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437章

作者:三月啦

  赵泗的府邸之前,骑在驴背上的卢生笑眯眯的看着坐在牛车上的黄石公。

  “关内法吏,上苛下残,逆时而行,终究要被舍弃。”黄石公摇了摇头闭上了眼睛。

  “只许你们变通,难道就不许关内法吏与时俱进了么?”卢生闻声发笑。

  “没听说过这样的道理啊……秦人莫非还能违抗大王的王令不成?”

  黄石公闻声,皱了皱眉头,却并没有多说。

  二人在赵泗府邸前的交流惊动了守卫的隶臣,于是上前驱赶。

  “我听说殿下颁布招贤令,广召天下贤人,因此才从家乡赶来,难道殿下的贤人已经够用了么?”卢生见隶臣驱赶开口问道。

  好在,并没有什么狗血的装逼打脸的故事。

  招贤令是赵泗亲自颁布,赵泗府邸的隶臣又是季成这个谨小慎微的性子的人调教出来的。

  闻听招贤令,自不敢自作主张的驱赶,于是躬身赔礼道歉,按照流程将二人请入府邸备好考试所用的笔墨纸砚。

  卢生见状为之惊诧:“殿下府邸,有能人啊……”

  黄石公不言,二人对着空白的纸张各抒己见,尔后封存交给隶臣,安心的在赵泗的府邸之内享用餐食。

  随着时间的发酵,招贤令的传播越来越广泛。

  在这个时代,从来不缺少希望被贵人看重一飞冲天之人。

  因此几乎每天赵泗的府邸都会招待不少寄希望于通过招贤令飞黄腾达之人。

  卢生和黄石公来之前准备好了验传,因此并不突兀,安心的混迹在参与招贤令考核的人群当中。

  黄石公和卢生都算不上年轻,二者都是两鬓斑白,放在人群之中多少有些显眼,因此引起了不少人的诧异。

  好在,并没有闹出来什么动静。

  时间悄然流逝……赵泗很忙……

  学室开放的消息已经发酵起来,赵泗忙着和李斯一起制定考试时间。

  因为面相诸子百家以及新吏的原因,在关中试行开放学室之事不能太急,得给天下人才一些赶路的时间。

  同样赵泗还要忙着做战争动员。

  关于孔雀王朝,始皇帝那边已经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战争不可避免……

  “孔雀王朝那边,我打算遣李信为帅,父亲觉得如何?”赵泗开口问道。

  “不错,李信天资聪颖,经历伐楚之后,现在也算得上稳重,倒不会出什么差错,不过你打算打多久?孔雀王朝太远,战事一旦糜烂,恐怕大秦的后勤无以为继。”扶苏开口问道。

  “尽量控制在一年之内吧……至于粮草后勤,我已经于书信之中和李信名言,以槐里侯的经验,想来是能够判断出来打到什么地步,至于再多,说实话我也无力干涉,孔雀国确实太远了一些,一旦开战,政令传过去要半年之久,指望庙算是不可能了,只能看槐里侯的临阵发挥,我能做的也就是在战前把能想到的都尽量布置下去。”赵泗叹了一口气。

  “这样说来……”扶苏皱了皱眉头。

  “海事不同于其他,军令难以传达……”扶苏本能的皱了皱眉头。

  又是战争时期,那李信的权利将会无限扩大。

  “该遣人督军……”扶苏开口说道。

  赵泗闻声愣了一下拍了拍脑袋。

  “是该派人督军……”

  和以前的战争不同,以往呢战争局限于中原,再加上秦国特殊的军事制度,因此督军的权利并不是很大,几近于无。

  秦国是役兵的军功爵制度,因此不存在什么谁家军谁家军的说法。

  得益于秦朝科学的军事体系,秦国军队的管理层基本上都是即插即用。

  上限不高,但是下限也不低。

  但是海外就不一样了……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大一统以后的秦国情况就已经变了。

  以前的秦国毕竟只有关内之地,那么大地方离咸阳也不远,再加上秦国的军事体系根本养不回来山头。

  但大一统以后,因为需要长期镇守边疆的原因,实际上已经有这个苗头了。

  陇西的长城兵团,岭南的开扩团……

  这种情况下,更不用说和大秦通讯距离极其遥远的海外了。

  不打仗的时候还好,一旦开战,李信的个人权利大的就没边了,很难说将领会按照上面的预算打仗。

  甚至养寇自重……都不是没有可能。

  扶苏给赵泗提了个醒,倒不是不信任李信。

  而是应该趁着这个时候把规矩立起来。

  李信固然忠诚,可其他人呢?

  而且忠诚这玩意不是用来考验的,金山在前,哪怕没有贪欲的人恐怕都要被逼的生出来贪欲。

  “只是倘若派遣督军的话,又要能够服众,还要有名望资历,同时还不能添乱……”赵泗揉了揉眉心。

  遥控微操可是要不得……

  但是督军偏偏得有权利,倘若无权……那派出去又没有意义,但若是仗着权利指手画脚,又会导致战场糜烂。

  后世皇帝通常会派遣太监督军……

  现在呢……

  赵泗脑海之中突然划过一个身影。

  “王离!”

  赵泗想起来了被自己遗忘了许久的小伙伴。

  王离要家世有家世,要能力有家世,要战绩有家世……

  好吧,仅凭王翦之孙这四个大字,他就有足够的资格督军了。

  最关键的是,王离这小子,不会添乱,而且赵泗信得过!

第二百零二章 父于子

  “王离?”扶苏眉头微动。

  “这……他应该并不通晓海事……”

  考虑到王离是赵泗的好友,所以扶苏说话还是尽量含蓄了一些。

  “只是督军罢了……一旦超出预计及时叫停便是,行军打仗那是槐里侯的事情。”赵泗开口说道。

  王离,中人之姿罢了……

  这一点其实很多人心里都清楚,只不过碍于王离的彻侯爷爷,因此没人说出来罢了。

  指望王离统筹一方倒也不是不行,但也只能守成,不出疏漏对于王离来说都算是满分答卷,至于主动求成……压根不在王离的能力范畴之内。

  赵泗也是如此觉得……虽然这样子评价自己的好友有那么一点不太地道,但事实就是如此。

  不过这并不妨碍赵泗信任王离。

  实际上到了赵泗这个地步,能力重不重要反倒是其次,事情不需要办的特别出彩,只要不出现什么特别明显的疏漏,信任反而是最重要的。

  当然,赵泗也不会强行把王离抬到他不能胜任的位置。

  “海事那边有王离督军……现今长城一分为二,辽西归秦,辽东归赵,相互钳制,倒是不需要督军。

  岭南那边任嚣已经辞官,用不了多久就会返回咸阳,如今岭南军政大权皆由赵佗把控……”赵泗敲了敲案几开口说道。

  “先前父皇不是遣苏矍为龙川县县令,以司教化蛮夷藩民之事?”扶苏开口问道。

  “岭南又不止一个龙川县,况且苏矍一来孤家寡人,二来又是个儒生……”赵泗摊手。

  “你对儒生很有意见?”扶苏怪异的看着赵泗。

  “那倒没有,只是对一部分避实就虚的腐儒有意见罢了,我打算推举叔孙通去往岭南,主要负责教化之事吧……”赵泗开口说道。

  “鲋甲的弟子?”扶苏开口问道。

  扶苏曾经师从大儒淳于越,对于儒家一些知名人物自然是比较熟悉。

  “你说的是孔鲋吧?”赵泗开口问道。

  “嗯……同一个人,孔子的八世孙。”扶苏点了点头。

  这年头对一个人的称呼太过于千变万化了,这一点弄得赵泗颇为头疼。

  “叔孙通倒是颇懂变通之术,是个能做实事的,去岭南督管教化藩民蛮夷之事倒是不会出错。”扶苏点了点头。

  “打算什么时候任命?”扶苏开口问道。

  “他的老师孔鲋已经在赶往咸阳的路上了,等孔鲋至咸阳以后吧,总得让人家师徒见上一面。岭南之事不必急于一时,赵佗就算有小心思,他的家眷到底也在关内,关内不乱,纵然有再多心思又有何妨?”赵泗开口道。

  “孔鲋也来了?”扶苏眉稍微动。

  “难道他不该来?”赵泗看扶苏的表情,明显是知道点内幕消息,因此开口问道。

  “但也不算吧……只是他在鲁地,拒绝出仕,一直好结交游侠之士……”扶苏摇了摇头。

  赵泗一下子就懂了。

  不服王化之人呗……

  “我之所以知道孔鲋欲往咸阳,还是叔孙通私底下告诉我的,但我对孔鲋这人并不熟悉,父亲有什么要告诉我的么?”赵泗开口问道。

  “我也没见过孔鲋,恐怕给不了你什么帮助,他的名声倒是很大,据说读了很多书,但在我老师看来,他应该就是你嘴里那种避实就虚之人……不过凡事终究要亲行,这些话你只当做参考罢了,孔鲋之所以愿意来关中,只怕是奔着开放学室来的,我听说像这样的名士,大多都性情贞洁,不过他名气倒是很大,自老师故去以后,儒家第一名士便是他了……而且提起来经义文章,我的老师也自愧不如……”提起来自己的老师,扶苏不可避免的流露出几分哀愁。

  “哦……啊……嗯?……不对?”赵泗听着听着意识到不对。

  “怎么了?”扶苏看向赵泗。

  “孔鲋是孔子的八世孙,是学儒的对吧?”赵泗开口问道。

  “是。”扶苏点了点头。

  “那淳于越先生……也是儒生吧?”赵泗又问。

  “嗯……是。”扶苏点了点头。

  “那不对啊……我怎么听着听着,淳于越先生和孔鲋,同为当世大儒,好像……互有成见的意思?”赵泗开口问道。

  岂止是互有成见,听扶苏的意思,淳于越压根都看不上孔鲋……

  避实就虚,在学术界这是一个相当糟糕的评价,就差没指着鼻子说你光会逼逼了。

  “你说这个啊?”扶苏闻声笑了一下。

  “法家尚且分为新吏旧吏,互为仇寇,更何况儒家呢……”扶苏摇了摇头。

  “所谓诸子百家,概因理学不同而大概区分,实际上所谓百家,也只是法家的一面之词……若论到实处,该称为学,诸子百家既没有你想的水火不容,又不像你想的那般,自成一派而绝于他脉……”扶苏开口说道。

  “贤人所求者,至理也,后人无能,只能走贤人的老路,因此才有了诸子百家,但也有人走的是博采众家之长的路子,只不过现在贤人越来越少,姑且以家来称谓……

  就拿儒家来说,每个人所学习的东西和道理都不同,每个人又有自己的见解,又没有评判标准,我的老师和孔鲋更不可能想的完全一样,又怎么会没有分歧呢?”扶苏笑着说道。

  “大秦一统以后,有不少儒生都选择了出仕,现在博士和郎官还有一大批儒生,这件事你应该知道。

  同样,也有一大批儒生选择了避世,不为我秦国所用。”扶苏开口说道。

  “就像孔鲋那种?”赵泗开口问道。

  “差不多,就像法家,其实也有很多人随着国家的破灭而选择了避世不出,你之所以觉得大秦现在法家兴盛,不是因为天下的法家学子皆入大秦,而是因为关内是法学最盛之地,事实上法家也分有不同理念,各不相容,李相所秉承的只是其中一部分,他并不代表法家。

  我知道现在李斯打算变法,这是在行商君之事,可是变法之后不能说法家就是他李斯,而是说他为法家开辟了一条新路。”扶苏开口说道。

  赵泗点了点头,这就不难理解了。

  “实际上……六国覆灭之际,有不少法吏都因此而殉国了。”扶苏开口说道。

  “而且……其实有很多人,至死也说不上来自己到底学的是什么。”

  赵泗点了点头。

  “那父亲的老师代表的其实就是主动迎接大秦一统的那一派。”赵泗开口说道。

  扶苏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