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襄王 第139章

作者:飞花逐叶

  想到这厮干出的那些糟心事,朱景洪还觉得有可能,这家伙本就是丧心病狂之徒。

  “十三哥,怎么了?”现场唯有朱云笙敢询问。

  而一旁的宝钗,听到贾珍两个字,很容易联想到宁国府的珍大哥。

  看了眼宝钗,朱景洪方说道:“昨日工部郎中秦业求到我,说宁国府家风不正欲要退亲……”

  “宁国府的情况,我素来是有所知的,所以便应承下了此事,让侍卫去跟贾家传了话……”

  眼见果真是贾家,薛宝钗便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朱景洪说的每一句她都记下了。

  “昨天才去传的话,昨天下午……贾珍就找了些地痞,去到秦家打人威胁,方才秦业都告到承明院来了!”

  “贾珍这个混账,我看他是活腻了!”

  一位三品威烈将军,朝廷封的一等男爵,在朱景洪口中也能随意捏死……

  虽然这事在意料之中,可听着朱景洪这样轻飘飘说出来,还是带给了宝钗以冲击。

  这大明朝无论达官还是显贵,都不过是朱家奴才罢了……宝钗忍不住感叹。

  “十三爷,此事……只怕……”朱景洪盛怒之下,宝钗也要仔细斟酌语句。

  敛去怒容,朱景洪语气平和道:“薛姑娘有话直说,咱们没这么生分!”

  宝钗,十三爷又不会吃人,你可以的,不要害怕……

  在心里给自己打了气,薛宝钗壮着胆子说道:“十三爷,我在贾家借住过数日,对他们多少也了解一些!”

  “贾家虽有不足之处,对皇家却是恭敬有加,绝不敢有半分怠慢!”

  顿了顿,宝钗大胆看向朱景洪,不乏恭维道:“何况十三爷威名赫赫,宁国府便是吃了豹子胆,只怕也不敢与您对着干!”

  不得不说,宝钗这番话有理有据,引发了朱景洪的思索。

  见他认真听着,宝钗不由得信心更足,说道:“所以臣女以为,此事只怕另有隐情!”

  同为臣子百姓,从薛家的角度来看,贾珍只有疯了做出此等“忤逆”行径。

  贾珍突然就疯了?薛宝钗觉得不可能,所以她认为其中必有隐情。

  “有何隐情?”

  这可叫宝钗难以回答,只因她已经说得太多。

  可朱景洪既问了,宝钗即使犯难也得回答。

  “据……臣女所知,贾家在京城,明里暗里得罪过不少人,会不会是……”

  这确实是比较合理的解释,也难为她一个闺阁女子想到这些。

  此刻,朱景洪也冷静了下来,细细一想也确实是这么回事,贾珍这厮主要没疯就不敢这么干。

  即使他疯了,只要贾赦两兄弟还清醒,就绝不会允许他犯浑。

  穿越以来顺风顺水,养成了骄奢霸道的性格,居然忽略了冷静思考,这样确实容易犯错……朱景洪开始反省。

  顺着宝钗提出的思路,朱景洪已经想到了某种可能。

  如果不是贾珍搞的事,能这么快安排下这些事,幕后主使必然很有势力,且在贾家安插了眼线。

  那么这个人是谁呢?谁有又有挑事的动机呢?

  答案已经不言而喻,除了老六这个搅屎棍,朱景洪着实想不出其他人。

  如果是老六设局,那么这件事的性质就变了!

  老六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通过贾家离间自己跟太子……

  “我作为一个莽撞的人,如果不一头扎进这陷阱,这人设可就立不住了!”朱景洪心中暗叹。

  相比于跟太子生出龃龉,他朱景洪“莽撞无害”的人设无无疑更重要。

  难道就无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能维持人设,又不至于跟太子决裂。

  看着朱景洪脸色阴晴不定,薛宝钗不免为贾家担心起来,毕竟薛家跟他们有亲。

  至于杨静婷跟甄琴,对此倒没啥触动,毕竟她们只是旁观者罢了。

  而从情感上说,同为女子让她们更偏向秦家,所以也希望朱景洪能严惩贾家。

  几息之后,朱景洪徐徐说道:“薛姑娘所言,倒也有几分道理!”

  如果是薛宝钗劝住自己?就不会影响自己人设,同时也能给事情降温……朱景洪暗自思忖。

  既然老六设的局,此刻周围的几十名太监宫女,其中就很可能有他的眼线。

  刚才宝钗劝说的情形,这些人都看在眼里,想来是会报给老六的!

  想到这些,朱景洪已经有了思路,于是接着说道:“如此……薛姑娘于我有救命之恩,看在薛姑娘的面子上,我就再给贾珍那王八蛋个机会!”

  这话是说给周边的“眼线”听的,却也让宝钗十分感动,她也没想到在朱景洪心中,自己仍有如此分量。

  毕竟所谓的“救命之恩”,朱景洪已数次答谢,人情差不多都还完了。

  没理会宝钗的“脑补”,朱景洪吩咐道:“邓安……你亲自去贾家一趟,告诉他,若非看薛姑娘面子,我现在就要他的脑袋!”

  在此到贾家提宝钗,朱景洪是怕昭明殿没有“眼线”,打算再借用贾家的“眼线”来传话。

  毕竟是他派的人过去,老六安插在贾家的眼线,定然会将邓安说的每句话,都传给老六。

  此刻朱景洪说话杀气腾腾,哪有方才半分和煦模样,说是变了个人也不为过。

  这可把甄杨二人吓得花容失色,也让她俩更全面认识了朱景洪。

  倒是宝钗,因有金陵那些事的铺垫,对朱景洪这般面目见怪不怪。

  “你跟他说,我给他三天时间,让他给我个交代!”

  “听清楚没有?”朱景洪冷声问道。

  “听……听清楚了!”邓安连忙答话,神色间满是惶恐。

  待邓安退下,现场气氛仍显得凝重。

  就在这时,只听朱云笙说道:“十三哥,这么件小事.….何必大动干戈?”

  现场这么多人,也只有她才敢说这些话。

  “难不成因为这些事,还坏了今日游玩的性质?”朱云笙越发不满。

  朱景洪挤出笑容,说道:“三妹说的是,确实不该为这等人生气,咱们继续……继续游船!”

  当然了,这也是做给外人看的,为的就是给老六合理解释。

  于是众人走出承明殿,上了游船便在湖上泛舟,一派清闲惬意的氛围,与刚才形成了鲜明对比。

  不出朱景洪所料,留在岸上的十几名小太监中,有一人悄悄离开报信去了。

第206章 薛姑娘的面子

  作为幕后主使,朱景渊一直关注着情况,当邓安出了东安门去往贾家,他也收到了承明殿传来的消息。

  “老十三暴怒,居然被劝下来了?”朱景渊以为自己听错了。

  在他预想之中,朱景洪得知情况必然暴怒,接下来理所应当就会去贾家寻衅。

  一旁的陈芷忍不住说道:“又是薛家那丫头!”

  “老十三也真是够义气,那薛家救了他的性命,好像这人情还不完一样!”

  “薛家丫头几句话,竟把他给劝下来了!”

  听着陈芷的这些话,朱景渊心里很不是舒服,气得他又想砸东西了。

  “失算了,这次失算了!”朱景渊懊恼不已。

  只听陈芷说道:“事已至此,该如何补救?”

  朱景渊无奈道:“这次的事要办成,关键是利用老十三冲动的性格,如今他被劝住了……事情也就这样了!”

  他不可能再找一帮地痞,以贾家名义去为难秦家,那样做未免太刻意,反倒会引起朱景洪的怀疑。

  陈芷问道:“秦业已在县衙告了官,咱们要不要添一把火?”

  朱景渊摇头道:“算了……本就是一步闲棋,咱们不要陷得太深!”

  “现在……想来老四也已知晓情况,却不知他会有何等反应!”陈芷若有所思。

  坐到陈芷身旁,朱景渊喝了口热茶,说道:“东宫与贾家素无来往,只怕他还不知道……”

  “就在前几日,老头子给他送了十几箱奏疏批答,让他梳理脉络分析局势,老四一门心思泡在里边,只怕也没心思关注其他事!”

  “都是些什么奏疏?莫非圣上给了他重任?”陈芷本能警觉起来。

  这事儿老六还真留意过,只听他答道:“都是些地方官的陈奏,乱七八糟的事都有,看不出老头儿有何深意!”

  “事出反常必有妖,我看此事没那么简单!”陈芷皱起了眉头。

  “别关心老四了,对于老十三……我倒发现了拿捏他的办法”

  “什么办法?”

  “自古英雄爱美人,如今老十三也长大了,喜欢漂亮女子也是应该的!”

  “那薛家姑娘我见过,着实有倾国倾城之貌,我看老十三喜欢人家,故而对其言听计从!”

  陈芷并不否认这一猜测,只见她面带疑惑问道:“可这……跟拿捏老十三有何干系?”

  “找个模样品格上佳的女子,给他做王妃不就行了,此事咱俩之前议过!”

  陈芷面无表情,极为淡定道:“你还是别费心了,此事母后已有主张!”

  “你是说婷丫头?”

  见陈芷点头,朱景渊笑道:“最终是老十三来选,他若一心不中意婷丫头,母后怕是也拿她没办法!”

  …………

  不说朱景渊两口子如何商议,此刻宁国府内已乱成一锅粥。

  在贾赦父子劝说下,贾珍一大早就带上礼物,前往秦家同意退婚。

  然而到了秦家宅外,贾珍却是连门都没进去,就被秦家父子骂了个狗血淋头。

  无论贾珍如何解释,秦业是一句也听不进去,认定了昨夜之事为他所为。

  无奈之下,贾珍只得回府商议对策。

  秦业身上的伤作不了假,对方真要不顾一切去闹,他贾珍不死也得脱层皮。

  “此事我会禀告十三爷,我看到时你如何收场!”

  想到秦业最后这话,轿子里的贾珍越想越怕,额头上冒出了豆大汗珠。

  当他返回宁国府时,贾家几位主事人都还在,一个个谈笑风生气氛轻松。

  可当看到贾珍脚步虚浮,脸色惨白出现在客厅外,屋子里所有人都愣住了。

  “珍大哥,伱这是……”

  贾琏话还没说完,刚要进门的贾珍竟栽倒在地,引得屋内众人一阵惊呼。

  “快扶起来!”贾赦吩咐左右。

  立刻有小厮上前,将极度虚弱的贾珍扶了起来。

  见他表情不对,贾赦立马问道:“怎么回事?”

  “老爷,出事了……”

  贾珍此刻欲哭无泪,昨日痛扁贾蓉的威风荡然无存。

  “到底怎么回事?”

  “昨天傍晚,有一伙贼人称受我指使,去了秦家威逼其不准退婚,把秦家祸害得一片狼藉,秦业本人还受了伤!”

  “今早我去时,秦家人已到官府报了案,秦业将我痛骂了一顿,然后便要进宫去见十三爷!”

  “要是让十三爷知晓此事,只怕……”

  只怕什么贾珍没有说,是因为他害怕面对那个结果。

  此刻,贾府众人神色凝重,个个心里都压了块大石头。

  从半年前到现在,贾家就一直没消停过,如今却又惹上了这样的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