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461章

作者:三月啦

  “草原上没有礼义廉耻生存的土壤,也容不下亲情,但这样的事情真的对么?”稽粥心里默默的想着,却始终得不到答案。

  他想要改变,但又不知道如何改变。

  草原,太过于贫瘠,现实条件摆在眼前。

  赵泗离开过后,宫中自然只剩下始皇帝和扶苏。

  这对父子的关系因为赵泗存在地原因已经缓和了许多,最起码不至于一开口就夹枪带棒。

  但是因为以前的尴尬相处,因此父子二人独处之时,大部分时间还是沉默。

  沉默和尴尬萦绕扶苏和始皇帝这对父子,尽管两个人同处一室,一块再处理着朝堂公务。

  不过说来也怪,父子二人虽然尴尬沉默,配合起来却又颇有默契。

  通常情况下,这对父子的政见其实是能够对得上的。

  始皇帝在汤泉说是取暖,实则是为了让赵泗放手施为,但也是实打实的休息了很长一段时间。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还是始皇帝登基以后,第一次长期休假。

  也是第一次,尝试着放开手,放下顾虑放下担心。

  尽管免不了为孙子操心,但这一段休息时间依旧称得上美妙。

  这是始皇帝人生中从未体验过的清闲时光,如果认真算起来,他上一次这么无忧无虑,还是刚刚从赵国回到秦国的时候。

  那个时候,他年纪尚小,有母亲,有吕不韦为他遮风挡雨,什么都不用想……

  人都是有惰性的,或者说倘若一个人没有体验过人生的美妙,那他或许能够接受永远的勤勉,但经历过一段美妙时光以后,始皇帝初回咸阳,实际上进入状态已经颇为困难了。

  才刚回来,他就已经开始怀念在汤泉的美妙时光了。

  没事听听孙子在咸阳的种种折腾,什么都不用管,什么都不用想,每天睡醒了带着自家的乖重孙摇摇晃晃逗弄逗弄,一天时间就这么悄然过去。

  回来以后,始皇帝其实就意识到了不对。

  坐在案几之前觉得浑身发痒,看着堆积的政务觉得头脑昏沉,不是身体出问题了,而是心理发生改变了。

  说穿了其实始皇帝自己也很累,只是以前从来没有休息过,也不敢懈怠,因此已经习以为常。

  而如今扶苏和赵泗事实上都已经证明,自己哪怕不那么上心这对父子也能够将大秦帝国治理的很好,始皇帝有足够的理由和安全感放下心来休息。

  有了这种心理,有了偷懒的条件,再想像以前那么上心就难了。

  当然,始皇帝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心态转变,只是目光有些黯然,心中暗自沉思,自己许是真的老了,精力已经大不如前。

  但偏偏答应过赵泗这小子,回来以后要给赵泗放个假,始皇帝也不好食言,更何况始皇帝也不可能承认自己精力不济,因此也只能暗自煎熬。

  但那句话怎么说呢?经历过锦衣玉食,哪有那么容易进入吃糠咽菜的生活?

  明明和以前一样的工作,始皇帝干起来那是哈欠连天度日如年,心思也完全不在政务上,时不时又想着自家好重孙这会在干什么?

  再一想赵泗这小子啥事不用干,只用顾着航贸军府,这会不知道跑到哪里去快活了,始皇帝心里就更不是滋味。

  啥时候把这小子抓回来顶锅呢?

  始皇帝暗自琢磨着,百无聊赖的批阅着奏折。

  以始皇帝的工作经验,只要不是什么大事,其实也不需要那么专心即可应对。

  心里一个劲的寻思着抓壮丁,始皇帝目光幽幽,不由自主的落在了一样沉默着在那里做辅助工作的扶苏。

  现成的壮丁!

  始皇帝下意识的开始思考可行性!

  虽然对扶苏心存芥蒂,并且不是很认可扶苏的能力。

  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说,扶苏从陇西归来以后的表现都挺好的。

  最起码……政事上没出过问题。

  当然,前提是扶苏不涉及改革,只是按部就班的处政。

  而且去往汤泉以后,始皇帝其实知道赵泗为了图偷懒把好多事情都丢给了扶苏。

  赵泗做的更多是对于变革节奏和大方向的把控。

  说实话,赵泗表现很好,扶苏的表现也不差。

  但是……一想到自家好大儿以前干的那些破事,始皇帝内心又难免有些犯嘀咕。

  但复又想想,赵泗做得,自己为何做不得?

  不过若想让始皇帝开口说好大儿你给我分担一下政务那必不可能,始皇帝开始琢磨着,该以一个什么样的理由给扶苏加加担子呢?

  要是扶苏选择拒绝呢?不对,扶苏又不是赵泗,这傻大儿哪会拒绝?

  嗯,对比一下惫懒喜欢变着法耍赖偷闲和自己斗智斗勇的赵泗,始皇帝看扶苏都顺眼了几分。

  赵泗这小子糊弄不住,扶苏?给他加担子他心里不得乐开花?

  反正自己只需要掌握好节奏和方向即可,剩下的事情完全可以交给扶苏嘛。

  至于过程中扶苏有什么对节奏和方向上的质疑,自己不听就是了嘛。

  始皇帝get到了扶苏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后,原本百无聊赖的眼神也亮堂了起来,表情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在扶苏面前一向板着脸的始皇帝难得和颜悦色了起来。

  扶苏被始皇帝的目光注视,难免心里有些突突。

  虽然是个犟种,虽然骨头够硬,但扶苏对始皇帝终究是充满着敬畏的。

  不待始皇帝开口,扶苏最先按耐不住开口询问:“父皇何故注视儿臣,可是有甚事情?”

  “你是太子……是储君,按道理来说,泗儿应该再你之后,但是朕去汤泉取暖,却让泗儿监国,只许你辅政,心里怨么?”始皇帝开口问道。

  扶苏闻声心里有些乱,其实他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对于始皇帝的决策,其实不管是赞成和反对,扶苏都会执行,哪怕他认为不对,他从来不会违背始皇帝的命令。

  至于怨不怨?扶苏是一个重视亲人的人。

  自然不可能生怨,当然,扶苏是太子,赵泗是太孙。

  事实上始皇帝下令监国的是赵泗而不是扶苏以后,扶苏的支持者曾经隐晦的表示过这个问题。

  扶苏知道有些动静,但是因为动静不大的原因也没有管。

  今日始皇帝突然提起,扶苏只以为是始皇帝听到了风声问责,担心自己的臣下被牵连,扶苏只能请罪。

  “父皇之命,儿臣不敢违背!”扶苏立刻摆正态度躬身开口。

  扶苏是一个有君王担当的人,最起码他是愿意保护自己的臣下的。

  “是不敢还是没想过?”始皇帝继续开口询问。

  “从未想过……”扶苏摇了摇头。

  沉默片刻,似乎觉得有些没有说服力,扶苏嗫嚅了几下,有些颓丧的开口:“其实儿臣心里明白,泗儿做的一桩桩一件件,比儿臣做的更好,儿臣也做不来……”

  说罢……似又有些泄气,扶苏沉默着低下了脑袋。

  始皇帝去汤泉以后,扶苏和赵泗之间的交流相对也多了一些,赵泗经常甩手把一大堆事交给扶苏,扶苏自然而然地也知道了赵泗的政治主张和构思。

  说实话,他自认为自己是想不到也做不到的。

  秦国变好扶苏很开心,赵泗优秀扶苏也很开心。

  但对于一个太子而言,夹在一个功震千古的皇帝以及一个名传天下的太孙中间,扶苏的那点贤名已经完全不够看了。

  始皇帝的功绩不必赘述,而赵泗作为太孙的功绩也大的吓人,现在还推动着秦国进入了新的时代。

  扶苏,其实压力很大。

  始皇帝完全没想到……自己只是找个话题抓壮丁,一下子给扶苏干消沉了。

  实际上这并非扶苏心智软弱,而是自从定立储君以后种种事情交织积压,才导致一下子出现这样的情绪崩塌。

  扶苏的支持者都知道扶苏的太子赵泗功不可没,扶苏自己又如何不清楚?

  “你年纪轻轻,一遇困难挫折,便松散懈怠,日后怎成大器!”始皇帝皱了皱眉毛。

  “朕知道,有些流言蜚语,但你是储君,是太子,应该分辨清楚,朕并非偏颇,既然许泗儿监国,亦许你处政之权……”始皇帝敲了敲案几。

  “父皇!儿臣并没有这个意思……”扶苏赶忙解释。

  他没有和赵泗比较争取的意思,毕竟赵泗是他的儿子而不是他的敌人,如果因为这个让始皇帝为难他就更加难以接受。

  “朕知道,但你是朕定下来的太子!”始皇帝笑了一下。

  “总要让朝臣知道,你这太子,并不是做样子的!”

  “泗儿年幼,又终究是海外归来,比起来泗儿比儿臣更加合适……”扶苏内心稍安,开口说道。

  ……那小子得能拉来再说,能拉来朕还用找你?

  当然说肯定是不能说出来的,始皇帝只是摇了摇头:“和孔雀国开战在即,泗儿年纪尚幼,一心二用,难成大事,处政予你,朕亲观之!”

  扶苏闻声,亦不再拒绝……

  正如始皇帝预料的一般,被始皇帝加了担子以后,扶苏内心升腾起来的,只有动力!

  顶着一个靠儿子得来太子之位的帽子,扶苏又怎么可能没想过证明些什么呢?

  只是他不想因此而和赵泗产生什么矛盾,毕竟他们父子二人本来就没有什么正式相处,在这方面,他欠赵泗的实在是太多太多。

  “朝政要务,处理过后朕会亲自审校,若有疑虑之处,思量不明,可以一并来问朕。”

  始皇帝抓到了壮丁,语气和蔼了许多,并自顾自地起身伸了个懒腰。

  “儿臣明白……”扶苏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便从今日开始吧。”始皇帝笑了一下。

  扶苏没有任何犹豫,充满了动力,很显然不需要任何准备时间。

  面对始皇帝的重视,扶苏像一头吃饱饭了的牲口一般,始皇帝很满意扶苏的精神满满,表示了赞许以后满意的离开。

  嗯……终于能抽空看看自家的好重孙了。

  小稚奴这小家伙,真是好玩紧了,这一天不见,心里可是想念的厉害。

  始皇帝对小稚奴的喜爱是无以复加的,尤其是在汤泉亲自证明了小稚奴确实也继承了赵泗能够让粮食增产的奇妙能力以后。

  很显然,这位刚刚出生没多久的小娃娃,在始皇帝心中已经坐稳了储君之位。

第二百二十六章 时光流逝

  扶苏和始皇帝的父子关系极为矛盾。

  一方面扶苏不认可始皇帝的种种行为和思想以及政策,另一方面,扶苏又渴望得到始皇帝的肯定。

  在始皇帝主动进行转变以后其实父子之间的矛盾已经飞速消融,但是人也不可能突然就亲近起来。

  始皇帝本意是想拉个壮丁,但其行为背后何尝不是逐渐的对扶苏的能力表示了认可和肯定。

  而扶苏……又何尝不是想要让自己的父亲真正意义上的认可自己?

  于是,始皇帝的拉壮丁计划没有任何阻碍就成功了。

  相比较于滑头惫懒的赵泗,扶苏的优点还是很多的,老实,听话,能力还可以,最关键的是脸皮没赵泗那么厚。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自然是畅通无阻,大秦的政事在赵泗度假以后,朝着扶苏而倾斜。

  然而扶苏所能做的其实并不多,主要还是因为大秦目前的国策已经定下来了,而且相比较于以前的国策,扶苏本人也很认可大秦目前的政策,除了偶尔会蹦出来想要给宗室的兄弟姐妹们提升一下待遇的想法,在国策方面扶苏和始皇帝乃至于赵泗,三代人难得的达成了一致。

  俗话说,兄弟齐心,其力断金!

  当一个帝国的统治者以及继承人和下一个继承人三者的政治目的保持了高度统一以后,其带来的结果就是,政策的推动是没有任何人能够质疑和动摇的。

  于是轰轰烈烈的变法行动正式开始……

  朝会公开颁布新秦律以后,秦国以其完备的驿站系统和出色的消息传递速度,用了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将大秦新的政令传达到了大秦的各个郡县。

  当然,仅仅是通知到了,真正落实下来,百姓认可和接受,并且新秦律顺利实施所需要的时间不会太短。

  尽管新秦律是放松束缚,然而百姓容易接受放松束缚,官吏却很难短时间从旧有的角色之中脱离出来。

  毕竟以前的他们掌握了生杀予夺的大权,尽管这权利并不来源于他们,但是旧秦律废弃,也意味着他们的权力大幅度削弱。

  倒不是权力范围削弱,而是惩罚力度削弱。

  同样的,新秦律要求的是以黔首为本,而非旧有的驭民之术,思想转变起来也是颇为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