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72章

作者:宸庭

  “子坤,备适才与季常于附近查探了一阵,流民……甚多啊,且雨水连绵,饥寒交迫,恐难活命也。”

  李基闻言,脸色亦是有些不忍。

  遑论黄巾之乱的本意是何,但是对于底层平民而言,就是导致大量原本还生活得下去的百姓迅速“破产”,沦为流民。

  而对于各州郡官府而言,当地流民或许还会照看安排,但众多非当地的流民就是个不稳定因素。

  也并非是各州郡官府不愿安置流民,实乃根本没有多余的耕地可以安置流民。

  故以,绝大多数的官府对于流民的态度都是视而不见的放任,并且不允许流民进城破坏治安。

  “主公,可依此前那般行事,熬些稀粥分予流民,让他们一路往南去吴郡,吴郡人口稀少,轻易便能安置这些流民。”李基建议道。

  “不一样。”

  刘备摇了摇头,说道。“大雨连绵,我观不少流民已有发热风寒之症,若是没有地方避雨,必难活命。”

  此言一出,李基便明白了刘备的意思。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么就是找一个可以供流民们避雨之所,要么就是让大军收留流民继续一并前往吴郡。

  显然,刘备的内心更倾向于后者,但理性让刘备清楚此举不妥,故以难以启齿。

  “主公,如今我军不仅有大量钱粮,还有着两千余桃园众拖累行军,其中那两千余桃园众是由那些伤残士卒们协助管理,故以一路纵使遇到什么匪贼也没有出现乱子。”

  “然,若是一路再招收流民混杂于大军之中,届时一旦有所变故,流民必慌乱,若是冲击我军军阵,恐溃败。”

  李基道出着刘备心中的担忧,让刘备脸上尽是无奈。

  李基也明白刘备并非是不清楚这一点,只是心中不忍难以说服自己,所以才特意来寻李基,让李基说服自己。

  “备,明白了。”

  刘备再度叹息了一声,应道。

  而李基略微思索了一阵,说道。

  “主公,其实与其由大军带着流民前往吴郡,又能带得了多少?且终不过是一时之计罢了。”

  “且主公沿途所见,大量流民都在四向逃难,其中不乏一路向南寻求活命之机的流民。”

  “因此不如考虑如何为沿途经过的流民寻找些许避雨之地,以便于他们能有机会抵达江东之地?”

  刘备闻言,却也是面露苦涩地说道。“各地官府不会容纳流民大肆入城安置的。”

  “基并非是恳请各地官府相助……”

  李基摇了摇头,明白这种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并且对于各地官府而言就是吃力不讨好的,除非极个别心怀百姓之人,绝大多数的官吏都不会自找麻烦。

  随即,李基接着说道。

  “主公,基的意思乃是行军建立营寨之时,可多考虑砍伐树木建立木质营寨,然后离开之后将营寨留在原地作为流民们可勉强躲雨入眠之地。”

  “随后,可派一使者告之沿途经过官府,示意其可将流民引至吴郡。”

  “各地官府必然也不想大量流民滞留当地引发动乱,纵不会相助之,料想也不会阻拦为难。”

  刘备闻言,细细思索了一阵,发现李基所说确实大有可行,并且对于刘备而言也仅是安营扎寨之时麻烦了些许,需要大量砍伐树木罢了。

  不过这种麻烦与可能使大量流民活命相比,刘备显然是乐意至极。

  只是,就在刘备准备即刻动手安排之时,忽然想到了什么,担心地问道。

  “子坤,只是如此一来,或许我们抵达吴郡不久,就会有着大量流民接踵而至,钱粮用度方面,以及吴郡又是否可以容纳源源不断的流民?”

  “主公放心,吾有解决之策。”

  李基一副轻松自信的模样应了下来。

  当即,刘备不再多虑,立刻就下去着手安排建立木质营寨,且派人联系当地官府进行交涉,以求对流民予以一定方面。

  而等刘备离开之后,李基却是一脸苦色地从袖中拿出那“备忘录”竹简。

  此前刘备在大兴山所缴获的钱粮甚多,可供两千人近两三年的消耗,但决然是经不起这样霍霍的。

  更何况,接下来不管是开发水利,还是开垦良田,平整道路等等都需要大量劳力以及钱粮用度。

  不够用……

  完全不够用……

  李基简单地算了一笔初步的账,顿感头皮发麻。

  只是招收流民,增加吴郡人口以及劳力,这本就是大肆开发吴郡所必须的过程。

  如今,只是在刘备的影响之下,这个过程被提前了。

  如此一来,一个不小心流民非但不会成为开发吴郡的助力,反而会成为刘备掌控吴郡的一大负担。

  “钱粮!!!”

  归根到底还是这个问题。

  只要钱粮充足,再多的流民李基都有的是办法迅速在吴郡安置下来。

  只是哪里去弄这么多的钱粮?

  别说是让李基去卖血,就算是让身为主公的刘备去卖屁股……

  ‘诶……’

  李基摩挲着下巴,忽然觉得似乎这也不失为一条妙计。

  当然,李基的意思并非是龙阳之好,而是徐州有一富商糜家,在原轨迹之中就被刘备勾搭得非但将上亿家产尽数献上,就连全家都跟着上了刘备的贼船。

  莫说糜家羊毛了,就算是骨髓都可谓是被刘备的魅力吸得干干净净。

  不管成或不成,让“大汉魅魔”刘备去试一试终究是不亏的。

第82章 三成?两成

  不过,这个时代最富的绝非是富商,而是扎根在大汉四百年的大世家。

  李基自然不会完全将希望放在糜家身上,又或者说仅凭糜家一时也未必能够完全支撑得起李基预期之中的钱粮消耗。

  且,行军速度比李基预料之中的要迟滞不少,这也致使抵达吴郡的时间将会迟上许多。

  ‘没有多少时间跟吴郡本土世家玩一些争权夺利的游戏了……’

  李基暗暗地想着,然后唤来夏侯兰,打着雨具朝着在旁边营帐的贾诩找了过去。

  等李基走进贾诩的营帐之时,赫然发现贾诩在白日睡觉,倾听着营帐外的绵绵细雨打落声音,睡得那叫一个安稳自在。

  李基挥手让夏侯兰退下,然后走到了贾诩的身旁,轻咳了数声,道。

  “咳咳,文和,焉知大难临头乎?”

  贾诩不急不忙地睁开一丝眼缝,完全没有起身的意思,反而是懒洋洋地翻了个身,说道。

  “有你李子坤在前,能有什么难处?莫要扰人清梦,吾昨夜可是忙碌一宵。”

  李基一时可谓是被贾诩给气笑了,作为如今刘备军中的大总管,李基岂能不清楚每个人分配了什么工作?

  贾诩完全就是意思意思一下,领了个汇总统计每日军中消耗的工作。

  以着贾诩的能力,这种事情怕不用一刻钟就完成。

  看着贾诩那比自己更像一条咸鱼的姿态,李基心中没有一点点的羡慕,脸上露出着一丝冷笑,道。

  “文和莫非不知,在没有危险的时候,吾便是最大的危险?”

  顿时,贾诩就仿佛被按了什么开机键似的,猛然坐了起来,一副君子正色之态,道。

  “子坤说笑也,如今玄德公之处境可不乐观,被道路天气所阻于途中,快则九月初,迟则要九月底方能抵达吴郡。”

  “如今一来,至来年春耕之前仅剩不到半年时间。若不能在半年间掌控吴郡,且迅速对吴郡有所开发,所谓以一郡而治天下将成笑话矣,于玄德公之名望必有损伤,甚至引发一连串的隐患。”

  “如此处境,子坤何以言及没有危险?当速速有所决断才是。”

  李基闻言,道了一句。

  “文和这不是对时势看得清清楚楚吗?既然危机至此,文和怎么能安心在白日睡得着觉的呢?”

  “实乃思虑过多,困乏不已。”贾诩答道。

  “文和年方三十有七,正是而立之年,创业立功之际,又是如何睡得着的?”李基再问道。

  “睡得着,诩视富贵名望有如浮云。”

  贾诩一副看破尘俗的君子之态,答道。

  “不,文和睡不着。”

  李基眯了眯眼,不等贾诩反驳便接着说道。“文和也不想主公于吴郡立足不稳,暗里有大量危险潜伏吧?”

  “届时,或许吾与主公不会碍事,若是有刺客悄然对文和行刺,试问文和又怎么能睡得安稳?”

  贾诩闻言,思索了一阵,扭头深深地看了李基一眼。

  以贾诩的行事低调之风,从来不会轻易得罪人的,就算真的得罪了,贾诩一般也不会让对方继续做人。

  在这种情况下,贾诩一般而言都不会成为他人派遣刺客的目标。

  不过,贾诩怎么从李基话里话外中,听出了一点李基准备到时候亲自派遣刺客吓唬自己的感觉?

  李基则是回应了贾诩一个关切深沉的目光。

  “有道理……”

  贾诩点了点头,认可地说道。

  “睡不着,试问子坤觉得吾如何方能安心入眠?”

  “自然是使吴郡上下一心,无人敢萌生暗害主公之心之时。”

  顿了顿,李基坐了下来,开口道。

  “吴郡上一任郡守已是熹平年间之时,而后在光和年间整整六年时间里,吴郡都是没有太守的存在,文和觉得是何原因?”

  “无非便是默契罢了。”

  贾诩随口答道。

  “吴郡当地世家的默契所在,当地世家皆不愿使一方独大担任郡守,又不想有外来官员凌驾于他们之上,而既然可以至十常侍处买官,那么自然也可以买通十常侍让吴郡郡守之位空悬。”

  李基闻言,不禁深深地看了贾诩一眼。

  不仅是年岁与经验远胜于李基,更重要的是贾诩本就是寒门出身,所接触的世家不知几何,对于这些事情了如指掌,可谓是一语道破隐秘所在。

  “没错,如此一来,主公到吴郡上任,除非主公通过联姻又或者是许下大量利益,否则断然不会获得当地世家的支持。”

  “而若想要开发吴郡,必然会对当地世家的利益有所冲击,双方矛盾料想是难以调和。”

  李基以着温和的语气,说着在贾诩的耳中都有些危险的话语,并且隐隐明白了李基这一次送上门的麻烦是什么了。

  贾诩捻了捻胡子,尽力地试图劝住李基,道。

  “子坤,或许可以与吴郡世家一并先谈一谈,世家也并非都不是不通情达理的。”

  “不了,天意如此,为之奈何?”

  李基叹息了一声,道。

  “若是主公能够早早抵达吴郡,吾或许有时间也有闲心采取些更温和的方式,但是雨水连绵,这些时间已被耗在了行军路上。”

  “再者,先处置了一批,剩下的一批想必会更好说话。文和,你说对吧?”

  贾诩露出了一个委婉的笑容,道。

  “子坤,其实吾乃北人,随着一路南下渐感水土不服。”

  李基闻言,神色多了几分黯然悲伤地开口道。

  “如此说来,若是文和今后定居吴郡,岂非命不久矣。也罢,那基这便提前去为文和准备后事,必然会将文和风光大葬的。”

  眼看着李基作势起身离去,贾诩明知李基这是在挤兑自己,但还是下意识拉住了李基的手腕,道。

  “水土不服,也不是不能克服克服的。”

  “当真能克服?”李基再问道。

  “自然可以。”贾诩答道。

  “就是,吾怕吴郡本土世家亦会不服主公。”李基说道。

  “那也是可以克服的。”贾诩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