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291章

作者:三月啦

  一个是女儿嫁给了赵泗为妾,一个是谋反事败家族斗争以项伯获胜。

  今年大雪,其他迁移的贵胄多受其阻,走起路来不慌不慢,大有踩着始皇帝定下来的六个月的期限来到关中的意思,而项家虞家却不畏风雪,日夜兼程,刚刚新年,就顶着大雪从遥远的楚地跑到关中。

  要不说项家虞家为何名声急转直下,现在这两家名声都快臭了。

  秦王都说了六个月了,你丫一半时间就赶过去给谁看呢?上赶着当狗呢。

  可惜,再骂也改变不了现状,该来还是要来,六个月是定死的,黑冰台就盯着谁逾期不至呢。

  大家也只能冒着风雪哭爹喊娘的赶路。

  当然,因为迁王陵令的执行和黑冰台的酷烈,秦国乃至于秦始皇因为降徭降税而博得的好名声因此急转而下。

  虽然迁移贵胄确实惠及地方屁民,可是这个时代又没有网络,庶人没有发声的渠道,舆论这玩意从来都跟庶人没有关系,顶多是一个充数走量的工具。

  因此一时之间,天下风云激荡,甚至大有比前几年天降异石还要凶险的舆论现状。

  赵泗针对性的做出了一些处理,譬如说通知陈胜吴广等人逮捕一下东海之畔的沧海君,搜查一下博浪沙刺杀的张良……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沧海君,恐怕已经要遭逮了。

第六十八章 为科研砸钱!

  简单的在家里对付了一下早饭,赵泗直奔匠作局而去。

  琥珀今天格外黏人,一个劲的非要跟着,踹都踹不走。

  踏上驾撵,看着在后面亦步亦趋虎虎祟祟的琥珀赵泗略显无奈的招了招手。

  这家伙若是死了心的使脾气,没人敢治它,毕竟是一只猛虎,而且是体型远超寻常猛虎的大虫。

  琥珀见赵泗招手,宛若得了号令,噌的一下子从后面跃出,三下五除二的飞上车架,尔后将自己团成个球窝在赵泗身边。

  “行了走吧……”赵泗摆了摆手。

  至于虞姬,则是去见她多年未见的家人去了。

  车架乘着风雪缓行,过了好大一会,才来到航贸军府诺大的办公场所。

  进入航贸军府官署,又绕过前面的建筑群,来到了略显空旷山水皆有的后院。

  航贸军府是新成立部门,又是一个崭新的庞然大物,咸阳城中心放不下,只能简单的成立一个办事机构,真正的办公部位于咸阳城郊,囊括了合计好几顷的土地。

  没办法,扶桑那边运回来的金银财宝都得从这里中转清点统计才能够收归国库。

  赵泗大手一挥,将将近一半连山带水的区域直接划给了匠作局。

  搞科研嘛,肯定地方要大一点,毕竟回头还要搓炸药和钢铁冶炼高炉,而且水车等各种各样的东西都需要环境来实验。

  赵泗直勾勾奔进去,刘辟带领匠作局全体员工迎了上来。

  目前匠作局刚刚成立,合计正式成员一共只有十六个。

  都是有编制,正式加入了匠作局的高级研发人才。

  除此之外还有负责做事的匠人若干,都是一些手艺人。

  虽然说墨家弟子的动手能力大多都不差,但是随着研发任务越来越多,一些比较耗费时间赶工的粗活也会越来越多,十六个人肯定不够。

  眼下的匠作局只能说是大猫小猫三两只,墨家毕竟不是纯粹的科研工作者,赵泗限制了科研工作者涉政,因此大多墨家弟子持观望态度,并没有出现墨家弟子一拥而入的情况。

  刘辟是到顶了,经历了现实的敲打,知道墨家无法在政治斗争之中幸存,因此选择了为墨家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但是年轻的墨家弟子不同,只有真正喜欢钻研技巧理论的技术宅才会甘愿放下学说和经义理想加入匠作局发光发热。

  “匠作局初设,事情突然,只有这些人手可用,但是广开纳新,后面会越来越多。”刘辟脸上带着笑容开口说道。

  “倒是不急……”赵泗摆了摆手,虽说科研工作者不准从政,但并不妨碍墨家弟子两面下注,政治上过不下去再跑过来匠作局,赵泗并不介意。

  他又不需要科研工作者有太多的政治头脑,纵然匠作局内部免不了人事纠纷,可既然是纯粹的科研部们,最终未必是凭脑子说话。

  “匠作局初设,我今日前来,有几件事情,一并说了,日后匠作局能否脱离航贸军府犹如五谷园一般独立自主,乃至于成长为航贸军府一般的参天大树,全在于诸君,归根到底,还是要拿出来于大秦有用之物,为官升迁在于政绩,匠作局凭的则是利国利民之器。”

  赵泗扫视了一下,在场的墨家弟子有好些个熟人,都是之前捯饬造纸术之类的东西用过的人手,因此也不再继续强调。

  刘辟懂事的应声开口:“请上卿示下。”

  “第一件事,就是教材汇总和编撰。”赵泗看向在场众人。

  知识,知识,还是他妈的知识。

  一本有着完整知识体系的教材绝对是重中之重。

  “我要求的是,之前我写出来的算书,几何,乃至于墨家本家对于知识的研究,不能私藏,编撰其中,要深入浅出,要汇总成册,日后所有的创作发明,其理论,过程,必须要记录,不管是失败成功都必须整理出来材料,笔墨纸砚这种东西不用担心,在匠作局都是无限量供应的。”

  刘辟点了点头,尔后似是想到了什么一样开口说道:“那一些难以论证的……”

  赵泗算是把肚子里的那点存货都掏出来了,可是现代知识哪怕再简单的一个理论背后都有无数知识的累计。

  赵泗只能把知识当成工具,因此他转述出来自然也无法深入浅出,他甚至做不到根据自己所学整理出一本深入浅出的教材。

  毕竟很多东西都需要求证,科研工作者也必须要去求证赵泗一拍脑子拿出来的东西,而不是仅仅依赖于赵泗拿出来的理论。

  所以问题还是有的,赵泗弄出来的知识太多太杂,有很多还是无法求证无法证伪也无法证对的知识,孤例难证,以现有的知识体系又根本无法涉及,中间跨了几个纬度。

  不仅如此,包括墨家自家学派里也有很多孤例难证的知识。

  类似于偶然发现了一个规律,但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以现有的知识体系又无法破解,而且时灵时不灵,没有过多的求证的知识……

  刘辟问的就是这些知识该怎么对待。

  “单独列出来,标注存疑,花时间去求证,匠作局人手太少了,十几个人远远不够,在夏天到来之前,我希望匠作局能够从事科研的人能有百人往上。”赵泗开口说道。

  刘辟闻声点了点头。

  赵泗没说具体从哪里招人,但是除了墨家可不是没有其他技术人才了。

  刘辟招不够那就换人,公输家,阴阳家,乃至于儒家,其实也不缺少热衷于科研而无心权利的人才。

  匠作局从来都不是墨家的一言堂。

  “接下来,我会通过航贸军府,给匠作局拨发五十万两白银的科研经费。

  其中,二十万是常规科研经费,你们以后有什么研究项目,经我审批通过以后就可以调取一部分科研经费从事研究。

  另外三十万则是定项科研经费。

  其中十五万用作钢铁冶炼。

  十五万用作火药火器钻研。

  常规科研经费调用,由我一人审批,只奖不惩,出什么问题,我来承担。

  定项科研经费,接下来以后,则奖惩并用。”

  赵泗看向刘辟开口道:“铁器替代青铜器。

  火药和火器待会我会给予一定提示。

  常规科研经费,不管多少钱,只要我审批了,可以扔进去打个水漂,但是定项科研经费,就算丢水里,也要听个响。

  我会详细说一下钢铁冶炼和火药火器研发的具体要求,接不接,由你们。”赵泗认真的看向刘辟。

  记不清楚具体步骤和理论?只知道一些步骤?

  无所谓,剩下残缺的地方,用钱砸出来就够了。

第六十九章 钢铁冶炼,火器和火药。

  赵泗话虽然说的漂亮,可是刘辟心里清楚,这活没有不接的道理。

  赵泗对匠作局的重视程度很高,光是实验办公场所几乎直接挪了一半航贸军府出来,经费直接给了五十万两白银。

  领导都给出来这么大的重视了,你说接不下来?

  刘辟没有任何犹豫的开口:“还请上卿试下,这钢铁冶炼,还有这火药火器,究竟要弄到何等地步?”

  “不急,且先弄来铁器木炭硝石硫石。”

  不消片刻,便有墨家弟子带来赵泗需要的东西。

  “这是现在的铁器。”

  赵泗举起铁制犁具用力往石头上一磕,顷刻间碎裂开来。

  “如今的铁器,农用都难堪,更不能用作刀兵之利,比起来青铜器相差甚远,但是青铜器虽利,铜矿却太少,又要用作铸造钱币,又要用作铸造武器铠甲各种礼器,已远不能满足国之所需,而铁器虽劣,铁矿却远远多于青铜矿,如今大秦已有钱荒之象,而日常生活所需金器却远远不足,解决这个问题已经迫在眉睫,要么是找到更多且易于开采的铜矿,要么就是用铁器来替代青铜器。

  可是自青铜器为人所用以后,自商周以来,铜矿已经开采将竭,海外虽有铜矿,然而一来运输成本太大,二来数量也不够,对于拥有两千万庶人的大秦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

  只不过青铜器历经近千年的冶炼工艺才能达到如此地步,想要再短时间内追上去并非难事,其中不光是冶炼,还有铁矿开采,各种各样的东西都要涉及,推陈出新,十五万两白银只是初期投入,我只有一个要求,十五万两白银,我要你们弄出来能够可堪农用的铁器!”赵泗开口说道。

  现在的铁器只在民间有一定的使用,而且还很少。

  太脆了,太不经用。

  哪怕是用来制作农具都有点够呛,赵泗不指望今天掏钱,明天铁器就直追青铜器。

  那是扯淡,秦朝的青铜器工艺已经臻至大成,直到南北朝时期铁器都才堪堪能够比得上这个时代的青铜器,隋唐时期,铁器才从各方面都全面超越了这个时代的青铜器。

  自秦往前,青铜器已经有了千年历史发展,铁器使用却还极为原始,哪里是一两年就能追的上的。

  不过也不用全面超越青铜器,实际上铁器如果能够达到汉朝中期的工艺水准,就可以全面推动铁器取代青铜器了。

  没别的原因,就是量大。

  量大了,军队铠甲列装的比例就更高。

  受限于原材料的稀缺,大秦原本军队着甲率或许只有十分之一。

  但是换成原材料丰富的铁器,虽然质量下降了一些,着甲率却可以往上翻倍,孰优孰劣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而且更不用说民间对于金属的需求了……

  刘辟点了点头,等待着赵泗对于火药火器的吩咐。

  “火药……怎么说呢?”

  赵泗想了想干脆自己调配火药。

  赵泗对于火药这玩意的知识仅限于那个广为流传的顺口溜。

  一硫二硝三木炭,加点白糖大伊万。

  硫磺自然界就有,山上能够捡到,而且也是这个时代修仙人士炼丹的主要原材料之一。

  硝就不用说了,旱厕,鸟粪,都能出硝,大秦境内硝石矿也有,只不过不太好开采,硝的主要来源还是得靠刮厕所。

  木炭就更不用说。

  赵泗严格按照顺口溜的配比弄出来了火药。

  无非就是研墨成粉直接纸包,赵泗不是啥动手达人,只是为了让他们知道火药的概念,他甚至连引线都搓不出来。

  用上好的宣纸包好粉墨状的火药以后,赵泗让刘辟生火。

  尔后小心翼翼的将纸包投入火堆之中。

  “都后退!离远一些!”

  赵泗知道火药的危险,带领众人齐齐后退。

  所有人都眼中带着期待看着火堆。

  轰!

  一个大呲花给刘辟吓了一跳。

  在那一瞬间,火堆发生了爆燃现象。

  然而也就止步于此了……

  并没有预想之中的爆炸,仅仅只是一个大呲花。

  “我他妈就知道一硫二硝三木炭不是一比二比三这么简单……”赵泗略显尴尬的看着退出了十几步开外的众人露出了笑容。

  “这就是火药了……”

  赵泗本以为自己严格按照顺口溜还能爆一下,结果爆都没爆,仅仅是个大呲花,情况略显尴尬了一些。

  “或许是我配比不太对……总之这三种物事,以合适的配比调配到一块是能够发生爆炸的……”赵泗挠了挠头。

  众人很给赵泗面子,哪怕是个大呲花依旧认真的听着,刘辟甚至一边听一边做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