.太宗本纪》
第154章 凡日月所照,皆属唐土!
此事迅速被彻底的敲定。
而同时间,顾泉亦是在整个河套地区开始了平叛。
他就如同是薛三等顾氏子弟们的护卫一般,始终都是以顾彦的名号来做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整个家族来添彩。
不仅仅是顾彦等人们心中酸楚,甚至就连顾易同样都是如此。
顾泉此人实在过于难得。
他的品性,对于整个家族的责任感以及心中的那份坚持,是旁人完全无法比拟的。
什么功名利禄,他完全都不在意。
始终都秉持着自己的准则。
在为顾氏添砖加瓦的同时帮助李世民实现心中的伟业。
尤其是在融合了洛书协律器之后,他的统帅属性已经成为了当世之巅峰。
如今的他——
就是顾氏与大唐而言那把最为锋利的利刃。
在李世民保证朝野稳定的情况之下,无人能够阻他的锋芒。
这是一对完美的君臣。
李世民的魄力与能力给予了顾泉绝对的动力,这种君臣的配置于整个青史之中都极为的罕见。
短短数月——
四方乱象皆停,一众对于这种制度不满的胡人贵族皆是葬送在了大唐的铁蹄之下。
顾泉丝毫没有任何的手下留情。
他与李世民一样,始终都坚守着一个准则——安定只存在在利刃之下!
四方云动。
顾泉与李世民一直在控制着一个度,让边疆的一切不会影响到整个九州内部的发展。
而随着大唐的制度渐渐展开。
四方部落的迁徙逐渐完成并开始稳定,包括对于吏治上的严防死守。
在这种种举措之下。
整个大唐的国力正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节节攀升。
九州百姓的韧性实在太过于惊人!
在李世民不断的加强土地监管以及开垦土地帮助贫农的情况之下,这种大幅度的增长同样也是必然的。
尤其是再加上商业的不断复兴。
虽然这一切才刚刚开始,但各部落开始融入九州的好处便已经渐渐体现了出来,商业的有序发展对于一个王朝的帮助不言而喻!
四方皆有捷报不断地送来长安。
李世民愈发的自信了。
这一切的发展,对于他这种充满了雄心壮志的帝王而言,根本就不会让他感受到知足,而是激起了他更大的憧憬。
他不出意外的将目光放在了西域身上。
西突厥、高句丽。
这都是他早已定下来的目标。
除此之外,他同样还定下了修缮驿站的计划,决定以长安洛阳为中心向整个天下修缮驿站。
这可不是一件小工程。
李世民要修缮的驿站可不只是一两间。
他要覆盖全国,每隔三十里便设一驿站,将整个大唐的行政效率提升到最高!
这确实是一件大事。
于一个刚刚统一天下不久的王朝而言,动用如此之大的工程并不算是一件十分稳妥的事。
尤其是还有昔年杨广的例子在前。
如今的大唐朝堂之中,杨广已经彻底成为了典型,不少大臣都会在谏言之中提起杨广。
短短几年时间,谏言已经成为了大唐朝堂的风气。
但这可是大唐!
且还是有着顾氏为基础的大唐!
上一篇:大秦:想当权臣,始皇竟传我皇位
下一篇: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