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大忽悠 第327章

作者:抛开事实不谈

  待到王夫人心满意足的趴在床上,只有喘气的份,张云逸方才如同得胜的将军,歪着嘴角,半靠半坐在床头。

  可惜没有香烟,否则,这个时候点上一根,倒是颇为应景。

  一旁缓过气来的薛姨妈,钻进了他的怀里。

  “文龙年纪也不小了,总这么游手好闲也不是个事,我琢磨着寻门亲事,成了家,有媳妇管着,兴许还能好些。年节时,恰好有个亲戚上门走动,他家那女儿,出落得花骨朵似的了,在家里也读书写字,我一眼就相中了……”

  说到这,薛姨妈把个身前的柔软,往张云逸身上挤了挤,方又接着道:“这家也是皇商,叙起来还是咱家的姑舅表亲,我看着门也当户也对,便稍稍探了探口风,她家倒也愿意,只是,领着内府的差事,想要你出面保媒,给撑撑场面。”

  皇商就那么几家,又与薛家沾亲带故,张云逸若有所思,不动声色道:“是哪户人家?”

  “桂花夏家!”

  薛姨妈一面将娇养的身子,在张云逸手臂上来回磨蹭,一面将个藕断似的胳膊搭在他的胸前,手指儿在胸口画着圈儿,道:“他家本姓夏,亦是京里有名的富贵人家。

  其余田地不用说,单有几十顷地独种桂花,京里城外桂花局俱是他家的,连宫里一应陈设盆景亦是他家贡奉,因此才有这个浑号。如今老爷病危,眼看着就要不行了,只有太太带着一个亲生的姑娘过活,也没有哥儿兄弟,可惜他竟一门尽绝了。

  族里觊觎偌大的产业,夏家太太唯恐以后做不得主,会委屈了女儿金桂,这婚事也算是一拍即合,另外,有你出面,叫夏家族人看见,以后夏家族人看在你的面子上,多少也要照应她些,你看?”

  薛姨妈娓娓道来,将前因后果,交代了个清楚。

  前世看红楼,张云逸亦曾经疑惑,夏家既然是薛家故旧,不可能不清楚薛蟠的情况。

  却上赶着将夏金桂嫁入薛家,而待到夏金桂嫁入薛家以后,却又好像丝毫不惧怕薛蟠休妻。

  如今听了薛姨妈的话,倒是心下了然了许多。

  在古代,吃绝户的事情并不新鲜,夏家正是这种情况。

  从夏金桂的前后的反差来看,除了夏金桂本身性格使然,嫁入薛家,也不无借着出嫁置办嫁妆的机会,转移一些财产,免得以后生活没有着落。

  当然,如今则是双管齐下,转移一部分产业的同时,也希望通过自己保媒,来震慑夏家族人。

  虽说情况有所不同,可原著里夏金桂心思歹毒,人嫌狗憎的形象太过鲜明。

  若是薛家私下和夏家定下婚约,他也懒得管这些破事,可薛姨妈既然请他保媒,也算是征询他的意见,不提醒一下说不过去。

  另外,他对薛蟠的印象还算不错,浑是浑了些,却还算直爽,又有薛姨妈和薛宝钗这层关系在,总不能把薛蟠往火坑里推。

  于是拍了拍薛姨妈的后背,沉吟道:“这夏家姑娘我虽没有见过,可光从姓上来说,就与你家不合,若是娶进门,只怕家宅不宁啊!”

  他摆出一副神棍的模样,装神弄鬼,摇头道:“她家姓夏,文龙姓薛,与雪同音,别说这夏天见不得雪,便是有,也是一时半刻即化,不是好兆头啊!”

  未卜先知的事情自然不能说,可他还有个神棍的伪装,反正也只是提醒一下,信不信在薛姨妈自己。

  也正是因为立过神棍的人设,若是不加以提醒,难免让薛姨妈和薛宝钗多想。

  “这可当真?”薛姨妈面露难色,“我倒是没往这方面想,前儿还在夏家太太跟前,拍着胸脯保证,她家眼看着要被吃绝户,说是要给闺女多带些嫁妆……就没法子化解?”

  薛家本就有被吃绝户的风险,对于夏家的情况,又岂会不知?

  虽说傍上了张云逸这棵大树,薛家的生意越做越大,可谁还会嫌钱多?

  薛姨妈本就沾染了商人习性,薛蟠又不怎么成器,故而与夏家一拍即合。

  此前,她只当凭借与张云逸的关系,最多也就多费些唇舌,没成想,还有这样的隐患。

  只是,想要放弃这桩婚事,又有些不舍。

  考虑到张云逸既然点出了问题,兴许有法子两全其美,这才将嫁妆的事情和盘托出。

  张云逸毕竟只是装腔作势,哪里有什么化解的法子,也只能推诿道:“江山易改,本姓难移,文龙跟她反冲,是犯在根上,我也无计可施。”

  薛姨妈闻言,权衡再三,也只得悻悻而摇头叹息:“那……那也只能……”

  作罢二字尚未出口,一直侧耳旁听的王夫人,蓦地转过身,连滚带爬来到张云逸的另一侧,一脸谄媚道:“文龙不行,宝玉可以,何不把这门亲事说给宝玉?”

  王夫人原本有心促成金玉良缘,不无吃薛家绝户的想法。

  虽然,她并不清楚宝钗已经被张云逸吞的骨头渣都不剩。

  可薛姨妈也攀上了张云逸,且相较于自己,还没贾政这个拖后腿的。

  即便还能促成这桩婚事,也无法从薛家占到半点好处。

  而夏家,则非但没有这个障碍,还能借着张云逸这层关系,狐假虎威。

  听见薛姨妈打消了想法,立即便想到让自家儿子接力。

  夏家与薛家同为皇商,又无薛蟠这个无事生非的大舅哥。

  以前,王夫人都不介意薛家皇商的身份,如今,荣国府已是这般光景,她更不会介意夏家的身份。

  且薛姨妈说的清楚,夏家是唯恐被人吃了绝户,想乘早把女儿嫁了。

  而自家儿子,比之薛蟠各方面不知强到哪里去了,夏家只怕求之不得。

  

  张云逸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王夫人,提醒了薛姨妈,总不能不提醒王夫人。

  本着一碗水端平的态度,他也只能硬着头皮,改口道:“我刚才不是说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夏金桂除了姓夏,与薛家反冲,这名字也有不小的问题,金桂、金贵,恐怕宝玉压不住她啊!”

  王夫人闻言,不觉一愣,随即目光有些怪异的看向张云逸。

  夏家的嫁妆对于薛家来说,只能算是锦上添花,可在王夫人看来却是雪中送炭。

  张云逸虽言之凿凿,贾宝玉压不住夏金桂,可夫为妻纲,夏家既是皇商,多少也要仰仗张云逸鼻息,否则,何至于要他保媒?

  她和元春背靠张云逸,夏金桂多金贵也得伏低做小,哪里肯把这个当真?

  且当初张云逸讨要香菱,也是一般的话术,当时,王夫人没有深想。

  而今,了解了张云逸的为人,却不得不寻思另一种可能。

  刚才薛姨妈说的清楚,夏金桂花骨朵似的,以张云逸的性子,又岂会不见色起意?

  想到这,她连忙道:“不聋不哑不做家翁,有什么压的住压不住的?无非是小两口闹些别扭,床头打床尾和罢了,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你又何必操这份闲心?”

  凭心而论,王夫人的猜测也不无道理。

  听闻薛姨妈提及婚事的时候,张云逸便想到,

  夏家去年曾经上门求见,如今又点名请他保媒,恐怕也不无自恃夏金桂容貌不俗,给自己做小的想法。

  心下多少有些悻悻然。

  不过,原著里夏金桂心思歹毒,人嫌狗憎,空有一副皮囊,张云逸也不缺女人,倒也谈不上懊悔。

  毕竟,这样的性格,哪怕不敢在自己面前闹腾,却也是个不稳定的因素。

  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他也不过是想撇清关系,稳固神棍的人设。

  外加贾宝玉早点定下婚事,对他来说也没什么坏处。

  王夫人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他自然也不会坚持。

  “我也不过是给你提个醒,既然你自己觉得没有问题,我又何必做这个恶人?”

  一旁的薛姨妈却梗着脖子,看向对面的王夫人,道:“老太太那边,怕是不过吧?”

  “哎哟!如今这光景,哪还能挑肥拣瘦?老太太原先也不过是中意林丫头……回头我把实情跟她说清楚,自然就不会反对了。”

  说到这,她瞥了眼张云逸,谄媚道:“不过,到时候还得麻烦云逸,为孩子多费些心。”

  ……

第565章 一拍即合

  王夫人因怀有私心,当着薛姨妈的面,并未把张云逸相中林黛玉说破。

  可到了贾母跟前,却没有这个顾虑,言之凿凿道:“我知道老太太相中了林丫头,可云逸待林丫头也亲近,老太太若是不信,把紫鹃叫来一问便知,若是惹得他心生不快,只怕因小失大……”

  她循循善诱道:“这夏家担心被吃了绝户,准备了丰厚的嫁妆,若不乘着这会子给宝玉把婚事定了,等到姑娘们做了小,可就再难有这样的好事了啊!”

  婆媳二人虽然明争暗斗,可在贾宝玉的事情上,却是出奇的一致。

  两害相权取其轻,贾母略一沉吟,便无奈点头。

  不过,贾母毕竟是颜控,想了想又补了一句道:“姨太太虽然说得天花乱坠,可没有亲眼见过,总不太放心,改明儿叫夏家那姑娘过来,叫我看看!”

  为了说服贾母,王夫人自然不可能把接盘的事情告诉她。

  她也担心薛姨妈言过其实,当即便答应了下来,转头又去拜托薛姨妈。

  薛姨妈既反悔金玉良缘,又对夏家出尔反尔,两边亏欠,对于促成这桩婚事,倒是不遗余力。

  夏家找到薛家,也无非是赶鸭子上架的无奈之举。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衔玉而生的贾宝玉,显然胜过薛蟠数倍,倒也一拍即合。

  择日便带着夏金桂,登了荣国府的门。

  原本,夏家是希望张云逸能够出面,可王夫人却担心张云逸见色起意,出尔反尔,便推脱他衙门事忙,等到敲定了婚事,再让他出面保媒。

  而张云逸虽然也对夏金桂有几分好奇,可天工院筹建两间工厂,外加弹劾李从文的事情,倒也无暇分心。

  加上好巧不巧,夏家上门的日子,正撞上云光奏折抵京,他也就没凑这个热闹。

  “小侄云山、云海,见过侯爷!”

  在荣国府接待夏家的时候,张云逸也在仙学内,接见了云光的两个侄子。

  不愧是将门出身,二人比之张云逸,也只矮了半个头,一身皮肤黝黑,显然与养尊处优的贾家小辈不同。

  虽然两人与张云逸的年纪相仿,可他与云光同殿称臣,加之身份上的差距,这声侄儿倒也不算违和。

  张云逸摆了摆手,示意二人免礼,转而向贾琏道:“有劳琏二哥了!府里还有客人,就不留琏二哥了。”

  因不清楚张云逸与荣国府的真实关系,虽有言在先,二人却也没越过荣国府,直接上门。

  而是先找到了贾琏,通过他引荐。

  打发走了贾琏,张云逸方才询问二人道:“折子送上去了?”

  “是!”云山躬身道,“年前张守备一纸诉状,将李衙内告上了长安府,只是,李衙内乃是长安府尹的小舅子,事情一直被压着。这才求到大伯那里,大伯已经将前因后果,都写在了折子上。”

  云海接过话头道:“大伯吩咐我兄弟二人,来侯爷身边听用,若是有什么吩咐,让我们传消息回去,也方便些个。”

  张云逸点了点头,询问道:“你们原先是做什么的?过来不会有什么手尾吧?”

  “回侯爷,小侄二人,原先在大伯帐下,做个亲兵护卫,大伯原打算让我们历练几年,再行安排,如今,还算不得正经差事。”

  古代的军制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

  从总体上来说,是在府兵制和募兵制之间徘徊。

  打从隋唐有了募兵制开始,国力强盛的时候,多以募兵为主,而国力衰败,军纪糜烂,则以府兵为主。

  募兵好理解,属于职业军人,而府兵,则相当于民兵。

  农忙时为民,农闲时操练,战时则赶鸭子上架。

  前世耳熟能详的木兰辞里有云: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就是府兵的真实写照,甚至还需要根据兵种,自备马匹、武器。

  当然,木兰辞是南北朝时期,到了隋唐,逐渐引入募兵制,这种局面也得以改善,马匹军械不再需要自备。

  这就相当于,打工还要自备干粮,办公用品,士气、战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即便到了大夏朝,也难以完全摒弃府兵制。

  与另一时空的明朝相似,大夏也采取了军户制度,承平年代,重文轻武,军户的盘子就那么大,经过几代人下来,原本的军户后代,又看不到建功立业的希望,早已没了祖辈的血气。

  除了边军和禁军,大部分都以战力低下的府兵为主,导致战斗力低下,军队里良莠不齐的情况。

  所谓,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就是因为换了将领,容易对军队的战力产生误判。

  倘若所有军队都是统一的训练强度和素质,哪怕是临阵换帅,又岂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也是,张云逸在组建铁道警卫队和以后海军,极力避免的状况。

  张云逸看得出来,为将者又岂会不知?

  只要稍有些见识的,哪怕是出于私心,想要稳固自己的地位,也不会坐视这一情况。

  

  所以,便会另辟蹊径,一边吃着府兵的空饷,一边把府兵空饷的银钱,拿来招募并培养亲兵,做为攻坚和中坚力量。

  听闻云山、云海两人是云光帐下的亲兵,张云逸放弃了原先安排他们进入仙学的想法。

  “铁道警卫队刚组建不久,正在训练阶段,本侯也正为此事发愁,你们就先去那边,帮忙指导训练,顺便也熟悉一下火器。”

  说到这,他略一沉吟道:“现如今,还不好给你们安排官职,等事情解决了,再做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