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183章

作者:楚国隐士

  这是啥!

  这才是真正简在帝心的典范啊!

  胡大老爷倒没有想这么些有的没的,他现在就一个想法。

  怎么从这个坑里赶紧跳出去。

  娘的!

  状元、榜眼怎么定?

  这种事儿是他一介臣子能说的?

  老朱这会儿让他出主意,那将来若是清算咋办?!

  想到这里,胡惟庸猛的眼前一亮,直接冲着朱元璋拱手道。

  “陛下,既然两份卷子都差不多,想来都是有些本事的!”

  “那干脆让这二人打一架吧,谁赢了谁就是状元!”

  胡大老爷这话一出,朝堂上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懵逼了。

  什么情况?

  打一架?

  看这意思还是要在这奉天殿当场开打?

  不是!

  你这脑子里到底想了个啥啊!

  怎么就想出这种主意来了?!

  伱特么当真是个老六啊!

  而听着他这话,一众还在等候的考生更是集体吐血了。

  他们可算是见到这位胡大老爷了。

  这可是硬生生折磨了他们两年的罪魁祸首啊!

  哪怕如今他们殿试这一关都过了,他们都没法忘记这一年多来科举之路上的各种坎坷。

  要知道,这位胡大老爷把他们折腾的那叫一个惨啊。

  真就是一路关关难过关关过,过完回头泪滂沱。

  但凡这届的士子,哪个不是对本届科考说起来就神色巨变?

  说白了,还不是给吓的?!

  没到科举考场走一遭,没去贡院里边关上几天,怕是不知道这些考生的心路历程。

  那种信心满满走进去,然后看着卷子一脸懵逼,然后心如死灰的感觉是何等的煎熬。

  可这种感觉他,他们经历了不下三次了。

  如今,好不容易都走到最后了,还要弄出这么一出闹剧?

  打架?!

  而且这种拿人不当人的法子,居然又是这位今科主考官,大明折磨王给想出来的?!

  哪怕是再有素养的君子,这时候也不禁感叹一声。

  胡大老爷,真尼玛狗。

  不过,他们再怎么腹诽也无济于事,这里没有他们说话的份。

  可他们不能说,不代表其他人不能说啊。

  这不,身为当朝左丞相的李善长,这会儿已经给您忍不住了。

  朝堂大事,岂容胡惟庸这么胡闹!?

第258章 真要打架争状元了啊

  第二百五十八章真要打架争状元了啊

  于李善长来说,胡惟庸这个名字简直有毒。

  这位当年的学生,同时也是老乡,于他来说,观感太过神奇了。

  早年间,胡惟庸跟他携手,可以说在朝堂风光正盛。

  而后,胡惟庸一路披荆斩棘,那升官简直跟大步狂奔一般,眨眼功夫便把其他人甩得没影了。

  再之后,没多大功夫,胡惟庸便成了丞相了。

  固然只是左右丞相当中的一个,可出身淮西、陛下心腹、门生故旧一大堆……

  这等威势,谁敢触霉头?

  更何况,胡惟庸他可不是单单凭借陛下宠信才爬起来的。

  他是真正能治国且有本事的那种。

  不然,就朱重八那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性子,他岂能容下胡惟庸这么一个在朝堂之上说一不二的丞相?

  当时的李善长也是看重了胡惟庸这权势和过往的交情,这才让自己侄子跟他那侄女定下亲事。

  却不曾想,这情势几乎急转直下啊。

  仅仅只是摔伤罢了,怎么就忽然上表辞官了?

  自己也如愿以偿的成了丞相,然后顺着陛下的意思退了亲。

  结果呢,那个在他看来只能默默无闻、黯然老去的胡惟庸,稀里糊涂的又雄起了。

  其实李善长哪怕到了现在也没弄懂,这胡惟庸到底是个什么套路。

  你要说这人锐意进取,想要青云直上吧。

  可他偏生至今仍旧只有个翰林学士的散官在身上,其他的都是钦命官,事情过去就得去掉的那种。

  可你要说这人无关紧要吧。

  呵呵,这进宫跟回自己家似的不说,家里那位被自己家退婚的侄女,如今贵为东宫正妃。

  这种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气派,哪里是一句权臣或者外戚能说得明白的?

  可以说,外戚不可怕,高官不可怕,就怕这外戚本就是高官啊。

  更何况还是胡大老爷这种当过高官,而后顺顺利利退下来以后,还跟陛下亲厚的外戚。

  你跟这种人计较?

  呵呵,伱在陛下面前说话那叫君臣奏对,他过去说话那叫亲戚之间闲聊。

  人心都是肉长的,陛下会照顾谁,这种问题还需要问?

  因此,不到万不得已,李善长都是躲着胡大老爷走。

  反正两家按照朱重八的意思已经翻脸了,那干脆就翻脸翻到底就是了。

  但是呢,也没必要多过得罪。

  但转过头一想,李善长固然已经是升无可升的丞相了。

  可胡惟庸若是给他使坏的话,他能不能落个全尸怕是都不知道啊。

  毕竟,自己这些年干过什么事儿,没有比他自己更清楚的了。

  但凡弄出几件来,那就是抄家灭族的大事!

  真到了胡惟庸想要整人的时候,李善长可不觉着这位老兄弟会给这么个面子。

  只是,今儿个这事儿,他犹豫再犹豫,还是得站出来。

  没办法,实在是胡惟庸这建议,太过惊世骇俗了。

  朝堂的抡才大典,不比文采,却要那状元、榜眼通过打一架这等戏谑的方式决出。

  这岂不是拿朝廷的抡才大典当儿戏?

  他身为大明左丞相,自然是要站出来维护朝廷威严、法纪的。

  朝廷的抡才大典,岂容胡大老爷这么胡来!

  “陛下,万万不可!”

  “若真有学子才智高绝,水平相当,陛下不如再细细斟酌一番就是了。”

  “朝廷轮才大典岂容儿戏?”

  李善长忍了又忍,终究还是没有顺口说出要朱元璋给胡惟庸治罪的话来。

  因为他知道,这话说了也没用。

  这不,他说完以后,朱元璋听着点了点头,不仅没有第一时间答应,反倒是扭头看向胡惟庸道。

  “惟庸,你说说,你为啥要让他们打一架?”

  “咱可不相信你是这等胡闹之人!”

  这话一出,众人都傻了。

  不是,还真要听胡大老爷解释啊。

  那是不是如果真有道理,那学子们就得打一架?

  不过,于朱元璋来说,他不在乎士子们的颜面,也不在乎什么抡才大典的规矩。

  因为他才是开国皇帝!

  规矩什么的,都是狗屁,他反正没放在眼里。

  只要胡大老爷说出来的理由靠谱,那打一架又能如何?

  胡大老爷点点头,似乎压根没受到刚刚李善长弹劾的影响一般,坦言道。

  “回陛下,臣刚刚之所以提出此法,那也是有理由的!”

  “其一,圣明不过陛下,既然陛下早已定好了科举的规矩,这殿试乃是科举最后一关,那这事儿就不能改。”

  “就算要改,也不是这一回的事了,不然,我大明的威严何在?”

  这话一出,别说朱元璋了,连其他原本等着看热闹的大臣们也点了点头。

  没错,就这么个意思。

  “既然殿试已经是最后一关了,该考的都考完了,那自然就不能再忽然冒出来一个什么加试了!”

  “因此,在臣看来,既然他们的文比已经比完了,文采不相上下,那就武比嘛!”

  “这样一来,后世谈及此事,也不失为一段佳话!”

  还别说,众人一听这理由,似乎还真有点道理。

  尤其是胡惟庸坚持不让加试这事儿,不少老儒生倒是非常认可。

  本就该如此,殿试都考完了,这要是忽然加一场,这算啥?

  胡惟庸见众人都在思索,赶紧继续说道。

  “其二嘛,依臣看来,这些学子入朝堂是要为官的,特别是状元郎,可以说是前途无量。”

  “大明疆域辽阔,日后指不定要去哪为官呢。”

  “没有一个好身体,能行吗?”

  “别在上任的路上,吹个风、淋个雨的就病倒了,那可枉费陛下的信重和朝廷的培养了。。”

  “因此,让他们动动拳脚,也是好事。”

  “都不是什么练家子,要打架无非就是看谁体格好、力气大呗!”

  “那身体好的当状元,将来着重培养就是了,有何不可?”

  朱元璋一听这话,咂咂嘴,沉吟了片刻,还真就觉着挺有道理啊。

  可不是嘛!

  文采都差不多,那谁体格好,能长久给他老朱家卖命,那谁就是状元!

上一篇:始皇家的好圣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