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秦烛照
陛下纵然是想从齐楚韩赵之地的郡县调粮,官仓里也无粮可调。
甚至各地的百姓,也没什么粮食,只是比魏地要好一点而已。
总不能从其他郡县百姓的嘴里抢粮,去赈济魏地三郡吧?
那样一来,就算魏地不乱,其他郡县也会乱。”
赢战笑了:“不,这些地方,官仓和百姓的手里没有余粮,但是那些六国旧贵族、豪强世家的手里,肯定是有粮的,而且是大量的余粮!”
赢战并不是信口开河,毕竟这个时代,豪强贵族们动辄一掷千金,仆从如云,多者甚至可达数千上万的奴仆门客!
甚至许多贵族豪强,手里还有私兵护卫!
若是没有足够的金钱和粮食支撑,贵族们怎么能养的起那么多的仆从门客和护卫?
如果不是因为这种情况存在,原本历史上,秦末之乱,那些六国后裔也不会那么快就席卷六国故地,各自迅速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势力。
其根源在于,大秦虽然强于六国,但也无法彻底歼灭六国的一切力量。
六国虽灭,六国旧族手里,却依旧保存着很大的实力财力。
毕竟要是灭一国就尽数歼灭一国贵族豪强,秦国可能到现在都还没一统天下,因为在大秦不给六国王族贵族活路的情况下,列国贵族一定会抵抗到底,不死不休。
当初的齐国上下,也绝不会不战而降。
哪怕始皇帝称帝之后,为了防止六国旧族作乱,迁天下富户十二万户充实咸阳。
但是在各地,还是有大量的六国贵族豪强存在,他们手里掌握的财富和粮食,不说富可敌国,也不远了!
“所以,你打算让那些六国旧贵族豪强们调粮?
这不可能,那些贵族们贪婪无度,过去他们执掌一国的时候,都毫不怜悯自己的百姓,只知道一味盘剥。
现在让他们拿出粮食救魏地,比杀了他们还难!”
始皇帝明白了赢战的意思,原来目标打在了那些贵族豪强之上。
只不过始皇帝却摇了摇头,认为以那些贵族豪强的性子,不可能这么做。
这也是人的本性,只在乎自己的利益。
别说是六国的旧贵族了,就是大秦的贵族和大臣们,也不会拿出自己的家产,去救魏地。
“我给通武侯讲一个故事吧。”
赢战微微一笑,不是他在故意卖弄悬念水字数,而是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言献策,作为计策的佐证,本就是这个时代的常规操作。
诸子百家和那些说客谋臣们,皆是如此。
智子疑邻、掩耳盗铃等典故,便都是来源于此…
所以,尽管始皇帝迫不及待想知道赢战有何办法,能让那些贵族豪强们出血,却还是不得不坐下来听故事…
“有一天,北风和太阳因为谁的本事更大,而争论不休。
这个时候,路上忽然经过了一个行人,北风和太阳一致决定,谁能使得行人脱下衣服,谁就是胜者。
北风一开始就猛烈的刮,想要吹掉行人的衣服。
行人觉得冷,就裹紧了自己的衣服。
北风见状,吹得更加猛烈了,行人冷的发抖,就添加了更多的衣服。
北风刮的疲倦了,也没能让行人脱下衣服,便让位给太阳。
太阳最初把温和的阳光洒向行人,行人脱掉了添加的衣服。
太阳接着把阳光变得强烈了,行人们开始汗流浃背,渐渐地忍受不了,脱下了所有的衣服,光着膀子跑去河里洗澡了。
这风和太阳,就好比两种手段。
如果以风的手段,强行从豪强手里刮走粮食,只会引起他们的抵抗,把粮食藏的更严密。
若是以太阳的手段,刺激那些豪强们,使得他们自己主动将粮食拿出来送到魏地,则魏地郡县还会缺粮吗?”
赢战这个故事讲完,始皇帝恍然大悟,眸子刷的就亮了起来:“所以,你是有太阳的手段了?”
赢战点了点头笑了:“不错。
我有一个阳谋!
先让陛下给魏地的几个郡守下旨,将魏地的粮价,暂时提升百倍,到三千钱一石!
并调拨一些金子,送往魏地,摆在郡守府外,凡是有来售卖粮食者,皆以三千钱一石的价格来收。
如此一来,则那些屯有粮食的豪强贵族",'0和富商巨贾们,见到有百倍的利益可图,就会前赴后继的押运粮食赶往魏地。
甚至连大秦的贵族们,也会争先恐后的将存粮押往魏地售卖。
就算前期有些商队速度快,但只要能拉来粮食,使魏地百姓得到及时的赈济,以百倍的价格支付也没什么。
如此一来,要不了半个月,魏地的粮食,就会因为外地粮食的大量涌入,而供大于求。
这个时候,便让魏地的郡守们,以赈灾的粮食已经收够了的名义,停止收购。
那些贵族豪强们,便会因此都被架在了火上烤!
辛辛苦苦的把粮食拉过来,想着大赚一笔,却卖不出去了。
不但没赚到,还损失了沿途的损耗和运费。
如果再原路拉回去,只会让损耗再增加一倍。
这时,再由当地郡守出面,以三十钱一石正常的价格,收购粮食。
这个价格,会让一部分人不亏也不赚,或者小赚一点点,为了避免回去路上的损失,他们一定会以三十钱的价格售卖。
这样一来,就足够确保魏地郡县的粮食够用了。
至于另外的一些人,因为路途较远,运费和损耗较高的原因,三十钱一石是卖亏的!
但是如果不卖,再拉回去,会亏的更多。
所以也只能选择亏本卖出!
这么操作一番后,则大秦不但能解决了魏地三郡的粮荒,又能收到大量多余的粮食充实府库。
最关键的是,还能让那些贵族豪强们有所亏损,实力受到了削弱,降低了对帝国的威胁!
就算他们手里多了一些粮食卖的钱,但粮食在大秦手里,他们有钱也再买不到!
至于他们赚的那些钱,以后也有的是办法从他们手里赚回来!
此计,与当初齐国管仲的鲁缟灭国之计一样,乃是无解的阳谋。
就算有聪明人看了出来,也挡不住绝大多数人的贪婪!”
赢战这一石三鸟的一计说完,始皇帝已经听得如痴如醉,一脸的惊叹和振奋之色….
第45章 始皇帝:我儿赢战,天下无双!
“好一个阳谋!
此计一出,救魏地、实府库、削豪强,一计三用。
更胜鲁缟灭国之计多矣!
咸阳候之才,更胜过那齐国管仲!
管仲只是谋划一个鲁国,而咸阳候之计,谋的却是天下豪族!”
这一刻,始皇帝对于赢战的计策惊叹不已,甚至拍案叫绝!
等赢战说完他的计策后,始皇帝也反应了过来,赢战所用计策,与春秋时齐国管仲的削弱鲁国之计,异曲同工!
当时,齐国想吞并鲁国,但是又没有一战灭鲁的实力。
于是齐相管仲,便想了一个计策。
鲁国以一种名为鲁缟的丝织绢帛,闻名列国。
鲁缟又薄又细,比较受列国欢迎。
管仲便进言齐桓公,在齐国境内大力推崇鲁缟。
齐桓公管仲带头穿戴鲁缟做的衣服,引起风潮,齐国贵族和百姓们,也争相效仿。
于是,鲁国的鲁缟便供不应求。
鲁国百姓和贵族们,一看鲁缟供不应求,有利可图,便也都不种粮食了。
纷纷把粮田改为了桑田,种桑养蚕,抽蚕丝织鲁缟,卖给齐国人,大赚了一笔。
再用赚来的齐国的钱,买齐国的粮食。
因为鲁缟贵而齐国粮食便宜,卖一匹鲁缟的利润,足够买很多的齐国粮食,所以鲁国上下举国种桑。
而这个时候,齐桓公和管仲,忽然下令禁止齐国人穿鲁缟,并且不卖给鲁国粮食。
鲁国买不到粮食,自己的粮田也改为了桑田,根本就不产粮食,于是陷入了饥荒。
齐国趁机发兵攻鲁,占领了鲁国泰山以北的大片领土,鲁国从齐国赚的钱,也都以战败赔款的形式回到了齐国。
而周公嫡系后人的鲁国从此一蹶不振,最终在历史大势中被灭国。
再来看赢战的计谋,化用了鲁缟灭国之策,而又有所创新。
以百倍的利益为翘板,撬动天下豪族的贪婪之心,然后再让他们,进入赢战的所挖的坑之中,任人宰割!
饶是始皇帝自诩自己雄才大略,也不得不叹为观止,赢战此计,真乃化腐朽为神奇的无双之谋!
始皇帝可没有因为此计脱胎于管仲的鲁缟灭国,就觉得赢战的计谋是抄人作业,拾人牙慧。
因为鲁缟灭国的故事,只要是接受过教育的贵族,几乎没有不知道的。
而前几日,为了魏地粮荒的事情,始皇帝和主管粮食的治粟内史以及许多的大臣们议论了很久,却没有一人想到这个办法!
甚至连个次一点的办法都没想出来!
举个例子,这就好比数学公式一样,面对一道已经有答案的题,大家能够看懂,知道这一题的解题过程。
但是同类的题目,再换一个不同的形式来出题,哪怕会背公式,也会让许多人手足无措,找不到破题的思路。
会背而不会活学活用,看到别人解出来才恍然大悟…
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才学就像是数学,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
所以,始皇帝看着赢战,高兴和欣慰之余,也有一种百感交集的复杂和一丢丢苦涩…
他是让天下归一的始皇帝,自诩雄才大略,千古无二。
至少自周武王以来,天下列国八百年间,君王无数,没有一人能够与始皇帝相比。
但是在他这个长子赢战的面前,却让始皇帝有一种自己好像有些愚蠢的错觉…
自己和满朝大臣解决不了的难题,放在赢战的面前,随手就能解出来。
而且解出来之后,再回头一看,有的难题史书上居然还有参考答案…
就好像始皇帝和大秦群臣,放着有答案的书不知道翻一样…
事实上,这只是始皇帝一刹那的感慨罢了。
始皇帝当然足够自信,不会怀疑自己的雄才大略,更不会觉得自己是愚蠢。
只不过是赢战这小子,实在是太过于聪慧和妖孽,对比的始皇帝这个当爹的,有些黯然失色而已…
同时,始皇帝也在心里嘀咕起来,是不是要把父子相认的时间,尽量的推迟…
毕竟始皇帝现在以王贲的身份与赢战相处,就算是有什么问题求助赢战,也不至于没面子,就算丢人也是丢的王贲的人。
但若是父子相认以后,当爹的遇到点难题就求助自己的儿子,这岂不是会让当爹的很没面子?
当然,这也只是始皇帝心中的一点小插曲而已。
始皇帝更多的,还是对于赢战的喜欢和骄傲!
朕的长子,才华惊世!
我儿赢战,天下无双!
而就在始皇帝心里因为儿子的优秀而沾沾自喜的时候,赢战忽然意味深长的看着他一笑,一口白牙闪闪发光,让始皇帝的心头,忽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通武侯,说起来魏地三郡的粮荒,还是和你有关。
四年之前,你率领十万大军灭魏,围困魏国都城大梁。
上一篇:人在大明:债主为我操碎心
下一篇: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