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2章

作者:楚国隐士

  如今再一听今天回来的李御医嘴里所说的胡惟庸的一应情况,顿时一个个的愁眉不展了起来。

  外伤好说!

  哪怕伤在了脑袋上,但太医院里有的是外伤圣手,保管休养一段时间后能恢复。

  可胡惟庸所说的眩晕、异响等各种问题,一应御医们就头疼了啊。

  这…这…这师傅没教、书上也没写啊。

  以至于讨论来讨论去,最终的结果居然是静养!

  没错,就是静养!

  面对这等疑难杂症,一应御医最终拿出来的解决方案还是静养。

  而干劲十足,直接杀到了太医院的朱元璋看着眼前这帮人,有些气不打一处来的意思。

  “你们平素里都说自己何等的本事,活死人生白骨的说得咱都信了,如今胡惟庸伤了,你们就让他这么躺在家里?”

  老话说帝王一怒伏尸百万,更枉论朱元璋这等拉着一帮老兄弟硬生生打下一片天下的猛人。

  这猛然间眉头一皱脸一板,一帮子御医还真有些扛不住。

  关键是,这事儿说来也不好听啊。

  平素里他们确实没少吹自己的医术。

  毕竟当御医的,想要地位高可不就得名气大嘛,那平日里多少不得吹上两句?

  这下好了,碰上个较真的。

  于是一应御医只得老老实实地苦着脸把胡惟庸的病情说了出来,然后也解释了他们的为难之处。

  伤是真的伤了,外伤好说,可内里的病情,除了静养,他们束手无策。

  听到这番话,朱元璋那紧锁着的眉头都快堆出两层来了。

  咱好好的一个丞相、心腹重臣,就因为摔了一跤,所以之后都只能在家赋闲了?

  这怎么可能?

  作为农户出身的朱元璋,本能的把所有臣子当做自家长工在看。

  如今能力最出色的长工居然要回家休息不干活了?

  这怎么能行。

  于是老朱也不管御医们脸色究竟有多难看了,反正就一句话。

  “咱不管你们想什么法子,反正伱们得替胡惟庸把伤治好了!”

  “差事办好了咱有赏,可若是办不好,那可别怪咱下手太狠!”

  说完不理脸色一片苍白的御医们,转头大步的离开了太医院。

  一心惦记着胡惟庸的老朱,怎么也想不到,此时正一脸忧色的坐在卧房里,看着眼前的笔墨发呆呢。

  而眼前案几上放着一张白纸,上面写着“臣胡惟庸叩请圣安,臣昨日忽遭……”

  显然这是一封写给老朱的奏折。

  说白了,胡惟庸现在就一个想法。

  辞职,赶紧辞职!

  晚一刻就多一分风险,早辞职早享受!

  只是写着写着胡惟庸就觉着不对了。

  完美继承了前身记忆的他,这字,是不是写得太好了一点啊。

  这哪儿像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写出来的折子啊。

  老朱那厮若是看出端倪来了驳回了折子的话,那岂不是因小失大?

  不妥,太不妥了!

  重写!

  想到这里,胡惟庸毫不犹豫的把之前写好的那一份卷成了一团,抬起笔再次认真的写了起来。

  这回写的就费力了。

  要知道,想把字写好,不容易,但也不太难,无非一笔一划认真点就行。

  可谁想过,想把字写差点,还要差得自然,那可就费力太多了。

  整整一个时辰过去,胡惟庸才把眼前这份不过五百字的奏折写完。

  就这,还得忽略上面好几个明显涂改的墨团以及好些忽大忽小的字迹。

  若是按平常的规矩,这等模样压根不可能出得了房门,当草稿都嫌丢人。

  可眼下的胡惟庸却格外满意的拿起这两张纸,小心翼翼的折好,塞进了奏折本子里。

  叫过一直守在外间的胡义,让他加急送到宫中去。

  而后,胡惟庸笑眯眯的重新躺倒了床上。

  剩下的,就看老朱如何回应了。

  丞相病重期间写给陛下的急奏,哪怕是晚上,也第一时间送到了正在加班处理国政的朱元璋手里。

  而朱元璋也没含糊,第一时间翻开了奏折。

  结果一眼扫过去,朱元璋整个人都不好了。

  娘咧,咱家的长工,哦,不是,丞相要辞官了?

  说实话,朱元璋对胡惟庸的看法挺复杂的。

  一方面胡惟庸确实能力出众,更是凤阳老乡,一路风风雨雨走过来绝对是有功的。

  可另一方面,随着胡惟庸的位置越来越高,尤其是成了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之后。

  看着胡惟庸那一呼百应、一言而决的模样,刚刚当上皇帝没几年的朱元璋格外的膈应。

  不是,你这当丞相的,咋就跟咱当皇帝差不多风光了呢。

  所以,他其实此时隐隐约约已经有了废黜丞相制的想法了。

  没错,老朱这等狠人,压根没想着针对胡惟庸一人,他想的是一劳永逸。

  所以,胡惟庸转任丞相后,老朱这厮里里外外把胡惟庸捧得那叫一个高啊。

  其实就一个想法,坐视胡惟庸做大、猖狂,而后名正言顺的连人带位置一起收拾了。

  可眼下计划才刚刚开始呢,胡惟庸不干了!

  这特娘的如何是好?

  难不成又换个丞相上来,重新捧一遍?

  头疼啊!

第3章 摆烂从钓鱼佬开始

  第三章摆烂从钓鱼佬开始

  胡惟庸深夜里让人送来的这封奏折,可谓是彻底难住朱元璋了。

  实在是胡惟庸写得太惨了。

  毕竟也是后世看过不少电影、电视剧的,卖惨谁不会啊。

  奏折上里里外外把自己说得跟明天就得咽气了一般,对自己过往的功劳半点不提,反倒是希望朱元璋看在老乡和自己过往辛苦的份上,让自己安生度过余生。

  而且不仅仅是丞相位,连其他诸如荣禄大夫之类的虚职都辞了。

  可以说,若是朱元璋在这封折子上批个准字。

  那么昨日里还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胡惟庸,那就将变成一介白身。

  主打就是一个干净利落。

  可正因为如此,朱元璋才为难啊。

  索性干脆把这折子放到了一旁,等叫人带上些补品去探望探望再说。

  一夜过去,安安稳稳睡了一晚的胡惟庸神清气爽的爬了起来。

  作为大明朝一等一的遮奢人家,自睁开眼开始,那便有人伺候在旁。

  先是两个明眸皓齿的小丫鬟直接把冼脸盆、漱口水端到了床前,让他手都不用抬的坐在床上就能完成洗漱。

  而后便是一应服饰,胡惟庸今儿个没打算出门,自然穿的就是家居服。

  一件暗绣竹纹的棉袍便足以。

  因为头上还有伤,故此梁冠不戴,就包了个幞头,倒也没显得太过扎眼。

  这才刚坐起来打算吃个早饭呢,便听到胡义来报,有内侍来访。

  胡惟庸条件反射般的就打算躺到床上去,可起身以后觉着不对了。

  自己府上必定是有老朱派来的探子的,自己这起床吃饭的消息阖府上下都已经知晓了。

  如今自己若是再躺到床上去,岂不是弄巧成拙?

  干脆,坦然一点。

  摊牌了,身体不好,但也没那么严重,可咱现在就一个想法,辞官、摆烂!

  于是等内侍来到后院正房里时,就看到明明上封乞骸骨的折子都笔画错漏、满面污渍,仿佛随时驾鹤西去的丞相大人,此时正坐在小桌前捧着一碗白粥配着几个小菜吃得正香。

  虽然脸色确实有些苍白,可哪里是奏折里写的那般吓人啊。

  眼见着内侍来了,胡惟庸也没起身,冲着一旁努了努嘴:“老宋,来了自己坐,也不是外人,正好吃口热乎的!”

  宋利作为朱元璋身旁跟随多年的老内侍,见此也见怪不怪了。

  毕竟这位爷,那是能进宫吃“家宴”的主,这么多年来,双方早就熟悉了,些许虚礼还真就没必要。

  不过宋利也没多待,转达了朱元璋的慰问和祝福,并问了问胡惟庸的病情以后,叮嘱胡惟庸一声好生将养后,急匆匆的就离开了。

  这让胡惟庸失望不已,连眼前几个厨子精心烹制的小菜都没之前那么香了。

  老朱这人,不靠谱啊。

  咱都递上辞官折子了,你批了不就完事儿了?

  何苦大家互相折磨呢?

  你不想要丞相,我不想当丞相,那你批了咱的辞职信,咱们都有光明的未来,多好!

  不过胡惟庸也没太过郁闷。

  他清楚的知道,自己辞官的风声肯定会传出去的。

  到时候,自己闭门不出在家养病,那文武百官们难道就没点想法?

  毕竟这可是丞相位啊,谁不眼馋?

  就说那李善长,对着这位子就垂涎许久了,他能安稳几天?

  这么一想,胡惟庸倒是安心了。

  去他的呢,管老朱批不批,反正咱的摆烂生活就此开始。

  谁也别想耽误咱享受生活。

  上辈子从高中就开始卷,为了高考而奋斗,到了大学继续卷,考证、考级忙个不停。

  好不容易出了社会了,公司里更是当牛做马不敢停下半步。

  如今好了,身份、地位都有,家财更不用说,这么些年一路飞黄腾达,可没少收各路孝敬。

  而最让胡惟庸这厮满意的,还是脚下这间大宅子。

  说是宅院,实则应该说是一个大型建筑群。

  若是简单的看的话,仅仅是个四进的院子而已。

  可实际上,光是眼下这最后一进里的后院花园、池塘加起来怕就不低于十来亩。

  关键是,这池塘还是活水。

上一篇:始皇家的好圣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