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267章

作者:三月啦

  而随着王翦和蒙武等老一批将领隐退,军方上层趋于故步自封,因为上层的妥协,中下层以及新生代将领的话语权也越来越低。

  故而在这场该不该迁移六国贵族入关的议题上,军方其实是没有发声的资格的。

  但是王翦顺着赵泗的话转移了话题。

  那么,事情的进展就超乎想象了。

  什么?六国贵族不服?可能会抵抗?抵抗就可能会打仗?

  什么?稍有不慎可能就是遍地烽火,甚至有可能六国复辟,重新打一场一统天下的战争?

  军功爵体系随着一统天下逐渐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这么危险?

  那可太好了!

  战争,意味着爵位,意味着土地,意味着权利!

  王翦利用蒙武和自己的旧怨,顺理成章的展示了一番自己的身体状态。

  能走,能跳,能打人!

  一个健康的,战无不胜的,统筹天下兵马的三公亲自开口!

  军方话语权逐渐流失,但是这一批人,可都是战争的狂热分子!

  他们巴不得打起来,甚至恨不得现在六国王室立刻复辟。

  赵泗,低估了军方对于战争的热衷!

  在始皇帝的刻意压制之下,军方话语权越来越小,但是当始皇帝放开口子,当王翦问他们敢不敢打能不能打的时候,他们的回答只有一个。

  打!

  因为尚存的军功爵制度,因为王翦的转移话题和巧妙的绑架。

  军方对于迁移六国贵族入关持全体支持态度。

  当然,赞成迁移六国贵族入关的将领未必想的是六国贵族就老老实实的入关,如果可以的话他们更希望这群六国贵胄能够誓死抵抗掀起来判乱。

  反正地方上发生判乱那是地方官的责任,领兵平叛的他们只会因为军功爵制度而重新积累功勋。

  有王翦和蒙武两个军方老古董亲自表态,有始皇帝的刻意放纵。

  迁移六国贵族入关已经成了一个既定的事实。

  不论输赢,这群疯子,只渴望战争!

  “仅仅是放开了一道口子啊……”赵泗叹了一口气看着如今武德充沛的一幕。

  “始皇帝没有被长达几百年积累的军功贵族裹挟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武德充沛的有点太过头了,赵泗惊讶的意识到,自己以为的武德充沛的大秦,已经是被始皇帝亲手束上铁链的形状,倘若完完全全的把他们放出来,倘若换一个软弱无能的君王……

  大秦早已经被裹挟着进入了战争的深渊。

  “不过,事情也确实顺利的奏折超乎我的想象,所以其实根正苗红老秦人也并不认可六国人的身份……”

  “关中和关外,其实就是两个世界,不管从任何一个角度上来看。放在六国来看是一等一的恶政,放在关内出奇的顺利。”

  想想也对,真正能站在朝堂上的绝大多数位高权重的大佬,都已经安家在关内了。

  而军功爵受益最大的群体,也正是老秦人,六国只是被征服的对象。

  迁六国贵胄入关这样的政令,其实恶心不到老秦人一点。

  诸如蒙武王翦这样的大佬,人家早就举家搬到关中扎根了,军功贵族的主体关中老秦人更不用说,人家本来就是秦人。

  关内,自然是支持声大于反对声。

  这个政令,想再朝堂上通过也分外简单。

  落实到地方,才是真正刺刀见红的时候。

  王翦裹挟全体军方鼎力支持,再加上这里是关内,因此上半场已经敲定了既定的事实。

  剩余并不怎么响亮的反对之声无外乎也就是担心六国复辟地方生乱,可是在战意高昂的军方群体面前这种意见根本不够看。

  军方一个一个腰板挺得笔直。

  别问,问就是大不了再灭六国一次。

  战绩在这里摆着,说话就是硬气。

  担心六国复辟?军方还担心六国不复辟呢。

  真要是六国贵族个顶个恭顺的依照律令行事,恐怕他们心中才会大失所望。

  地方败坏那是地方的事,无所谓啦,自有我军方力挽狂澜。

  上半场的朝会终于达成了一致……

  休息时间,王翦,李斯,蒙武,赵泗等人在群臣众目睽睽之下,被依次私下召见。

  所有人都清楚始皇帝的举措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下半场的朝会,始皇帝就会正式发诏,晓喻天下!

  而事实,也果然如此!

  王翦,李斯,赵泗,蒙武等人依次返回大殿。

  中场休息结束,始皇帝带着冠冕入场,群臣束声,齐刷刷的行礼。

  始皇帝目光扫过群臣!

  有人心有优优之色,有人精神振奋,目露精光!

  众生百态,云集于此!

  但总体来说,关内,依旧是始皇帝的自留地,也是最容易执行始皇帝意志的地方。

  通过大朝会群臣议定只是拉开了序幕。

  而现在,真正的战争,要开始了!

第三十九章 迁王陵令颁布!

  始皇帝看向诸臣,沉声开口。

  “朕,天子,及陛下之宗正,深明于正朔,谨明于天命,百姓之情,宜以礼仪整饬;昭事于上下,宜以乐官兴族。

  今有王陵之位,临我中枢,关系礼法,归至陛下宫苑,树尊贵德行推选奉行,庶可以为教也。

  ……

  ……

  若有敢于违背朕之令者?宜处以重罚?令其知我之慈爱?所以陵此令也。”

  始皇帝沉声宣读诏书,群臣肃然。

  赵泗眼珠转动,看向衮衮诸公。

  时空流转,形式异行!

  在自己的推动之下,大秦终究是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不是迁茂陵令,而是迁王陵令。

  不再是简单以家财三百万钱来计算,而是以爵位俸禄名声来计算。

  凡家有两千石者……

  凡财有三百万者……

  凡声名显赫于地方者……

  不是三个条件同时满足,而是满足这三个任意一个条件就要迁移至王陵附近。

  至于理由嘛,也很简单,始皇帝问说的很清楚了。

  我是大秦的天子,负责教导天下。

  而王陵这边呢,有一片空地,就在大秦中枢附近,关系到礼法,属于朕的宫苑,所以朕打算让你们这群尊贵有名望的人搬家到这里,天下庶人可以以你们为榜样接受教化。

  这件事则是有李斯进行负责甄选……

  同时呢,对于举家迁移过来的呢,会给予等同于二十万秦半两价值的金银用作安家赏赐之费。

  过来以后该种地种地该放牧放牧,不准闲着,也不准大肆侵占土地……

  要是有人敢违背这道政令,就从重处罚,让你们知道朕的慈爱……

  话音落下,群臣束声。

  主要还是这个时间节点太过于敏感,聪明人都知道这不亚于宣战。

  这可不是送质子,这是举家迁移。

  从地方上听调不听宣的土皇帝,被迁移到关内,成为始皇帝案板上的鱼肉。

  那可真就是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了!

  至于二十万秦半两的安家费?

  先不说始皇帝会让他们吐出来多少,光是举家搬迁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家中宅院田地商铺产业的变卖折损价值都不止这些了。

  是举家搬迁!

  举家!

  天高皇帝远,原本家中的田地产业,远隔千里之外,如何还能掌握?王令仓促,这些产业突然大规模贩卖,又如何能够全价出售?

  切肤之痛,刀要砍下来的时候,注定会产生抵抗。

  当然,相比较于一些人心中的惴惴不安,大秦军方的态度就十分明了了。

  在这群渴望战争的疯子看来,始皇帝没有宣布这群人是蓄意谋反简直是太过于保守了一些。

  诏书颁布的那一刻,一切已成定局!

  上半场讨论,下半场决定!

  诏书下发之前已经给足了讨论的空间,下发之后,就算不同意也只能保留意见。

  从始皇帝下令颁布的那一刻,一切就已经失去了回转的余地。

  因为下半场开局就放出了重磅炸弹,以至于接下来朝会的时间就成了垃圾时间。

  因为降徭降税的原因,今年秋收虽然收上来的赋税严重减少,但是天下各地的治安情况以及粮食产量都喜提新高,一切都欣欣向荣,大秦也一片向好。

  可惜,所有人都清楚,随着迁王陵令的颁布,目前一切向好的局面都将化为浮云。

  接下来的大秦,将会面临严重的社会动荡,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点上颁布这样的政令……

  各地贵胄,登上迁王陵令大名单的贵胄,将会想尽办法抵抗这道政令。

  软性抗拒,硬性抗拒,各有不同。

  甚至掀起来叛乱也未尝可知!

  稍有不慎,这场叛乱甚至能够席卷天下。

  大秦的国库,可没有太多结余……

  伴随着天色逐渐暗淡下来,始皇帝宣布大朝会结束,一切落下了帷幕。

  朝会结束了,但是朝会掀起来的轩然大波才刚刚开始。

  车架之内,王翦和赵泗相对而坐。

  “这道政令是你小子提的吧?”王翦接过乖孙王离奉上的酪浆眼中带着审视看向赵泗。

  “愣着做甚?”王翦又瞄了一眼准备吃瓜的孙子王离拍了拍王离的脑袋。

  王离挠了挠头复又不情不愿的将酪浆给赵泗满上。

  赵泗见状嘿嘿一笑,知道王翦现在已经把自己放在和他同等的地位交流,接过来酪浆放在一边。

  “这分明是李相提出来的妙计……”

  “李斯没这个胆子招惹天下贵胄。”王翦嗤笑了一声。