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襄王 第516章

作者:飞花逐叶

  于是他让大军继续行进,然而才走出了不到五里,就接到了消息说有一支队伍在靠近。

  没一会儿,一队人马出现在赵成武眼前,为首那人自报的身份更让他意外。

  “将军,我是朝鲜国主的弟弟,顺川君李炯!”

  “你到这里来,不怕我杀了你?”赵成武冷声问道。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眼前明军甲胄严整,武器精良,军阵严整……确实是惊讶到了李炯。

  这让他更加笃定,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将军荣禀,我那兄长背弃朝廷,忤逆君父……在下深以为耻!”

  “然因李烁凶威赫赫,在下只能隐忍不发,以待时机报效朝廷,向陛下尽忠扫除奸凶!”

  “昨日天兵降临,在下闻之大为振奋,于是联系故旧好友,征召忠义之士起兵平叛……”

  “经昨夜苦战,城中乱兵已然肃清,在下此行……特为邀请将军入城,我等已经备好美酒,要为诸位接风洗尘!”

  换句话说,防守空虚的安州城,被这位顺川君李炯,联合本地仕绅给拿下了。

  李晖没做成的事,被他这位叔叔办成了。

  赵成武不是三岁小孩儿,他不会轻易相信这些话,于是命人前去打探情况。

  小半个时辰之后,斥候果真来报说,城内守军已被拿下,人都被绑着并赶出了城。

  对此,赵成武仍不敢亲信,所以打算继续领兵前行,要亲自去看看安州城外的情况。

  而顺川君李炯,则得以跟在赵成武身侧。

  “朝廷天兵降临,安州百姓喜上眉梢,无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我那兄长愚蠢,然则百姓无辜,还望将军宽待!”

  百姓,真正意义上的百姓,其实是支持李烁改制。

  李炯李晖口中的百姓、贤良,都是指朝鲜的士人阶层。

  此刻李炯让赵成武“宽待”,其实就是劝他不要动这些人,显然他已在为自己立人设。

  如今李烁犯下大逆之罪,已失去了世人阶层的普遍阶层,在李炯看来其倒台已是迟早的事。

  李烁作为罪人,他的儿子当然也有罪,便不能继承朝鲜的王爵。

  那么适合接位的人,就得从其兄弟里面选,所以李炯看到了机会,所以他要拉拢士人阶层。

  当然他更明白,让大明满意才最重要,所以他要先讨好赵成武,亦或者更高一层的朱景洪。

  来到安州城外,反复侦查确认没问题后,赵成武才率军进驻城内。

  虽然这里驻军不多,但却囤积着大批粮食,这是为前线军队所准备,眼下只能便宜了明军。

  安州城被稀里糊涂拿下了,只是赵成武非常的谨慎,进城后拒绝了朝鲜方面的宴请,他就怕这些人别有用心。

  为确保绝对安全,赵成武下令封锁了城门,并向朱景洪发了报告。

  相隔百里的距离,当天下午朱景洪就得知了奏报,这让他高兴得多喝了两碗酒。

  安州被拿下,前线朝鲜军队后路被堵,拿下益州的难度降低了不少。

  局势可谓一片大好,甚至比朱景洪预想还好很多,于是他立刻向朝廷写了奏报。

  虽远在朝鲜,他仍密切了解着京城局势,知道朝中舆论对他很不利,他很需要这次大胜来拉回风评。

  “待旨意到时,恐怕我已拿下益州,届时朝鲜就伤筋动骨了!”

  这绝不是玩笑话,如今义州城内,包括征兆的青壮在内,挤了有将近三万的守军。

  朝鲜总共才七八万军队,一下折损这么多绝对是重创。

第593章 进击的襄王妃

  十月十九,神都洛阳。

  随着冬日渐深,天气已是越发的寒冷,呼啸寒风席卷着各处街巷。

  城南十里外一处别院内,此时正有文人雅士聚集,请了有名的清倌人来助兴。

  官员私底下“大规模”聚集,在当下的大明并不多见,除非是特殊情况非常有必要。

  比如当下,就处于“倒襄”的关键时刻,这些弹劾的中坚力量们,此时就聚集到了一起。

  因有太子挡在前面,东宫一系只能被迫跟随,在朝堂上跟其余官员打得有来有回。

  倒不是说东宫很强,而是参与弹劾的多数官员不愿伤及太子,所以有力气也发挥不出来。

  用不太恰当的词来形容,这种情况叫做投鼠忌器。

  在第一波弹劾风波起来时,太子本人亲自出面安抚众臣,让这些爱戴他的官员都很伤心,以为他背弃“操守”跟正道作对。

  后来他们才知道,这件事乃是皇帝强压,于是他们就理解了太子的苦衷,并重拾信心开始战斗。

  只可惜,皇帝本人根本不理会此事,只让太子一人出来挡枪,便让朝臣们有力气发不出来。

  但是,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拉锯战,朝臣们也不是全无收获。

  比如朱景洪已被定性为狂妄暴虐,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典范,其名誉已完全被他们踩到地上。

  现在他们聚在一起,就是商讨如何绕过太子,直接向皇帝弹劾朱景洪。

  自世祖朱审焯中兴以来,皇权得到了空前的加强,压得文武百官喘不过气来,串联弹劾这种“恶性事件”已极少发生。

  然而极少发生,却不等于没有。

  比如正统一朝,就已经发生了七八次,而最后发生的这一次,全部都跟朱景洪有关。

  清倌人进行着优美的弹唱,一众士大夫高谈阔论着,现场气氛格外的热烈。

  这些官员,多出自于都察院和六科,也就他们有这些闲工夫,来当所谓的中流砥柱。

  而他们的聚会和谈论内容,也很快传到了皇帝耳中。

  “唉……看来我还是太仁慈!”朱咸铭忍不住叹气。

  太子艰难支撑到现在这一步,对他来说已经很不容易,朱咸铭也不会太让他难做,所以这一次他将主动出手。

  “去请三位大学士来!”

  “是!”

  “再把李庆祥叫过来!”

  听到前面的吩咐,程英知道皇帝是要阁臣去压,至于叫李庆祥这位北司同知过来,意味着皇帝做好了拿人下昭狱的准备。

  陛下对襄王未免太过偏爱……程英冒出了这般想法。

  作为局外人,且是皇帝身边的人,程英对这一切看得很明白。

  “是!”

  明天是十月二十,按惯例要举行常朝,这些人将在常朝发难,朱咸铭必然要提前做好准备。

  在皇帝与阁臣们商议时,皇城之外的睿王府内,陈芷正在迎接一位贵客。

  王府正门大开,一顶轿子被抬了进去,越过数道门禁来到了银安门内。

  银安殿前,陈芷领着睿王府的女人们等候着,待轿子在殿前落地她便主动迎了上去。

  “我说妹妹……可难得你来一趟!”

  宝钗钻出了轿子,神色间带有几分忧色,极为勉强笑道:“近些日子身体不方便,故而未能登门拜访……怠慢了嫂子,您可不要生气!”

  “你这是什么话,咱们是一家人……你这样说可就见外了!”

  “来……我已备好茶水,就等着招待你呢!”

  说到这里,陈芷牵着宝钗的手往里走去,一边走还跟宝钗介绍睿王府妃嫔。

  虽同是朱景渊的女人,但这些人比起王妃陈芷,地位上就差了一大截,在跟宝钗行礼后就非常安分的退了回去。

  比起襄王妃,睿王府的内宅可热闹多了,从侍妾到王妃足有十几个人。

  见过之后,众人便一路进了王府后园,东北角的一处楼阁上已准备好了一切。

  落座之后,没等陈芷开口说话,宝钗便自顾叹了三次气。

  见此情形,陈芷只能说道:“妹妹……你是在为十三弟忧心吧?”

  “如今朝中对他弹劾日多,我又岂能不担忧……他做事向来不多想,如今惹出这等大祸来,可叫我怎么活啊!”

  看到宝钗的表演,陈芷心中不免冷笑,暗道这丫头确实会演。

  陈芷一样心里明白,此番事件对襄王府确实棘手,但说什么大祸临头就夸夸张了。

  即使朝臣弹劾成功,想来皇帝也会重拿轻放,朱景洪最多会被禁足或是罚俸,削其爵位基本是不可能的事。

  你襄王府如今声势滔天,这点儿委屈都不愿受,难道你也想争太子?

  陈芷淡定审视着宝钗,朱景洪有没有这想法她不确定,但眼前这聪明丫头她敢说不但有,而且想要夺嫡的胆子很大。

  或许老十三就是被他撺掇,这几年才搞出了这么多事来……陈芷如是想到。

  端起茶杯递到宝钗手上,陈芷安抚她道:“十三弟深受父皇母后爱护,凭那些人几句微词就能害得了他?你着实是忧虑过甚了!”

  “再说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世上谁又能不犯点儿错?十三弟也曾于国有大功,因他一次犯错就把他全部否决,这本身也说不过去!”

  陈芷这说的全是空话大话,反正她是站在边上看热闹,并遵照朱景渊的意思遥控依附王府的官员,给这次事件添柴加油。

  宝钗当然知道这女人的想法,随即便说道:“嫂子既也认为此事不公,可愿顾念血肉之亲,帮亲弟弟一次!”

  “宝钗……我自然是愿意帮忙,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况且伱六哥他也不在……”

  “嫂子,你我都是至亲姐妹,有些话我直说……你可别见怪!”

  话说到这一步,陈芷便知接下来的话,她必须要慎重应对。

  “看你说的……咱们姐妹之间,有什么话不能说的,有话但说无妨!”陈芷颇为大度道。

  “六哥贤德朝野称赞,睿王府之追随者,遍布于朝野内外,若说帮忙心有余而力不足,实难让妹妹信服!”

  宝钗说的这些话,已经突破了谈话该有的体面,直接让陈芷收起了脸上假笑。

  “嫂子和六哥有难处我知道,可妹妹我还是舍去脸皮,请求嫂子伸出援手……老十三和六哥,毕竟是一母同胞的兄弟!”

  道德绑架他人,对宝钗来说是最基本的手段,此时轻车熟路用在了陈芷身上。

  “话已至此,若嫂子仍觉犯难,妹妹我绝不强求立即告辞……往后也不会再来相扰!”

  说到这里,宝钗顺势把手中茶杯放下,已做好了要离开的准备。

  陈芷当然希望宝钗立刻消失,但她也明白不能让对方这么走。

  这丫头是个聪明人,专程来一趟定是有所图谋,此番碰壁而回定会施以报复。

  别的不说,仅是睿王府见死不救传出去,就足够让他们焦头烂额了。

  本来他们不受皇后待见,若再有宝钗去编排几句,睿王府的损失或许会更大。

  看着宝钗这决绝的样子,陈芷便知对方已豁出一切,今日不帮忙往后就真成仇敌了。

  如果能一鼓作气把襄王府踩死,那么做仇敌倒也无所谓,可惜这件事根本不可能做成。

  “宝钗……你都把说到这份儿上了,我这做嫂子的但凡有半分人性,就绝不会袖手旁观!”

  “哪怕再难,哪怕成为众矢之的,我和你六哥……都会尽力帮十三弟!”

  再度把茶杯递回到宝钗手中,陈芷说道:“大不了,我们也被朝臣问罪,到时圈禁也好削爵也罢,你我两家都同进同退!”

  这些全都是场面话,具体怎么帮陈芷是一句不说,不到万不得已她绝不会出手。

  “嫂子,不消你们帮太多,若贵府长史官能上奏一封,出言为我们辩解几句,不管成与不成我们都感激你!”

  王府长史官上奏,几乎等同朱景渊本人表态,明明是非常正式严肃的一件事,却被宝钗轻飘飘的说出来了。

  听到这些话,陈芷心中自是万分不爽,但一时间又不好直接拒绝。

  “这件事情,我得好生筹划一番,你不要着急……说来也是不巧,府上长史官近两天病了,也不知他能不能胜任此事!”

  陈芷好不容易编出这些话,然而宝钗根本不给她机会,当即说道:“即使他病了,让其他人代笔即可,左右不过说几句公道话,无须辞藻太过华丽!”

  “嗯……有道理,来……别只顾着说话,咱们喝茶!”陈芷笑着说道。

  接下来,她二人继续虚与委蛇,最终在宝钗逼迫之下,陈芷只能捏着鼻子同意帮忙。

  没办法,她睿王府立了兄友弟恭,贤德仁义的牌坊出去,就不得不遭受宝钗的道德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