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131章

作者:宸庭

  后方传来的一声巨响,让十岁男童与三岁男童均是猛然一惊,驾着车的中年士子也是下意识地拉住缰绳。

  旋即,三岁男童将脑袋从马车里探出头来往后方一看,赫然看见后方的马车一只轮子脱落至一旁,马车上的棺材则是大半都从里面滑落了出来。

  “父亲!”

  那十岁男童有些悲呛地大喊了一句,径直从马车内跳了出来,想要去将棺材重新扶回马车之内。

  只是,那棺材颇为沉重又如何是一个十岁男童能推得动的?

  即便是那中年士子以及惊魂未定的老仆一并上前用来,那棺材也是纹丝不动。

  而拉着幼弟站在一旁的三岁男童,目光则是沿着棺材周围四处打量,似乎是想要寻找些可用的东西。

  只是,那三岁男童的这个姿态却是让十岁男童似乎多日积蓄的不满彻底爆发,用力地推着棺材之余,朝着三岁男童怒喝道。

  “亮弟,你还愣在那里作甚,还不上前来帮忙?”

  三岁男童张了张嘴,但还是没有说话,转而让身旁还有些懵懂的幼弟站在原地后,方才小跑上去帮忙。

  对于这一幕,那中年士子下意识想要阻止三岁男童。

  若是说十岁男童还有点力气,区区三岁的男童能发挥什么作用,但想了想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无论如何,这也算是三岁男童的孝心表现,心意大于实质。

  父亲的棺材掉落于地,有所举止终究比无动于衷好得多。

  随即,身形本也颇为单薄的中年士子低声道了一句。

  “来,一并使劲,动!”

  下一刻,四人一并使劲。

  然而,这四人可谓是将“老弱病残”给完全囊括了,又如何推得动这沉重且卡在马车上的棺材?

  其中,那十岁男童与三岁男童就这么使劲了一会,便已经累得直喘气。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起。

  不等中年士子做出什么反应,一队骑着马匹的百人队就出现在了中年士子视线之内。

  不过待中年士子看清那百人队打着官府的“刘”字旗,心中方才随之一松,生怕来的是什么土匪山贼之流。

  而那一队百人也是行如疾风一般,策马奔腾着即将从中年士子一行的身旁而去之时。

  为首那一人却是猛然一扯缰绳,胯下战马前蹄旋即高高扬起,由极静化作极动,展现出了非凡骑术。

  且跟在那人身后的骑兵们也是纷纷在极短的时间内停了下来,素质之高让中年士子为之诧异。

  旋即,为首那人翻身下马,朝着中年士子走了过来。

  直至为首那人朝着中年士子拱了拱手,道了一句,中年士子方才有些如梦初醒过来。

  “吾观这位兄台似乎是遇到了些许不便之事,可需要帮忙?”

  “那便麻烦阁下搭把手了。”中年士子连忙道。

  “好。”

  为首那人并不含糊,上前拍了拍那依然双手搭在棺材上的三岁男童的脑袋,温声地开口道。

  “你已经做得很不错了,孝心可嘉,余下让吾来助你一臂之力可好。”

  三岁男童感受着那温暖的手掌传来的热度,下意识地依言让开了位置。

  而为首那人双臂一展,以着那异于常人的臂膀一合,明明看着似乎是千金之子的装扮,但却展现出了令人诧异的勇力。

  还不等中年士子与老仆帮忙搭把手用力,那沉重的棺材便被为首那人直接抬了起来,然后举重若轻地往着马车里一推。

  紧接着,为首那人又走到马车的轮子脱落那一侧,左右观察了一番,然后喊了一句。

  “季常!”

  “在。”

  一个体格魁梧,满脸风霜之气,身披轻甲的汉子疾步走到了为首那人的身旁拱手听命。

  “将马车这一侧抬起来,这轮子损坏并不严重,仅是脱落了而已,尚能修复。”

  “是,主公。”

  那汉子闻言,当即双手抓着马车边缘,双脚直插于大地,猛然一抬之间。

  那装着棺材的马车硬生生地被汉子直接抬起了倒下的那一侧,与另一个轮子维持着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且看着那汉子的举止,抬起一侧马车看上去并不吃力。

  这一幕看得中年士子忍不住出声赞叹道。

  “真壮士也。”

  只是,更让那中年士子吃惊的是,那被汉子称呼为主公且装扮便凸显着身份不凡的为首那人,却是异常熟练地做起着匠人的活。

  不过是片刻之间,那脱落的轮子就重新被为首那人重新装回了马车之中。

  这一幕,让中年士子多有疑惑之余,却是看得那三岁男童的双目神采奕奕。

  而为首那人拍了拍手上沾染的泥土污迹,温声地开口道。

  “好了,那马车勉强能用,慢些赶路的话,料想再撑个百余二十里无甚问题,等到了下个城池,这位兄台再换辆马车即可。”

  “感激阁下的出手相助,在下琅琊诸葛玄,不知阁下如何称呼?他日必报此恩。”诸葛玄连忙行礼道。

  “在下扬州刺史兼吴郡郡守刘备,见过诸葛兄。”

  刘备正色地回了一句。

  此言无疑让诸葛玄为之一惊,万万没想到眼前这个面如冠玉且双手过膝的男人居然贵为一州刺史兼郡守。

  更让诸葛玄吃惊不已的,还是刘备如此身份地位却依然谦和,甚至不嫌粗鄙为路人扶棺修车。

  “传闻刘府君乃是仁德君子,当真不假,见面更胜闻名也。”

  诸葛玄感慨地道了一句。

  “虚名罢了……”

  刘备拱手应了一句,然后目光看了看诸葛玄以及那三个孩童,问道。“不知棺木里的是……”

  诸葛玄的语气有些悲戚地说道。

  “那是堂兄,原为兖州泰山郡郡丞,此次中原大旱大疫,堂兄亦不幸染病亡于任上,故以玄前往泰山带堂兄返家归根,这三个也都是我自泰山带回的侄子。”

  “节哀顺变。”

  刘备闻言,也不由得有些叹息。

  身为一郡郡丞,却染病亡于任上,大概率是一任好官,且尚且留下三个幼子,这三个幼子今后生活必然多有不易。

  这不禁让刘备想起家中同为郡丞的李基,心中莫名地再度涌起几分紧迫感,朝着诸葛玄与三个幼子分别行了一礼后,道。

  “备还急着前往拜访琅琊王,便不多留了,诸位一路小心。”

  说罢,刘备看着那双目灵动且有神地看着自己的三岁孩童,温和且满怀鼓励地笑了笑,然后这才翻身上马,率领着那一众骑兵飞快地消失在了诸葛玄等人的眼前。

  “也不知远在吴郡的刘府君,为何会在此处?”诸葛玄喃喃地道了一句。

  忽然,那三岁孩童目光似是多了几分悠远地说道。

  “或许,是为了救民而来。”

  说罢,那三岁孩童朝着刘备远去的方向躬身一拜,自言自语道。

  “他日诸葛亮必报刘府君之恩。”

第158章 天子的平衡之道

  只是对于刘备而言,刚刚的随手而为仅仅只是一个小插曲罢了。

  遵循着心中“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志向,且刘备经过之时亦怜悯于那三岁孩童吃力扶棺的模样,心中多有不忍。

  至于如此是否会有失身份……

  对于刘备而言,践行仁德之事从来就无须考虑身份之事。

  只是,沿途所见的种种流民惨状,却是让刘备的内心越发紧迫之余,也莫名地真切感受到了一种压在肩膀上的紧迫感。

  万千生民之命,在乎一念之间。

  或许多借来一些粮食,便可多使几个三口之家团聚。

  尽管吴郡也同样在通过糜家的渠道不断往徐州输送粮食,以尽可能地让流民有足够的力量赶到吴郡。

  只是在只能通过陆路运粮的情况下,运粮的消耗之大让刘备看了都直皱眉,且还需安排大量士卒保护,以免被土匪山贼又或者是饿极的流民给劫了。

  这更是让运粮之事,难上加难!

  这一刻,刘备进一步理解了李基对于构建吴郡海军的想法。

  若是造船工场已成,造出了足够海船的情况下,那么完全可以自海上运粮前往徐州。

  如此一来,不但速度提高十倍不止,沿途消耗大幅减少,就连安全性都不知道提高了多少。

  只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海船之事,短期内指望不上,吴郡运粮至徐州的消耗也是大得惊人。

  刘备只能寄希望于向徐州各郡的郡守或国相借粮,继而可以快速地一解燃眉之急。

  (PS:这个时候陶谦还不是徐州牧。)

  而在李基为刘备制定的徐州借粮计划之中,第一步便是找琅琊王刘容。

  霎时间,刘备不禁想起离开吴县之前,李基的提醒:

  【主公,此去徐州关键在乎琅琊王!只要琅琊王愿意以相助宗亲与关怀百姓的名义愿意借粮,那么琅琊相阴德看在琅琊王的面子上,也必然会借粮救济百姓……

  而后,主公自北向南,再沿着东海郡、下邳郡、彭城国、广陵郡的顺序拜访各个郡守与国相,有主公亲自出面且渐成大势,则事必可成。】

  很快,琅琊王刘容的封地便已到刘备的眼前。

  旋即,回想起李基的提醒,刘备也不洗漱,继续保持着那风尘仆仆且身上多有泥泞的模样,然后让夏侯博备齐礼物,则是直接前往琅琊王的王府递上拜帖。

  刘备于王府外等待了片刻后,琅琊王王府却是大开中门,一个看上去有些病弱且身着王袍的少年走了出来,远远地冲着刘备行礼道。

  “原来是叔父到访,还请恕罪未曾远迎。”

  刘备见状,连忙便迎了上去回礼道。“琅琊王客气了,备乃是外臣,如何称得上叔父一说?”

  刘容轻咳几声,看着刘备那温和的模样,心中不禁涌起了几分亲近感地开口道。

  “依据辈分,既是叔父,那本王自当以晚辈执礼。”

  旋即,刘容方才注意到刘备那风尘仆仆且略有些狼狈模样,忍不住问道。

  “叔父为何身上多有泥泞?莫非是途中遇到山贼土匪?”

  刘备连忙答道。“非也,乃是急于拜见琅琊王,心中焦虑而非敢有顷刻停歇。”

  “哦?可是有甚大事,竟让远在吴郡的叔父亲至琅琊。”刘容略有些紧张地问道。

  刘备的语气带着几分愧疚地开口道。

  “实乃流民之事,备心中不忍于流民受饥挨饿,但吴郡纵是掏空钱粮亦有所不怠,是以备此番拜访琅琊王,却是为借粮而来。”

  刘容闻言,表情却是放缓了一分,道。

  “本王的王府倒也还存着不少粮食,除了留下部分以作仆人用度之外,余下便是皆赠予叔父都仅是小事,但恐怕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顿了顿,刘容主动地开口道。

  “还请叔父入府内暂歇,容本王召琅琊国相阴德前来一叙,看看能否出面居中说情,让阴国相从琅琊粮仓中借出一部分粮食交予叔父。”

  刘备闻言,脸上不由得大喜过望,万万没想到事情居然比自己想象得还要顺利,更是对于李基的神机妙算佩服不已。

  琅琊王刘容果真是一代贤王,尚且不等刘备主动开口请求,便已经竭力想要为刘备解决借粮之事以尽快救民。

  须知,大汉有十三州一百零五郡,其中一些郡易名为国,那便是因为此郡有汉室宗亲被封王。

  只是,并非是每一位王的领土都是占据了整整的一郡之地,且每位王多传一代领地也会随之被削上许多。

  因此,即便是在琅琊国之内,琅琊王真正的领地也不多。

  而在这种情况下,朝廷若是在琅琊国内再设置郡守去治理非琅琊王的领地,那无疑是对琅琊王的不敬。

  故以,但凡是有王所在之郡国,不设郡守,而改为设国相,以敬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