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34章

作者:三月啦

  就是感觉差了点什么,吃不爽利。

第五十七章 父与子,爷与孙!

  这一顿,始皇帝终究还是没吃太多。

  虽然味道是那个味道,评心而论甚至肉更嫩,汤底更鲜,但是食欲终究没有那么旺盛。

  始皇帝只是吃了个半饱就吃不下去了,只以为是上一次食欲大开新鲜感作祟,亦或者是心情不同,并没有过多细思。

  等待他处理的政务还有很多很多。

  而另一边的王离,来到了父亲王贲的面前。

  “你同赵泗交好,问一下他可否认识一个名为季泗的童子。年龄应该和他相仿,以前家在下邺。”王贲开口道。

  王翦嘱托的事情王贲自然没忘记,书信已经发出,不过琅琊那边有消息的概率不是很大。

  王贲估摸着这个名叫季泗的童子要么是压根没回来,要么就是凶多吉少,王贲有印象,赵泗带了一大堆骨灰坛子回来,还曾经委托过王离安置过其中一部分。

  家中老爷子难得上心,都这个年纪了,不管是什么事情,都得办的尽心尽力才行。

  “嗯!”王离点了点头,然后出具出营文书。

  “出营去何处?”王贲开口问道。

  “归家取书,陛下赐赵泗《显学》《五蠹》,赵泗心中向学,欲借家中藏书一观。”王离开口道。

  王贲点了点头,父子二人站在原地又没了什么话语,略显僵硬。

  “可从家中使女挑些赠之。”王贲沉默半晌开口。

  王贲并不算是政治小白,或者说就现在的情况,哪怕是政治小白都知道赵泗的未来一片光明。

  不是因为赵泗出海归来,也不是因为赵泗奉上三种新粮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而是那一日,始皇帝邀请赵泗同饮同食。

  王离也被邀请了,但是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王离是王翦的孙子,是王贲的儿子,又恰好是赵泗的朋友。

  王贲那一日在旁斟酒片肉,一切经过历历在目。

  家中嫡子王离和赵泗的表现可谓是天差地别。

  王离面对这样的场景,拘谨不言,虽然同食,却不言不语,始皇帝则少有和王离交谈的时候。

  相反赵泗表现很好,不卑不亢,镇定自若,同饮同食,说起话来滔滔不绝,趣味横生。

  王贲清楚自己儿子王离的能力并不是十分足够。

  难得这样王前亲近的时刻,当然希望那个和始皇帝滔滔不绝,喝酒吃肉镇定自若的是自己的儿子。

  可惜……

  王离再一次辜负了他的期待,哪怕他在旁边耳提面命。

  王离依旧放不开手脚。

  很显然,赵泗在始皇帝心中留下了名字。

  哪怕赵泗现在是微末之身,哪怕赵泗能力有所不足,底蕴不够。

  但是能力可以后天学习,当他在始皇帝心中留名的时候,未来就已经注定了一片光明。

  简在帝心!简在帝心!

  王前亲近是一种极大的殊荣,更不用说始皇帝事后对赵泗的赏赐。

  加爵三级,并没有赏赐什么金银财宝,而是赐书,其中期盼可想而知。

  不过,若说因此对于赵泗有什么敬畏倒不至于,王家三代人的努力,不是赵泗一代人能够轻易追上来的,王翦的地位本就近乎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只不过王贲对赵泗印象不错,王离和赵泗恰好关系也不错,留个善缘。

  王贲和同僚的关系算不上特别好,王贲行军和为政都比较独,再加上有一个彻侯父亲,为人又比较沉默寡言,故而没有太多的政治盟友。

  但是人情往来,结个善缘,这种微末的道理王贲并非不懂。

  王离的能力不够,他需要人情往来。

  “送过啦!”王离摆了摆手。

  “不过赵泗在咸阳压根没有住宅,就算送了也没地方留,因此并没有要。”王离开口回答道。

  王贲点了点头,王离和赵泗关系交好他看在眼里,除了提点意见也不需要再多说什么。

  有心想要批评一下王离在和始皇帝同饮同食时的糟糕表现,最终又没能开口。

  “回去吧……”王贲侧过身子,不再看自己的倒霉儿子。

  “嗯。”王离点头欲走。

  还以为父亲叫自己过来又要被训上两句呢。

  王离挨骂的次数多了,脸皮也厚了,至于挨揍的次数倒是不多,小时候挨了几顿揍以后,远在老家的爷爷王翦亲自赶来给了王贲一顿老拳,王离就再也没挨过揍了。

  “代我向大父问安。”王贲又开口道。

  “好!”走到门口的王离开口回答,脚步一下没停,一溜烟的跑出去。

  虽然和父亲王贲有些疏远,不过王离的心情还是不错的,起码自己的朋友得到了父亲的认可。

  不然父亲也不会说出遣家中使女相赠的话。

  一溜烟拍马赶回家里,回去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黯淡了下来,王离有蓝田大营开出的验传,故而并没有受到任何阻拦,一路畅通无阻,赶至家中。

  “大父可曾睡下?”王离开口向奴仆问道。

  “不曾,主人正在屋里等您回来。”奴仆开口回答道。

  王离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大父怎知我今日归家?”说罢,脸上带着将信将疑来到屋内,果然只见大父靠在床头,一旁两个使女捧着暖炉给王翦烘脚揉腿。

  王离自顾自走进去行礼:“大父怎知我今日归来?”

  说罢不顾已经跪伏在一旁地上青春靓丽的使女,来到王翦身前接过了使女的活计,为王翦揉腿。

  “下去吧!”王翦摆了摆手,两个使女这才行礼告退。

  王离则乖乖跪坐在床边为王翦揉腿一边揉腿一边问道:“大父,使女可有我按的舒适?”

  因为王翦打小就宠溺王离,王离又基本上都跟着王翦住在老家,故而只有在爷爷王翦面前,王离才会显得更加自然活泼,和在王贲面前的闷葫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各有各的好处~……”王翦打了个哈哈,吭哧吭哧着起身换了个姿势,半躺在床上享受着乖孙的按摩。

  “那不如孙把使女再唤来,两样好处全占了才好。”王离笑着开口说道。

  王翦半眯着眼睛,伸出一只手来摸到王离的脑袋,尔后两指一并屈指为凿,落在王离的脑袋上。

  王离适时抱住脑袋开口:“大父,你还未说怎知我今日归来的!”

第五十八章 王翦的大方!

  “哈哈~~”看着王离抱头鼠窜的样子,王翦笑而不语。

  王离过了一会又凑到王翦身边开口道:“大父,赵泗想借家中藏书一观。”

  王翦愣了一下想了好一会:“你之前带回家的友人?”

  王离中间带着赵泗出营过几次,去了王离家,不过不是老家。

  但是王翦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也知道赵泗是出海归来的童子之一,和自家孙子交好。

  “嗯,陛下赐书《显学》《五蠹》,赵泗挺喜欢的,想借家中藏书一观。”王离点了点头开口。

  “大父老了,你爹不在家,家中之事该由你做主。”王翦老神自在的靠在床上开口道。

  “哪能不告知大父一声?”王离挠了挠头笑了一下。

  “况且大父如何算老?方才敲我这一下,现在还疼呢。”王离笑着逗闷道。

  王翦闻言略显自得的笑了起来。

  尔后又勉强直起身子,招了招手,示意王离来到身前开口道:“你同我讲讲这个赵泗。”

  王翦不是没有消息渠道,只是人上了年纪,很多东西都已经不关注也懒得听了。

  对于赵泗,他知之甚少。

  或者说,如果赵泗不是王离的朋友,曾几次被王离邀至家中,可能王翦记忆里压根不会有赵泗这个人。

  什么不负王命,三种新粮,多大的功劳对于王翦来说都是虚的,他已经做到了人臣极致功成身退,也没有人能比他的功劳更大了,甚至他如今七十多岁的高龄都已经算是活着的人瑞,别说赵泗现在前途广大,就算赵泗做到了人臣极致,就算是左丞相李斯,对于现在已经完全隐退的王翦来说,也没有一丝一毫的干系。

  伐楚之战以后,王翦和始皇帝主动冰释前嫌。

  从那以后,整个大秦帝国就已经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牵动王翦这尊庞然大物,这个活着的彻侯。

  王离点了点头,开口大概描述了一番。

  毕竟是好兄弟,王离对赵泗的描述多为正面描述,给赵泗夸的那叫一个英明神武荡气回肠。

  赵泗外在条件不差,人高马大,又有一身力气,整个人又使人亲近,言谈举止虽偶有不得体之处,但是却不令人觉得冒犯,王离对赵泗的感觉十分正面。

  王翦听闻王离的评价,并没有太过在意。

  他更沉浸于其中的是年轻人之间纯粹的友谊和独属于少年人的意气风发和不拘一格。

  至于王离的高度评价?王翦身上获得的评价已经不知多少。

  他还见过不知道多少个获得过更高评价的少年人。或者说,王翦作为一个屹立不倒的王侯,见过不知道多少后起之秀,王离极度美化后的赵泗,放在那些人面前也根本排不上号。

  唯一让王翦在意的,也就只有始皇帝对赵泗的态度。

  始皇帝于之同食同饮,还赐书《显学》《五蠹》。

  王翦知道,《显学》和《五蠹》是始皇帝十分喜爱的文章。

  当初韩非的《显学》《五蠹》之论流传至咸阳之时,始皇帝观后大为赞叹,甚至公开表示过对韩非的赞赏,为了把韩非弄过来还废了一番心思。

  后来韩非虽故,但《显学》《五蠹》依旧是始皇帝最喜欢的书籍,可以说这两本书某种意义上也是始皇帝思想的一种折射。

  始皇帝能和赵泗同饮同食,甚至赠书也是《显学》《五蠹》,对赵泗的亲近不言而喻。

  相比较之下,王离所描述的赵泗的种种优点反而成为了极为微末的东西。

  领兵打仗也好,为官施政也好,这些都可以后天慢慢学,哪怕较为平庸也无所谓。

  唯有为王亲近,这种可遇不可求的东西最重要,也最稀少。

  王翦勉强算是为王亲近,可那是他用一辈子换来的。

  至于左丞相李斯~恐怕这辈子都没机会为王亲近。

  自己的儿子王贲亦是如此!

  现今大秦,能够谈得上为王亲近的人真的不多,年轻一代也就蒙毅勉强算是。

  出则同游,行则同乘,每一次大巡天下的行程规划车辆配置等事宜全部由蒙毅负责,无人可以插手。

  蒙毅上书要求诛杀赵高,始皇帝没有同意,但是事后却专门开导蒙毅,其对蒙毅信重可想而知。

  蒙毅如今官职虽不算位极人臣,但哪怕左相李斯,有很多东西都要和他商量甚至问问蒙毅的意见。

  可以这么说,现在的蒙毅,本就是被始皇帝带在身边当成未来的一把手培养。

  王前亲近,说来容易做来难!

  而且蒙毅也不是一开始就得到始皇帝信重,是在始皇帝身边做郎官的时候用了很长时间,凭借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忠信无二,逐渐得到始皇帝的亲近。

  始皇帝鲜少在很短的接触时间之内表达出对一个人的亲近的,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

  这或许和始皇帝童年以及继位之初不太友好的人生经历有关。

  总之,上一次见到,刚刚接触不久始皇帝就明显表现出亲近意思的人,还是很久很久以前。

  那个人的名字,叫李信!

  赵泗初逢始皇,却得王亲近,这一点……殊为难得!

  “赵泗可曾治学?”王翦沉思片刻后开口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