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襄王 第451章

作者:飞花逐叶

  “来人!”

  几息之后,几名女官战战兢兢进来,神色惶恐身体颤栗不已。

  “把这里收拾一下!”

  “是!”

第536章 兄弟

  “去个人,把太子叫来!”

  “是!”

  在皇后吩咐这话时,走出坤宁门的皇帝,也语气严厉让人去找太子。

  今天被老婆劈头盖脸一顿骂,朱咸铭此刻是火得很。

  事情皆因太子失察而起,他虽拿皇后没办法,却可以把太子找来出气。

  吩咐完这些,朱咸铭还是心有不平,皇后的话如同尖刀,仍不断在他心里猛刺。

  难道我真的不顾人伦?难道我真的刚愎自用?难道我真的刻薄寡恩?

  在这极端愤怒的时候,朱咸铭还在检讨自身,可见他也确有几分唐宗气度。

  有时候,人就真的需要当头棒喝,才会真正的全面审视自己。

  而朱咸铭的审视结果是,他承认皇后说的有一点点道理。

  且说太子这边,终究还是皇帝的旨意快一步,他被宦官带到了乾清宫内。

  进入殿内,看到脸色阴沉的老爹,朱景源连忙跪地行礼。

  “儿臣叩见父皇!”

  想起太子这仓惶失措的样子,朱咸铭心里就更不爽了,于是讥讽道:“太子难道又病了,怎么连路都走不稳了?”

  皇帝这话一出口,皇后痛骂的话便出现在他脑海中,显然他眼下的行为坐实了皇后的指责。

  “儿臣……儿臣……”

  “听说你要让贾家和林家联姻?”

  “确有此等想法,只是还在商讨!”

  蠢货,老子明显是要责问,你不知道往臣下身上推?

  这一句,朱咸铭终究忍了下来,只听他接着问道:“贾家为勋贵,林家今已属文臣,联姻可乎?”

  林家此前也是勋贵,但他家转型非常成功,如今完全融入士大夫之中。

  “确有不可,只是……”

  只是这种事情,只要不深究就屁事没有,即便有人深究也可朝堂辩论,终究是以谁势力大说了算。

  但眼下是皇帝诘问,皇帝是天下最有话语权的人,太子和他手下的人岂敢与之辩论。

  所以这时,他已不知如何答话,一时间大殿内安静下来。

  “既然不可,太子为何允准?”

  “儿臣失察,未能远谋!”

  本来皇帝是找太子来出气,但看他这般软弱模样,朱咸铭一时间兴致全无。

  “你知不知道,你想要用来联姻的林家姑娘,被你十三弟看上了!”

  这番话,便让朱景源更是惊讶,这些事他何曾去了解过。

  我还想着拉拢十三弟,请他到了金陵去制衡老六,如今自己却把林家姑娘与他人联姻,这可真是……

  联姻这件事,一开始朱景源就知道不妥,但没想到还藏着这么大的雷。

  眼见老爹叫自己过来,竟是为了点出这件事,朱景源心里不免感激,暗道父亲还是有些舐犊之情。

  “多谢父皇提点!”朱景源郑重行礼。

  “做事要谋定而后动,任何时候都不能慌,慌就容易出事……”

  这一刻,朱咸铭也语气平和下来,扮演着父亲该有的角色,可见皇后的话确实起了作用。

  难得听老爹谆谆教诲,朱景源心情格外的激动,于是悉心听取同时点头应是。

  一番教诲后,朱咸铭也觉得差不多了,然后就让朱景源离开了。

  老四啊老四,你就不能长进些?

  看着儿子离去的背影,朱咸铭心里忍不住叹气。

  儿子们搞成现在这样,他虽承认自己有责任,但也不否认太子确实不成器。

  然而,皇帝心中的失望愈深,太子本人对此毫无所觉,此刻他甚至感到前途光明。

  老六这次被赶出京,老爹又破天荒的对自己耳提面命,让朱景源忍不住大胆猜测,或许这都是在为自己铺路。

  而他才走出坤宁宫,皇后宫里的人就找了上来,于是他又急匆匆赶去了坤宁宫。

  到了坤宁宫,皇后先问了朱景源面圣情况,听了讲解后她才松了口气。

  痛骂皇帝,无论哪朝哪代都大逆不道,即使作为妻子杨清音的心也悬着。

  如今得知皇帝没有暴怒,她的心中终究安定了下来。

  “联姻的事就别去推了,你回去之后……把你府上那些庸才都骂一顿,他们这些人简直是乱来!”

  “是!”

  “回去吧!”

  “儿子告退!”

  且说太子出了皇宫,想起了手下的一帮属官,他的气就不打一处来。

  于是他急匆匆回了府,然后就下令召集了手下属官。

  东宫属官有二十多人,但被太子召见的仅有徐新安几人,毕竟这丢脸的事说给太多人听也不好。

  “诸位可知道,今日父皇为何召见?”

  几名官员面面相觑,便听徐新安说道:“还请殿下明示!”

  “陛下得知,我欲让贾林两家联姻,痛斥我不守朝廷规矩,诸位可把我害惨了!”

  即使是想骂人,但朱景源这样的厚道人,最多也只能说到如此程度。

  所有人都没想到,皇帝陛下会反应这么大,为没有发生的事如此动怒。

  他们确实感到奇怪,按理说文武联姻虽不合规矩,但这种事不上秤没四两重,如今事情还未发生朝堂攻讦未起,根本没必要把太子叫去痛骂。

  到了这个时候,这帮东宫学士还能想到这些,可见他们确实是合格的政治生物。

  规矩,律法,礼仪,制度……于他们而言,都是可以利用的工具而已。

  “诸位,往后这些事……还是要谨守制度,本分行事才好!”

  太子提点的这番话,在场众人皆恭敬聆听,这让他的心情稍微好转了一些。

  “是!”

  待众人回应后,朱景源没有让他们离开,而是盘算着自己心里的计划。

  “诸位……贾林联姻既不可行,我倒有另一个办法!”

  这个办法,是他回府途中胡思乱想得来。

  当了这么多年的太子,朱景源很少提出做法,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让学士们商讨,他来做最终的决定。

  联姻搞不成了,如何制衡睿王成了头等大事,此刻官员们都在思索对策,其实没心思听太子说废话。

  只不过太子终究是他们主君,即使心感焦急这些人也得忍着。

  “臣等聆听殿下训示!”

  “今日我得知,襄王对林家女有意!”

  斟酌着语句,朱景源缓缓说道:“诸位此前说过……可使襄王助我制衡睿王,然襄王纳林家女不合规矩,我等或可助其达成所愿!”

  这些情况,也是在刚才与皇后交谈中得知,然后朱景源才有了这大胆的想法。

  这想法确实很大胆,文武联姻不合规矩,皇室纳进士女就更不合规矩了。

  在皇帝不干涉的情况下,文武联姻之事虽不合规矩,但他们可以通过自己舆论优势,压下睿王一系的反对声音。

  但眼下皇帝明确反对,导致联姻这件事搞不成了,东宫又弄出更不合规矩的事,这样做岂不是故意跟皇帝对着干。

  见太子满是希冀等待回应,学士们一个个心里很难受,暗道太子考虑事情未免太过天真。

  可这是他们教出的太子,带不动也得硬着头皮带。

  见无人站出来表示表态,朱景源觉得非常尴尬,于是又问道:“诸位以为如何?”

  “殿下,此计……恐不太妥!”徐新安小心组织语言。

  “襄王纳林家女为妃,比之贾林联姻不合规矩,如今陛下已然震怒,臣等若再提起此事,只怕……”

  徐新安分析了利害关系,这些朱景源路上也想过,对此他也有自己的思考。

  “此番十三弟去金陵,若完成陛下交付之重任,立有大功要纳林家女入府,想来陛下不会太反对此事!”

  “即使朝堂上有异议,咱们也可以帮他说话,把那些妄议的声音压下去!”

  太子是有样学样,这以势压人的手段,如今算是上手了。

  同时他还画得一手好饼,要让朱景洪办完了皇差,完成了制衡老六的条件后,东宫再协助他达成所愿。

  几名官员考量之后,其中一人说道:“如此……倒也不是不行!”

  说这话的祖籍便在浙江,家里亲朋故旧许多牵涉到走私,所以他在现场几人中表态最快。

  其余几人也都陆续点头,所以朱景源的目光看向了徐新安。

  “徐卿……伱怎么看?”

  “殿下,此计虽是可行,然则风险极大,尤其陛下圣意难测……”

  “到时若咱们办不成事,引得襄王忌恨,只怕……得不偿失!”

  徐新安考虑得非常到位,因为即使有他们相助压制了舆论,也不能保证皇帝不亲自反对,事情不成的可能性非常的大。

  “到时我去求母后说情,有她老人家相助……想来可以成事!”

  即便皇后愿意说情,这件事能不能成,在场众人也都无法保证。

  徐新安思索之际,便有人说道:“徐大人,先过了眼前这一关,再考虑其他事吧!”

  别说天下文官不是一条心,即便是东宫这个小团体内,学士们的利益诉求也不尽相同。

  几息之后,又有人开口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徐大人……走一步看一步吧!”

  这是朱景源第一次主动定计,眼下连续得到手下人支持,便让他心里生出了成就感。

  “也好……”徐新安不情不愿说道。

  听得此言,朱景源便说道:“等会儿我就请十三弟过府,与他做好约定!”

  “是不是太急了些?”徐新安仍有疑虑。

  朱景源当即答道:“事不宜迟,贾家这件事是咱们力主,若不及时澄清……得罪了老十三,悔之晚矣!”

  这话一出,众人皆无话可说,然后朱景源便派了人去襄王府。

  襄王府这边,朱景洪意外收到了邀请,这让他是非常之费解。

  “请我去喝茶?太阳都要下山了,喝的哪门子茶?”

  喝茶当然是借口,那么太子叫我去定是有事……朱景洪心里思索着。

  此刻他正陪宝钗在后园闲坐,后者此刻说道:“看来贾林两家的事,还真与太子有关系!”

  “太子竟如此消息灵通?我不过才派了邓安出去,事都没办就被他察觉到了?”

  一时间,朱景洪发现自己小看了太子,这搜罗消息的水平未免太高。

  “莫非你身边被安插了耳目?”宝钗眼中凶光闪烁。

  “未必没这可能!”朱景洪神色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