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233章

作者:楚国隐士

  “一场为专业技能考试,考察学子对于报考职位的了解,以及是否具备报考职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面试为另一场,由礼部以及各招考衙门共同派出官员进行现场问答,根据考生现场回答情况进行考核。”

  “两场考试分别计分,笔试考核靠前者进入面试,笔试、面试分数相加后,按排名顺序录取!”

  “本次考核……”

  一应学子越看这礼部告示就越发的头皮发麻。

  这狗东西是怎么想出来的。

  敢情他们现在就要想好,自己到底是要去哪个衙门,还得去了解这个衙门所需职位大概的情况以及这个衙门里的规矩。

  而且看这个告示上所写的,合着大家考的还是不一样的?

  卧槽!

  还有面试?

  现场问答?

  关键是还有计分?

  那到时候谁厉害谁不行,那可就一目了然了啊。

  脑子活的这时候已经开始琢磨了。

  这报考实际上就是门大学问啊,这次需要招考的职位不少,但中间也是有高低之分的。

  有些热门职位大家都知道好,那是不是到时候就会出现一窝蜂的涌上去?

  而那些生僻一点的职位摆明了竞争就要小很多啊!

  乖乖,这还只是报考就需要考虑这么多的么?

  这年头能读书、能千里迢迢的跑到应天参考的,那肯定不是个蠢人,再加上一旁的学子们聊天之际漏出来的只言片语。

  几乎没用多久的功夫,众人就已经意识到这次考试跟以往科举考试的不同了。

  这是从报考开始就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啊。

  他们其实心底里也在猜测,这次招考胡大老爷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可猜来猜去总是不得法,似乎明白了,但又觉着不保险。

  想来想去想不明白,干脆大腿一拍,打算先把报考的事儿搞定再说!

第326章 万事俱备的大明公考

  第三百二十六章万事俱备的大明公考

  甭管一众学子对着礼部这告示是高兴也好、跳脚也罢,最终他们能做的也只有老老实实听话。

  真要是有背景、有靠山的,也不用到这种场合来抢食吃。

  所以,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一应学子,除了低头还能干嘛?

  然后,整个应天府便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狂热之中。

  往日里压根没被那些学子们放在眼里的六部吏员,这会儿一个个的门庭若市了起来。

  学子们都不傻,他们很快就弄清楚了这次招考搞成现在这个鬼样子的根本原因。

  说白了,就是衙门需要的是来了就能干活,来了就能当苦力的底层官员。

  以往科举之后先去翰林当个看书写字清贵官的,跟这次截然不同。

  那么,想要知道报考衙门、报考职位平日里的具体流程,可不就得找这些最底层的吏员么?

  平素里他们看起来可能不起眼,可实际上这些久在某个衙门工作的吏员,实际上混得比一般人想象的还要舒坦。

  在衙门里但凡会做人一点的,他们便能混得比一些九品、八品的小官儿还要好。

  因为他们的出身导致他们天生在官场上就基本不谋求进步,撑死了也就混个八九品。

  就这,还是祖坟冒青烟的结果。

  所以,他们长年累月的干着最繁重的活儿,跑腿、打杂无所不精。

  但也正因为如此,一般无权无势的小官儿还真不好拿捏他们。

  毕竟可能你上司,还有你上司的上司还只是个刚从翰林分来的小官儿的时候,就已经跟这位吏员相熟了。

  你一不小心得罪了这位吏员的话,那很有可能伱得罪的不仅是吏员这个群体,还有你的上司,以及你上司的上司。

  搞明白这些事情以后,那就能理解为何这些学子们疯狂的找上门了。

  只有这些长年累月的在某个衙门里干活的吏员,他们才是最熟悉某个衙门基层工作的。

  各种流程、各种门道、各种规矩,他们说得可能不够雅致更有些粗俗。

  可但凡你能找对门路或者客气一点,能让他们说真话……那么你听到的绝对是真知灼见。

  而随着这一阵热闹,礼部这边也是慢慢的开始进入工作流程了。

  礼部官员们看着手里的报名册,只是简单一统计,便当即松了口气。

  他们之前最担心的就是有些职位没人报!

  固然什么时候都不缺当官儿的,可若是真出了那样的情况,那板子可就得落在他们身上了。

  可等到报考时间过完了礼部这边一统计,嘿,还挺好。

  无论是六部,大理寺,还有县衙等底层官职,不仅都有学子报考,而且有些职位竞争之激烈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谁都知道吏部、礼部、户部这些衙门里的职位天生就要隐隐比其他衙门高半级。

  可既然大家都知道,那最终就只能考场之上见分晓了。

  光是看着手头这报名册上那一页一页的名字,一众礼部官员便觉着头皮发麻。

  当年自己科举的时候,可没有这么直观的看到自己的竞争对手。

  要知道,一个衙门所缺的职位那都是有数的。

  所以,这要是报错了不合适的职位的话,那到时候但凡出点问题,可就连退路都没有了啊。

  可一应官员们除了咂咂嘴感叹了一声以外,半句多话都没说。

  有什么好说的?

  他们当年为了当个官儿,不也是一路考过来的?

  眼下这官员招考固然竞争激烈了一点,可他们当年难不成就简单了?

  那也是一次又一次的过五关斩六将好不好。

  感慨了几声的礼部官员们,这转头就得跑其他衙门了。

  因为他们这会儿要琢磨出题的事儿了。

  公文写作倒还好说。

  礼部这帮子官儿轻车熟路的就能从科举考题当中挑一些出来,然后结合他们实际工作当中的一些公文要求,随手就能弄出一大堆。

  关键是各个衙门不同的“专业题”,那可就得去各大衙门要人了。

  好在这毕竟是好事儿,大家都能沾点功劳,一众衙门倒也没说不干。

  当然了,来的人那自然就得礼部的规矩来,直到考试结束前吃住都在这边了。

  仅仅两天,第一版的专业考试题便新鲜出炉了。

  对于一应不曾在礼部工作过的官员来说,这感觉还真挺新鲜的。

  同时,他们也感觉到这种“新式考试”的好处了。

  不同衙门、不同职位的考题都不一样,这可就大大杜绝了舞弊的可能性。

  毕竟,小抄这东西,你总得有个可以参考的答案才行吧。

  连大概的答案都没有,你带个小抄,上面写啥?

  而且,这种新式的招考,朝廷也能挑选出专业的人才。

  至少头一回见着这种形式的官员们,普遍认为这么选出来的官员,肯定比那些书呆子好。

  要知道,哪怕是新科进士,那也是要在翰林里熬上几年的。

  这几年看似在看书写字熬时间,可实际上,有心人可一直都在学习。

  通过那几年的学习、熟悉,他们一旦分到其他衙门,才能第一时间上手。

  不然的话,那进去以后照样得挨骂来着。

  如今这个在他们看来就挺好,即使笔试过了,考生们想要通过官员选拔,还要面试。

  这可以说是很公平的考试了。

  琢磨明白以后的官员们,对胡大老爷此时也不得不竖起大拇指!

  这玩意儿真就不是一般人能琢磨出来的啊!

  翌日,重新誊写了一遍以后,几位礼部官员再次来到了教坊司。

  可让他们郁闷的是,差不多等到中午,他们才见到了姗姗来迟的胡大老爷。

  黑着脸把手里密封的考题递给了胡大老爷,一应官员们一句话都不想多说了。

  胡大老爷也没在意,嘿嘿一笑便拿出考题看了起来。

  “嗯,不错,挺专业的,至少这就比那些科举题要强不少了!”

  听到胡大老爷这么一夸,众人心里顿时松了口气,可不曾想胡大老爷转头就拿起一旁的毛笔写了起来。

  “嗯,本官再加点,这样就更好了!”

  一众官员们见此一句多话都没敢说,没办法,都习惯了!

第327章 终于要开考了

  第三百二十七章终于要开考了

  胡大老爷倒也不是说要显摆什么。

  而是这事儿既然是他牵头的,定下框架、章程的也是他,那他自然就得把把关。

  有些名声,他不能要,要了老朱可能要噶人。

  可有些名声,那他必须要!

  他胡大老爷可以摆烂、可以躺平、可以当老咸鱼,但他不能当废物。

  说白了,就是得有一揽子旁人没有的能力在。

  这…才是胡大老爷能摆烂、躺平的真正底牌。

  没点能力在、没点底牌在,没点让朱元璋念念不忘舍不得“放手”的东西在,怎么保证老朱不会某一刻失心疯呢。

  这其实也是胡大老爷最近几个月玩着玩着想出来的结果。

  胡大老爷在检索、反思了自己过往这一年多的大明生活以后,发现了自己一个巨大的错漏。

  那便是太过偏执于用上辈子对朱元璋的了解来看待这个开国皇帝了。

  朱元璋杀心重不重?

  当然重!

  但朱元璋过往给他的所有印象都是他固然杀心重,但绝对不会胡来。

  他在乎的是老朱家的江山社稷、在乎的是帝王权柄、在乎的是大明的长治久安……

  为了这些,他既可以毫无压力的一次屠戮上万人,也可以对某个他看不顺眼很久的人彻底忍让下去。

  这些印象,很早之前胡大老爷就有了。

  他也是按照这种印象去安排着自己的“人设”!

  那便是能躲就躲,自污名声以及断绝来往!

  这种做法好不好?

  当然好!

上一篇:始皇家的好圣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