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315章

作者:宸庭

  而这,无疑是需要流血的。

  周瑜微微吸了一口气,也绝非是什么优柔寡断之人,更是明白自己有些小视吴郡的决心与狠辣,过于想当然了,以为率先献上名目向吴郡靠拢,就能换来宽待。

  不过周瑜也能理解孙策的做法,换做了周瑜掌权,在奠定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也断然不会对治下将会形成不稳定因素的世家心慈手软。

  而在吴郡主动向庐江周氏下手与自己发动夺权清洗一批族人之间选择,周瑜并无其他的选择。

  甚至,在庐江郡被渗透得如此严重的情况下,只要孙策率军接管了庐江府衙,郡内世家任何风吹草动既瞒不过对方,便是想要举家逃离,也恐怕没有这个机会。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一念至此,周瑜原本自信的语气中多了几分沉重地开口道。

  “好,我会让庐江周氏做出足够的证明,不过如今我尚未及冠且在族内根基薄弱,所以我需要孙将军支持我担任族长。”

  孙策闻言,一时却是有些没能反应过来。

  尽管由于信息传递的问题,如今整个大汉的主要注意力都还是放在司隶地区的讨董之战,与江东相邻的荆州、豫州、徐州都不会有多余的精力放在扬州的身上。

  但为了确保可以趁着这个极好的空挡,初步先将整个扬州吞了下来,吴郡几乎将还在治下的水军抽调一空,甚至临时征召了不少民间青壮渔民协助。

  九江郡与庐江郡各派了四千水军,豫章郡则是派去了两千水军,丹阳郡也仅有两千水军,为的就是先行抢占长江沿岸的主要港口以及控制各郡府衙的同时,避免各郡世家见势不妙选择外逃。

  眼下讨吴盟军已破,各郡世家在吴郡看来,那就是一个个等待开启的宝箱,怎么能让这些世家轻易出逃?

  所以,孙策在确定了周瑜的诚意后,当即便是想要笼络周瑜,将庐江周氏打造成一个典范,暂时将庐江世家都安抚下来。

  反正庐江世家的把柄已经尽数被吴郡握在手中,等待真正将整个扬州都控制下来,且刘备、李基返回吴郡后再慢慢秋后算账也是不迟。

  因此,孙策适才之所以这么多问一句,纯粹就是想直接敲打一下,表明吴郡对于庐江周氏的状况同样相当了解,继而恩威并施罢了。

第414章 不愧是国士高徒

  这也导致了孙策对于周瑜要求支持他担任族长之事,有些没能反应过来。

  明明应该是自己在敲打对方,怎么反而是周瑜在提条件了?

  这让孙策原本尽显爽朗的表情微微沉下去了几分,倘若不是孙策之前对于周瑜的印象极好,且莫名生出了几分结交亲近之心,已然忍不住要将周瑜给轰出去了。

  这是把我当傻子不成?

  莫不成是觉得我好说话?

  脸上升起了几分愠色的孙策打量着周瑜数息后,倒也是没有发作出来。

  如今孙策手中兵力不过四千,控制庐江沿岸的渡口以及府衙便已是相当的勉强。

  如何有效地稳住庐江世家,孙策一时或许还想不到什么好法子,但也明白推出一个彻底倒向吴郡的庐江世家典范会有一定的作用。

  “可以……”

  孙策先是点了点头,然后开口道。“不过你需要在我帐下听命,助我稳住庐江局势为止。”

  这并非是孙策如何深谋远虑,而是基于心中那几分不爽所做出的报复罢了。

  周瑜能够提前洞悉江东局势变化,明白讨吴盟军就是一个陷井,无疑是向孙策证明了自己不是什么平庸之辈。

  再兼之周瑜乃是庐江世家的一员,对于当地必然更为了解,所以孙策便想着好歹要在周瑜的身上占回一点便宜。

  而周瑜闻言,却是不禁暗自感叹孙策不愧是国士高徒,政治手腕如此了得。

  一旦周瑜成为了庐江周氏的族长,而后又投身于孙策帐下,所向外界传递的信息除了庐江周氏完全倒向吴郡后,更是做出了一个如何才能够逃过吴郡清算的模板。

  没有任何一个世家内部是绝对和谐的,任何时候都会有着不同的声音。

  譬如庐江周氏,周瑜无疑是强烈反对参与讨吴盟军的,可结果却是人微言轻,阻挠不了家中族老的决策。

  或周瑜在孙策承诺的帮助下能够直接强势上位,可并不代表其余庐江世家内部也会如此。

  可想而知,这个消息一出,孙策无须动用一兵一卒,便能让原本就惶惶不可终日的世家内部开始分化争斗,直接将原本属于庐江世家与吴郡的矛盾转移到了庐江世家内部。

  ‘终是小觑了天下英雄,就连尙未及冠的弟子孙策都如此了得,国士李基又该是何等的神谋鬼算?’

  这一刻,周瑜即便不想承认,也意识到自己真正感受到了来自当世第一人的压迫力。

  而这诸多念头在周瑜脑海之中闪过,让周瑜不过数息之间就捋清了当下决策带来的后果,方才微微点头,开口道。

  “那接下来便承蒙孙将军照顾了,倘若周瑜有什么不足的愚昧之处,还请指点一二。”

  “哈哈哈……”

  随着周瑜如此爽快地答应了下来,孙策对于周瑜的印象再度转好了三分。

  孙策最是厌烦那种婆婆妈妈之人了,而周瑜的气质仪态有几分类似李基不说,做决定亦是相当的干脆直接,不像顾元叹那小子那样天天就会装傻充愣的左言右顾,自是让孙策颇为欣赏。

  “既然汝已暂在吾的帐下听命,那便是自己人了,无须这般客套,直称姓名,以兄弟相交就是了。”孙策爽朗豪气地开口说道。

  顿时,周瑜的脑子里转过了数个念头之余,表面上却是儒雅出尘地笑着道。

  “如此实乃瑜之幸也,吾乃熹平四年六月而生,不知将军是?”

  孙策有些诧异地说道。“哦?这倒是巧了,我也是熹平四年生,不过是五月,倒是要早上些许。”

  (PS:熹平四年=175年。)

  周瑜拱手行礼道。“那弟便在此拜见兄长了。”

  孙策本就对周瑜有几分结交之心,且在周瑜这般顺着便攀上了交情,也不拒绝,反而是笑着说道。

  “好,那今后我便大胆称汝为瑜弟了,今后你我二人便以兄弟而论。”

  旋即,孙策拉着周瑜坐了下来,寒暄了几句后,接着开口道。

  “瑜弟,正好为兄正苦恼于如何稳住庐江局势,而待后续贾长史派遣大军前来接管,不知瑜弟可有什么妙计助我?”

  周瑜闻言,先是一怔,看向孙策的眼神本能浮现了几分诧异。

  适才孙策已然展现了惊人的政治手腕,意欲借庐江周氏而使庐江世家自乱,继而立于不败之地,这已然是上上之策,这难道还不够吗?

  ‘是在试探我?还是单纯觉得如此尚不够稳妥,所以让我代为查漏补缺?’

  周瑜暗自猜测了一番,结合着适才孙策热情亲近的态度,这一次倒是觉得孙策的主要用意是后者。

  当即,周瑜不急不缓地询问道。“兄长接下来是准备如何行事?”

  孙策完全没有隐瞒的意思,

  “控制襄安津后,分兵一队前往控制庐江郡府衙之余,再分出其余兵力迅速将庐江郡沿江渡口也纳入控制之中,强行切断庐江世家沿着长江外逃的可能。”

  周瑜瞪大着眼睛看向孙策,甚至就连脑袋都忍不住微微一歪,脑海里下意识地冒出了几个满是疑惑的符号。

  啊???

  尽管襄安津是庐江郡主要渡口,可庐江郡其余的沿江渡口不少于五个,这还没有算上其余即便不是渡口,但依然适合暂时停靠船只的天然渡口。

  而以周瑜适才观之,孙策所领水军或称得上精锐二字,但数量绝不超过五千之数。

  在既要控制庐江郡府衙等关键之处的情况下,能分出多少兵力去控制每一个渡口?

  更何况庐江郡地处长江北部,南连长江,北更是接有淮水、濄水、颖水等诸多水系,一味严防死守,只会如大网捞鱼那般,必然疏漏百出。

  所以,并非是孙策此计不可行,但此计也只能称得上是平庸之策,这可与周瑜对于孙策的能力判断大为不符。

  ‘莫不成……是在故意考究我?’

  周瑜脑海里浮现出这么一个念头,这也是除了孙策是真的菜之外,一时间周瑜所能想到的唯一合理解释了。

  当即,周瑜微微一笑,道。“兄长既然欲考究于我,那我便献丑说上几句,还请兄长点评。”

  周瑜的谦逊与客气,让孙策颇为欣赏之余,爽朗地说道。“瑜弟只管一说,便是有什么错漏之处也是无妨。”

  “孙子言:水无常势,兵无常形。”

  周瑜大袖一挥,这却也是他首次在外人面前指点江山,谈论计策。

  这让周瑜一时情难自禁之下,大有几分英姿勃发,慷慨激昂的感觉,道。

  “庐江形势亦是如此,一味堵塞必有疏漏,若想阻止一部分狗急跳墙的庐江世家外逃,当下却也是堵不如疏。”

  “长江渡口放开便是了,兄长只需迅速以雷霆之势控制庐江治所舒县,以分兵两千驻守其中即可。”

  “而后,兄长再率一部精锐多立旗帜,巡视庐江各处城池,以威压人,且每途径一处贴出告示,对当地百姓、世家表明秋毫无犯的态度。”

  “甚至兄长还可趁机迎娶庐江一世家女为妻妾,以做亲近之态,如此一番恩威并施下来,既足以暂安民心,又可使庐江世家心怀观望态势而不会轻易外逃。”

  “届时,再有我庐江周氏之配合,凭借着兄长的权谋手腕,庐江世家不过是兄长的掌中蚂蚱罢了。”

  原本听得津津有味的孙策,听到最后不禁懵了一下。

  ‘我的权谋手腕?’

  孙策好歹也是跟了李基多年,年少之时立志要跟随李基学习用计设谋,但来自天赋的沉重打击,让孙策认清了什么是现实。

  学不会,就是学不会……

  不过尽管孙策对于如何用计始终难以掌握精髓,但是孙策对于计谋是否具备可行性,在多年的耳濡目染之下,却也已经能做出精准的判断。

  适才周瑜所道出的计谋,孙策几乎是要忍不住抚掌而赞,就是周瑜最后一句夸赞,愣是让孙策想不出自己的权谋手腕在哪?

  孙策自认武力手腕那必然是有的,但权谋手腕……

  “咳咳,瑜弟过誉了。”

  孙策也不是什么厚脸皮之人,且相当有着自知之明,转而道。

  “不过瑜弟所言正合我意,那便如此而为。”

  尽管与周瑜相交不足一个时辰,但孙策相信自己的判断,周瑜所设之谋比自己原本的打算要高明得多。

  与其严防死守,不如控制庐江郡治所后四处巡视,威慑不轨之徒。

  而孙策的行事风格更是尽显“雷厉风行”四字,当即除了留下五百人谨守襄安津,直接便是率领全军直奔着舒县的方向而去。

  这一幕落在周瑜眼中,自然是不会认为孙策会直接相信刚刚结识不到一个时辰之人,且顷刻间就做出决定,将对方的建言当做行军方略。

  因此,周瑜只以为孙策本身便是如此所想,双方不经意间想法雷同罢了。

  ……

  而也就孙策攻略庐江郡的同时,孙坚率领着麾下兵马一路从司隶几乎是不敢如何过多停歇地往长沙方向行军。

  多日的急行军,让孙坚麾下兵马几乎尽是疲乏不堪,士气低落,逃兵更是频频出现……

第415章 岘山之陷

  逃兵之中,又多以孙坚在汜水关折损大半兵马后,所重新补充的兖州兵为多。

  若是平时,孙坚自然会全力肃正军纪,将逃兵尽可能地一一追捕回来执行军法斩首,以警示其余士卒。

  然而,此刻的孙坚已然没有多余的精力去顾忌逃兵,只是眼睁睁地看着逃兵势头越演越烈,就连一些长沙嫡系士卒都开始出现逃兵现象。

  持续多日不停的急行军,在抛弃了不少辎重后的现在,军中的各种物资已经开始变得紧张起来,就连饭食都从原本的每日两顿缩减成一顿。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不让麾下士卒怨气丛生?

  然而,身怀玉玺的孙坚根本不敢停留整军,甚至前往途径的县城去收集粮食。

  在彻底与袁绍、袁术撕破脸后,孙坚必须要尽快远遁离开中原地区返回经营了一段时间的长沙。

  且在沿路的急行军中,孙坚所派遣到周边探查的斥候,屡屡有发现附近存在着细作的动向,且还不仅仅只是一家,而是有着多家细作。

  这如何能不让孙坚的神经紧绷不已,生怕行军速度稍有下降,很可能就会被身后未知的追兵给追了上来。

  即便是如今已经到了荆州地界,但孙坚依然不敢有丝毫的放松,以图尽快度过长江抵达长沙。

  ‘只要回到长沙……’

  ‘手握玉玺,那大义便在我手,我便是天命所归之人,响应者云从而至。’

  ‘届时,先与荆州划江而治夺取荆南四郡,再伺机攻入扬州之中,凭借着孙氏在江东世家之中的威望以及玉玺在手,不愁不能称霸江东……’

  孙坚只能是不断地构思着心中的蓝图,以缓解着身体的疲乏与精神的焦虑,自己则是坐在战马上随着大军不断前进。

  至于当下兵力上的些许损失,在孙坚看来都不过是不值一提的代价罢了。

  直至一路都在神游天外的孙坚回过神来之时,赫然发现自己已经抵达了岘山。

  (PS:此岘山并非是如今的岘山镇,如今的岘山镇是位于长沙境内的,而在东汉时期的岘山就在襄阳的附近。)

  这让孙坚为之一喜,明白抵达了岘山也就代表离开了南阳郡,接下来只要再横穿南郡,也便是长沙了。

  此处距离荆州治所所在的襄阳不远,且作为如今孙坚名义上顶头上司的荆州牧刘表,也就在不远的襄阳城内。

  只是,孙坚丝毫没有前去拜见的心思,反而是传令继续加快行军速度,避免被察觉到的刘表给拦截了下来,徒生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