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394章

作者:三月啦

  面对熊心的背叛,他第一个想到的办法就是宰了宋义。

  宰了宋义以后天下人会苛责于我?

  无所谓,杀了宋义,然后告诉天下人,我比他强。

  怎么比他强?

  赢!赢的无话可说!赢的天下人都心服口服,赢的让熊心承认自己的错误。

  本质上项家就是拥立熊心的源头,项家被熊心刻意打压,以宋义为卿子冠军,项羽怎么可能服气?

  不擅长政治斗争的项羽选择了一条捷径!

  而他出色的武力和战场嗅觉让他轻而易举的成功了。

  于是诸侯莫不膝行以迎项王!

  或许这也让项羽尝到了甜头,于是他开始习惯用自己强横的武力去征服一切的不从……

  总之,宋义并不是一个庸才。

  最起码,被拥立的傀儡熊心也并不是一个庸人。

  熊心确确实实的挣扎了,只是一直打不开局面,而现在屈景昭三姓的撤退,楚国军队的人心离散让熊心意识到自己已经到了真正意义的穷途末路。

  熊心也意识到,其他人或许能活,但是作为一个登上王位的傀儡,他一定会死。

  “臣誓死于大王共进退!”

  面对熊心的不安,宋义表明了自己的心迹。

  首先,熊心很信赖他!

  不甘心为傀儡的熊心通过提拔宋义等一系列人夺权已经初见成效……

  可惜外部压力太大了,以至于复辟的楚国内外交困甚至不断逃窜流离失所,对地方大贵胄的依赖性太大,因此他们的离去给熊心宋义等人的打击很大。

  但是宋义可以说是被熊心自微末之中提拔。

  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宋义也是贵族之后,但家道中落的贵族,算不上什么贵族。

  况且时至今日,宋义为了帮助熊心夺取更多的权利和利益已经成为了熊心的代言人。

  有知遇之恩,又自绝退路,宋义如何会舍弃熊心?

  “我信卿……”熊心脸上闪过一丝安慰。

  尔后苦笑了一下看向宋义开口道:“爱卿,孤是不是要死了?”

  “臣会死在大王之前……”宋义笑了一下。

  “人心离散,时至今日,只等赵佗大军一至,恐怕我们这些判党就会被立刻捉拿,卿不负我,我何故负卿?趁现在大军未至,卿不若起兵将我捉下送于赵佗……”熊心笑了一下。

  “比起来被这群强行推我上来的人卖了,倒不如让卿把我拿去卖了,好换卿一个周全。”

  “臣说了,臣会死在大王之前。”宋义摇了摇头。

  “况且您是王,如何能够委曲求全,被人肆意凌辱?”宋义摇头。

  “你说的对……”熊心笑了笑。

  于是在可以预见失败的前提之下,楚王熊心封宋义为上柱国,升爵上执圭。

  这是楚国最高的官职和爵位,真正意义上的升无可升。

  在先前,因为投资方的意见,熊心给宋义升官都小心翼翼。

  现在不用在乎了,都撤资了,公司也要倒闭了,投资方也没意见了,自然是熊心想怎么升就怎么升。

  于是宋义整顿诸兵……斩杀了几个建议战略性转进的官员,并且严格监督不许手下的官员士卒逃跑,对于敢逃走的统统处死。

  并且决定,在广陵和赵佗展开最后的决战。

  当然,与其说是决战,倒不如说是送死。

  到了现下,他们能依靠的仅仅只剩下一两座城池,能够动员的人马不足五万,真正的士卒不超过一万。

  贵胄们的撤资是最为致命的,顷刻之间就把这家合资公司的财产抽空……

  于是赵佗觉得时机已到,领兵自大泽南下,同时传六万兵马从诸越北上,合兵九万,两面夹击。

  宋义率兵死战……可惜士气低迷,而秦军人多势众,麾下有士卒主动放弃防守,于是城破。

  宋义于城墙自刎……

  赵佗杀入城中,熊心也已经赫然自裁归天。

  “可惜……没抓到活的。”

  看着哪怕死都死的优雅的熊心的尸体,赵佗忍不住感慨。

  这楚人果然不一样,自裁都有讲究。

  可惜没用……

  “首级割下,传首咸阳!”

  赵佗可不会管熊心死的优雅不优雅,他还得把熊心的脑袋送到咸阳呢。

  于是熊心的首级被士卒割下经过特殊处理以后连同战报发往咸阳。

  当然,其中不免要打一些小报告,将楚地贵族意图贿赂自己的行动上报上去。

  毕竟赵佗的驻地是南越,可不是楚地……他只是领兵平叛。

  始皇帝洞若观火,赵佗可不想和这群丧家之犬染上关系。

  总之,楚地,伴随着恒楚的覆没和熊心的自裁宣布彻底平定。

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赦传胶东,张良的绝望!

  而另一边……

  胶东郡,成山一代……

  山野之中,张良正在汇总战报。

  目前的战况对于张良来说十分不利。

  他借助沧海君旧有的声望以及自己出色的口才联络了秽人,其中包括真番林屯高夷以及箕子朝鲜等……

  其中强的有建国的政权,弱的则是大小部落。

  沧海君本就是秽人,声望不低,再加上沧海君身死,借用仇恨和利益去忽悠笼络秽人东夷并不是很难。

  其中张良能够联系到的比较强大的势力,诸如箕子朝鲜高夷等其实距离辽东郡更近。

  但是辽东郡一代有长城防守,而且作为对外战线,一直驻扎有大量兵马,张良不想把战场定在辽东,如果秽人有跨过长城防线的能耐早就过了,何必等到现在?

  于是在经过深思熟虑以后,张良联络了成山一代以及东海郡一代的的秽人部落作为接应,同时几次出海,促成了高夷等势力渡海从成山一代登陆伺机进攻胶东郡,以求突破胶东琅琊东海三郡,以呼应楚人。

  想象是很美妙的……但是实际上的状况并不那么美好。

  秽人联军自东海郡胶东郡琅琊郡登陆以后,李信第一时间控制住了各大登陆港口。

  同时集中兵力进攻自琅琊郡登陆的秽人,借助航贸军府的海军以及地方郡县的郡兵,成功将琅琊一代的秽人清剿锁死,中断了张良三郡一体的计划。

  目前秽人的登陆点被李信拦腰斩断,仅剩下东海郡以及成山一代还有登陆港口。

  进展不利的情况之下,张良的威信产生了一定的动摇。

  况且为了这次大计,张良联络的还有真番箕子朝鲜等大势力。

  如果仅仅是海内外小部还好,张良还能够借着沧海君的威望将他们联络在一起,但是有高夷箕子朝鲜真番等较为成熟的政权参与,张良也只是名义上的战略制定者,而不能全权独断专行。

  好在张良的口才十分出众,再加上李信除了主动破坏了张良的三郡一体作战计划以后选择了防御策略,并没有主动进攻,只是战略计划遭受破坏,实际损失其实并不是很大,因此张良得以继续保持领导地位。

  同时那个时候秦国天下大乱,各地起义络绎不绝,情况大好,秽人的贪婪也能够为张良所用。

  可问题就出在这里……

  李信一直选择坚守,老实说……

  秽人和秦国的装备代差太大了……

  众所周知,科技水平低下的那一方,攻城是个大问题。

  历朝历代蛮夷入主中原城池沦陷大多是传檄而定,而并非城池本身不够坚固,是为人心沦丧。

  而李信……很显然不会软弱的将城池拱手让人。

  况且李信除了输给项燕的一场以外,并没有太多败绩,本身能够被始皇帝推到台前和老成派夺权,李信本身的军事能力自然毋庸置疑。

  哪怕他选择了坚守不出放弃了他最大的优点,但是其出色的军事操养也不是秽人能够碰瓷的。

  而张良……治国出谋划策玩弄政治人心或许是一流,但他的军事水平显然不是他的强项。

  最起码到不了碾压李信甚至做到带着装备奇差无比,成分复杂,政令难以统一,各怀私心的秽人而取胜的地步。

  况且,秦国天下大乱仅仅是表相。

  而实际上闹腾了一整年秦国压根没有多少郡县沦陷,声势浩大,但是其实只是败坏了地方,受苦的是庶人,行政系统或许有些混乱,但是军事系统和通讯系统后勤系统一直都在强有力的运转。

  所以,李信在有充足后勤,以逸待劳占据重城的情况下,张良纵然智计百出也难以突破李信的防线。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

  天下各地的叛乱陆续被平定,长期的没有进展让张良的话语权大大的降低,同时高夷真番箕子朝鲜等国占便宜的心思也越来越弱。

  而随着始皇帝颁布大赦天下,最后的反抗地区楚国已经彻底平定的消息传到张良的耳朵里的时候,张良知道……

  一切都完了……

  他是一个睿智之人,因此秦国的灭亡之祸他一直都看在眼里。

  他知道秦国是注定灭亡的,如果秦国不做出改变的话。

  偏偏,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这辆不断加速正在走向失控的马车,诡异的开始放慢了速度,逐渐平稳了下来。

  而最糟糕的事情是,驾驭战车的始皇帝,不再挥鞭子催促战马继续加速了。

  轰!

  张良一把推翻案几,刚刚汇总出来头绪的战报散落了一地。

  没什么可汇报的了,当秦王大赦天下的那一刻,秦国就已经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天下都已经安定了,秦国的内部已经彻底平稳了。

  所谓的秽人杂七杂八的联兵,不过是跳梁小丑,在天下尚且没有安定并且绕开长城的情况下都不能突破秦国的防线,更何况是如今天下已经彻底平定秦国已经可以腾出手来的现在?

  没有任何机会了……张良尽管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但他也心知肚明。

  “赵政!”

  张良深吸了一口气,心中翻起来惊涛骇浪!

  可恶!

  为什么!

  为什么!

  秦王不是向来自负于自己出色的驾驭战车的技术么?

  他不是从来都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失败和事物的客观规律么?

  像这样一个王,他不应该从始至终都坚信着自己永远不会失败,永远都走在通向正确的道路之上么?

  是啊,他一直都是这样,不断的加速,驾驶着名为大秦的战车各种排水渠过弯,各种炫技!

  是啊,天底下再也不会出现这样的王了!他确实是独一档的存在!

  毕竟能够像他这样滥用民力,却维持着国家不曾动摇的王,放眼历史恐怕都是独一档。

  可是为什么?

  你不是还没有失败么?

  你不是一直在成功么?

  为什么不继续超速行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