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咸鱼养成,开局绑定曹操 第158章

作者:大秦后生

  注经释学,引经据典,教书育人,这可是一件大事,必需由专门的人来管理安排,就陈宫和程昱,鲍信,张邈,这个时候可都脱不开身。

  正好

  现如今蔡邕来了,倒也是最为合适的人选了。

  也没有过多的迟疑,看着蔡邕,丁寒直接将内心的想法说了出来,

  “这个学,由官府出面来办,分为小学,中学,大学。”

  “你的意思是...重新将官学办起来?”

  蔡邕不确定的问了一句。

  丁寒点头,却也摇了摇头,解释道:

  “以后就没有私学这么一说了,由官府建造书院学校,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当地乡绅名流,学识出众的,有心教书育人的,都可以到书院任职,由书院发给他们钱粮俸禄。”

  “教得好,亦可提拔上升,功名利禄都可以获得。”

  “教得不好,考核下降,亦或者失去教书育人的资格。”

  “这......”

  听着丁寒的想法,一时间蔡邕有些反应不过来了。

  显然,丁寒现在的概念很笼统。

  不过马上,蔡邕也抓到了其中的重点,当即道:

  “废除私学,这恐怕要引起不小的骚动了....~ˇ.”

  显然

  相对于官学来说,私学其实比官学还要盛行。

  譬如郭嘉,戏志才,荀彧,荀攸等人均出于颍川书院,颍川书院并非官学,但如今这些人才却都已经身居高位,成为丁寒手下的中流砥柱了。

  听着蔡邕的迟疑,丁寒也笑着摇了摇头,“不是废除,而是取缔。”

  “原先办私学的名士,先生,均能入官办的书院任职,如此既能得到官府的庇护,生活收入方面也能有保障。”

  “到时候他们也可以安心做自己的学问,教书育人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最终拿出成绩出来就可以了。”

  “倘若真有那纠结于官学,私学二字之差,食古不化的老顽固,这样的大贤,不要也罢。”

  “更何况,官学明面上更是官家的,说是官员也不为过了,这能有多少人拒绝呢?”

  蔡邕一听,这才恍然,脸上也浮现出了笑容。

  这其实已经不是一个计划了,而是一场改革。

  真要实施成功,整个天下的办学制度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何为小学,何为中学,何为大学?”

  蔡邕现在也越发的好奇起来,丁寒到底准备如何实施了。

  “很简单,可以理解为层次等级。”

  “将大多数的孩子,少年,甚至是青年,只要想学的,都招纳入小学,学习一些粗浅入门的基础知识和基础学问。”

  “然后通过考试,进行一层筛选,通过考试的,便可以晋升中学继续学习,没有通过考试的,可以继续研修苦读,等待来年再考。”

  “这考试每一年都举行一次,通过了的便可以继续学习中学的课程。”

  “小学是最基础广泛的,如果条件允许,每个村其实都应该有一座小学,再不济,至少一个小镇应该有一个,召集十里八乡,开设学堂。”

  “中学属于进阶阶段,可以接触一些中等的知识和中等学问,同时也可以触摸一些高深学问的皮毛。”

  “然后开设中学的考试,过关的可以进入大学。”

  “中学至少一个县得有一个,由下辖村镇的学生晋升。”

  “能进入大学的,大大小小其实都是人才了,将来各个部门都可以从中挑选所需要的人才,官府委以重任。”

  “再不济将来入职其他行业,却也能给其他行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人才。”

  “如此一来,却也给了天下士子一条入朝为官的道路。”

  这个计划,丁寒想了很久,既要符合这个年代人们的认知,又要能最快效率的培养人才。

  显然这个计划还是可以试试的。

  果不其然

  听完丁寒的话,特别是最后一句话,蔡邕的眼前也顿时泛起了一阵光芒。

  为天下士子增添一条入朝为官的道路

  简单一句话,却能让无数人看到希望。

  寒门难出贵子,这是这个年代最为普遍的现象。

  读书难,求学更难

  没有一定的名望和财力,即便你想学,连那名士先生家的大门都敲不开。

  有时候名士先生会公开招收弟子,可在口口相传之下,最多也就是受益于十里八乡罢了。

  远在千里之外的士子赶来,人家先生都已经停止招募学生了。

  丁寒这个计策,真要实施,无疑是天下寒门的一大幸事。

  想到这些,蔡邕也忍不住感叹了一声,“¨「这件事若能办成,贤婿你将是天下寒门的大恩人,更是天下读书人的大恩人。”

  看着感叹的蔡邕,丁寒则淡淡一笑,

  “我只是制定了这个计划罢了,可具体如何实施,譬如小学适合教一些什么,中学适合教些什么,这些都得岳父您来操心。”

  “这个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也只能通过时间来慢慢试错和普及,这些也都得借助岳父您的名头。”

  丁寒说着,脸上不由得又多了几分严肃,

  “况且,既然要办学,岳父您那些藏书典籍,可能就得公之于众了,至少大学之中,经过挑选考核过后,他们得有资格学到这其中的东西。”

  这一点是必须要说清楚的,想当初他把几本战阵图册给荀彧,张邈他们的时候,几人激动得直接给他磕了一个。

  典籍之珍贵,可不是每个人都能有丁寒这个境界。

  看着严肃的丁寒,蔡邕脸上也浮现出了笑容,直接朝着丁寒抬手行了一礼,

  “若非贤婿,这万卷书籍(李了的)早已落入董卓匹夫之手,很有可能一把火焚为灰烬,这些年来,我一直担心的并不是我这书被人看了去,而是担心这些书无人赏识理解,就此埋没。”

  “贤婿有通天之志,蔡邕敢不从命。”

  一番肺腑之言,直接阐明了蔡邕自己的心意,与此同时,丁寒耳边也直接想起了系统的提示音买,

  “叮,恭喜宿主成功收服贤才:蔡邕,获得:【藏书阁】一座,【书院管理规则大全】一份。”

中转群:371729119

  提示音响起,丁寒也直接站了起来,朝着蔡邕回了一礼,

  “丁寒先替天下读书人,谢过岳父。”

  蔡邕无疑是现如今天下读书人的标杆了,得到了蔡邕的同意,那接下来的事情其实就要简单得多了。

  又想到了什么,丁寒不由得又神秘一笑,

  “岳父若是还有认识的大贤,志同道合的好友,无论他身在何处,都可以修书一封,我让人送去,若是他愿意来帮岳父,即便是长安,我也能让人安然无恙的将他们护送到下邳。”.

第一百六十二章 三州归心,气运开启

  蔡邕也是一笑,哪里还不知道丁寒在想些什么,却也直接点了点头,补充道:

  “这些年我还有几个学生,不如一同修书一封让贤婿送去,看看他们愿不愿意帮贤婿治理州郡?”

  “丁寒先谢过岳父了。”

  像这样上道的老丈人,给他来一打他都不嫌多。

  雨一直下

  不过翁婿二人的谈话却也没有再持续多久就被打断了。

  听闻蔡邕到来,荀彧,郭嘉,戏志才,荀攸几人忙完了手头上的事情之后便第一时间来到了州牧府。

  别说刮风下雨电闪雷鸣了,哪怕是下刀子,都不可能阻挡几人的脚步。

  由此可见,蔡邕对天下读书人的影响,何其之大。

  不过几人来了也好,丁寒也把书院改革,教育改革的事情也告诉了众人。

  要想普及教育,离不开几人的共同努力。

  这其中涉及民生,人才调配,还有建造书院学校所要耗费的大量的资金。

  当然

  钱要一笔一笔投,饭要一口一口吃,书院人才培养计划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有着荀彧,郭嘉,戏志才,荀攸的加入,众人聊的话题自然也多了起来,一直到了半夜,众人这才告辞离开。

  若非第二天还有要紧事,估摸着几人能够耗到天亮。

  遇到几个才学出众的后生,蔡邕也是高兴,如果520荀彧几人当真要聊到天亮,他也会陪着到天亮。

  第二天

  蔡邕也没忘了自己答应过丁寒的事,接连几封书信交给了丁寒。

  一封给隐居幽州上谷郡的卢植卢子干,一封给尚在长安为官的皇甫嵩。

  一封给了隐居颍川的水镜先生司马徽,同时更是颍川书院的前院长。

  至于为什么说是前院长,因为现在的颍川书院已经解散了。

  天下大乱,哪里还有读书人的一片清静之地。

  一封给了隐居徐州避难的另外大儒,名气不输蔡邕的,郑玄。

  要不是蔡邕说起,丁寒可还真不知道,这些个大儒大才竟然还在他们的领地境内。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几封书信,是写给几个曾经的学生的。

  王粲字仲宣,顾雍字元叹,阮瑀字元瑜,路粹字文蔚

  能得到蔡邕推荐的学生,才能自然也不可能差。

  当然,能不能来,就得看蔡邕的面子有多大了。

六零五八三七二九七

  计划制定,书信送往,接下来便是要开始筹备了。

  荀彧给蔡邕安置了新家,虽说住在州牧府丁寒也没有任何异议,但蔡邕终归还是个讲究人。

  丁寒只是他女婿而不是儿(cheg)子。

  蔡琰嫁给丁寒,只要幸福就好,他也总不能一直住在女婿家。

  至于蔡邕所带来的上万卷书卷典籍,则全部被丁寒安置在了藏书阁之中。

  【藏书阁】:拥有传承经典之效的藏书阁楼,可记录藏书阁中所存放的一切藏书,避免书卷损坏丢失,且能追本溯源,耗费一定时间可将残缺孤本弥补修缮,使其完整。每次只能同时修复一种典籍。

  这个功能,完全是逆天的存在,修缮残缺的典籍,这绝对能够弥补文学中无数的遗憾。

  整理的时候,丁寒让蔡邕先找了一件残缺的典籍,说是有机会可能会找到丢失的部分。

  虽然不知道丁寒会有什么办法,但激动的蔡邕没有任何犹豫,直接找出了《尚书》给了丁寒。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尚书》即便是在两千年后也仍旧是一处遗憾。

  拿着《尚书》残卷,丁寒也启动了藏经阁的修缮功能,放在专门的阁楼专门的房间之中,具体什么时候能够修缮完成,这就不得而知了。

  藏经阁被丁寒安置在了州牧府的右侧,与天机阁相望,一个掌控天下天机,一个掌控天下学识,真要都发展起来,意义绝对重大。

  【书院管理规则大全】丁寒复制了一份之后便交给了蔡邕,任命蔡邕为徐州别驾,增设教育司,任教育司长,管理将来所有书院。

  其他州郡兵荒马乱,四州却也逐渐开始稳定发展了起来。

  裁军之后,青州在太史慈和臧霸的率领下开始大规模铲除青州境内的贼寇。

  依旧维持老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