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149章

作者:宸庭

  李基轻轻地道了一句,刘璋方才随之缓缓回过神来。

  这让李基对于自己所培养出来的这一群“姬”初登场的魅力效果,还是颇为满意的。

  或许以着单纯的颜值而言,这些“姬”大体也就是八十多分到九十分的程度,但是只要将她们各自独特优势发挥到极点就已经足矣。

  古有吕布被貂蝉怒扣绿帽而爱意不改,今有皮带组建歌舞团拉拢人脉。

  可见好色从来就与时代、地位没有必要的联系,又有几人能堪破红粉骷髅?

  起码,刘璋不行……

  萌姬的惊鸿一现,那似是勾走了刘璋的魂,让回过神来的刘璋忍不住问道。“子坤先生,刚刚那位是……”

  “那人啊!”

  李基轻叹了一声,道。

  “那女子被主公赐名为‘萌姬’,原是吴地一良家女,不幸家中糟了灾,一场变故之下,原本的四口之家却是父亡母病弟体弱,为了让父亲下葬,不惜在市集之上卖身为奴。”

  “正好被主公碰见,主公仁德又怜悯其孝心可嘉,便将萌姬带到了府中为一舞姬,想着待其到了宜嫁的年龄再为她安排一个婚事。”

  倘若是听到一个丑女如此的经历,刘璋或许不会萌生丝毫的共情。

  但此刻刘璋的脑海里完全都还是萌姬的影子,这一番话无疑是瞬间就激起了刘璋浓浓的保护欲,让刘璋只觉得世道多艰,却是让如此绝美佳人蒙受如此不幸。

  刘璋忍不住小声地道了一句。“子坤先生,你且看我,看看我如何?”

  “季玉?”

  李基闻言,反倒是装傻充愣地认真打量了一下刘璋,道。“季玉有英杰之姿,心胸广阔,他日必能有一番大作为。”

  顿时,刘璋表情有些涨红起来。

  只是刘璋终究还是顾忌着几分颜面,没好意思说出让李基将适才那个舞姬转让给他,主要是刘璋自觉不可通过如此粗俗的方式侮辱了那惊鸿一现的佳人。

  随后,李基有意地略过这个话题,与刘璋谈论起其余事情。

  只是刘璋始终都有些心不在焉,频频失神,就连在告辞离去之时目光都似乎还在四处找寻着萌姬的身影。

  而目送着刘璋离去的背影,李基一脸笑容之余,心中却是骤然萌生了一个有些邪恶的念头。

  假如以刘备的名义将萌姬送给刘焉,然后再让萌姬暗中勾搭引导一下刘璋,刘璋会不会……

  嘶~

  太恶了!

  有伤天和。

  吕布干掉的也不过是义父罢了,刘璋要是果真做掉了刘焉,那无疑将会成为大汉往前数三百年而未有的大瓜。

  当然,往后数不行,两晋南北朝要更变态一点,这种事情可不算什么太新鲜的事情了。

  不过,李基可是深谙什么叫做越是得不到,越教人渴望的心理。

  萌姬可以成为刘璋的白月光以及女神,但不能成为一个轻易交换出去的货物,那样的话萌姬可就没什么价值了。

  或许,刘璋对于这一次与李基的接触甚感满意,李基其实亦然。

  借由刘璋,暂且先埋下一系列或许可用的后手。

  他日或有意取益州,李基可不会寄希望于张松献图,他若是想要益州,自己亲自取就是了,何须寄希望于他人之手?

  李基轻轻一笑,暗暗鄙夷了一下自己玩弄人心的卑鄙,又声讨了一下贾诩,必然是贾诩把自己给带坏了。

  曾几何时,李基自认还是颇为纯良的……

  ……

  “阿欠!”

  坐在马车之中,正在前往着庐江的贾诩骤然打了个喷嚏。

  这让同在马车之中的贾诩之子贾穆,顿时便有些紧张起来,连忙关心道。

  “父亲可是染了风寒?可需到就近县城之中寻医师看看。”

  “无碍。”

  贾诩揉了揉鼻子,道了一句。“大体又是吾在被谁在中伤,所以心有所感打了个喷嚏罢了。”

  “可父亲向来与人为善,谁会中伤父亲?”

  尚未及冠的贾穆有些不解地道了一句。

  这让贾诩心中下意识地浮现了李基的模样,然后瞬间就锁定了怀疑对象。

  毕竟,整个大汉知道贾诩具体是个什么君子的人,都不会超过五指之数,便是连贾穆心中关于贾诩的形象那都是一个温润如玉的君子。

  “君子只需腹藏浩然正气,自然不惧些许中伤风言,无须在意。”

  贾诩温声地教育着贾穆道。

  “是,父亲。”

  年不过十五的贾穆恭敬地拱手听教。

第182章 父亲何故叹息?

  说罢,贾诩便继续拿起手中的竹简,一手轻轻捻着细须之余,细细地读着竹简中的情报。

  任谁如此看上贾诩一眼,都当真觉得贾诩真乃名士君子之姿也,让人下意识地心生好感。

  只是,贾诩手中的竹简所记载的乃是扬州各郡的情报,一个个“毒计”几乎是跟雨后春笋一般从贾诩心中冒出。

  “唉……”

  片刻后,贾诩有些无奈地叹息了一声。

  “父亲何故叹息?”贾穆问道。

  贾诩答道。“却是那李子坤的要求颇多,让为父有所顾虑,心中纵有不少更为便捷的良策亦不能用之,故以无奈。”

  或许,李基明面上基本没有给贾诩划上太多的线,但贾诩亦知此事不宜办得太绝,亦不能伤及刘备的仁义之名,这可就难上许多了。

  而这,也是贾诩刻意将贾穆往着真正的君子方向培养的原因所在。

  贾诩所擅乃毒计,终究不是堂皇之策。

  过于玩弄人心,突破底线,这反而让贾诩明白自己此生的桎梏所在,并且须万分谨慎小心,否则必会死于非命。

  幸好,贾诩知自己对于李基而言有着足够的价值,且刘备乃是仁德君子,兔死狗烹之事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然而,刘备如此,并不代表今后刘备的后继者亦是如此。

  故以,为了贾穆今后的前途安危着想,贾诩所教贾穆的乃是君子之道,而不想让他接触学习所谓的毒计。

  忽然,贾诩的眉毛一拧,看着低头不言的贾穆,察觉到了什么,开口问道。

  “穆儿,为何提及子坤之时,你便闭口不言。”

  “是,儿不敢有瞒父亲。”

  贾穆连忙答道。

  “乃是此前儿曾与子坤先生相遇,子坤先生考究了一番儿,断言父亲……父亲藏拙于儿,儿本该有名谋之姿,应多向父亲指教或入仁德书院深造之。”

  贾诩闻言,脸都可谓隐隐绿了几分,喝道。

  “竖子!”

  顿时,贾穆吓得连忙跪了下来。

  贾诩见状,扯了一下贾穆,道。“为父骂的不是你,而是那李子坤,居然如此卑劣地离间你我父子感情,端是可恨。”

  顿了顿,看着贾穆这才乖巧地爬起来,贾诩忍不住磨了磨牙,道。“今后汝对李子坤该避让三舍,勿要与其多加接触。”

  “是,父亲。”

  贾穆顺从地应了一句,藏于袖子之中的手指却是忍不住摩挲着一块硬物。

  那是代表着锦衣司身份的一块小铁片。

  并且,贾穆脑海里不禁回忆起那日在府衙之中,与那位名声如日中天的李子坤相见的场景。

  一如传闻那般风姿绰约,明明比贾穆大不了几岁却已经名扬大汉,成为无数人不得不仰望的谋士天花板。

  那“四渡红水”的沙盘推演,贾穆亦是亲自去见识过。

  破不了!

  惟有站在那沙盘面前,贾穆方才明确地感受到自己与李三千之间不可逾越的差距。

  明明是同龄人,为何李基却是能如此的……似站在云端。

  这让从小就在贾诩的严令之下,只学经学的贾穆心中产生了浓烈的艳羡与崇拜。

  男儿,不该在方寸桌案之中穷经皓首,而是该如李子坤那般年少成名受万千士子追逐挑战。

  不知不觉中,贾穆甚至觉得过去所崇拜似乎能看透一切的父亲贾诩,与李子坤比较起来都已经黯然失色了。

  有一句话,贾穆刻意地瞒了贾诩。

  那便是那一日在府衙之中的相遇,并非是李基主动询问贾穆,而是贾穆按耐不住心中景仰主动上前与李基交谈。

  在道出了想要追随于李基左右效力的想法后,李基静静则是凝视着贾穆看了一阵。

  【有兴趣成为锦衣司吗?暗中监察一切,成为主公与吾的耳目。】

  此时此刻,贾诩并没有注意到低着头的贾穆脸上完全没有平日的乖巧,反而嘴巴咧开着一道有些兴奋的笑容。

  瞒过了过去看似能看破一切的父亲,让贾穆心中升起了无与伦比的成就感。

  暗中检察记录着一切,更是让贾穆有着一种满足感与充实感,而非过去那空洞地只会背诵经学的工具人。

  ‘父亲大人,你有你的道路,吾亦有吾的选择。’

  贾穆默默地想着,心中对于贾诩的孝顺依旧,却丝毫不妨碍贾穆通过自己的双眼将贾诩的一举一动尽数记录,然后汇报于锦衣司的系统之内上禀给刘备与李基。

  包括刚刚贾诩怒骂李基为“竖子”之事,贾穆都不会有一丝徇私瞒下的念头。

  甚至,贾诩所不知道的是,便是连他手中那一份由李基令锦衣司整理出来的情报,整理者实则就是贾穆。

  多年的经学熏陶,或许让贾穆不擅谋略治政,但贾穆却深知如何更像一个经学君子,更符合世人眼中无害的君子形象,且贾穆所拥有的过目不忘能力,亦是能将所见的一切悉数无误地记录出来。

  对此贾诩一无所知,完全没有意识到在自己眼中以着君子模板培养的长子,早就已经投入到李基的怀抱之中,并且将他给卖得干干净净。

  甚至,李基都还没有来得及勾勾手指,贾穆就主动投到了李基的怀抱之中。

  而在上百士卒的护送之下,贾诩很快就抵达了庐江郡治所舒县的所在。

  庐江郡守陆康则是亲自率领着庐江郡一众官吏提前在城门等候,可谓是给足了刘备的面子。

  毕竟刘备除了吴郡郡守的身份外,还是扬州刺史,且陆康本就是出身于吴郡陆家。

  如今偌大的陆家都还在吴县之中呆着,陆康自然不会落了刘备的面子,甚至主动率领一众官吏在城门等候。

  而陆康的年纪尽管已是六旬左右,在这个时代已算得上是长寿,但状态却依然相当不错,一言一行之中所表现的活力看似与寻常中年男性无异。

  因此,虽说贾诩或许口舌之利并非所长,但也可谓是长袖善舞的人物,双方交谈片刻过后,便是兄来弟去地称呼,仿佛是久未相见的老友再聚一般。

  随后,在陆康为贾诩所安排的宴席一番尽兴结束后,陆康方才开口询问道。

  “文和代表刘府君而来,不知可是有什么正事?”

  贾诩脸上似是尚有几分醉态,脸色驼红地开口道。“非是主公之事,实乃朝廷有令,吾不得不来。”

  “哦?不知朝廷有何政令?”陆康再问。

  “那中原大灾之事,季宁兄可知?”贾诩问道。

  “自然知晓,更是清楚刘府君大肆赈灾救民,大有仁德之风,令人钦佩有加。”陆康感慨地开口道。

  “正是此事。”

  贾诩晃了晃脑袋,道。“一味赈灾,那些流民亦是无法安置,因此朝廷知晓此事后便下令由扬州内部安置流民,主公身为扬州刺史督察之。”

  顿了顿,不等陆康消化这个消息,贾诩便直接丢下了一个重磅炸弹,道。

  “主公已然估算过流民数量,加上后续陆陆续续还能逃到吴郡的流民,合计也就是八十万之数。”

  “因此,扬州各郡各领十三万流民安置也便解决了。”

  十三万?!!

  这个消息,几乎是彻底将陆康给炸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