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88章

作者:三月啦

  赵泗只不过是节省计划准备时间的工具人罢了……

  本意上,始皇帝是故意为之,想要听听赵泗心中所想,没想到还真收获了意外之喜。

  ……

  赵高领命,不消片刻,李斯就被召至宫中。

  “迁六国旧贵入关?”李斯摸索着自己微短的胡须。

  李斯好美髯,可惜,他的胡子长的并不是很长,但是很宝贝。

  每当陷入沉思之时,摩挲自己珍贵的美髯是李斯的习惯。

  “这……倒也不失为一个办法。”李斯摩挲着胡须。

  实际上,李斯也不是正儿八经的老秦人,李斯的祖籍是楚国上蔡,只不过在楚国没有什么从业机会,所以千里迢迢来到了咸阳。

  认真来说,李斯是出身楚国的贵族,他的屁股也应该坐在六国贵族那边。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韩国曾经派水工郑国入秦帮助秦国修建郑国渠,实际上是为了消耗秦国的国力,后来目的败露以后,群臣就对外来的客卿意见很大,认为他们并非真心助秦,而是别有用心,始皇帝因此下逐客令,驱逐六国客卿。

  李斯因此写下了大名鼎鼎的谏逐客书,为六国在秦客卿正义执言,始皇帝因此而收回逐客令,李斯也因此被封为廷尉。

  如果乍一看,这个迁六国旧贵入关,似乎是对出身六国贵族的敌视。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而如今的李斯,也已经完全融入大秦的政治生态圈。

  事实上在李斯登上相位,始皇帝一统天下以后,对六国旧贵族打击最狠的就是李斯。

  李斯刑杀的六国旧贵不在少数,在大秦一统天下以后被李斯定点爆破的六国旧贵也超过十指之数。

  灭燕之时,李斯还谏言过屠尽燕国两千石以上的大贵,这件事还是李斯亲手执行并且一一给他们安上罪名的。

  李斯师从荀子,但是却是货真价实从儒向法,对商君这位前辈怎么可能缺少理解?

  李斯的很多行为都在效仿商鞅,只不过,如今之秦囊括天下,已经和曾经区区一个关中的大秦有了天壤之别。

  李斯没有走出自己的创新之路,他在行动,但是效率太慢了。

  但是李斯,只是方向错了,并不是傻子。

  当始皇帝开口以后,李斯最开始只是有些惊诧,可是细思以后,却越发能够体会到其中意味。

  这是从走过去,到让他们走过来的转变。

  以往李斯的思路是培养秦吏,按部就班,推行政策,一个地方推到一个地方,去收拢权利,加强中央集权。

  而迁六国旧贵入关的思路则是让他们走到关中来接受统治,接受秦律,通过地方因为大贵迁移形成的短暂真空期,大秦中央迅速收拢权利。

  而且这和李斯的战略部署并不冲突。

  不是说迁六国旧贵入关,就必须得放弃现在的政策。

  二者是能够同时进行的,秦律一样要培养,律令一样要普及。

  李斯所行是缓慢,按部就班的国策,虽缓,但是胜在扎实,只要有充足的时间,培养出来足够的秦吏,那么大秦迟早有一天能够全部像关中一般。

  但是太慢了……

  关中如今的治理是六代秦君的努力。

  李斯的这一套,也不是一代人能够办成的事情。

  而迁六国旧贵入关,可以大大的缩短时间。

  将原先一百年两百年的事情,在十几年的时间内办成。

  这是釜底抽薪之策!

  这个计策也是绝绝对对的毒策!

  李斯并未被其中的前景给迷的头晕眼花,他是左相,一眼就看出来其中风险。

  稍有不慎,就是六国复辟!

  这是真正意义的兵行险招!

  六国贵族又不是傻子,李斯瞬间就想了好几种针对这条计策的展开方式。

  “以虚官相召入关中?不行,要迁移的是大贵族,他们看不上这边虚官,最后还是要兵戎相见!”

  “先迁一地之贵?不行……如今之势,牵一发而动全身,六国旧贵不是傻子。”

  “以大义相召?也不行……”

  这个计策倒是很好,可是李斯一时之间竟然实在想不起来怎么让六国旧贵乖乖的举家搬迁到关中,难不成给予他们好处?

  开玩笑,让他们来是要他们的好处,不是给他们好处的。

  “嘶!陛下……臣敢问陛下,此策何人所提?”李斯左思右想,一时间想不出来避免风险的法子。

  “何出此问?”始皇帝瞥了一眼李斯。

  “此策虽好,然而其险太甚……臣初闻此策,心中虽有想法,却一时间不得解法。”李斯开口说道。

  “在臣看来,六国君臣,虽蠢,虽短视,但是偏偏有一点,他们爱财惜身,这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事情,却偏偏是能够让他们殊死一搏的事情。”李斯开口。

  “此策是赵泗所出!”始皇帝回答。

  李斯微微讶异,赵泗?

  侍郎赵泗?

  李斯当然对赵泗有印象,毕竟赵泗出海归来,带回来了三种新粮。

  只不过李斯对赵泗也并没有太过在意就是,哪怕今日赵泗情绪激动和他争辩,李斯心中也没有太多波动。

  唯独在听到此策出自赵泗,李斯心中微动。

  因为在李斯看来,不管是从性格,还是为人,还是知识储备,赵泗都不像是能够提出这种一语中的,釜底抽薪,断子绝孙的毒策的人。

  这是国策,同样是毒策!

  是那种六国旧贵一听都恨不得把建议人千刀万剐的毒策。

  “按赵泗所说,这就是战争,如秦灭六国之战,甚至而犹有过之。”始皇帝平静的叙述。

  李斯心中微动。

  这就是战争!

  这句话完美的解释了李斯心中的矛盾。

  李斯刚刚一直在纠结的是该如何降低影响的同时收拢权利,却忽略了这本就是虎口夺食,容不得半点妥协的战争。

  这就是要亮明刀枪,真刀实枪的做过一场才能够完成的事情。

  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愿意把自己的财富和权势以及土地拱手让人。

  李斯未必想不出来其中核心,倘若给他一两天时间,他肯定能想出来,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听到这句话的那种如获甘霖的痛快。

  这就是战争!

  这才是迁贵令的本质,李斯敏锐的意识到,不仅仅是迁贵令,自己以前所做的一切,推行秦律也好,加强集权也罢,本质上也是没有兵马的战争。

  只不过以前李斯的行事太缓,故而没有什么硝烟弥漫,没有太多血雨腥风,大家都在一个相应平和的环境之下博弈。

  而迁贵令一旦执行,就是把一切矛盾放在明面,真刀实枪的做过一场。

  风险很大!

  稍有不慎就是霍国之危,甚至他自己也很有可能以身殉道。

  但是收益也很高,只要迁贵令成功,李斯可以保证,有生之年,他能够将秦律推行至地方,能够将一国治若关中。

  始皇帝是一个充满了冒险基因的疯子。

  所以他才会不顾一切的再大一统以后选择走一条全新的道路。

  而作为始皇帝最为得力的臂助,李斯,同样具备疯狂的冒险因子。

  “陛下!此策可行!”

  李斯目光灼灼的看向始皇帝!

  开玩笑,这种诱惑对李斯太大了!

  有生之年,倘若能够将秦律普及天下,让天下治若关中,那么李斯的成就,将会超过古往今来任何一个臣子。

  商鞅变法,不过变一关中罢了!

  他李斯,倘若能主一国!

  那他,就是法家的神!是人臣的极致!

  这种诱惑对于李斯太大了,大到李斯丝毫不在意自己的危险。

  对于李斯而言,倘若有机会完成这种目标,那么死也就无所谓了。

  变法者,从来都不缺一颗以身殉道的心。

  历史上李斯之所以选择胡亥,也未必是为了权势。

  他怎么可能能够接受儒家的复辟,分封制的再起呢?又怎么可能愿意接受自己几十年的努力毁于一旦呢?相比较于这些而言,性命和权势反倒是最无关紧要的。

  “可行?若以赵泗为主呢?”始皇帝笑道。

  “赵侍郎不行。”李斯平静的摇了摇头。

  “那该用何人?”

  “臣!”李斯目光锐利,坚定开口。

  “天下,唯臣可行,敢行,能行!”

  在这一瞬间,李斯似乎恢复了写下谏逐客书之时的意气风发。

  始皇帝却不置可否。

  “不急……三天之后,赵泗会带来初卷。”

  “你若想行此策,就不要急……”

  赵泗这小子啊,就非得必他一逼。

  所谓的惜身?怕死?始皇帝从来都不相信。

  一个能够不远万里,九死一生归秦的疯子,说怕死?

  始皇帝是不信的……

  他能够清楚的感觉到,赵泗似乎总在藏着一些东西,对每一个人都抱有下意识的疏远。

  只是这份微不可查的隔阂,总是会被赵泗那人畜无害令人亲近的表象所掩盖。

  这个没脸没皮的小家伙……

  可不是一个怕死的。

  始皇帝相信自己的眼光……

  就像他能够感觉到赵泗对自己得亲近和尊敬。

  却从未在赵泗身上找到本该属于臣下的死心塌地的忠诚。

第一百三十六章 墨家弟子的震惊!赵侍郎真神人也!

  赵泗会怕死么?

  事实上赵泗并非贪生怕死之辈,倘若贪生怕死,他也不会玩上极限运动,更不会为了挑战孤身环游世界而丢掉性命。

  赵泗没有大义么?

  赵泗确实不算一个合格的臣子,不管是对于秦朝还是对于始皇帝来说,好感归好感,可却不能让他死心塌地的忠诚。

  赵泗自始至终,也只会忠于诸夏的民族,而非一个人一个朝代。

  他对大秦的好感乃至于始皇帝的好感,仅限于在这个时代他活的还算不错。

  “呵!”

  赵泗抓住家中隶臣刺过来的大戟,双手一堆,七八个壮汉子歪七扭八的倒地。

  “主人神勇,我等不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