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别死 第313章

作者:李夏蝉

  ……

  路上。

  张家兄弟气愤的道:“抓到白莲教的妖孽了是吧?看我们兄弟怎么去收拾他们!”

  “人在哪里?”

  “锦衣卫是吧……好好好!我们要将她千刀万剐!”

  这两兄弟也是气愤到了极点,想来那秦花魁的下场不会太好,毕竟这两兄弟心眼可真不大!

518.第518章 新币初发

  518.

  陈策怎么也没想到,白莲教一直执着于刺杀自己的原因,居然是因为安化王的死。

  可是安化王的死因,在去倭岛的船只上分明是被弘治皇帝封锁了的。

  虽然当初船只上的藩王虽然只是怀疑,但并没有实质证据,那究竟是谁对安化王的后代走漏了这个消息?

  陈策心中隐约有了答案,不过即便知道了也无济于事,他总不能去倭岛将大明的这些藩王给灭了。

  而且也没真凭实据就表明人家是有意还是无意的。

  万一那些藩王无意对安化王子女透露的安化王可能的死因,或许他们原本就不知道安化王后代和白莲教有关系……

  当然了,也不排除有些人就是想利用安化王的死,指使白莲教来杀陈策。

  在白莲教分舵护法秦花魁伏法后,等待她的结果势必很残忍,在面对死亡时,她也会恐惧,也会祈求,甚至多次在牢狱内祈求觐见陈策,还不惜牺牲色相引诱锦衣卫指挥使牟斌等等。

  但都没用,最后的下场依旧是残忍的死去。

  牟斌那边将调查秦花魁的内容告知弘治皇帝后,弘治皇帝私下召见了陈策。

  他知道这件事和大明的藩王脱不开关系。

  明人不说暗话,弘治皇帝开门见山的问陈策道:“纯简,说说吧,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或者想怎么处理?”

  陈策明知故问道:“皇上这是什么意思啊,锦衣卫那边不是已经杀了白莲教的刺客了么?”

  弘治皇帝盯着陈策,笑了笑,道:“你知道朕不是问这个。”

  “你这么聪明,估计早就发现这里面的问题了,兴许牟斌和太子都没注意到的细节,不过你肯定能发现。”

  “那白莲教的花魁说,安化王的子嗣在倭岛知晓了安化王是被你杀的。”

  “这事儿,没有人知道,除非当初在船只上的人会有这种怀疑……而当时在船只上的除了内阁和锦衣卫等少数人,只有诸藩王了,能将安化王的死归于你身上的,一定是这群藩王中的一个,具体是谁,朕不得而知。”

  “朕也不敢确定他们是故意的还是无心的,总之这件事和大明藩王脱不开关系,所以朕才问问你,你打算怎么处理?”

  既然弘治皇帝已经将话挑明了,那陈策也不得不正视道:“也没什么想处理的,那些藩王迟早会知道我对他们做的一切,现在能报复我的方式,也顶多只有如此了。”

  “换位置思考,我要是他们,抓到机会了可能也会报复的,毕竟他们能有今时今日,都是我一手造成的。”

  “皇上勿要担忧那么多……不过白莲教的事却不得不重视起来。”

  “如果单纯的只是国内的邪教也还好,可这群白莲教是蒙古人扶持的,瓦剌和鞑靼人一直觊觎大明内陆土地,企图用白莲教颠覆大明政权,此事不得不防。”

  弘治皇帝眯着眼,脸色不善的道:“瓦剌和鞑靼人一直是北疆的心腹大患,他们野心很大,贼心不死!”

  “北疆九边的防御稳固,他们没办法突破九边的防线,只能在大明内陆扶持一股子势力,用他们来干扰大明的政治稳定。”

  “其心可诛!”

  从大明建立以来,大明就和瓦剌、鞑靼之间有世仇,弘治一朝,很少和瓦剌、鞑靼发起大规模战争,但鞑靼小王子却屡次寇边,对大明边境造成威胁,弘治皇帝早就想和对方打一场战争了。

  “皇上。”陈策劝弘治皇帝道,“现在经济还不稳定,等一些日子吧,现在还有很多事要做。”

  “先让锦衣卫慢慢查一查白莲教,我们掌握了舆论,顺天报业就是我们的利器,让顺天报业多宣传宣传白莲教的一些恶行,让百姓们畏惧白莲教,在舆论上取得胜利。”

  弘治皇帝深以为然的道:“朕会让礼部那边做此事的。”

  “户部那边新币准备的如何?”

  陈策道:“一切都准备妥当,下月初就会开始发行新币,金银要逐渐退出交易市场,国家要进行市场干预。”

  这一阶段,户部不仅要筹备新币发行的问题,还需要将此事交代给两京十三省各地有司的官府,以及各地的钱庄。

  前期准备工作需要做到位,才能彻底在全国发行新币纸钞。

  等陈策从弘治皇帝这里出来,天色已经很晚了。

  张家兄弟堵住了陈策的路。

  “陈纯简!”

  “你太险恶了!我们拿你当兄弟,你拿我们当什么?”

  “你那个宅子,明明有人要刺杀你!你居然卖给我们?你还是不是个人了?退钱!现在你必须退钱!”

  讲道理,陈策真有点对不住他们,想到这两个家伙差点跳茅坑,陈策就有点同情。

  “好吧,确实是我做的不对,我也没想到他们居然还敢回来刺杀。”

  “我把钱退给你们,你们把宅子还给我吧。”

  张延龄道:“这还差不多。”

  差不多你个棒槌头!

  玛德,智障玩意!

  我们给他挡了灾,以后应该也不会有人再刺杀了,现在他把宅子给要了回去,把钱还给我们,怎么算,我们怎么吃亏!

  张鹤龄忙不迭道:“不行!宅子不能还给你,你把钱给我们!”

  陈策:“?”

  他像是看傻子一样看着张鹤龄,道:“你怎么不去抢?成了,去找皇上吧,不行找你的皇后阿姐,他们要说可以,我就把钱给你们。”

  张家兄弟:“……”

  陈纯简,你欺人太甚了!你这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找皇上?皇上会偏向我们吗?我阿姐也不会偏向我们啊!

  畜生!

  陈策招招手:“我还有事要忙……对了。”

  “你们听说朝廷要发行新币了吗?”

  张家兄弟歪着头道:“听说了,咋?有什么内幕?这新币有啥猫腻?”

  陈策道:“能有什么猫腻?”

  “哦,以后可能金银的流通性没那么大了。”

  这样啊,我还以为这新币会和洪武宝钞一样,最后会变得不值钱,那样的话,我们可就不要存储新币了!

  不过从张家兄弟的表现来看,推广新币,似乎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啊。

519.第519章 对辽东的调整

  519.

  张家兄弟足可以代表一部分人,其实民间对新币的态度并不友好,大明经历过一次纸币潮,那一次失败后,也导致大明的财政信誉受到很严重的影响。

  如果那次纸币发行后,能稳定下来,现在也不会导致后续发行新货币会如此困难。

  从开始发行到四月初正式发行,准备了足足快一年时间。

  四月初,大明弘治朝的纸钞正式开始在民间发行,并且流入钱庄。

  同时朝廷宣布今后限制金银作为主流货币流通物,全部以弘治新钞取代。

  朝廷也规定了纸币和金银的兑换比例,大家存储在钱庄的钱财,都会按照比例兑换成纸钞重新发放给百姓。

  就算百姓们再不愿意,现在也不行了,因为此前他们将大量的钱财全部都存入钱庄,现在由钱庄给他们兑换纸钞。

  这一切政策全部都环环相扣,让百姓们连埋怨的心思都没有。

  两京十三省的有司衙门已经在各地州府县村等全部通知了下去,国家现在实行货币新策,全部改为用弘治新币作为主要流通货币。

  现在大明真是日新月异,发展速度变的让人跟不上节奏。

  四月初的清早,弘治皇帝便带着李东阳、秦紘、张懋、牟斌等人出宫视察,新币发行对大明来说至关重要,弘治皇帝要亲自看看货币流通情况。

  顺天府的早市已经开始,菜农摊贩们早早就开始吆喝,这些小规模交易的,依旧用铜板通宝。

  弘治皇帝在集市上溜达着,恰好迎面看到了同样在溜达的陈策和朱厚照。

  “皇……”陈策四下看了看,知道弘治皇帝在微服私访,也就没行礼。

  弘治皇帝主动道:“纯简你这是?”

  陈策道:“我来看看新币的流通情况。”

  大家心照不宣的点头,在一处米铺外面,看到了百姓们已经开始使用弘治新币结算,两张一百钱的纸币和一张五十钱的纸币,全部交给店家。

  等顾客离去后,陈策背着手走进去,随便买了一点大米,然后将纸币交给对方,笑着道:“店家,这纸币用的是方便哈?”

  那店家也微笑道:“是啊,用起来是方便,但却提心吊胆,谁知道啥时候这些纸币就会和洪武爷时期的一样,变得一文不值?”

  “但没办法了,国家下发了政策,不准用金银作为流通,不然抓到了要罚款。”

  “希望这些纸币,不会用个一两年就会发生贬值吧,还是早早存点金银在手里比较安全妥当。”

  从店铺出来后,弘治皇帝眉宇微蹙,很显然现在大明百姓对国家的信誉还是持怀疑态度。

  陈策对弘治皇帝道:“自洪武纸币贬值后,大明的百姓对朝廷对货币持这种怀疑态度实属正常。”

  “国家信誉在此前崩塌过一次,想要重新塑起来需要时间,这也需要皇上和诸臣子们共同努力,勿要担忧,且过一段时间,相信百姓就会逐渐接受。”

  弘治皇帝点点头,陈策继续对秦紘道:“秦大人,你户部任重道远,不能再像洪武时期宝钞贬值那样随意滥发宝钞,一定要控制好量,按照我给你的计算公式,每年发行量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这些事,陈策此前对秦紘说过,相信秦紘和他的户部团队们能做好。

  李东阳和张懋在一旁安静的听着,也没说什么,但心里的震惊依旧掩饰不住。

  从宝钞发行到未来宝钞控制价值等事,陈策已经和户部规划好了,甚至将每年发行量都能控制在一个范围内。

  这些经济规律,说实话,即便是内阁首辅,都不懂,他们除了佩服,还能说什么呢?

  又跟着弘治皇帝逛了一会儿,顺天府使用新钞的百姓越来越多,目前来说整个市场还是相对比较平稳,钱币短时间内不会造成太大的波动和影响。

  大明的经济体系被陈策完全改变后,陈策又对弘治皇帝和户部提议,接下来再和海外诸国做贸易结算的时候,就要用新钞作为结算货币。

  各国都有自己的货币,有的国家用金、银、贝壳、珠宝等等,这都无所谓,货币只是一个概念,按照对方国家的经济情况,合理和弘治新钞进行兑换……

  秦紘问陈策道:“我们该如何衡量对方货币和我们大明货币之间的价值?”

  “这个很简单,对方国家有金银,可以按照金银和他们本国货币的兑换比例,再折算到大明宝钞。”

  “总之未来两国做贸易结算的时候,提前得签好结算文书。”

  “户部在做每一次结算的时候,也都需要换算出大明和诸国之间的汇率,并且在大明每个钱庄之间公示出来汇率兑换比率。”

  弘治皇帝好奇的道:“为何要如此公示?”

  陈策道:“除了国家和对方会做贸易往来,民间商人也会如此,将汇率公示出来,防止大明的商人吃亏,也方便大明的商人判断对方货币之间的价值。”

  随着大明逐渐从农业国迈向商业国,朝廷对商业之间的宏观调控也需要越来越重视,不能再有以前小农经济的思想。

  讲道理,陈策在和秦紘、弘治皇帝之间交流谈话的时候,李东阳和张懋、朱厚照几人压根插不上一句话。

  李东阳不由感慨,他这个内阁首辅有些落伍了,若是再不学习新的知识,继续墨守成规,恐怕很快就会被时代淘汰。

  要与时俱进了。

  “你们再去视察视察吧。”弘治皇帝对李东阳和秦紘几人说完,便带着朱厚照和陈策朝澄清坊大街走去。

  “皇上。”

  陈策开口道:“还有一项政策,我觉得可以试行。”

  弘治皇帝道:“什么?”

  陈策沉默片刻,才开口道:“关于开放少数民族定居在大明内陆的政策。”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